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物理电学初三

R1R2是串联的,滑片在b端时,电路的电流最小,U1=IR1 最小,电压表的示数U2=U-U1最大,滑片在A端时,变阻器的电阻为零,此时电流最大,R1的功率最大为0.8W,在b端时R1的功率最小,为0.2W。设电源电压是U ,在a时 P1=U2/R1=0.8W 滑片.滑到 b,时,P1=(U-U2)2/R1=0.2W,两式相除得到;U2/(U-U2)2=0.8/0.2 =4,解得U/(U-U2)=2 ,U=8V
画的好有个性

物理电学初三

2,初三物理电学

1.根据公式P=U2/R,得U=√PR 所以U小=√P小R=√1w*100欧=10V U大=√P大R=√2.25w*100欧=15v 用电器两端电压应在10v——15v之间 2.当R滑=0时,用电器功率最大,电压最大=电源电压 所以电源电压至少U0=U大=15v 3.U0=15V,,用电器功率要最小,U小=10v,串联分压,U滑=U0-U小=15v-10v=5v 串联电流相等,此时电流I=U小/R=10v/100欧=0.1A 则R滑=U滑/I=5v/0.1A=50欧 滑动变阻器R的阻值范围0——50欧
当功率为1W时,电压为:根号(100*1)=10V 当功率为2.25W时,电压为根号(100*2.25)=15V 因此电压变化范围是:10-15V

初三物理电学

3,初三物理总结电学

欧姆定律 内容: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欧姆定律是德国物理学家欧姆在19世纪初期(1827年)经过大量实验得出的一条关于电路的重要定律。 公式:I=U/R 公式的物理意义:当导体的电阻R一定时,导体两端的电压增加几倍,通过这段导体的电流就增加几倍。这反映导体的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例关系(I∝U)。当电压一定时,导体的电阻增加到原来的几倍,则导体中的电流就减小为原来的几分之一。反映了电压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例的关系(I∝I—电流(安) U—电压(伏) R—电阻(欧)〉 关欧姆定律的几点说明: ①欧姆定律中的电流、电压和电阻这三个量是对同一段导体而言的。 ②对于一段电路,只要知道I、U和R三个物理量中的两个,就可以应用欧姆定律求出另一个。 ③使用公式进行计算时,各物理量要用所要求的单位 R=U/I只是电阻的计算公式.电阻是物质的属性受温度、长度、横截面积影响。不受电流电压影响。 电阻(R):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导体如果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越大,那么电阻就越大,而通过导体的电流就越小). 国际单位:欧姆(Ω);常用:兆欧(MΩ),千欧(KΩ);1兆欧=103千欧; 1千欧=103欧. 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R与它的U和I无关). 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公式: 式中单位:I→安(A);U→伏(V);R→欧(Ω). 公式的理解:①公式中的I,U和R必须是在同一段电路中;②I,U和R中已知任意的两个量就可求另一个量;③计算时单位要统一. 欧姆定律的应用: ①同一电阻的阻值不变,与电流和电压无关,其电流随电压增大而增大.(R=U/I) ②当电压不变时,电阻越大,则通过的电流就越小.(I=U/R) ③当电流一定时,电阻越大,则电阻两端的电压就越大.(U=IR)

初三物理总结电学


文章TAG:初三物理电学初三  物理  电学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