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

中国传统的东西很怪,你说它老土吧,当中有很多却又是真理。比如《道德经》《论语》。但是你说它先进吧,却是与现实生活相违背,有人说读书人固穷,我不以为然,古典思想是一种高级的精神娱乐,如果你连饭都吃不饱我劝你还是先看看《李家诚传》,中国的传统文化又太有魅力,往往让你向往其中而厌世,在书中中国人的骨头都是硬的,而在现实中中国人的骨头大多数是软的。这就是高于书本,低于生活的中国文化。

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

2,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传统文化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地继承,古为今用。①面对传统文化,要辩证地认识它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 ②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留和发展。 ③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 这是政治必修三书上的原话,希望能帮到你。
真实记录,留待时间评判一切
全部记下来,好的继承,不好的要抛弃
正确对待传统文化     我国是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先人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文化 遗产。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是个重要的问题。   在这里,有两种错误地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是不可取的:一是采 取虚无主义或取消主义的态度,不问青红皂白,全盘否定中国的传统 文化,把它们统统归之为“封建、迷信、落后”,乃至“反动”的范 畴,甚至把近代中国的贫弱、目前中国存在的困难统统归咎于传统文 化。二是不分青红皂白地全盘肯定,并且不允许人们对之有任何怀疑 与批判,否则就是贬低中华文化,数典忘祖,崇洋媚外。   这两种表面上极端对立的态度,其后果则是一样的,即断送我国 的传统文化,影响我国的发展步伐,导致我们走上错误的道路。在目 前的国情下,后面这种态度更为有害,更值得我们注意。因为,前一 种态度以赤裸裸地否定历史、数典忘祖的形式亮相,容易为人们识破, 一出笼就自然而然地遭到人们的反对。后一种态度却打着爱国、爱祖 先,弘扬传统文化的幌子,人们不容易识别其荒谬之处和危害性。其 实,贩卖这一观点的人,绝大多数并非爱国和爱传统之人,而是别有 用心的。这就尤其有提高警惕的必要。   从历史唯物论的观点看,人类的发展史和人们认知事物的过程是 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总的趋势是不断进步,这是不可争辩的客观事 实。中国的传统文化不论如何博大精深,总是历史遗产,不可能已达 顶峰而不被超越。把传统文化吹捧为至高无上的人,正是在这一点上 犯下根本性的错误。他们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经典理论、原则、 提法都不允许改变;后世的一切发明发现,都早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 了预测和导向。他们把古人的智慧和成就拔高到离奇的程度,如把 《周易》、《河图》、《洛书》等一些古典文献或传说捧为至高无上 的经典。又如,对于出土的古代陶器、瓷器、纺织品,以当时的生产 水平来衡量,我们确为其精美而赞叹,但不能说成“绝伦”。今天的 人们正在纳米的量级上开发产品,古代产品怎能称为“绝伦”呢?就 是纳米产品也不是“绝伦”的。   从辩证唯物论的观点看,任何事物总有局限、不足和未定的因素, 何况是数百数千年前的文化遗产。我们在肯定古代传统文化的博大精 深时,不能不承认其中有许多封建、迷信和错误的内容,这不足为怪, 也不足为讳,更无损于传统文化之伟大,相反,否认这些缺点就不是 科学的态度了。把传统文化封闭起来,无限拔高,拒绝批判与扬弃, 拒绝吸收现代科技成就来改进,最后一定是断送传统文化。   总之,我们对待祖国的传统文化遗产,一是要肯定,肯定它的源 远流长、博大精深,肯定它对中国和世界文明发展所作出的贡献,这 是我们的光荣和骄傲,绝不是我们的包袱。二是要进行科学分析研究, 敢于分析出其中的糟粕,无情地加以揭露批判。在此基础上,吸收一 切有益于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东西,使之重现辉煌,再攀高峰。这才 是真正热爱祖国传统文化遗产的正确做法
见识见识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传统文化


文章TAG:传统  传统文化  文化  认识  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