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上海市初中物理竞赛初赛,上海市第18届初中物理竞赛初赛的一道试题
来源:整理 编辑:上海生活 2023-06-30 14:47:35
1,上海市第18届初中物理竞赛初赛的一道试题
2,谁有历届初二组的华杯赛试题及答案或其所在的网址
http://bbs.school-edu.cn/thread-731651-1-1.html 2006年上海市“东华杯”中学生化学竞赛试题-旧人教[整理]http://bbs.school-edu.cn/thread-729712-1-1.html 成功学校第十届华杯赛集训题集-新人教[原创][整理]http://bbs.school-edu.cn/thread-670774-1-1.html 2006年上海市“东华杯”中学生化学竞赛试题第Ⅰ卷http://bbs.school-edu.cn/thread-670577-1-1.html 2001年“东华杯”化学竞赛试题第i卷http://bbs.school-edu.cn/thread-670474-1-1.html 2000年“东华杯”化学竞赛试题第i卷http://bbs.school-edu.cn/thread-669642-1-1.html 2000年“东华杯”化学竞赛试题第ii卷http://bbs.school-edu.cn/thread-669571-1-1.html 2001年东华杯竞赛参考答案http://bbs.school-edu.cn/thread-668931-1-1.html 2001年“东华杯”化学竞赛试题第ii卷http://bbs.school-edu.cn/thread-666975-1-1.html 2000年东华杯竞赛参考答案http://bbs.school-edu.cn/thread-665615-1-1.html 上海市“东华杯”化学竞赛试题http://bbs.school-edu.cn/thread-663155-1-1.html 第十三届华杯奥赛初一试题-初赛(含答案)http://bbs.school-edu.cn/thread-626493-1-1.html 上海市第七届初中物理竞赛复赛(风华杯)http://bbs.school-edu.cn/thread-626371-1-1.html 上海市第七届初中物理竞赛初赛(风华杯)http://bbs.school-edu.cn/thread-624443-1-1.html 华罗庚2004年第九届华杯赛总决赛初一组第二试试题http://bbs.school-edu.cn/thread-624032-1-1.html 华罗庚十二届“华杯赛”初一组初赛试卷http://bbs.school-edu.cn/thread-623066-1-1.html 华罗庚第9届全国“华杯赛”试题及解答http://bbs.school-edu.cn/thread-621853-1-1.html 华罗庚2004年第九届华杯赛总决赛初二组第二试试题http://bbs.school-edu.cn/thread-621745-1-1.html 华罗庚华杯赛竞赛题http://bbs.school-edu.cn/thread-621681-1-1.html 华罗庚第九届华杯赛初赛试题http://bbs.school-edu.cn/thread-547636-1-1.html 2004年第九届华杯赛初一组决赛题(含答案).dochttp://bbs.school-edu.cn/thread-490053-1-1.html 2000年上海市“东华杯”高三化学竞赛初赛试题与答案.dochttp://bbs.school-edu.cn/thread-489537-1-1.html 2000年“东华杯”化学竞赛试题与答案.dochttp://bbs.school-edu.cn/thread-489542-1-1.html 2000年上海市“东华杯”化学竞赛试题与答案.dochttp://bbs.school-edu.cn/thread-488228-1-1.html 