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快速测试上海市井盖个数

去上海市政部门了解一下,这种市政公共设施都有记录的,比如井盖,电线杆等。
任务占坑

如何快速测试上海市井盖个数

2,第三章第一节 市政工程测量

第一节 市政工程测量 在勘察设计阶段,测绘工作人员要测设平面和高程控制网,测绘带状和块状大比例尺地形图。在定线施工阶段进行定线、放样、线路纵横断面图、变形观测等测量工作。工程竣工后,要进行市政工程竣工图测量及长期变形观测。80年代以来,上海市政工程测量单位完成了一大批重大市政工程测量任务,包括2条高速公路,2条过江隧道,世界一流的南浦、杨浦大桥,内环线高架路,沪宁、沪杭2条铁路复线及较为完善的地下管线网等。 一、公路、铁路工程测量 1956年,上海市人民政府为了改善上海老城区的交通,开辟了河南南路,作为上海市区南北干道,从人民路老北门向南直通中华路小西门。上海市政院测量队承担测量任务,他们改变图解定线方法,首次采用坐标定线法取得成效,在以后定线工作中得到推广。1957~1959年,上海积极开展闵行、吴淞、嘉定、安亭、松江5个卫星城建设,辟筑和改建市区通向卫星城的干道,向南有沪闵路、龙吴路,向北有共和新路、逸仙路,向西有沪嘉路、曹安路,浦东有杨高路、川南奉公路等,使卫星城与中心城沟通。当时,工作特色是勘测、设计、施工一条龙,测量工作以工种分组,分头并进,白天野外测量,晚上计算整理绘图,取得了快节奏的道路测量经验。 1965年,为加强“小三线”地区经济发展,新建沪青平公路。上海市政院测量队完成该干道道路和167座桥梁测量工作,从而取得了山区道路测量的经验。1972~1978年,上海勘察院承担石化总厂及宝钢的道路测量中,采用钢尺量距、经纬仪测角、水准仪测标高,尽管完成了任务,但在作业速度上,尚不能满足工程进度的急需。 1984年,上海开始兴建莘松高速公路,全长24公里,全线有5座立交桥,32座桥梁。上海市政院测量队采用电磁波测距仪测距,报话机作线路前后联络,可编程序计算器进行数据处理,工效和测绘精度大大提高。1987年,上海内环线一期工程建设,采用预制拼装方法施工,对测量要求精度高,纵横向定线精度控制在1/10000,高程控制从严,水准闭合差20(L—公里),按要求提高一个级差。上海市政院测量队在工作中,除对中线点位(主点)及距离校核外,每隔300米左右,进行测距仪测定距离,以验证加桩桩位的正确性。对每个环节从严控制,各主点误差限制在2厘米以内。 上海市内环线二期工程,于1991年全面开始动工,上海测绘院负责控制测量任务,由南浦大桥起沿中山路到金沙江路再达杨浦大桥,全长29.2公里(不含浦东段)。在市区Ⅱ等三角点下布设13个点Ⅲ等控制网,并沿内环线,又布设11条49点的空中导线,作为高架道路施工定位的依据,各标段施工测量,由各施工单位组织放样工作。内环线二期工程于1994年底建成通车。 1992年8月起,浦东新区需新建大量道路,仅金桥出口加工区19平方公里范围内就有22条。上海市政院测量队充分发挥电磁波测距仪和更新型仪器设备的优势,胜利完成了任务。 1993年,在沪宁高速公路建设时,由上海市政院测量队和同济大学联合进行测量,在工程中,采用GPS技术,布设20个控制点及6条一级导线,在测量速度、劳动强度上,远远优越于测角测边网和激光导线网,是国内较为先进的测量技术。 解放前,上海铁路工程测量基础薄弱,专业测量人员少,仪器设备简陋。解放后,上海铁路局于1950年开始组织测量队,进行旧铁路线复测工作,1958年进行沪宁复线勘测设计,线路长276.5公里,1976年建成通车。同年,上海铁勘院又进行了沪杭铁路双线勘测工作。70年代初,徐州煤矿60公里铁路线测量,都采用小平板仪测图,钢尺丈量距离,光学经纬仪测角,遇到曲线测量时,采用算盘、计算尺、事先编制曲线偏角计算表,进行实地放样定线工作,定线速度慢,测量效率低,劳动强度大。1983年铁道部为提高铁路工程测量效率和质量,先后引进了电磁波测距仪、电子经纬仪、全钻型电子速测仪、PC-1500计算器、微机、自动绘图仪等,使测量工作走向光电化、自动化。 