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邯郸之战正义性不足长平之战,秦国痛击赵国,勉强算得上正义之战。邯郸之战,是秦国损失近三十万军队,使他推迟了统一六国的进程,长平之战,秦国大胜;一年后的邯郸之战,秦国却遭遇惨败,原因就在于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以下几方面做分析。

1、长平之战秦国杀卒45万,为何邯郸之战却损兵20万大败而归?

长平之战秦国杀卒45万,为何邯郸之战却损兵20万大败而归

长平之战,秦国大胜;一年后的邯郸之战,秦国却遭遇惨败,原因就在于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以下几方面做分析:一、邯郸之战正义性不足长平之战,秦国痛击赵国,勉强算得上正义之战。白起率领的秦军,攻打韩国,将韩国一分为二,上党和新郑分裂,后援跟不上,上党很快就能成为秦国的盘中餐,这时候,赵国插了一手,接受了上党地区,摘了秦军的桃子,秦军自然不愿意,双方开始调兵遣将,在三年的拉锯战、名将白起的率领下,斩敌45万。

秦国为了保卫自己的胜利果实,采取强硬反击,算得上是正义之战,邯郸保卫战就不同了。赵国失败后,白起率军攻击邯郸,赵国亡国在即,于是就答应割地赔偿,秦军撤出后,赵国食言,不打算献地了,秦王觉得自己被糊弄了,再次派大军围攻邯郸,这就是流氓逻辑了,强抢不成,就准备动刀动枪了。二、秦军的的士气不足长平之战,秦国的士气被慢慢的激发出来了,从战场指挥员调配到君臣配合,都无懈可击,

邯郸保卫战就不同了。先是秦王召回了白起,全军上下充分认识到了秦王的昏庸;其次,秦军受阻后,白起拒绝出征,并预言此战必败,白起在军中是神一般的存在,偶像都认为打不赢,士兵哪还有精气神;最后,秦王赐死白起,将士寒心。白起一辈子为国家殚精竭虑、大小几十战斩敌二百万,如此牛掰的人物,秦王都杀,其他将士的命运又会如何?心寒啊,

士气不足,自然打不赢。三、魏国、楚国援救齐国长平之战,诸侯畏惧秦赵,都在一边看笑话,希望来个两败俱伤,秦军斩杀40多万赵军后,诸侯认识到了秦军的可怕,倘若这一次将赵国灭了,那其他国家距离亡国还远吗?一些有识之士看清现状后,决定帮助赵国抗击虎狼之秦。平原君赵胜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在他的游说下,魏国信陵君带领10万大军抵达邯郸,楚国也出兵10万。

这样一来,赵国一方军队大约就有40万军队,秦军只有20万,数量悬殊过大,失败也在情理之中,四、赵国的反击情绪、策略不同长平之战,是在边关作战,赵国上下面临的直接压力较小,奋勇杀敌的决心也就较弱。秦军围攻邯郸,倘若邯郸失守,赵国就完了,赵人就要做亡国奴了,迫在眼前的压力,促使赵人团结一致,绝不投降——想想之前投降的赵军命运,就颤抖。

2、秦昭襄王晚年,频频出错,秦国到底丢了多少领土?

秦昭王晚年确实陷入了战略困境,不仅频频出错,而且也确实丢失了之前吞并过的领土。秦昭王时期通过一系列的征服手段,确实占领了东方六国的大量土地,成功的削弱了东方的齐国赵国楚国,真正出现了秦国一家独大的战国格局,但是长平之战以后秦昭王显得有些心态浮躁,而且患得患失,这也只是秦国在中原地区的战略优势逐渐丧失,

原先在函谷关外的大片土地也逐渐被六国恢复,双方最终重新以函谷关为界给山东六国以喘息的机会。但这也并不是说秦昭王一辈子的工作白做了,表面上对东方进攻的战线和领土又退回了函谷关,但是六国已经没有任何国力能够支撑数十年前同等规模和战斗强度的战场。而秦国虽然受到损伤伤筋动骨,但没有伤及根本,重新修整就可以再一次进攻六国,虽然这一次修整也用了20多年的时间

秦昭王最大的失败就是邯郸之战长平之战以后武安君白起想乘胜围攻赵国都城邯郸,但是范睢却从中作梗,致使其未能实现,但长平之战一年以后秦昭王命大夫王龁攻打邯郸增兵10万。但没有任何效果,反而伤亡过半,又重新促成了六国合纵,而这恐怕也是自苏秦张仪合纵连横以来对秦国军事压力最严重的一次合作,面对两面夹击,秦国最后败退,同时涵谷关以外的大部分土地,很多战略据点都被六国恢复。


文章TAG:秦国  领土  邯郸  之战  损失  邯郸之战秦国损失多少领土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