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身为武汉人,看到武汉的进步很高兴。武汉和别的大城市不同,没有市中心,因为武汉市中心太多了,例如闻名全国的步行街有三条,城市著名的繁华闹市商业中心不下十几处,所以武汉就无所谓市中心了,终于回武汉了”,这是我去年从北京回到武汉时的第一感觉,释然。
1、在武汉生活怎么样?
武汉和别的大城市不同,没有市中心,因为武汉市中心太多了,例如闻名全国的步行街有三条,城市著名的繁华闹市商业中心不下十几处,所以武汉就无所谓市中心了。但同时武汉也无偏僻的糟糕的地方,感觉无论走哪儿都差不多,你无论在哪个繁华的大街上想找个偏僻的坏地方,那是很令人失望的,因为找不着,因为你无论朝哪个你认为偏僻之处走,其结果不是走到江滩公园,就一定走进一座湖泊风景区。
武汉市中心的位置不及偏僻的地方宜居,因为离城市主干道越远,不出两公里一定到一个湖边风景区了,因为武汉建成区的每个湖都有环湖绿道,都建成了湖泊公园,而且都被城市的高层建筑所包围,所以你无论身处武汉三镇的哪个湖边,湖周边的景观完全感觉一样,湖对岸都是高层建筑林立。所以你无论站在武汉什么位置,你无论朝哪方向走,一定会走到湖边,或是走到江边,
2、住在武汉郊区是个什么体验?
我觉得首先要界定哪里才是武汉的郊区?是以三环为界,还是四环为界,还是就是东西湖、黄陂、新洲、江夏、蔡甸、汉南几个远城区定义为郊区。其实,武汉是最不能以环线来定义是否是郊区的标准的,三环内肯定都是市区,三环到四环之间,各个区的发展是参差不齐的。像光谷东、光谷南、江夏、青山、东西湖、沌口、蔡甸、盘龙城这些地方发展的都很不错,交通方便(几个新城区基本都通了地铁),商业也初具规模(武汉现在有两个永旺都在三环到四环间),湖泊众多,环境优美,居住在这些地方,方便程度我觉得与市区内没有什么区别,环境比市内更宜居,
另外,武汉的几大产业布局现在都在三环到四环之间,包括光芯屏端网、生物制药、汽车制造、家电制造、中法生态城、网络安全基地、航空航天产业基地等,这些地方不仅宜居还宜业。这些地方差一点的应该是教育,但这些年也加强很多了,除了中小学幼儿园都在新建外,也有一些好的资源,比如武汉外校、华师一光谷校区、枫叶国际、为明学校等,
三环到四环间目前发展比较差的地方就是武汉规划的长江新城的地方,也就是谌家矶、武湖等地方。现在长江新城已经开始建设,假以时日,很快会旧貌换新颜,其实要说武汉的远郊区,比如像新洲、黄陂、蔡甸、东西湖、江夏五环以外的地方,配套就差的太远了,现在这些地方的开发也在如火如荼的进行,在建和已经建成的小区也不少了,住这些地方的话,确实还不是很方便的。
3、在武汉生活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我在武汉生活67年,我是1954年来武汉在一元路小学读三年级。那年9月武汉特大洪水刚退,父母带我到汉口江滩的前身滨江公园玩,只见公园里才栽的小树苗刚一人多高。公园里到处都是洪水退后的泥沙,我家住在老汉口火车站附近的天声街。那时的天声街全是做小生意的:小旅馆,卖早点,卖夜宵的,还有一些西藏人住旅店,苗族女人在旅店门口卖苗药,
到晚上有卖唱的,变魔术的,说书的。我总听到很晚,高兴了丢过一分钱,那说书的感谢得很,总之,五十年代是武汉人安宜纯朴的年代。刚结束多年站乱的武汉人民是积极投入第一个五年计划建社中,我记得1958年有段名谣:抓晴天,战雨天,麻风细雨是好天,1977年我从安陆调回铁路医院工作。1983年我在同济医院进休,夏天遇到暴雨,那时城市排涝很差,那天暴雨一夜后,早起整个解放大道都积水齐大腿根,所有的工交车都停运了,
我是在积水中走了3—4个小时才的同济医院。1994年的大洪水我也经历过,提心吊胆总算熬过洪水退去,总而言之在武汉的生活就离不开水字,武汉不愧为江城之称。来到21世纪武汉的市政工程要比过去好多人,近两年的大暴雨都未造成城市洪涝,比我们上班那时强多了,时代在前进,武汉在一日千里的前进,我身为武汉人,看到武汉的进步很高兴。
文章TAG:武汉 乐家 体验 中心 生活 武汉乐家体验中心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