1984年,上海铁勘院首次应用了KRVN DM502测距仪,在全长12.5公里的南京城北环线,采用激光导线和三角高程测量方法,进行铁路测量,实测结果导线达1/10000,三角高程测量精度达到铁路测量Ⅳ等的要求。在测设圆曲线时,将圆曲线数学模型事先编制程序,输入PC-1500计算器,采用极坐标法在现场定线,代替了手编曲线偏角计算表。用测距仪代钢尺量距,又采用了TXD-28型无线电对讲机,取代了以往信号旗联络,使铁路工程测量,提高了效率和精度。 1984年,上海新客站开始兴建,站场工程测量,由上海勘察院负责基线和方格网测量,细部测量由上海铁勘院负责。上海勘察院采用瑞典电磁波测距仪及T2经纬仪自动安平水准仪施测基线和方格网,边长测距精度达1/27000万,远超过1/8000设计要求,新客站3场15股线路测量由上海铁勘院测定,测量精度均符合《铁路测量技术规范》的要求。到1990年,上海铁勘院除完成沪宁、沪杭两条干线及9条支线测量外,旧线复测工作共进行3次,总计完成了6482公里。 1993年,由上海铁勘院浦东分院承担浦东铁路的测绘工作,总长为81.1公里,其中控制测量由上海测绘院承担。 二、桥梁工程测量 1974年,泖港大桥兴建,由上海市政院承担工程测量任务。桥位1/500地形图,采用平板仪人工测量方法,大桥轴线采用钢卷尺量距及T2经纬仪测设,设1条基线组成三角网测定大桥控制网,高程采用N3精密水准仪测量,1982年6月通车。 1989年,兴建南浦大桥,对工程测量精度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要求主桥纵向相对误差允许1∶50000,横向误差允许±6毫米,要求分引桥纵向相对误差允许1∶10000,横向误差允许±20毫米。承台点位误差允许±5毫米。大桥工程区域内要求采用二等水准控制,每公里高程中误差允许±2毫米。大桥测量的突出问题,是建立一个有足够密度和高精度的施工控制主网,这是保证大桥建筑施工严格按照设计要求的最基本条件,是保证大桥顺利建设的关键。负责南浦大桥测量总监理的上海勘察院测量队,于1989年初进场后,在上海测绘院布设工程控制网基础上,建立了平面和高程精密施工控制主网。网中设控制点15点,点位大多选设在大桥附近已建成10年以上高建筑物屋顶上,通视条件好,点位稳定,组成16个三角形和2个四边形,平均边长500米,经控制网优化设计,取用边角网测量方案,边长观测,采用标称精度为1mm+1ppm·Dwild DI2000精密电磁波测距仪,共测31条边,主网平差计算后,单位权方向中误差为0.94秒,单位权边长中误差=±0.80毫米,近主引桥的点位中误差±2.0毫米以内,网最弱点中误差=4.76毫米。在控制主网的基础上,又测设有西边墩、西主墩、东边墩、东主墩及TP1五点组成长1251米的主、引桥中心线主轴线,测设后在东主墩——西主墩相对误差为1/170万,东西边墩点位误差椭圆(A,B)在0.9~1.5毫米内,均小于设计误差要求。高程测量采用NA2自动安平水准仪观测,也满足Ⅱ等精度要求。测量作业的程序是施工单位进行桥位点放样,监理单位进行实测检查。大桥检测工作就是对各桥墩和上盖梁等在施工过程中各环节不断检测和修正,使其始终控制在允许的误差范围内,保证各施工标段的衔接与总拼装,检测内容较多是控制点,桥墩中心(桥墩底板及承台中心),上盖梁空间位置等,特别300多个上盖梁空间位置检测,高度由几米到44米,高空作业条件差,难度大,且要求高,点位平面误差在20米范围内,允许±6毫米,高程误差允许±5毫米。测量人员严格把关,保证了大桥安装就位。在检测上盖梁高程时,开始采用钢尺引吊测高法,常受风力等影响,难以满足精度和效率的要求。后通过理论估算,拟制了“不等权三角高程测量”的方法,经过试验,获得了成功。该法不受风力及外界条件影响,精度高、速度快,为以后建大桥提供了有效的高程测量方法。在主桥墩施工中,上海市建三公司又拟制“天顶测角法”,有效地控制不同高度、不同斜率主桥墩施工的垂直度,保证主桥墩竖向偏差达1/3000高度的要求。