2001年上海市高三(东华杯)化学竞赛初赛试题与答案.dochttp://bbs.school-edu.cn/thread-417666-1-1.html 04第9届全国“华杯赛”初赛试题及解答.dochttp://bbs.school-edu.cn/thread-415440-1-1.html 2007年上海市“东华杯”中学生化学竞赛试题-粤教沪版.dochttp://bbs.school-edu.cn/thread-400763-1-1.html 2004年第九届“华杯赛”初赛试题及答案.dochttp://bbs.school-edu.cn/thread-394151-1-1.html 马鞍山市成功学校第十届“华杯赛”集训班试题(含答案).dochttp://bbs.school-edu.cn/thread-394044-1-1.html 马鞍山市成功学校第十届“华杯赛”集训班选拔考试试题(第一试).dochttp://bbs.school-edu.cn/thread-394028-1-1.html 华杯赛”简介-华罗庚金杯少年数学邀请赛试题.wpshttp://bbs.school-edu.cn/thread-393942-1-1.html 马鞍山市成功学校第十届“华杯赛”集训班选拔考试试题(第二试).dochttp://bbs.school-edu.cn/thread-393820-1-1.html 9第九届华杯赛小学组决赛试题-华罗庚金杯少年数学邀请赛试题.dochttp://bbs.school-edu.cn/thread-393264-1-1.html 马鞍山市成功学校第十届“华杯赛”集训班选拔考试(答案).dochttp://bbs.school-edu.cn/thread-390802-1-1.html r2上海市高三(东华杯)化学竞赛初赛试卷.dochttp://bbs.school-edu.cn/thread-390240-1-1.html 高三(东华杯)化学竞赛初赛试卷-高中化学竞赛.dochttp://bbs.school-edu.cn/thread-389426-1-1.html 1年上海市“东华杯”化学竞赛初赛试卷.dochttp://bbs.school-edu.cn/thread-388752-1-1.html 上海市东华杯高三化学竞赛初赛试卷-高中化学竞赛.wpshttp://bbs.school-edu.cn/thread-372447-1-1.html 2004年上海市“东华杯”化学竞赛试题.doc.dochttp://bbs.school-edu.cn/thread-277570-1-1.html 华杯赛寒假集训班口试题http://bbs.school-edu.cn/thread-277425-1-1.html 华杯赛总决赛模拟试题http://bbs.school-edu.cn/thread-272888-1-1.html 第十届华杯赛惠州市代表队练习题http://bbs.school-edu.cn/thread-268818-1-1.html 9第九届华杯赛小学组决赛试题http://bbs.school-edu.cn/thread-252059-1-1.html 第七届华杯赛复赛试题解答http://bbs.school-edu.cn/thread-251750-1-1.html 成功学校第十届华杯赛集训题(3)http://bbs.school-edu.cn/thread-251671-1-1.html 第六届华杯赛复赛试题http://bbs.school-edu.cn/thread-251028-1-1.html 第八届华杯赛复赛试题讲评http://bbs.school-edu.cn/thread-251146-1-1.html 成功学校第十届华杯赛集训题(8)http://bbs.school-edu.cn/thread-251377-1-1.html 第9届全国“华杯赛”试题及解答http://bbs.school-edu.cn/thread-250706-1-1.html 成功学校第十届华杯赛集训题(7)http://bbs.school-edu.cn/thread-249679-1-1.html 