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礼堂里座无虚席,不仅全校师生前来聆听,附近学校的师生和各界人士也闻讯赶来。都知道陶行知先生是著名的教育家,都想看看他的风采,听听他有什么要说的。会议开始后,几位先生先后上台发言。当是陶行知时,会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我看见他不慌不忙地拎着一个皮包走上站台。他戴着眼镜,穿着西装,没有开口,先扫了一眼观众。

5、 陶行知的教育 故事(1

陶行知(1891年10月18日-1946年7月25日),安徽歙县人,中国人民教育家、思想家、伟大的民主战士、爱国者,中国人民救亡协会、中国民主同盟主要领导人之一。陶行知《一天四问》1942年7月20日,-0先生发表了题为《一天四问》的演讲。陶老师让育才学校的师生每天问自己四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我的身体有进步吗?

第三个问题:我的工作有进步吗?问题4:我的道德有进步吗?“从这四个问题不难看出,陶老师让人们关注身体健康、知识进步、工作责任心、道德修养,既体现了他的教育理念,也值得我们今天的教育工作者学习和借鉴。在《一日四问》中,陶老师不仅提出了四个问题,还对四个问题本身进行了质疑或分析。他首先强调“健康第一,没有健康,一切都完了”,让师生首先关注自己的健康,建立“健康堡垒”。

6、 陶行知的四块糖果的 故事

陶行知The four candy pieces故事是一个教育小故事,讲的是这样一个故事:陶行知王先生当校长的时候,有一天看见一个男生用砖头打同学,当陶校长回到办公室时,男孩已经在那里等着了。陶行知拿出一颗糖给这位同学:“这是给你的,因为你比我先到办公室。”然后他拿出另一颗糖说:“这也是给你的。我不会让你打同学的。你马上停下来,说明你尊重我。

"这时,男孩感动得流下了眼泪,说:"校长,我错了。如果同学又错了,我就不能走这条路了。陶先生接着又拿出一颗糖:“你已经承认错误了,我再奖励你一块。”“我的糖果出来了,我们的谈话结束了。”陶行知(1891年10月18日-1946年7月25日),安徽歙县人,中国人民的教育家、思想家,伟大的民主主义战士,爱国主义者,中国人民救亡协会、中国民主同盟主要领导人之一。

7、陶行之的 故事

有一次,陶先生看到一个男生在打另一个男生,就赶过去制止。他没有当着别人的面训斥那个打人的同学,而是让他在办公室等他。这位同学紧张地来到陶先生的办公室,等待一场不可避免的讲座。过了一会儿,陶先生沉着脸进来了,把一块糖放在这位同学手里,说:“这是给你的奖励,因为你很守时,比我先到。”老人一边说着,一边递给那位同学一块糖,然后说:“我明白你打他是因为那位同学欺负了那个女生。说明你很有爱心,这个糖果也是奖励给你的。”

8、 陶行知的幼年的 故事

分类:社会民生问题描述:急需!解析:人民教育家先生陶行知是歙县人,但童年基本是在休宁万安镇度过的。万安老街至今还有他少年读书的童馆,万安人民至今还记得他在万安的童年故事。陶行知 s爷爷奶奶住在万安张山铺。7岁时被送到万安街,师从当地名师吴尔宽。吴尔宽学识渊博,教学认真,对弟子要求严格。

特别是在写作上,他学习思维非常敏捷,诗词突出,很受吴尔宽的欣赏。所以,从小到大,行知就是一个有口皆碑,经常被老师表扬的人才,14岁时,陶行知离开万安到歙县崇义学堂读书,扩大了知识面,增强了求知欲,也增加了对万安的好感。一有时间,他就来休宁看望爷爷奶奶和吴尔宽老师,1908年,从崇义学堂毕业后,行知刚满17岁。他打算离开万安去杭州学医,他父亲得知消息后,从歙县赶来为他送行。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文章TAG:陶行知  故事  教育家  陶行知的故事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