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周边客家人,大部分来着广东北部-江西南部-福建西南部的客家人聚居区,这里是传统的南迁客家先民居住地,所以能形成相对一致的客家话语区。潼南塘坝王氏家族(含周边遂宁、安岳、大足、铜梁、合川的部份王氏)的字辈,后来我又走访了很多地方,包括常去的龙潭寺,附近的三河场二台子,木兰,石板滩,远一些的简阳武庙,三台县,广安,仪陇等等等,有意和当地老人聊天,记住了一些信息。
湖广填川时,大多数迁徙到四川的人,必须先到湖北麻城县孝感乡集合,然后再由官府登记分配,就像是一个移民中转站,所以,大多数的川人都以为祖上来自麻城孝感,其实未必!历史上有‘’江西填湖广,湖广填四川‘’之说!潼南塘坝王氏家族(含周边遂宁、安岳、大足、铜梁、合川的部份王氏)的字辈:一仲国正大,文学启洪先;祖宗维泽裔,永世胤朝元。
自1744年始修入川族谱,一仲两辈实未入川,因当时各方面条件简陋,况且文化有限,所修族谱甚简,再则年久失修、族谱残缺,曾误传是“三槐堂王氏”,而2015年重修族谱时经专业小组人员去鄂湘赣实地走访查谱考证,核实属“庐陵太原王氏-赣湘王氏”。祖居太原,唐僖宗中和年间(约在公元883年)从山西太原经蜀入赣,初居庐陵(今江西吉安),
后代某支在“江西填湖广”时西迁湖南邵阳,清康熙癸未年(公元1730年),二十七世祖国玺、国铭、国琏及堂兄弟国治从湖南宝庆邵阳仁凤都经湖北麻城孝感徒居入川,国玺、国铭、国琏落业于潼川府遂宁下安里(即今重庆潼南塘坝),鼎足而居,后代人丁繁茂,在川渝开枝散叶,有迁居于云贵湘鄂粤赣皖者;国治落业于安岳龙台。重庆湖广会馆有族谱可查,
2、都说“湖广填四川”,那成都的客家话,也就是土广东到底是属于哪里带过来的语言?
作为一名赣州客家人,同时也是历史爱好者,我在成都读大学时候,到洛带游玩就被当地老人的客家话震惊了,相似度70%以上。后来我又走访了很多地方,包括常去的龙潭寺,附近的三河场二台子,木兰,石板滩,远一些的简阳武庙,三台县,广安,仪陇等等等,有意和当地老人聊天,记住了一些信息:最多:据传来自广东,具体哪里大多不知道了,但是有老人提到梅州,也有提到韶州(韶关)其次:来自江西。
个别能记得来着赣州(虔州),在龙潭寺赶集遇到过几次,再次:来自汀州(今福建长汀上杭一带),在二台子听两位老人提到过。所以结论是:成都周边客家人,大部分来着广东北部-江西南部-福建西南部的客家人聚居区,这里是传统的南迁客家先民居住地,所以能形成相对一致的客家话语区,赣南粤北的丘陵地带,和成都天回山-龙泉山脉一带地形非常相似,包括山里的红土地,很多果树蔬果方便种植,这也能理解为什么很多客家人千里迁徙后,选择到这里安家,直到现在,已经三百年。
3、客家人是北方迁移的,但北方人不说客家话而南下的说吗,为什么?
去年,河南省史学界10位教授级学者一致反对罗香林“客家人是中原衣冠南渡的后裔”学术观点,原因之一是“中原地区从古到今沒有客家方言”。那么,客家方言是怎么形成的呢?1996年,笔者创作和拍摄15集电视片《中国客家人》时,对全国5个省区58个县区客家人集聚地进行了采访调查,大量的史料传说,地方志都表明:客家人是南宋灭亡时,大批宋人逃亡闽赣粤交界山区,与畲瑶土著人融合而成。
另据民国史学家吕思勉,王国维《中国民族史》研究,畲族瑶族苗族三族同源,都源于西汉初年的湘西武陵蛮,武陵蛮又是什么人呢?据考古学家柴煥波《武陵山区古代文化概论》考证,武陵蛮其实是躲避秦乱的楚国人后裔。因山区人滿为患,盗抢成风,被西汉初年长沙国王吳芮征伐疏散,后來演变成苗瑶畲三个民族,但有共同的信仰,祟拜盘瓠为祖先。
4、包括客家学者谢重光、房学嘉在内的有些人反对客家人的“五次大迁移”等传说,是真的吗?为什么?
文章TAG:签来 是从 先辈 迁入 家族 成都的客家族是从哪里签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