成功学校第十届华杯赛集训题(4)http://bbs.school-edu.cn/thread-249013-1-1.html 成功学校第十届华杯赛集训题(5)http://bbs.school-edu.cn/thread-248338-1-1.html 成功学校第十届华杯赛集训题(6)http://bbs.school-edu.cn/thread-248360-1-1.html 第十届华杯赛初赛试题http://bbs.school-edu.cn/thread-248535-1-1.html 成功学校第十届华杯赛集训题(2)http://bbs.school-edu.cn/thread-248055-1-1.html 成功学校第十届华杯赛集训题(1)http://bbs.school-edu.cn/thread-199215-1-1.html 2000年东华杯化学竞赛试题.dochttp://bbs.school-edu.cn/thread-196751-1-1.html 上海东华杯化学竞赛2003年12月初赛http://bbs.school-edu.cn/thread-195065-1-1.html r3上海市东华杯高三化学竞赛初赛试卷http://bbs.school-edu.cn/thread-188061-1-1.html 04第9届华杯初一决赛http://bbs.school-edu.cn/thread-165774-1-1.html 第十届华杯赛初赛试卷及答案
3,第18届上海初中物理竞赛初赛答案
这个网址里有 http://qsng.cn/html/jykj/wlljztczdView/2006111855577_3.html
4,上海市第十五届初中物理竞赛上科杯初赛试卷全部答案
上海市第十五届初中物理竞赛(上科杯)初赛试卷(2001年)(兼区县物理竞赛试卷)说明:1、本试卷共46道单项选择题。第1至40题每题3分,第41至第46题每题5分,全卷满分150分。2、考试时间为90分钟。3、考生使用答题纸,把每题正确答案前的字母填在答卷纸相应空格内。不填或填入不正确答案均不得分。考试完毕只交答卷纸,试卷可以带回。1.甲、乙两人分别在并列的两个升降机中,各自以自己为参照物,甲看见乙在上升,楼房也在上升,乙看见楼房在上升。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物,则他们各自运动的状态是 ( )(A)甲在上升,乙在下降。 (B)甲、乙都在下降,但乙比甲快。(C)甲、乙都在下降,但甲比乙快。 (D)以上三种情况都不对。2.甲、乙两地相距100千米,一辆汽车以40千米/小时的速度从甲地出发开往乙地,此时,恰好有一辆汽车从乙地开出向甲地进发,且以后每隔15分钟乙地均有一辆车发出,车速都是20千米/小时,则从甲地发出的那辆车一路可遇到从乙地发出汽车共 ( )(A)15辆。 (B)10辆。 (C)8辆。 (D)无法确定。3.重约3牛的物体可能是 ( )(A)一枚1元硬币。 (B)一本练习本。 (C)一只鸡蛋。 (D)一听可乐。4.在下列各种摩擦中,有害的摩擦是 ( )(A)人走路时脚与地面间的摩擦。 (B)电动机运转时各转动部分间的摩擦。(C)皮带传动中皮带与皮轮间的摩擦。 (D)自行车后轮与地面间的摩擦。5.两个完全相同的容器分别装有两种不同的液体,如图1所示。已知甲图中的液重大于乙图中的液重,因此可以肯定 ( )(A)甲图中的液体密度大于乙图中的液体密度。(B)甲图中的液体密度小于乙图中的液体密度。(C)甲图中的液体密度等于乙图中的液体密度。(D)上述三种答案都可能出现。6.把一块金属放入盛满酒精(ρ酒精=0.8×103千克/米3)的杯中时,从杯中溢出8×10—3千克酒精。若将该金属块放入盛满水的杯中时,从杯中溢出水的质量 ( )(A)大于8×10—3千克。 (B)等于8×10—3千克。(C)小于8×10—3千克。 (D)大于10×10—3千克。7.有三个质量相等、球外半径也相等的空心铜球、铁球和铝球,已知ρ铜>ρ铁>P铝。如果在三个球的空心部分灌满水,则灌水后,三个球所受重力G铜、G铁和G铝的关系应是 ( )(A)G铜>G铁>G铝。 (B)G铜<G铁<G铝。(C)G铜=G铁=G铝。 (D)G铁<G铜<G铝。8.如图2所示,圆台形玻璃杯开口直径为10厘米,底面直径为6厘米,总高度为15厘米,内装290克水,水面高7.5厘米,现向杯内投一质量为29克的木块,木块浮在水面上,水面上升了0.5厘米,这时杯底内表面受到的压力增加了 ( )(A)0.28牛。 (B)2.62牛。(C)0.14牛。 (D)2.26×10—3牛。9.如图3所示,把装满水的量筒浸入水中,口朝下。把量筒向上提起,在筒口离开水面前,筒内露出水面的部分 ( )(A)是空的。 (B)充满水。(C)有水,但不满。 (D)无法确定。10.把一只空杯的杯口向下按入水中,开始状态如图4所示,现将杯子往下按,则 ( )(A)杯中气体的体积不变。(B)杯中气体的体积变大。(C)杯中气体的压强变大。(D)杯中气体的压强变小。11.用水桶从井中提水,在水桶逐渐提离水面的过程中,关于人所用力的大小,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用力变大,因为水桶所受重力变大。 (B)用力变小,因为水桶排开水的体积变小。(C)用力变大,因为水桶受的浮力变小。 (D)用力不变,因为水桶所受的重力不变。12.密度为0.6×103千克/米3的木块漂浮在水面上时,露出的体积是V1,漂浮在密度为0.8×103千克/米3的煤油中,露出的体积为V2,那么V1和V2的关系是( )(A)V1>V2。 (B)V1=V2。 (C)V1<V2。 (D)3V1=4V2。13.一块冰漂浮在一杯浓盐水中,已知ρ冰=0.9×103千克/米3,ρ浓盐水=1.1×103千克/米3,如果冰块完全熔化后,液面将 ( )(A)下降。 (B)上升。 (C)不变。 (D)无法确定。14.在图5所示的装置中,已知重物G1=500牛,重物G2=1200牛,在摩擦和动滑轮重力均不考虑的情况下,使重物G1保持平衡的拉力F应等于 ( )(A)500牛。 (B)600牛。 (C)1200牛。 (D)250牛。15.如图6所示,O为杠杆的支点,为了提升重物A,用一个跟杠杆始终保持垂直的力F,使杠杆由竖直位置转到水平位置,在这个过程中 ( )(A)杠杆始终是省力的。 (B)杠杆始终是费力的。(C)杠杆先是省力的后是费力的。 (D)杠杆先是费力的后是省力的。16.如图7所示,一根均匀木尺放在水平桌面上,它的一端伸到桌面的外面,伸到桌面外面的那部分的长度是木尺的1/4,在木尺末端的B点加一个作用力F,当力F=3牛时,木尺的另一端A开始向上翘起,那么木尺受到的重力为 ( )(A)3牛。 (B)9牛。(C)1牛。 (D)2牛。17.现有甲、乙、丙、丁四个通草球,已知甲、丁相互吸引,乙、丙相互排斥,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如果甲、丙相互吸引,则乙、丁一定相互排斥。(B)如果甲、丙相互排斥,则乙、丁一定相互吸引。(C)如果甲、乙相互吸引,则丙、丁一定相互吸引。(D)如果甲、乙相互排斥,则丙、丁一定相互排斥。18.在图8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电键K,电路正常工作,一段时间后,发现其中一个电压表示数变小,则 ( )(A)灯L可能变暗。(B)灯L亮度可能不变。(C)电阻R可能断路。(D)电阻R可能短路。19.某房间墙上挂着0.5米高的平面镜(镜面足够宽),对面墙上挂着1.5米高的中国地图,两墙面之间的距离为3米,欲从镜子里看到全部地图,人需要站在距离挂地图的墙至少( )(A)1米。 (B)1.5米。 (C)2米。 (D)2.5米。20.关于平面镜成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离开平面镜越远时像就越小。(B)只有在平面镜正前方的物体才能在乎面镜中成像。(C)比平面镜大的物体,不能在平面镜内形成完整的像。(D)某人通过平面镜能观察到自己的像,当他靠近平面镜时,反而有可能看不到自己的像。21.某人决定自己给自己照一张手拿相机拍照的像,他想出了一个好主意:对着穿衣镜照相。