第三章第一节 市政工程测量

3,谁告诉下那有找测量员 待遇好点的

你上网找“北京中建华海科技测绘有限公司”他们那正招人,主要是做工程测量,地形测量,沉降测量,还接一些市政测量的活。
就拿我公司来说吧 上海测量员一年下来是5万-7万。当然,不干活就想拿报酬老板肯定不答应。
实验员

谁告诉下那有找测量员  待遇好点的

4,第三章第一节 市政工程测量

第一节 市政工程测量 在勘察设计阶段,测绘工作人员要测设平面和高程控制网,测绘带状和块状大比例尺地形图。在定线施工阶段进行定线、放样、线路纵横断面图、变形观测等测量工作。工程竣工后,要进行市政工程竣工图测量及长期变形观测。80年代以来,上海市政工程测量单位完成了一大批重大市政工程测量任务,包括2条高速公路,2条过江隧道,世界一流的南浦、杨浦大桥,内环线高架路,沪宁、沪杭2条铁路复线及较为完善的地下管线网等。 一、公路、铁路工程测量 1956年,上海市人民政府为了改善上海老城区的交通,开辟了河南南路,作为上海市区南北干道,从人民路老北门向南直通中华路小西门。上海市政院测量队承担测量任务,他们改变图解定线方法,首次采用坐标定线法取得成效,在以后定线工作中得到推广。1957~1959年,上海积极开展闵行、吴淞、嘉定、安亭、松江5个卫星城建设,辟筑和改建市区通向卫星城的干道,向南有沪闵路、龙吴路,向北有共和新路、逸仙路,向西有沪嘉路、曹安路,浦东有杨高路、川南奉公路等,使卫星城与中心城沟通。当时,工作特色是勘测、设计、施工一条龙,测量工作以工种分组,分头并进,白天野外测量,晚上计算整理绘图,取得了快节奏的道路测量经验。来源: 1965年,为加强“小三线”地区经济发展,新建沪青平公路。上海市政院测量队完成该干道道路和167座桥梁测量工作,从而取得了山区道路测量的经验。1972~1978年,上海勘察院承担石化总厂及宝钢的道路测量中,采用钢尺量距、经纬仪测角、水准仪测标高,尽管完成了任务,但在作业速度上,尚不能满足工程进度的急需。 1984年,上海开始兴建莘松高速公路,全长24公里,全线有5座立交桥,32座桥梁。上海市政院测量队采用电磁波测距仪测距,报话机作线路前后联络,可编程序计算器进行数据处理,工效和测绘精度大大提高。1987年,上海内环线一期工程建设,采用预制拼装方法施工,对测量要求精度高,纵横向定线精度控制在1/10000,高程控制从严,水准闭合差20(l—公里),按要求提高一个级差。上海市政院测量队在工作中,除对中线点位(主点)及距离校核外,每隔300米左右,进行测距仪测定距离,以验证加桩桩位的正确性。对每个环节从严控制,各主点误差限制在2厘米以内。 上海市内环线二期工程,于1991年全面开始动工,上海测绘院负责控制测量任务,由南浦大桥起沿中山路到金沙江路再达杨浦大桥,全长29.2公里(不含浦东段)。在市区ⅱ等三角点下布设13个点ⅲ等控制网,并沿内环线,又布设11条49点的空中导线,作为高架道路施工定位的依据,各标段施工测量,由各施工单位组织放样工作。内环线二期工程于1994年底建成通车。 1992年8月起,浦东新区需新建大量道路,仅金桥出口加工区19平方公里范围内就有22条。上海市政院测量队充分发挥电磁波测距仪和更新型仪器设备的优势,胜利完成了任务。 1993年,在沪宁高速公路建设时,由上海市政院测量队和同济大学联合进行测量,在工程中,采用gps技术,布设20个控制点及6条一级导线,在测量速度、劳动强度上,远远优越于测角测边网和激光导线网,是国内较为先进的测量技术。 解放前,上海铁路工程测量基础薄弱,专业测量人员少,仪器设备简陋。解放后,上海铁路局于1950年开始组织测量队,进行旧铁路线复测工作,1958年进行沪宁复线勘测设计,线路长276.5公里,1976年建成通车。同年,上海铁勘院又进行了沪杭铁路双线勘测工作。