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当时有很多人都在讨论邹平、齐河、禹城和莱芜划归济南的问题,我当时也说过,在这个问题上如果是做大省会莱芜肯定是首选,莱芜是地级市,整体把莱芜划归济南管辖不存在纷争,但是邹平、齐河和禹城就不一样了,它们还牵扯到滨州和德州,远远要比莱芜划济南复杂的多今天,莱芜已经属于济南了,这也验证了我所说的。
1、莱芜划到济南后有什么影响?
莱芜由县划为县级市,由县级市升级为地级市,再由地级市直接上升到省会层面,在全山东独一无二。莱芜划归济南管辖,对普通百姓来说短期内可能感觉不到什么,但从长远来讲会有很多利好,很多人感觉这次行政区划不合理,但国家都已经批复了,肯定是经过了深层次的研究考察,也肯定有其必要性。我们不要过多去说什么,跟着济南好不好要经过时间的检验,我相信再过五年、十年甚至几十年,莱芜人民都会对济南有一个新的认识,也会对济南有更深的认同感,
记得当时有很多人都在讨论邹平、齐河、禹城和莱芜划归济南的问题,我当时也说过,在这个问题上如果是做大省会莱芜肯定是首选,莱芜是地级市,整体把莱芜划归济南管辖不存在纷争,但是邹平、齐河和禹城就不一样了,它们还牵扯到滨州和德州,远远要比莱芜划济南复杂的多今天,莱芜已经属于济南了,这也验证了我所说的。邹平、齐河和禹城还有希望成为做大省会的筹码吗?答案是肯定的,只是时间问题罢了,目前,即使莱芜划到济南无论是区划面积还是GDP总量也还是不及青岛,做大省会、提升省会首位度也只是刚刚开始而已,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2、莱芜市划归济南,对莱芜经济和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有哪些影响?
存在感存在感提是肯定的,虽然有些人觉得无所谓,但在别人看来,说起济南是省会,是副省级城市,是强二线城市,甚至今年有望重回新一线。而说起来说,外地人很多甚至都没听说过,即使了解的,也知道是个百万人口的五线小城,现在直接实现三连跳,跨越式的从五线来到二线,我相信大多莱芜人还是心情愉悦的,发展格局莱芜当初设市是因为莱钢,而这也是莱芜的经济命脉。
但是划归济南之后,莱芜的区划不在受限,经济开发区也好,创新试验区也罢,地理上的对接将为这些潜在的多元经济提供便捷之道,莱芜将会从单一化的经济模式跳转为多元发展,济南的资源将与莱芜共享。城建配套济南的文化、教育、高校、医疗、交通在省内都是顶尖水准,在过去,如果齐鲁这样国内顶尖的医疗机构想在想在莱芜建分院,需要很繁杂的程序,要跨市审批,要递交省级核准批复才行,而如今,这样的资源部署只需要市里点头,直接以院区的模式存在都没问题,再或者直接用医保卡去济南市区可以享受本部的顶尖医疗条件,在过去这是无法实现的。
类似的还有大学、企业也都是一样的道理,在入学、高考、入职等方面都会受益,此外两地合一之后,交通往来必然大幅增长,济南市区和莱芜的公交系统将进一步整合,未来甚至建设快速路、地铁、城铁都是极有可能的。而且这样级别的合并,不拿出点诚意是不可能的,所以搞些惠民措施、营造利民条件,甚至于新建地标建筑,增设高层建筑、写字楼、酒店也是必然会走的路。
房价莱芜由于是五线城市,外来人口少,本地人口国企任职比例高,所以不仅房价相对较低,而且很多都住有公产房、集资房,居住成本较低,但是现在对接了市区均价近2万的济南,未来单价缩小和济南的差距是概率事件,虽然不会太离谱,但不可能不受影响。至于其他日常生活方面估计不会有什么明显变化,毕竟莱芜和济南市区距离较远,不会在城市化对接完成之前直接有什么太直观的变化,即使是城建和配套等方面的规划,也要等若干年后形成一定规模的变化以后才有切身感受,
3、莱芜拆分后并入济南,对莱芜人有哪些影响?你怎么看?
对莱芜来我只谈一下负面影响:第一,莱芜由此失去了独立财权,除了一些基本经费(由市财政直接切割)外,需要经费必须可怜巴巴的去市里争取;第二,莱芜作为地级市可以享有和争取的国家相关优厚发展政策从此无缘;第三,莱城建设由此会中止数年甚或数十年,作为区政府所在地的县级城市已经很不错了;第四,莱芜现职干部很多会提前退休或者高职低就(会有一大批加括号的正县级或副县级干部),那些翘首以盼等待提拔的人,可睡几年安心觉了,没有位置了;第五,莱芜的发展就此边缘化了(实在边缘),发展会很难了;第六,大莱芜的知名度随着地级市的撤销,若干年后就鲜有人知道了!对济南来说,也是没有益处的,大也不大(大了一点),强更是无稽之谈,从长远来说,莱芜还会拖济南的后腿,成为济南的鸡肋!。
文章TAG:莱芜 济南 人报 划归 莱芜今天去济南有多少人报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