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有哪些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进行落实
来源:整理 编辑:好学习 2023-02-07 08:40:59
本文目录一览
1,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有哪些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进行落实
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有哪些知识是形成能力的必要条件,没有语文知识,就谈不上形成语文能力。因此,《语文课程标准》从不同的角度明确提出语文学科的核心知识有;认识3500 个左右常用汉字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 如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如何进行小学语文新课程的教育改革,是语文老师都感兴趣、值得讨论的话题。身为语文教师,我没有停止过对语文课程与教学改革思考;没有停止过对新课程理论的学习;更没有停止
2,温如敏 语文核心素养是什么
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一个人的语文素养至少包括他的语文能力、语言积累、语文知识、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认知能力、人文素养等。新课程性质与地位里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抓好学生的语文基本功——多思、多读、多写,又要进行文化思想的熏陶和道德情感的培养。
3,如何在语文课堂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根据语文学科特点,应着重从三个方面进行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一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通过兴趣学习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学识修养和人格修养;二是要注重理解为主的课堂阅读教学和课外经典诗文积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沉淀是对学生的最好熏陶,更能培养学生的知识和涵养;三是要与时俱进地借助互联网资源等在内的多种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对语文学科的热爱之心和对人生的积极心态。最终达成培养学生除听说读写思能力之外的文学审美、文化价值、思想价值素养。核心素养是学生应该具有的最关键、最必需的素养。有了这些素养,就能为自身发展与自我完善,为服务社会与人民,奠定坚实的基础。即为崔峦老师理解的核心素养有三个关键词:适应、必备品格、关键能力。适应,指适应自身发展和社会需要。必备品格,指人的理想、信念、精神、道德。关键能力,指基础性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具体到小学语文,我们应该培养怎样的语文学科素养呢?“学科素养”,是“核心素养”下位的概念。它是受核心素养引领,且为达成核心素养服务的。
4,语文核心素养的核心是什么 程先国
语文核心素养及其培养一、 对几个概念的理解要谈“语文核心素养”,必须厘清几个概念。什么叫“素养”?素,可以理解为本色、本质;养,可以理解为修养、教养、培养。素,侧重先天的内在遗传基因,个性特征,性格倾向;养,侧重后天的外在教育、文化熏陶、生命历练。“素养”,就是指个体在遗传基因的物质基础上,受后天教育、培养而获得的能力和修养。什么叫“核心素养”?这是一个崭新的概念,首次出现在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核心素养”被置于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基础地位。“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综合表现为9大素养,即:“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审美情趣,身心健康、学会学习、实践创新”。什么是“语文核心素养”?《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把“语文核心素养”分解为四个维度: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审美情趣和文化修养。我认为所谓“核心素养”一定是最基础、最主要、最本质的素养,它是具有生长力的素养,是种子素养。基于这样的认识,我认为“语文核心素养”可提炼为语言能力和人文修养。语文关键能力就是语言能力,一个人能说会道,出口成章,下笔成文,语言生动,感染力强,我们就可以说此人具有很强的语文素养。就像鲁迅先生所说:“嬉笑怒骂皆成文章。”思维能力可整合到语言能力中,因为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是思维的载体。如果一个人语言条理性强,语言深刻犀利,那么我们就可以说,此人思维具有条理性和深刻性。如果某人语言混乱,颠三倒四,前言不搭后语,我们就可以说此人思维混乱,没有条理。语言是思维的表现,是思维的外在特征,它们俩水乳交融,密不可分。
5,怎样培养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释义: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是指小学时期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思想情感、语言积累、语感、思维品质、品德修养、审美情趣、个性品格、学习方向、学习习惯等综合评价。语文素养,是指学生在语文方面表现出的"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学识、能力、技艺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丰富内涵,是《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如何提高: 1、拓展视野,塑造健康人格文学作品所展示的画面,几乎遍及人类生活的所有领域,它的内容无不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文学对人性的塑造和对社会风尚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优秀文学作品表现出来的高尚的理想,坚强的意志,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真善美的心灵,无不对学生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文学作品的教化作用是任何一门学科都无法相比的。