当他距镜面2米时正准备按下快门,突然为调焦犯起愁来,你应该告诉他把相机的距离标志调到 ( )(A)2米。 (B)略大于2米。 (C)4米。 (D)略小于4米。22.如图9所示,把一反射面向上的凹镜置于容器内,有一束平行光线经凹镜反射后会聚在A点,如果向容器内加一些水,将凹镜恰好浸没在水中,则该光束的会聚点A的位置将( )(A)向下移动一些。(B)保持不变。(C)向上移动一些。(D)与水的深度有关,无法判断。23.从放大镜里能看清课本中的字样,如果保持课本与眼睛的距离不变,要使看到的字样范围大一些,则应该将 ( )(A)放大镜略向眼睛处靠近一些。 (B)放大镜略向课本处靠近一些。(C)无论如何移动,看到的范围不变。 (D)无法确定。24.现有两个用电器,上面分别标有"6V 0.2A"和"12V 0.5A”的字样,如果把这两个用电器串联起来,为了使其中的一个用电器正常工作,那么加在串联电路两端的电压应该是( )(A)9.4伏。 (B)10.8伏。 (C)18伏。 (D)27伏。25.如图10所示,A、B为质量均为m的两条形磁铁,置于台秤的托盘上,忽略台秤与磁铁间的磁力作用。当平衡时B对A的弹力为F1,台秤的示数为F2,它们的大小关系是 ( )(A)F1=mg,F2=2mg。 (B)F1>mg,F2=2mg。(C)F1>mg,F2=mg。 (D)F1>mg,F2>2mg。26.当物体和屏幕的位置固定后,在它们之间放一凸透镜,但无论怎样移动凸透镜,屏幕上都找不到物体的像,这有可能是 ( )(A)凸透镜的焦距太短,实像成不到屏上。(B)物体和屏幕之间距离大于4倍焦距,即使能成实像,实像位置也在屏幕以外,所以无法观察到。(C)凸透镜的焦距太长,物体只能成虚像而不能成实像。(D)物体和屏幕之间距离正好等于4倍焦距,所以不成像。27.物、透镜、光屏置于光具座上,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如透镜是凸透镜,则不论物体放在透镜左方何处,只要把透镜右方的光屏移到适当位置,一定能在屏上得到物体的像。(B)如透镜是凸透镜,则不论物体放在透镜左方何处,去掉光屏而用眼睛从右向左沿主轴直接观察,一定看不到物体的像。(C)如透镜是凹透镜,则不论物体放在透镜左方何处,只要把光屏移到适当位置,一定能在屏上得到物体的像。(D)如透镜是凹透镜,则不论物体放在透镜左方何处,只要去掉光屏而用眼睛从右向左沿主轴直接观察,一定能看到物体的像。28.一个密度计,其刻度部分的A、B两点,分别是最上面和最下面的刻度位置,如图11所示,这个密度计的测量范围是1.00×103千克/米3~1.60×103千克/米3,把这个密度计放入某种液体中,液面的位置恰好在AB的中点C,则这种液体的密度是 ( )(A)小于1.30×103千克/米3。(B)等于1.30×103千克/米3。(C)大于1.30×103千克/米3。(D)无法确定。29.如图12所示,杠杆AB可绕O转动,绳AD连在以A为圆心的弧形槽MN上,D可以在MN上自由滑动,在绳的D端从N向M滑动过程中杠杆仍保持平衡,则绳对杠杆的拉力变化情况是 ( )(A)变大。(B)变小。(C)先变大,后变小。(D)先变小,后变大。30.平面镜MN前有一物体AB,不透光的屏CD放在AB和平面镜之间,二者在竖直方向上的长度相同,如图13所示,并且屏的下端与AB的中点等高。那么 ( )(A)平面镜中只有AB下半部的像。(B)平面镜中只有AB上半部的像。(C)平面镜中仍能成AB完整的虚像,在平面镜前任何位置都可以看到。(D)平面镜中仍能成AB完整的虚像,但在平面镜前—定范围内才可看到。31.如图14所示,一冰块下面悬吊一物块A,正好悬浮在水中,物块A的密度为ρ,且1.4×103千克/米3<ρ<2.0×103千克/米3,冰块熔化后,水面下降了1厘米。设量筒的内横截面积为50厘米2,冰的密度为0.9×103千克/米3,水的密度为1.0×103千克/米3,则可判断物块的质量可能为 ( )(A)0.05千克。 (B)0.10千克。(C)0.15千克。 (D)0.20千克。32.某物体放入水中,有1/5的体积露出水面;该物体放入某液体中,有1/6的体积露出液面,则 ( )(A)物体的密度为0.80×103千克/米3,液体的密度为0.96×103千克/米3。