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的那些神操作,别说有空军。别说国民党没高达,就算有高达又怎么样,说这就是浙江近代史中比较知名的几个人物,他们在浙江近代史中的名气并不是最大的,相比于他们来蒋介石等人的名气显然要更大一些,不过这些浙江名人我们就不一一说出来了,大家如果有了解的话也可以分享出来。
1、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军有空军,有空中优势,为什么仍然打败仗?
国民党的那些神操作,别说有空军。就是有高达,也是白搭,就拿淮海战役来说。制定战略方针的国防部第三厅厅长郭汝瑰是地下党,审批方案的国防部次长刘斐,也有通共嫌疑。(刘斐是不是地下党,存疑)众所周知,白崇禧被蒋介石踢走后,主持国防部工作的顾祝同根本就不管事。郭汝瑰的计划方案,顾祝同几乎就没有不同意的,地下党郭汝瑰制定计划,经有通共嫌疑的刘斐审批,再交给不管事的顾祝同拍板,最后下发给一线作战部队执行。
这么神奇玄幻的操作竟然真实存在,国民党还想打胜仗?并且这还不算什么,最神奇的还在前线。1948年11月,当黄百韬兵团被包围后,徐州剿总司令刘峙竟然惊慌失措的下令(刘峙平时什么事都不做,全仰仗副总杜聿明,但杜聿明当时在葫芦岛指挥撤军),将徐州战场所部能调动的军队,全部调到徐州外围保护他。而非常关键的战略要地宿县,则只留下了少量部队驻守,
宿县是个啥地方?这是联系徐州与蚌埠交通线的关键要点!宿县掌握在国军手里,徐州与蚌埠的铁路线就能保持畅通无阻,徐州剿总近八十万国军就进可攻退可守。而一旦宿县丢了,徐州国军就被包饺子了,宿县的重要性,只要不是傻子,都知道。郭汝瑰制定作战计划时,就是因为担心在这个要点留兵力太少,被内行说闲话,指责自己故意给解放军留下破绽,导致自己可能暴露,专门留下一个靖绥区的兵力驻守,
(相当于两个军)结果在刘峙的骚操作下,兵力空虚的宿县等于是拱手送人,被中野轻松拿下。淮海战场上的八十万精锐国军,就这么被中野和华野包了饺子,中野攻占宿县后,中央当机决断,改“小淮海战役”为大决战(“小淮海战役”就是寻机歼灭徐州剿总一个兵团),计划全歼淮海战场上的所有国民党军!眼见形势恶劣,蒋介石将到处灭火的杜聿明调回徐州。
杜回到徐州后,就建议:利用黄百韬兵团吸引华野主力的机会,集中徐州国军主力与南线的李延年、刘汝明、黄维三个兵团,来个南北对进,在宿县一带与中野决战,先歼灭或击溃中野,再回头与华野决战,解救黄百韬兵团。按照杜聿明的这一方案,就算徐州国军抓不住中野,至少也能夺回宿县,恢复蚌埠与徐州的铁路交通线,万一徐州守不住了,到时候几十万大军也能从容南逃。
但不想,杜聿明的建议,刘峙却不同意,一方面,他担心国军寻找中野决战,万一扑空了,没有战果,而黄百韬又被歼灭,自己要担责任。另一方面,他还担心徐州国军南下后,徐州空虚,万一华野围攻徐州,他这个徐州总司令有危险,(刘峙作为总司令,不能离开徐州)由于包括李弥、孙元良等人在内,也都认为杜的方案过于冒险。于是经过南京国防部的又一番骚操作后,徐州国军最后执行的是一个最差方案,
即让李弥、邱清泉两兵团向东,去解决被围的黄百韬兵团。严令从武汉赶来的黄维兵团尽快收复宿县,留下孙元良兵团镇守徐州。这样一搞,本来在淮海战场具有优势兵力的国军,就被拆得七零八落,兵力反倒没有优势了。并且,八十万国军还丧失了机动性,只能团团抱在一起,龟缩于徐州。后来,邱、李兵团16万人被华野阻滞,救不出黄百韬兵团,
约12万人的黄维兵团孤军急进,在双堆集一带又被17万余人的中野合围。(原本南线是李、刘、黄三个兵团收复宿县,结果黄维冒进被围,成了第二个黄百韬。李、刘两兵团只好改收复宿县为解救黄维)1948年11月23日,黄百韬兵团被歼灭,此时对于国军而言,陇海路方向已无奇迹。为了在南线创造机会,同时也为了解救黄维兵团,
蒋介石让二儿子蒋纬国亲率战车团去淮海战场助阵,同时严令李延年、刘汝明两部去给黄维解围。但是士气低落的李、刘兵团,根本打不动中野的防线,最终又缩了回去,至此,津浦路方向也无奇迹出现之可能,摆在刘、杜、以及三十万大军面前的路,只剩一条,那就是跑路,跑出一个算一个。刘峙为了保命,先带着大笔金银财宝坐飞机跑到了蚌埠。
文章TAG:奉化 时期 解放战争 国民党 浙江 浙江奉化国民党时期将军有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