70年代初,徐州煤矿60公里铁路线测量,都采用小平板仪测图,钢尺丈量距离,光学经纬仪测角,遇到曲线测量时,采用算盘、计算尺、事先编制曲线偏角计算表,进行实地放样定线工作,定线速度慢,测量效率低,劳动强度大。1983年铁道部为提高铁路工程测量效率和质量,先后引进了电磁波测距仪、电子经纬仪、全钻型电子速测仪、pc-1500计算器、微机、自动绘图仪等,使测量工作走向光电化、自动化。 1984年,上海铁勘院首次应用了krvn dm502测距仪,在全长12.5公里的南京城北环线,采用激光导线和三角高程测量方法,进行铁路测量,实测结果导线达1/10000,三角高程测量精度达到铁路测量ⅳ等的要求。在测设圆曲线时,将圆曲线数学模型事先编制程序,输入pc-1500计算器,采用极坐标法在现场定线,代替了手编曲线偏角计算表。用测距仪代钢尺量距,又采用了txd-28型无线电对讲机,取代了以往信号旗联络,使铁路工程测量,提高了效率和精度。 1984年,上海新客站开始兴建,站场工程测量,由上海勘察院负责基线和方格网测量,细部测量由上海铁勘院负责。上海勘察院采用瑞典电磁波测距仪及t2经纬仪自动安平水准仪施测基线和方格网,边长测距精度达1/27000万,远超过1/8000设计要求,新客站3场15股线路测量由上海铁勘院测定,测量精度均符合《铁路测量技术规范》的要求。到1990年,上海铁勘院除完成沪宁、沪杭两条干线及9条支线测量外,旧线复测工作共进行3次,总计完成了6482公里。 1993年,由上海铁勘院浦东分院承担浦东铁路的测绘工作,总长为81.1公里,其中控制测量由上海测绘院承担。 二、桥梁工程测量 1974年,泖港大桥兴建,由上海市政院承担工程测量任务。桥位1/500地形图,采用平板仪人工测量方法,大桥轴线采用钢卷尺量距及t2经纬仪测设,设1条基线组成三角网测定大桥控制网,高程采用n3精密水准仪测量,1982年6月通车。 1989年,兴建南浦大桥,对工程测量精度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要求主桥纵向相对误差允许1∶50000,横向误差允许±6毫米,要求分引桥纵向相对误差允许1∶10000,横向误差允许±20毫米。承台点位误差允许±5毫米。大桥工程区域内要求采用二等水准控制,每公里高程中误差允许±2毫米。大桥测量的突出问题,是建立一个有足够密度和高精度的施工控制主网,这是保证大桥建筑施工严格按照设计要求的最基本条件,是保证大桥顺利建设的关键。负责南浦大桥测量总监理的上海勘察院测量队,于1989年初进场后,在上海测绘院布设工程控制网基础上,建立了平面和高程精密施工控制主网。网中设控制点15点,点位大多选设在大桥附近已建成10年以上高建筑物屋顶上,通视条件好,点位稳定,全网组成16个三角形和2个四边形,平均边长500米,经控制网优化设计,取用最佳边角网测量方案,边长观测,采用标称精度为1mm+1ppm·dwild di2000精密电磁波测距仪,全网共测31条边,主网平差计算后,单位权方向中误差为0.94秒,单位权边长中误差=±0.80毫米,近主引桥的点位中误差±2.0毫米以内,网最弱点中误差=4.76毫米。在控制主网的基础上,又测设有西边墩、西主墩、东边墩、东主墩及tp1五点组成长1251米的主、引桥中心线主轴线,测设后在东主墩——西主墩相对误差为1/170万,东西边墩点位误差椭圆(a,b)在0.9~1.5毫米内,均小于设计误差要求。高程测量采用na2自动安平水准仪观测,也满足ⅱ等精度要求。测量作业的程序是施工单位进行桥位点放样,监理单位进行实测检查。