它是进行思想教育的有效手段,对学生的思想素质、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的提高,对塑造健康的人格都有重要作用。 2、通过积淀,增强文化底蕴一个人的语文素养的高低,关键在于个人对语文主动积淀的厚实程度。当语文积淀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在人身上形成一种富有个性的文化底蕴,而积淀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广泛阅读和识记背诵。在重视广泛阅读的同时,还要重视识记背诵。古代的教育家都十分重视记诵,把它作为学习语文的重要方法,要求学生在记忆力最旺盛的时期多读多背,熟读成诵。历代的文学大师,无不满腹经纶,具有很好的记诵功底。我们现在的语文教学,抛弃传统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过分强调理解,轻视识记背诵。我们的改革并非要改掉传统教育中那些行之有效的教学经验,而是要引导学生广泛阅读,识记背诵,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文化素质,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 3、发展思维,提高审美能力文学欣赏是一种审美认知活动,遵循着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一般认知规律。同时它还是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它由感觉器官对作品进行感知,再调动生活积累,产生共鸣,再经过丰富的想像、联想和分析,进而领悟到作品所揭示的生活内涵。通过理解、玩味,得到赏心悦目的、怡情养性的审美享受和思想认识。掌握并遵循这一规律,可以引导学生去发现美、认识美、创造美,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6,小学语文学科中怎样落实核心素养
一、核心素养的教学意义北师大肖川教授认为:“从学科角度讲,要为素养而教(用学科教人),学科及其教学是为学生素养服务的,而不是为学科而教,把教学局限于狭隘的学科本位中,过分地注重本学科的知识与内容,任务和要求,这样将十分不利于培养视野开阔、才思敏捷并具有丰富文化素养和哲学气质的人才。”实际上,任何学科知识就其结构而言,都可以分为表层结构(表层意义)和深层结构(深层意义)。表层意义就是语言文字符号所直接表述的学科内容(概念、命题、理论)(内涵和意义),深层意义是蕴含在学科知识内容和意义之中或背后的精神、价值、方法论、生活意义(文化意义)。表层结构和意义的存在方式是显性的、逻辑的(系统的)、主线的。深层结构和意义的存在方式则是隐性的、渗透的(分散的)、暗线的。但它是学生素养形成和发展的根本(决定性的东西)。任何学科的教学都不是仅仅为了获得学科的若干知识、技能和能力,而是要同时指向人的精神、思想情感、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的生成与提升。学科教学要有文化意义、思维意义、价值意义,即人的意义!核心素养的培育需要良好的教育。遗憾的是,在我们中小学,经常可以看到有些学生学科知识掌握得很熟练很牢固,解题能力也很强,但是你跟他相处,马上就会感受到他身上缺了什么东西,这东西就是素养!学科教学要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为知识丰富、思维深刻、人性善良、品格正直、心灵自由的人。二、学校教育要重点培养学生三大核心素养我们把阅读能力、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看成学生的三大核心能力,我们也把正确的价值观、科学(先进)的思维方式和优秀(良好)的品格(品性)看成是学生的三大核心素养。价值观是一个人心灵的风向标(管“心”的)。一个人首先应该对什么是有价值的,什么是有意义的、好的、对的,什么东西是值得追求的、坚守的、效仿的,有正确的基本的认识和判断,这是为人之根本(是人的观念系统的“根目录”,其他观念都是“子目录”),学校教育若不在这上面扎根,就会迷失方向,人的素养就会有根本的缺陷。多读书、多写字、多了解和自己相关的时事。一、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性:在知识经济时代,学习力决定了一个人的竞争力。良好的语文素养,不但是学习语文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学好其他各门学科的基础,更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小学一、二年级是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也是培养语文素养的黄金时期。语文素养高的人,其情感更加真实、细腻和准确,其审美更加体现深度、高度和维度,其内心更加追求知行合一,其行为更凸显正能量。因此,在小学低年级,应当高度重视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二、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落实培养依据《新课程标准》要求,小学生语文素养,归纳起来主要包括听、说、读、写等四个方面。当前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中存在“认识不到位”,“目标不明确”、“发展不均衡”等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重识字能力,轻写字能力培养。据了解,大多数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家长就很重视教认字、识字。上小学后,识字能力发展得很快。但由于这些学生动笔机会少,再加上书法教育未能被大多数的家长和幼儿园重视,学生往往对字词只是简单的“认识”,而不知其结构章法,更不清楚其含义及运用。二是重听话能力,轻说话能力的培养。小学低年级的语文课,以老师教学生听和说为主。至于为什么要这样说而不是那样说,学生怎样才能说好等,要形成一整套完善的教学方案,并非能一蹴而就。一些学校专门开设了说话课,但说话课尚无专门、实用的教材,学生说话能力培养的效果不怎么好。三是语文课重视,其他学科不重视。
