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上海张江诺华研发中心

今年11月6日发布消息民,企业还没有建呢。 全球药业巨子诺华公司今天在上海宣布,将在张江高科技园区建立一个综合性的生物医学研发中心。这是诺华公司在中国建立的首家综合研发中心,初期的研发重点是中国和亚洲流行的传染性疾病引发的癌症,包括由肝炎病毒引发的肝癌。研发中心将主要聘请来自上海地区新兴生命科学圈内的优秀科学家。 诺华上海研发中心初期投资一亿美元,建筑总面积4.3万平方米,可容纳近400名科研人员,一期工程将于明年5月投入运营。诺华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魏思乐博士今天表示,他相信上海的研发中心有望成为一个全球性生物医药创新中心。

上海张江诺华研发中心

2,新型研发机构管理办法

法律分析:发展新型研发机构,坚持“谁举办、谁负责,谁设立、谁撤销”。举办单位(业务主管单位、出资人)应当为新型研发机构管理运行、研发创新提供保障,引导新型研发机构聚焦科学研究、技术创新和研发服务,避免功能定位泛化,防止向其他领域扩张。新型研发机构一般应符合以下条件。(一)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内控制度健全完善。(二)主要开展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产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以及研发服务等。(三)拥有开展研发、试验、服务等所必需的条件和设施。(四)具有结构相对合理稳定、研发能力较强的人才团队。(五)具有相对稳定的收入来源,主要包括出资方投入,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服务、技术咨询收入,政府购买服务收入以及承接科研项目获得的经费等。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 第十三条 公司法定代表人依照公司章程的规定,由董事长、执行董事或者经理担任,并依法登记。公司法定代表人变更,应当办理变更登记。

新型研发机构管理办法

3,上海全球科创中心建设还有哪些瓶颈需突破

激励中小企业科技创新、企业与高校“强强联手”不足,科技成果转化不够理想,人才缺口很大……都成为上海亟需破解的“瓶颈”。课题组在调研中发现,上海建设科技创新中心,所需的人才缺口很大。课题组方面以金融人才为例向记者做了解释,从人才数量上看,上海目前有35万左右金融从业人员,约占申城从业人员的5%,而这一比例在国际知名金融中心城市一般为10%,上海金融从业人员总量还不能满足金融业快速发展的需求;从人才结构看,传统金融类从业人员占比60%以上,创业投资、科技金融、互联网金融人才比较紧缺,金融高级管理人才和专业领军人才数量不足。由此,与伦敦、纽约、东京、新加坡等国际知名金融中心城市相比,上海金融人才发展的大环境还不够优化。课题组指出,上海的这些“短板”,对通过立法制度保障所需人才的引进,提出了内在需求。 此外,上海科技中介服务不发达、不规范,也是影响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短板”之一。课题组指出,这与科技中介机构管理机制没有理顺直接有关。比如,上海无形资产评估存在着资格认定重叠,管理政出多门,评估市场形成部门垄断和行业分割等现象。这都需要通过立法加以规范,明确各自的职权职责。