(B)物体的密度为0.80×103千克/米3,液体的密度为0.90×103千克/米3。(C)物体的密度为0.90×103千克/米3,液体的密度为0.96×103千克/米3。(D)物体的密度为0.90×103千克/米3,液体的密度为0.90×103千克/米3。33.S1和S2表示劲度系数分别为k1和k2的两根弹簧,k1>k2;a和b表示质量分别为ma和mb的两个小物块,ma>mb,将弹簧与物块按图15方式悬挂起来,现要求两根弹簧的总长度最大,则应使 ( )(A)S1在上,a在上。 (B)S1在上,b在上。(C)S2在上,a在上。 (D)S2在上,b在上。34.在空的易拉罐内装入少量清水,放在煤气灯上加热,直至罐内的水沸腾。用带着手套的双手将易拉罐迅速翻转,使其三角形开口浸没在装有冷水的浅盆内,此时 ( )(A)由于热水重力的作用,罐内的热水将会流入浅盆内。(B)由于热水的密度较小,冷水的密度较大,热水将不会流进浅盆,冷水也不会上升。(C)由于存在压强差,浅盆内的部分冷水将会被易拉罐“吸”入。(D)无法确定。35.某刻度均匀但读数不准的温度计,用它测量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时,示数是4℃;当冰熔化后,水温升高到某一数值时,发现它的示数恰好与真实温度相等;让水温再增加10℃,而温度计的示数只增加了9℃。那么,当用此温度计去测量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温度时,示数将变为 ( )(A)92℃。 (B)94℃。 (C)96℃。 (D)98℃。36.在光学中,折射率是这样定义的:让光线从真空(空气)射入某介质发生折射,如果入射角是i,折射角是r,则该介质的折射率为n=sini/sinr。图16为某光线通过三棱镜(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2α)的光路图,则该三棱镜的折射率为 ( )(A)tgα。 (B)ctgα。(C)tg2α。 (D)ctg2α。37.如图17所示,两个平面镜相互垂直竖直放置,点光源在平面镜内成三个像。现让点光源S在水平面内沿圆周顺时针运动,则可以观察到镜子内的三个像 ( )(A)全都做顺时针运动。(B)全都做逆时针运动。(C)—个顺时针运动,另外两个逆时针运动。(D)一个逆时针运动,另外两个顺时针运动。38.如图18所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R1=2R2,R0为定值电阻,当电键K接a点时,电流表示数为I,则电键K接b点时,电流表的示数应该是 ( )(A)I。 (B)大于I,小于2I。(C)2I。 (D)大于2I。39.在图19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此时电流表的读数为I1,现将电阻R1与R2对换后,发现电流表的示数不变;如将R1与R3对换,发现电流表的示数变为I2,且I1:I2=3:2,则可判断 ( )(A)R1:R2:R3=1:1:2。(B)R1:R2:R3=2:2:1。(C)R1:R2:R3=1:2:l。(D)R1:R2:R3=2:1:2。40.现有10欧、20欧、30欧的电阻若干,假设这三种电阻的成本价格与他们的电阻值成正比。现在需要得到另外一些新电阻,并且只能利用现有电阻采用串、并联的方式得到以下电阻中,价格最便宜的是(不考虑导线等费用) ( )(A)7.5欧。 (B)12欧。 (C)15欧。 (D)18欧。41.如图20所示,天平处于平衡状态。现在右盘内斜面上有一电动玩具小车匀速上行,则天平会 ( )(A)左端下降。 (B)右端下降。(C)仍然平衡。 (D)无法判断。42.已知有红、黄、蓝三种密度依次增大的材料。选这三种材料按照不同的比例做成体积完全相同的甲、乙、丙三个物体(如图21所示)。其中,构成甲物体的三种材料质量相等。把它们放入水中后,发现甲物体的红色部分、乙物体的黄色部分、丙物体的蓝色部分均恰好浮在水面上,而且这三部分的体积也正好相等。