1,上海元宵节习俗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下面给大家介绍上海元宵节风俗  1. 吃汤圆  和其他地方的习俗一样,上海人过元宵节也是要吃汤圆的。  汤圆是元宵节的特色美食,一般由糯米外皮及内里馅料组成,营养丰富,可滋补脾胃、益气养血、扶正御寒。糯米味甘性温,富含蛋白质、脂肪、糖类、钙、磷、铁、维生素b及淀粉,是温和的滋补品,能温暖脾胃、补益中气,并有一定收涩作用,对脾胃虚寒、腹泻、尿频、自汗等都有很好的食疗效果。不过,糯米性黏滞、难消化,宜加热后食用,且一次不能吃得过多。此外,湿热痰火偏盛者,或有发热、咳嗽痰黄、便秘腹胀等症状者,应忌食糯米。  温馨提示:  刚煮好的汤圆,内馅比外皮更热,建议小口吃,既可避免口腔和食管黏膜被烫伤,而且细嚼慢咽也有利于消化。  吃汤圆时喝点汤,可促进消化吸收。  为减轻胃肠道负担,吃汤圆后,最好活动2小时以上再睡觉。  2. 赏花灯  元宵赏灯的习俗兴起于汉代。相传,汉高祖刘邦之侄吴王刘濞,将扬州灯会文化引入上海松江地区以自娱。自此,这一习俗便在上海开始流行。每逢元宵佳节,各处男女老少纷至沓来,各种灯彩争奇斗艳,处处流光溢彩。  闹花灯是元宵节传统的节日习俗之一,在阿拉上海,“豫园灯会”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每年的元宵灯会,都给海市民和各地游客留下美好的回忆。  温馨提示:  元宵时节天气依然寒冷,赏灯期间要注意保暖,并做好防护措施,在外戴好口罩,回家后及时洗手。  3. 猜灯谜  猜灯谜也是元宵节的特色民俗,深受人们喜爱。从医学角度来看,猜灯谜是一种健脑活动,有利于延缓大脑衰老,预防认知障碍的发生。  元宵节猜灯谜,既能启迪智慧,增长知识,又能寓教于乐,烘托节日气氛。

上海元宵节习俗

2,上海近十日的天气气候如何

上海气象志(不断补充) 总述(一)上海地处长江三角洲东南隅,长江南岸黄浦江与吴淞江的汇合处,西部和江、浙两省相邻,南接杭州湾,面临东海与太平洋相通,扼长江入海咽喉。海岸线长约17O千米,江岸线长达319千米,位于30°42′~31°48′N与120°52′~122°16′E之间,约居我国弓形海岸线中点。唐代初期,今上海市区除吴淞、江湾、杨树浦东端和复兴岛一小部分外,绝大部分已在江流和海流的相互作用下不断沉积成陆。到宋初,上海全境已基本形成。长江口的崇明、长兴、横沙等沙岛,都是近1300余年来由长江带来的泥沙堆积而成。除西南部有少数高度在海拔100米以下的小山丘外,全境地势平坦,一般海拔在3~5米间,沿江沿海的嘉定、川沙、南汇、奉贤和金山南部等地,海拔约4~5米。吴淞口平均潮位为3.25米,实测最高潮位为5.74米,已大都高于地面,因此易生洪涝灾害。上海境内水系纵横,由长江、黄浦江、吴淞江等河流及其支流构成河网密布的地貌景观。现在河湖面积约达697平方千米,约占全市总面积的11%。长江从源地奔流东下,水道由窄变宽,水流至江阴河身较窄,再往下放宽,略呈喇叭形的三角港。从常熟市的徐六泾到口门栏门沙滩顶,全长160千米,称长江口(在上海范围内的江段长148千米)。这一带的风、雾、浪、潮等气象、水文条件复杂,历来是气象预报服务的重点水域。黄浦江源于淀山湖,流经青浦、松江、奉贤、上海、川沙五县和上海市区在吴淞口流入长江,全长约114千米。黄浦江江宽水深,在遇有灾害性天气侵袭时,可供船只避风。吴淞江习称苏州河,源于太湖。西起江苏省吴县瓜泾口,东流经昆山和青浦、上海、嘉定以及上海市区,在外白渡桥注入黄浦江,长约125千米。其水位高低变化,除受流量、潮汐、风向、气压等因素影响外,还受太湖和黄浦江水位高低的制约。因此,黄浦江与苏州河口水位高低变化是上海市台汛期间众所关注的一个问题。上海陆地的形成和其附近水系的沧桑变化,为城市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地理环境。唐天宝十年(751年)在今松江城置华亭县。元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元朝政府批准设上海县。民国17年(1928年)国民政府设上海特别市,民国19年(1930年)改为直辖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上海区域几经扩大,截至1990年成为拥有12区、9县,面积达6340.5平方千米的我国最大的经济中心。上海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受西伯利亚冷高压控制,盛行西北风,寒冷干燥;夏季在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笼罩下,多东南风,暖热湿润;春秋是季风的转变期,多低温阴雨天气。一年四季分明,冬夏长、春秋短。全年平均气温为15.8℃,1月最冷,平均值为3.6℃;7月最热,平均值为27.8℃。若用平均气温10~25℃的舒适指标衡量,一年中约有半年左右(4~6月,9~11月)为舒适温度时期。全年无霜期228天。年平均总日照为1930小时,日照百分率为44%。年总降水量1149毫米,总雨日132天。因冬夏季风交替,降水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降水主要集中在春雨、梅雨、秋雨三个多雨季节。其中4~5月多锋面或气旋活动,经常春雨连绵,约占全年雨量的14%;6月中旬至7月上旬为梅雨季,雨量约占全年的20%;9月上中旬为秋雨期,约占全年雨量的17%,是一年大到暴雨最多时期。上海气候湿润,光照充足,光、热、水基本同季,有利农业生产。但因冬夏季风强弱的年际不稳定性,降水的年变率较大,为19%。自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至1993年的121年中,出现15个大涝年和13个大旱年,分别为8年和9年一遇。上海因人口密集,工业集中,市内交通拥挤,高大建筑物林立,能源消耗量大,这些人为热的散发以及同时排放到空气中的温室气体,形成市区的特殊局地气候。具体表现为,市区气温明显高于郊区的“热岛效应”。以季节言,市中心的春夏季的平均始期,分别较郊区提早3天和9天;秋冬季则分别推迟8天和9天。在城市气候效应作用下,市区和郊区的汛期(5~9月)降水量分布亦有明显不同。前者比后者约高出3%~9%。其他如视程、湿度等也存在一定差异。(二)上海气象记载有着悠久历史。吴中及上海一带有气象灾害记载始于三国(吴)太元元年(251年)。自唐迄宋,因农事活动需要,已很重视天气预测。北宋皇祐三年(1051年),吴及任华亭县令,鉴于前一年大旱,预料旱后必有洪涝,命百姓兴修水利以待淫潦,次年果如果能够帮助你解决问题,那么希望你点击“采纳”, 举手之劳,将鼓励我们继续解答其他QQ网友的问题.

上海近十日的天气气候如何


文章TAG:上海  上海市  正月  正月十五  上海市正月十五天气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