上海全球科创中心建设还有哪些瓶颈需突破

4,上海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产业现状

“十一五”期间,上海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大力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着力培育新兴产业,为“十二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产业发展形成一定基础。上海是我国“综合性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和国家微电子产业、软件产业(出口)、生物产业和民用航天产业基地,也是高端装备、民用航空等领域的国家级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高技术产业自主知识产权拥有率近30%,2010年完成总产值6958亿元,12年来年均增长率超过22%,约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1/4。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涌现出高端硅基SOI材料、手机基带芯片、高温超导材料、7500吨全回转浮吊、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技术等一批自主创新成果。离子刻蚀机、先进封装光刻机等高端装备实现销售,半导体清洗设备、地铁盾构等先进装备走向国际市场。上海光源、蛋白质设施等一批国家重大科学设施落户上海。到2010年底,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获批国家工程实验室7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18家,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3家,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38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加快推进。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科技创新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的若干意见》,设立了自主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重大项目专项资金,颁布了新能源、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优化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国际化水平显著提高。到2010年底,上海累计吸引跨国公司地区总部305家、投资性公司213家、外资研发机构319家。上海高技术产业出口交货值年均增长30%,高技术企业走出去的步伐也在不断加快。金融市场体系和金融机构体系日趋完备。上海加快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已形成货币、证券、期货、黄金以及股权转让等在内的国内最齐备的金融市场体系,以及涵盖银行、证券、保险、风险投资、股权投资等机构在内较完备的金融机构体系。目前,注册在沪的证券公司14家,占全国13%;基金管理公司30家,占全国50%;创业投资机构238家,管理总资本占全国38%。上海还设立了创业投资引导基金。 企业主体的技术创新能力不强。国有企业创新动力不足,民营企业实力亟需增强;外资研发中心与自主创新体系的关联度不高;特别是缺少具有创新活力、行业领先的龙头企业。科技成果本地转化率不高。产学研结合成效不显著,科研优势未能充分转化为产业优势;技术成果的发现、评估、筛选、转移机制尚待完善;技术交易、科技信息服务等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发展较慢,市场化的创新成果产业化中介机构缺失。人才激励机制亟需完善。上海科研人员超过一半集中在高校、科研院所,由于职业自由度、社会尊重度等问题,不愿向企业流动;国有企业科技人员的科技成果,未能更多地参与产业化收益的分配;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人才引进和培育的力度需进一步加大。金融服务体系尚未形成有力支撑。上海投资初创期的天使基金缺乏,知识产权质押、科技担保等发展较慢,金融优势对于创新创业发展的支撑作用尚待加强。部分领域管理体制改革滞后。行政审批、资质管理、价格管理等还不能满足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需要,有利于新技术新产品进入市场的政策规定不健全。 从国际来看,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上海提高国际竞争力、掌握发展主动权的迫切需要。当前,全球经济与竞争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革,科技发展正孕育着新的革命性突破。世界各主要发达国家和经济体均选择了生物、新能源、新材料、物联网、云计算等不同的新兴产业作为突破口,提出以复兴制造业为核心的“再工业化”的战略思路。这既增加了上海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竞争压力,也有利于推动上海发挥较强的科技和人才优势,在新一轮全球产业变革中赢得先机。从国内来看,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上海服务国家战略、率先构建新兴产业体系的重大举措。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大决策。按照国家总体部署,上海必须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率先构建新兴产业体系,把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放在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突出位置,推动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跨越发展,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在若干领域跻身世界前列做出积极贡献。从上海自身来看,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上海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的必然选择。上海是我国重要的国际港口城市和经济中心城市,肩负着建设“四个中心”、推进“四个率先”的历史使命。但资源环境的约束日益突显,可用建设用地十分有限;水环境和大气容量也十分有限,资源环境的约束对产业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提出了更为迫切的需求。上海必须加快培育和发展知识密集度高、资源耗费量少、环境友好、综合效益明显、且具有较强成长潜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促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5,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怎么

主要还是靠忽悠,如果口才不错的话可以去试试!作为总体单位,工程中心和研发中心还是有很大差别的,工程中心说白了就是组装卫星,卫星上的核心单机基本都是外包给八院五院等单位的,单机全部到后就是组装测试,一般主要工作就是:打电话协调单机进度、搬设备,还有就是综合测试还有没有什么结论的会,工资中下,去年离职的时候,听说会忽悠不少卫星型号,以后几年发展应该还可以,而且还说要涨工资不知道后来涨了没有,如果想在技术上有大的突破还是不要去了,如果比较擅长评职称发论文什么可以去试下!至于怎么样?还是要看你的发展方向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以下简称“工程中心”)是中国科学院与上海市于二OO三年九月十五日共同投资成立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非盈利事业单位。工程中心主要从事微小卫星、皮纳卫星及相关技术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科学试验。 工程中心的前身是由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联合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上海电信有限公司等单位组成的中国科学院上海小卫星工程部。 工程中心现有员工一百多人,其中具有研究生学历的人员占百分之七十,正高级科研人员十二名、副高级科研人员十四名,工程中心还设有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联合重点实验室。 工程中心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微小卫星、皮纳卫星的一体化设计和研制,低轨通信小卫星、高精度微小卫星关键技术研究,以及微小卫星控制、星务管理、能源、应用系统中的新技术探索和研究。 工程中心拥有一万多平方米工作面积,包括质量特性试验区、力学环境试验区、KM3空间环境试验区和近700平方米的卫星总装厂房,装备有KM3空间环境模拟系统、100KN振动试验系统、卫星模拟和仿真及卫星测试系统等现代化设备。 工程中心适应国际空间科学技术及应用的发展趋势,坚持科技、体制和机制创新,积极开展多边国内和国际合作,以微小卫星、皮纳卫星系统技术及其应用为牵引,开展航天创新技术及相关技术研究,带动微系统、新材料及器件、新能源和新型有效载荷等的研发,成为中国科学院和上海市在微小卫星、皮纳卫星研制方面的技术平台和创新基地。