大桥检测工作就是对各桥墩和上盖梁等在施工过程中各环节不断检测和修正,使其始终控制在允许的误差范围内,保证各施工标段的衔接与总拼装,检测内容较多是控制点,桥墩中心(桥墩底板及承台中心),上盖梁空间位置等,特别300多个上盖梁空间位置检测,高度由几米到44米,高空作业条件差,难度大,且要求高,点位平面误差在20米范围内,允许±6毫米,高程误差允许±5毫米。测量人员严格把关,保证了大桥安装就位。在检测上盖梁高程时,开始采用钢尺引吊测高法,常受风力等影响,难以满足精度和效率的要求。后通过理论估算,拟制了“不等权三角高程测量”的方法,经过试验,获得了成功。该法不受风力及外界条件影响,精度高、速度快,为以后建大桥提供了有效的高程测量方法。在主桥墩施工中,上海市建三公司又拟制“天顶测角法”,有效地控制不同高度、不同斜率主桥墩施工的垂直度,保证主桥墩竖向偏差达1/3000高度的要求。 1990年2~9月,中船勘察院又对南浦大桥主塔倾斜进行检测,在周辉等3人组织下,采用大地四边形的独立边角网为测基线网,平差后点位中误差±1.82毫米,采用对江前方边角交会法测量桥塔检测点,并自行设计和研制了棱镜觇牌联接器,固定在塔柱上,高精度测得主塔施工的偏斜量。高程检测采用悬挂钢尺直接水准测定法。通过检测大桥主塔施工斜率完全符合要求。该桥塔倾斜检测工程获1993年国家优秀工程勘察银质奖。并在国际工程测量师联合会学术会议上交流。大桥测量工作在统一管理、检查后,各标段的测量数据4万多套,无一差错,确保了大桥各项单体施工及相互之间衔接的高质量。经过2年多时间,大桥313只承台、上盖梁全部正确就位,1272只预留螺丝孔眼,在高空中全部对准到位。大桥拼装于1991年10月20日一次顺利合拢。工程负责人黄法大在负责大桥监理检测中,拟制了精密工程控制网方案,又提出了上盖梁精密三角高程测量方法。该工程施工测量及监理获1993年国家银质奖。 1991~1993年建设的杨浦大桥,设计测量精度高于南浦大桥,两主塔中心距离相对精度要求1/60000,主塔至辅助墩中心距离误差允许±3毫米,主塔至锚墩中心距离误差允许±5毫米,主桥各墩中心横向误差允许±6毫米。主分引桥墩之间误差允许±4毫米,横向误差允许±12毫米。上海勘察院为工程测量总监理单位。该院测设了精密施工控制测边网,平差后边长中误差±1.0487毫米,东西主墩实测距离与设计值差2.4毫米,高程最弱点中误差2.75毫米,满足了设计要求,并起到了严密控制整个大桥桥位的作用。该桥的施工测量内容和工作程序,基本与南浦大桥相同,且施工队伍大多由南浦大桥转移而来,测量技术人员应用在南浦大桥施工中获得的成功测量方法和经验,并有改进提高,在主塔施工时,上海市建一公司测量组提出“坐标法”控制主塔施工中的垂直偏差,比南浦大桥使用的“天顶测角法”更有优越性,随塔体升高可在脚手架上任意寻找稳定的位置设站观测,测算速度快,可快速指导主塔施工。主塔建成后,检测121米高主塔,垂直差仅5毫米,证明“坐标法”对高耸建筑物施工时的垂直度控制是一个有效的方法,施测效率比天顶测角法提高4倍。 1992年后,上海勘察院承担了徐浦大桥施工工程测量总监理及部分工程施工测量任务。上海测绘院在大桥开工之前,采用gps技术测设了工程控制网,测量精度较高。上海勘察院又进一步在桥位附近建筑物上补设控制点,使该网能够一步到位进行桥位点放样和复测工作。施工测量和监理基本与前两座大桥相同。 三、管线工程测量 管线测量在上海起步较早。上海开埠后,开始敷设雨污水管。清同治三年(1864年),英商在租界内埋设了第一根煤气管。光绪九年(1883年),开始埋设自来水管。光绪二十九年,又埋设电话电缆等管线,管线测量工作也随之开展起来。由于当时各租界地下管线埋设没有统一的规划和标准,测量的管线图比例尺不一致,文字注记和长度单位不统一,图面质量比较粗糙。民国34年(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上海市政府未能将已有管线图修测整理,对新设的管线也未及时测量,更造成资料紊乱,残缺不全。