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看看西安1月份气温走势曲线图,西安白天温度还在零上5~6°C,最低温度还在0°C上下徘徊,气温这么高,水汽怎么凝结产生降雪。到了冬天,弱弱的冷空气怎么闯进来,没有冷空气,哪里来的降雪,在北方漫天雪花飞舞的季节里,唯独西安另类,独树一帜,降雪比往年少50mm以上,不仅如此,降雪还绕着圈着走,就是不给西安降雪,这么大的一个古都城市,很没有皇家威严,眼巴巴望着没有雪花,直是急死人,而成都、重庆也是如此,成为湿地中的孤岛,“寂寞沙洲冷”。
1、2019年春节快来了,北京怎么还没下雪?是不是异常啊?
风萧萧兮!Tony老师给新烫的头发都乱了!北京这两天风大,还超冷!在我国中东部雨雪降温的大背景下:一个问题呼之欲出!北京,你什么时候下雪?!从现在看,北京已经是最晚初雪历史第四名。之前的三名分别是——1983-1984年冬季:2月11日;2010-2011年冬季:2月10日;2013-2014年冬季:2月7日,
难不成还想弄个前三的名号?!我赶紧看了眼形势:从GFS的2019年1月30日02时起报、2019年2月8日20时到2月9日2时为预报时效的降水量和地面气压场预报来看:北京届时可能有来自渤海和黄海的海上水汽。问题就出在这里!!!你们听我细细说来!!!由于北京三面环山,所以要想下雪,有3个相对苛刻的条件:1.有冷空气;2.有水汽;3.冷空气不能太强,不然直接把来“相亲”的暖湿气流给气走了!还怎么下雪?!而刚提到的北京三面环山,这就让水汽想办个“进京证”,就得有特定的地点,
上文提及,从预报来看,2月8日前后可能有东风或东南风吹进北京,这时候但凡形势有一点变化,这风变成了东北风,那么情况就是:拜拜了!陆地上吹来的风,干燥的,下雪又没戏了!果然,北京下场雪这么老难不是没原因的。而像是《如懿传》里,动辄让海常在跪在雪地里被诬陷,或者像《延禧攻略》里,让魏璎珞跪着走完半个皇宫,还顺便遇到新婚的傅恒&尔晴?!只能说,剧就是剧,看一看就得了,哪有我们专业做天气的严谨。
真正的北京,有多少雪,列位心里跟明镜儿似的!回到正题:从GFS未来11天(北京时间2019年1月30日2时-2月10日2时)累计降水量的预报来看,北京及其周边可能有6-12mm的累积降水,虽然预报结果如此,但就如刚刚所言,北京下雪靠个缘分,如果任意一个小要素出一点小岔子,就可能告吹。综合来看,北京的雪可以期待,但大家不必抱太大希望,
2、京津冀地区去年一冬天一些地区都没怎么下雪,今年预测会不会还不下雪呢,为什么?
笔者在京津冀地区居住,对京津冀一带降雪多了一些感性认识,虽然不在气象部门,但对这里的天气变化,比较敏感,也多了一份思考。去年京津冀地区降雪很可怜,没有一场雪能拿得出手的,从总的来看,去年大气波动不是很大,清晰的记得,12月初期和元旦前爆发了两次规模较大的寒潮,之后天气就比较平稳了,没有南来北上的冷暖气流活动,降雪机会要少了很多,
今年气候波动很历害,整个世界出现特别多的极端天气,欧州高温、南方干旱、东北冷涡活动频繁,这些都预示着今年不同于往年,气象要素剧烈变化,会导致降雪机会大增,究竟今冬降雪到什么程度,雪大雪小,我们先明白一下,京津冀一带降雪是怎么形成的?首先,我们地理课上学过,京津冀一带位于中纬度西风带(北纬40°左右),它环绕地球一周,构成西风环流,由于西风环流并不是那样平稳,受各种因素影响会引发剧烈波动,冬季影响环流波动最主要因素就是西伯利亚冷高压,常常以寒潮形式爆发南下,冷暖气流交汇在某些地区,就要产生锋面天气,形成低压锋面气旋系统,降雪机会就要产生了。
(上图)我们知道台风能把周边海域的水汽吸引过来,集聚在一起,形成范围非常大降雨云系,产生海量的降水,而锋面气旋也是低压系统,也能把渤海、黄河、东海,甚至更远的南海的水汽能吸引过来,水汽量来的多少,与气旋规模、强度大小有关,上图是11月份东北地区一次降雪天气的形成过程,从上图可以看出,低压槽较深,表明气旋规模较大,吸来的水汽就多,降雪量就越大。
文章TAG:下雪 鄂州 北京 鄂州怎么还没有下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