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孙式太极拳与吴式太极拳具体不同

吴式太极拳动作平圆,孙式太极拳动作舒展圆活。我是练吴氏,我朋友是孙氏。

孙式太极拳与吴式太极拳具体不同

2,孙式太极拳的招式及图例

http://www.chqa.com/taiji24_1.htm
z

孙式太极拳的招式及图例

3,孙式太极拳98式与97式的区别是什么

98式为孙禄堂先生《太极拳学》一书中的拳式数,97式为孙剑云先生在1957年出版《孙式太极拳》时采用的拳式数。98与97的不同,看似是将98式中的第一式无极式和第二式太极式合并为97式中的第一式起式,但两个套路还是有些不同之处,主要原因是孙禄堂先生在《太极拳学》一书出版后,还进行了一些微小的拳架调整,孙剑云先生一直追随其身后,学习和传授的是孙禄堂老先生晚年的拳架。98式和97式,名称合并的是1个、名称略改的是7个、架式微调的有5处。不采用无极式和太极式的原因是因为当时体委组织陈、杨、吴、武、孙五式太极拳一齐出书,而其他四式太极拳都是“起式”,所以在校稿时电告孙剑云先生……,而后五式太极拳统一“起式”。

孙式太极拳98式与97式的区别是什么

4,孙式太极拳是用三体式的方式打人嘛

三体式是孙式太极拳的训练手段之一,是用来在静态中体会拳学要领的方法,其式在六合态中训练三节关联得以摧生内劲。很多时候三体式也成为孙式太极拳爱好者的一个口头词,大概意思是出尖摧发态,并不专指三体式这个静态桩形。例:“一拿三体式他就出去了。”——指在对方失态的瞬间,自己用如同三体式那样的内整外摧将对方发打出去。以上仅是个人意见。
陈杨二太站桩主要是马步式(陈杨二太辅技大杆子也是弓马二式),但杨吴武三式太极拳都有类似三体式的桩法(杨太叫川字桩,吴太叫一九桩?)。孙式太极拳因为拳法中采纳了很多形意拳和八卦拳的技术,拳架灵活以半步进退跟步为主,故而直接采用形意拳的三体式为其根基基础桩法之一(另一个桩是各式太极拳都提出很高要求的无极桩或叫浑圆桩,即起势桩)。

5,孙氏太极拳有什么特点

  孙氏太极拳的风格特点   孙氏太极拳的风格特点主要是:进步必跟、退步必随、动作敏捷、圆活紧凑,犹如行云流水,连绵不断,每左右转身以开合相接。   孙氏太极拳最本质的特点是将形意拳之内外合一和八卦拳之动静合一融蓄在太极拳的中和状态之中。走架时重心无上下起伏、无左右晃动的问题,通过活步使重心不断地在转换当中。   孙氏太极拳,从起式到收式,各种动作要求中正平稳、舒展圆活、紧凑连贯、一气呵成。使全身内外平均发展,一动无不动,一静无不静。正因为中正即不前俯后仰,又不左偏右倚,使得躯体手足上下呼应,内外一体。所以,行拳盘架要守规矩。   在练拳时不可越出一个“中”字。习练者若能悟透这个“中”字,便能掌握自己的重心,重心不失,呼吸就能保持正常,呼吸正常,才能百脉通畅。   进步必跟、退步必撤,是孙氏太极拳的第二个特点。进步必跟、退步必撤,这种移步的方式,有利于培养习练者重心潜移和动静合一的能力,还有利于上下相随、手足相顾,使习练者在移步中,不失六合之要。   孙氏太极拳的第三个特点是:每逢转身,多以开合手相接。孙氏太极拳中有十二个开合手,将套路分为十三节。每逢转身以开合手相接,可以引导习练者身体随重心的虚实转换、内气的自行运转(称为圆研)。开合手便于引导习练者体会体内气息的运行与重心转换相协调。开合手的安排,在练拳时,还有利于习练者经络疏通和血脉通畅。   孙氏太极拳的第四个特点是:蓄神待机,神不外张,虚实分明,始终不失六合的要点。习练孙氏太极拳时,要处处因势利导,各种劲法随重心变化而转换,如行云流水,连绵不断,轻缓匀灵之中寓以随机待法之势。   孙式太极拳讲究“避三害守九要”,避三害是要求练拳时,切忌努气、拙力和腆胸提腹;守九要是要求练拳时必须“一塌,二扣,三提,四顶,五裹,六松,七垂,八缩,九起钻落翻要分明”。   总之,孙氏太极拳是中华武术的一种柔和、缓慢、轻灵的高级拳术,具有防身、健身、养生、修身的作用。孙氏太极拳把形体运动与意念活动相结合,以意念导引形体运动,导引气血运转,达到形神兼备、精神与形体双重的修炼,可以使习练者祛病延年、健康长寿。