6,如何申请上海市知识产权试点企业有什么优惠政策

主要的政策是发明可以资助3000 RMB,实用新型资助800 RMB;另外就是名誉了。 一、申报工作 (一)申报原则 采用企业自愿申报的原则。申报企业可根据本企业的具体情况,向企业注册所在区县的知识产权局递交书面申报材料,填写《上海市专利培育企业申报表》。 (二)申报条件 1、本市的民营科技型企业、股份制企业或国有、集体、合资等各种性质的工业型企业; 2、有开展专利工作的愿意,并有一定专利管理工作的基础和条件; 3、企业自主研发的专利申请历年累计(含已授权)10件以上; 4、有一定数量的专利技术已经进行产业化实施; 5、企业的年销售额近三年平均达到800万元以上; 6、企业年销售额的3%用于投入新产品、新技术的研究开发,并设有企业技术中心或研发部门。 (三)申报材料 1、填写《上海市专利培育企业申请表》; 2、专利申请受理通知书复印件、专利证书复印件; 3、企业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 4、企业近三年度财务报表复印件。 (四)申报时间 9月25日至10月15日。 (五)申报程序 1、申报企业将申报材料交至企业注册所在地的区县知识产权局; 2、各区县知识产权局根据所报材料情况,进行实地考察,对申报企业进行初审,并提出意见后,将材料一式一份交至上海市知识产权局,进行审核批准。 (六)培育工作期限 专利培育企业期限为1年,从2010年1月1日—2010年12月31日。培育期满,经验收合格,可获得申报上海市专利试点企业的资格,成为本市试点企业单位。 二、培育期工作的主要要求及扶持政策 (一)主要工作要求 1、建立专利工作管理制度。落实“四有制度”,有领导、有工作机构、有专门人员(至少有一名持有《专利工作者》证书的同志从事本企业的专利管理工作)、有规章制度; 2、在培育期一年里,申请与本企业技术和产品有关的专利10件以上; 3、企业员工的50%以上要接受专利基础知识的培训,其中重点是企业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销售人员; 4、专利技术产业化产值达到企业年销售额的30% 以上; 5、利用专利文献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开拓市场的能力; 6、不侵犯他人知识产权,对专利纠纷及时作出反应和处理; 7、积极参加国家、市、区(县)知识产权部门组织的有关活动。 (二)对培育企业的工作指导与政策扶持 1、市、区知识产权局协助企业开展知识产权宣传和培训工作,提高企业员工的知识产权意识; 2、指导和帮助企业建立知识产权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专利工作管理的各类文件; 3、指导企业利用专利文献信息,提高企业开发新技术和新产品的能力; 4、指导企业通过技术的研发和创新,挖掘专利申请的数量,提高专利申请的质量,形成企业自主知识产权; 5、指导企业在遇到专利纠纷时,采取积极应对和处理措施; 6、举办专利工作培训班,提高企业专利工作者的管理水平; 7、被列为专利培育企业的单位除了享受一般企业有关的资助政策外,在培育期内,可享受《上海市专利资助办法》有关规定的专项资助政策。 在专利申请中,如发现非正常申请等情况,停止办理专项资助,取消上海市专利培育企业称号,并通报公示。 希望对你有用。

文章TAG:上海  上海市  上海市民  市民  上海市民非新型研发机构发展现状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