7,如何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什么叫语文素养?全国小语会会长崔峦老师认为,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其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课程标准》中,语文素养的内涵是非常丰富的。它绝不是一种纯粹的语言技能,而是一种综合的文明素养,是个体融入社会、自我发展不可或缺的基本修养。语文素养概念的提出,使语文教学在弘扬科学理性精神,注重语言的准确、简明、实用,满足国家现代化生产的基本要求,与防止把人工具化,注重对《语文教学大纲》的历史性超越。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呢?作为最基层的小学语文教师,笔者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一 培养学生热爱语文的兴趣新一轮课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着,新课标要求“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性地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努力形成教学个性”。于漪老师也曾说:“教师如果有本领把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与求知欲激发出来,教学就成功了大半,学生学习语文就有了良好的起点,就不以为苦,从中获得乐趣。”学习的兴趣是学习需要的一种表现形式。需要是人的活动的基本功,是个性积极性的源泉,它促使人朝着一定的方向追求一定的目标,以行动求得满足。需要越强烈、越迫切,由它所引起的活动就越有力。如果学生能意识到语文学习的迫切性、必要性,对语文学习就会越感兴趣,就会越积极地投入学习。学生学语文的兴趣主要依靠老师去培养。在教学中唤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并收到良好效果的基础。二 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1.树立多学意识从学生接触语文学科开始,语文教师就有义务让学生明确语文学习的任务。语文学习是母语学习,在语文知识的海洋中有许多有趣的事物,把语文学好,可以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自身修养,因此我们都应该用心学语文,力争多学。2.激发多读意趣阅读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阅读是一种技能,是提高写作水平的有效手段,也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过程。而词汇是语言表达意义的主要单位,在语言学习中有起举足轻重的作用。没有词汇,就不能传达任何东西。当然在阅读过程中,词汇对获取语言信息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我们不但可以通过阅读有趣的外文小说或感兴趣的专题轻松地扩大词汇量,还可以通过大量阅读锻炼从不同的角度思维的能力。大量的阅读还可以丰富我们的大脑,增长知识与见识,提高自身修养。由此可见,大量阅读的重要性,因此,我们应该在小学阶段就着手培养学生的阅读意趣。高尔基说:“凡是我所有的好东西,都要归功于书。”阅读是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这一点也体现在教育中。在现今的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至关重要的一部分。阅读教学包括两个部分,一是课内阅读,一是课外阅读。课内阅读是指在课堂内,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的阅读活动。课外阅读是指学生在课外的各种独立的阅读活动。它是课外语文活动中最重要的内容,是课内阅读的继续与扩展,是阅读能力训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尤其在提高低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上发挥着重要作用。本学期,我们借助省“四项配套工程”的春风,安排学生走进学校图书室借阅当下最适合小学生阅读的图书。能阅读到新配的图书,他们欣喜若狂。叶圣陶老先生指出,阅读是吸收的事情。从阅读中,我们可以领悟人家的经验,从写作中,我们显示自己的经验,吐露自己的感情。从读学写,读写结合,这是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也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基本规律。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进一步丰富学生的语言表象。只有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学得实,学生说话、写话才会感兴趣。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如果对学习不怵不惧,没有心理障碍、乐学、自觉自愿地学,语文教学就成功了一半。课外阅读作为阅读的一个重要部分,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尤其在提高低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只有充分认识到它的重要性并给学生合理的指导,引导他们充分利用校内外的课外阅读资源,才能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服务。3.提高多写兴味多写并不是写的作文篇幅长,而是注重用笔写下日常语文学习中的一字一句。从学生开始识字写词开始,就要求他们有意注意一些好词好句好段,主动摘抄并背诵积累。除了积累别人的以外,自己也要养成良好的“写语文”的习惯。我在教一年级的学生时,鼓励他们用对比和联系的学习方法识记生字。在一年级的下学期,借着识字教学,我开始着力培养学生整理形近字和同音字的能力,要求他们在课外预习时整理出来并组词写在每一课的生字表旁边,每次上课我安排三五分钟反馈他们整理的情况,给予整理较好较多的同学鼓励,久而久之,他们开始喜欢这样的语文活动,并逐渐养成了习惯。到了二年级,他们学会了查字典,我又鼓励学生在预习时给“生字开花”(扩词),也整理在生字表的旁边。每次的第一课时教学生字时,我把它当作游戏安排在生字教学后,语文课增加这一环节,学生们非常喜欢,积极性特别高,每次的汇报他们都是争先恐后,惟恐自己不能把自己课前查字典而获知的新词第一时间公布出来。养成教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两年的时间,现在随便翻开任何一个孩子的语文课本,你都会看到每一课生字表旁边都有他们用心整理的形近字、组词,也有给每一个生字扩的三到五个词。升入三年级后,我在他们的预习任务中又加了一项:尝试在预习完字词之后,在课文的字里行间寻找最耐人寻味和最优美的句子,画下来并在句子旁写下自己的感受,哪怕只有一个“好! ”字也行。三年来,看着孩子们学习语文的兴趣日益浓厚,听着他们动情的朗诵,关注他们学习语文能力的成长,我不禁觉得,平时的多写,不但积累了他们的词汇,增加了词汇量,同时也增强了他们的语感。坚持多写在他们的语文学习中留下了痕迹,也为他们以后的写作奠定了基础。学习的最高境界是学以致用,写作水平的高低是语文学习好坏的最好见证。源于网络分享。。。。。。
文章TAG: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语文 语文学 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