6,孙式太极拳的拳意是什么怎么做的

孙禄堂先生的书里说的很详细,只是今天的人读起来比较难以理解。我引孙式太极拳传人张大辉先生在《孙式太极拳文化内涵初探》文章中的一段话:  一、孙式太极拳的运动特点  在大家的印象中,孙式太极拳的特点是架高步活,进退相随,进步必跟,退步必撤;每转身以开合相接。实际上,进一步讲,孙式太极拳深层面的特点是追求形顺基础上的意形调和,讲究形和意适中。形不紧,则意自活;意自活,则形必顺;如此形到意和意到形,不断调试,方使身体运动时,中正不偏,协调有度,乃至于最佳的“虚灵顶劲,气沉丹田,不偏不倚,忽隐忽现”的中庸状态;对肢体和神经有较大的健益作用。  此外,孙式太极拳讲究“避三害守九要”,避三害是要求练拳时,切忌努气、拙力和腆胸提腹;守九要是要求练拳时必须“一塌,二扣,三提,四顶,五裹,六松,七垂,八缩,九起钻落翻要分明”。其实,这些规矩就是王宗岳先生《太极拳论》中所要求的“动之则分,静之则合;随曲就伸,无过不及”的太极状态对身体各大关节和相关部位的运动要求,是心意在指挥身体动作时的具体指令;是孙禄堂先生根据自身武术实践的切身体会对王宗岳先生《太极拳论》的进一步阐示和细化。  对“避三害守九要” 可作进一步的解析,努气则丢力,拙力则忘意,腆胸提腹则导致气浮力刚,身体无根。因此,练拳时, “三害”不可不避。塌扣提顶裹松垂缩主要落实在心意上,起钻落翻分明主要落实在动作的节奏上,讲究“九要”即是讲究动则俱动,静则俱静,动静相宜有度,节奏鲜明适中。  另外,练习孙式太极拳时,建议将练拳过程定位在雕刻状态。也就是说,在太极拳练习过程中,要时刻关注周身,对每一个动作细节要精打细算。在这一过程中,心意和力是工具,身体各大部位和关节则是被雕刻的对象。记得前辈老师们曾讲过,慢到十分处,便是快到十分处。也就是要求将练拳过程细心揣摩,悉心体认,注重对自身进行感觉观察。要体会“心静、身灵、气敛、劲整和神聚”的状态,建立其间的逻辑关系。这种关系最初是模糊的,甚至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会很模糊。但随着理清路明和乾乾之功的不断相互促进,必然“功用一日,技进一日”,最终达到自如状态。  ————  在这篇文章中,很深入浅出的道出了孙式太极拳的拳意是什么,和怎么做,我把重点部分挑出列在下面:  ……孙式太极拳讲究“避三害守九要”,……这些规矩就是……对身体各大关节和相关部位的运动要求,是心意在指挥身体动作时的具体指令;……塌扣提顶裹松垂缩主要落实在心意上,起钻落翻分明主要落实在动作的节奏上,……将练拳过程定位在雕刻状态。也就是说,在太极拳练习过程中,要时刻关注周身,对每一个动作细节要精打细算。在这一过程中,心意和力是工具,身体各大部位和关节则是被雕刻的对象。……也就是要求将练拳过程细心揣摩,悉心体认,注重对自身进行感觉观察。……  就是说在练习孙式太极拳时,以这种雕刻方式来包裹自己的练拳过程,就是基本拳意。在孙禄堂先生的《太极拳学》中对每个拳式也首着说明了应该注意哪些,那些是特定拳意。  不如我这样的答复能不能帮助到你。
没看懂什么意思

文章TAG:孙式太极  孙式太极拳  太极  太极拳  孙式太极拳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