新中国成立后,上海市人民政府工务局收集了遗留的资料,于1956年组织测绘力量,进行编绘1/500综合管线图2000余幅。1962年3月,管线测绘工作交城建局测量总队管理,60年代中期,在各专业公司协助下,化费3年时间,完成了城市坐标系统1/500地下综合管线图。从此上海有了统一、系统的城市管线网图。 1953年,上海西区肇嘉浜埋管工程开工,这是解放初期较大的一项市政工程,全长3公里。1958年,上海市人民委员会又下达153条臭水浜埋管工程,共埋设雨水管60.5公里。在工程进展中,上海市政工程局测量队测量工作自始至终配合实施,开工前进行线路地形图的测绘,纵横断面图的测绘,沿线窨井的调查,排水管的调查,公用事业管线的调查,施工时进行定线,测管径大小及标高,竣工后绘制管线网图。 1969~1971年,为配合上海市南区及西区污水排灌工程,上海市政院进行了管线测量工作,南区从日晖港起,过黄浦江经浦东川沙近白龙港处排入长江,全线长31.2公里,泵站7座。西区由甘泉新村经宝山县盛桥镇排入长江,全长23.3公里,泵站5座。采用钢尺量距,经纬仪定线,直接水准测高方法,完成管线测量工作。 黄浦江上游引水一期工程由上海市政院测量队等担任测量工作,1984年10月进场,1985年2月破土动工,1987年7月1日建成通水。在工程测量中,用“解析坐标法”提高测量定线精度。在施测河床断面时,应用电磁波测距仪沿断面线方向跟踪测距,水上用回声测深仪,配以报话机等通讯设备进行测量,在过江管道施工时,采用陀螺仪,激光耙导向,该仪器随管道推进,可移向前端设站,能精确、及时控制管道前进方位。采用水位连通管控制管道的高程。最终顺利进入穿墙孔,平面偏差35毫米,高程差57毫米。 1985年7月,由上海市政院测量队承接合流污水治理工程测量工作。工程测量总计完成65公里的线路定线、全线带状地形、泵站及预处理厂等块状地形50处、过江断面3处。1993年底一期工程完成。 1988年9月,上海市人民政府组织上海测绘院专业管线部门等16个单位开展管线普查工作,至l990年3月结束,共收集核对了21295幅专业和综合管线图,汇编了地下管线普查成果资料表。通过普查,上海地下管线图已较完善。 1993年5月,中船勘察院承担了江南造船厂管线全面调绘任务,采用电子手薄野外采集数据,计算机辅助成管线图的作业方法,优质完成了管线测量工作,为上海大、中型企业地下管线布局及管线成图积累了经验。 四、黄浦江防汛墙工程测量 1987年7月,上海市防汛指挥部下达23个沿江工厂单位的防汛墙加固工程,总长200多公里,全部勘察工作主要由中船勘察院负责。首先进行原有测绘资料的调查工作,然后进行带状地形图检查和修测,对个别无测绘资料的单位进行新测,各厂防汛墙的横断面测量,每50米测一断面,水准仪直测高程,测量防汛墙顶和底的标高,水下部分用测深锤测定高程。1990年,对外滩原防汛墙进行了综合改造,工程分两期进行,一期工程由北京东路外滩、黄浦公园起,到十六铺止,全长1400米。二期工程衔接一期工程,由十六铺向南到董家渡,全长2860米。一期工程沿岸新建高桩承台防洪墙,上海市政院测量队于1990年8月进场测量,在测量范围内进行1/500地形图修测,新岸线测设圆曲线,使其圆顺光滑,道路定线(路放宽46.5米),带状地形测绘宽150米,道路交叉口为200米,断面测量每隔20米设置一断面,水下采用超声波测深仪测定水下高程,平距控制用电磁波测距仪跟踪测量,测深平面精度控制在1.5毫米。

文章TAG:上海  上海市  市政  测量  上海市政测量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