比较甲、乙、丙三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含有红色物质最多的是甲物体,最少的是丙物体。b含有黄色物质最多的是乙物体,最少的是丙物体。c含有蓝色物质最多的是丙物体,最少的是甲物体。(A)a、b正确。 (B)b、c正确。(C)a、c正确。 (D)a、b、c均正确。43.第一次在试管里注入温度为20℃的水,将试管底部浸入温度为60℃的大量水中,试管内的水经过时间t1被加热到60℃;第二次在试管里注入温度为60℃的等量的水,将试管底部浸入温度为20℃的大量水中,试管内的水经过时间t2冷却到20℃,不考虑水和空气之间的热交换,则 ( )(A)t1>t2。 (B)t1=t2。 (C)t1<t2。 (D)无法确定。44.如图22所示,在凸透镜的两个焦点处,垂直光轴放置两个大小相同的平面镜,镜面相对。每个平面镜都关于凸透镜的光轴上下对称。现在左侧平面镜的中心处挖去一个圆孔,在凸透镜左侧两倍焦距处一个点光源,则点光源在该光具组中所成的虚象个数为 ( )(A)一个虚像。 (B)两个虚像。(C)无数虚像。 (D)一个虚像也没有。45.图23为某均匀金属薄板,现测得接线柱A、B之间的电阻为R。如果将该电阻板均匀分成9块,并挖去其中一小块,则此时A、B之间的电阻变为 ( )(A)8R/9。 (B)7R/6。 (C)9R/8。 (D)6R/7。46.图24是一个电阻暗盒,盒内有三个电阻,A、B、C、D分别为四根引线。现在用万用电表测量电阻得到:RAD=2欧,RCD=5欧,RAC=3欧,若用导线把B、D端连接后,测得A、C端电阻RAC=2欧,如果不用导线把B、D端连接,则RBD的大小为 ( )(A)10欧。 (B)9欧。(C)8欧。 (D)7欧。参考答案:1 C, 2 B, 3 D, 4 B, 5 D, 6 A, 7 A, 8 , 9 B, 10 C, 11 C, 12 , 13 B, 14
5,第18届上海市初中物理竞赛初赛试题 求解
你自己画个图就知道了 正午的太阳光正好直射到城内的一口深井的底部说明此地在赤道上 其到圆心的直线是与阳光平行的 由于阳光是平行的 所以θ等于s所对的地球圆心角,一个圆心共360度 s相当于圆心角对的弧长,所以圆周就是360s/θ
6,一道初中物理竞赛题
电压表与R1串联时,两端最大电压为5伏。
说明R1与电压表电阻的比值:
R1:R=2:3。=》
R=1.5R1。
电压表与R2串联时,两端允许电压为6伏。
说明R2:R=1:1。
所以,R2:R=R2:1.5R1=1:1。
所以有:R2=1。5R1。
R1、R2的串联电阻为2。5R1。
它们与电压表并联后的电阻:
R并=R*2。5R1/(R+2.5R1)
=1。5R1*2。5R1/(1。5R1+2。5R1)
=0。9375R1。
R1只能承受2伏电压。
所以,0,9375R1能承受的电压是0。9375*2=1。875伏。
即,此时电路两端允许的最大电压是1。875伏。允许的最大电压为4.2V。原因:串R1最大电压为5V,说明R1分压2V;串R2最大电压为6V,说明R2分压为3V。并联电阻的计算公式:Rx=R1*R2/(R1+R2),因为电阻与电压是成正比的,所以并联后的电阻Rx分压为Ux=U1*U2/(U1+U2)=2V*3V/(2V+3V)=1.2V,所以,电阻R1 和R2 并联后再与该电压表串联,则此时电路两端允许的最大电压U为4.2V。我认为答案是2V。因为当电压表与R1串联时:电压表分得的最大电压是3V,R1分得的最大电压是2V(因为5V是允许通过的最大电压,所以不用考虑其他因素,直接按最大的电压分给电压表和剩下的电压分给所串的电阻。下同!)因为当电压表与R2串联时:电压表分得的最大电压是3V,R2分得的最大电压是3V。最后题意说:R1和R2并联再与电压表串联。所以此时只要满足R1和R2还有电压表三者中允许通过的最低电压就可以了(有的人会说还有电流的因素呢?因为只要电压满足额定值就不会超过额定电流!并联各支路的电压等于总电压这总不要说了吧!)所以答案是:2V
文章TAG:
上海 上海市 初中 初中物理 2018上海市初中物理竞赛初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