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深源地震是怎么回事

1.地壳的平均厚度是30公里左右,但全球并不一致,地球上最厚的地壳在我国青藏高原,为70公里左右。而海洋地壳为10km左右。2.地壳以下并不是液态岩浆!你所说的岩浆,液态等只在极其个别的地方,如火山地区。地壳一下是地幔,地幔是固态。这一点是非常肯定的,因为地震波中的横波(即S波)可以在地幔中传播,如果是液态,横波是不能传播的。如地核中的外核就是液态,所以在外核中就没有横波。 地幔由于高温高压环境,可能使物质变软,但不是液态,这里说的是全球尺度。而局部区域,有可能是岩石出现熔融,但只是局部地区。3.720公里以下是中下地幔,这里是高温高压环境,情况比较复杂,目前该仍是研究重点。但由于可以观察到穿过的地震横波,所以断定也是固态。
浅源地震0-60公里 所有破坏性地震必在此深度内、强震必备条件中源地震60-300公里 地震破坏力明显减小深源地震300-600公里 基本没有破坏力,即使八级也无所谓,我国吉林珲春地区多发生深震望楼主给分,全是自己答的

深源地震是怎么回事

2,深源地震与浅源地震

根据震源深度的不同,分为浅源地震、中源地震、深源地震。  浅源地震——震源深度小于60千米的称为浅源地震。全世界85%以上的地震都是浅源地震。四川省所有的地震都是浅源地震,震源深度大多在5至30千米之间,这类地震对人类造成的威胁最大。  中源地震——震源深度为60至300千米的称为中源地震。  深源地震——震源深度在300千米以上的称为深源地震。目前记录到的最深的地震大约为720千米。深源地震一般不会造成破坏和灾害。
根据震源深度可以把地震分为浅源地震、中源地震和深源地震。  1.浅源地震:0—60公里,简称浅震。浅震对构筑物威胁最大。同级地震,震源越浅,破坏力越强。  2.中源地震:60—300公里。  3.深源地震。300公里以上。目前观测到最深的地震是720公里。  对于同级地震,震源越浅,破坏越大,波及范围越小,反之亦然。  破坏性地震一般是浅源地震。如1976年的唐山地震的震源深度为8公里;汶川大地震震源深度为14千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破坏力最大的地震;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里氏9.0级地震并引发海啸,震源深度20公里。

深源地震与浅源地震

3,深源地震的成因

深源地震的成因现在确有争议,因为发生地点很深,目前对其过程知之不多。 我们知道,岩石圈平均厚100公里,之下就是软流圈了,也就是说,所有深源地震都在软流圈的位置上发生。 这就导致了一个矛盾,我们知道软流圈是近似流体的,至少是无限可塑性变形的,具有这种性质的物体显然是不可能发生断裂的,而目前对浅源地震的解释模型是,地震是岩石的断裂造成的。 不过我个人认为,这个矛盾不是不可解决的。 我们发现,所有深源地震几乎都发生在板块俯冲带上盘板块一侧的后方,并且离俯冲边界越远,震源越深。 如果假设深源地震发生在俯冲下去的下盘板块上,那么从深源地震发生的位置和深度可以很形象地勾勒出板块俯冲下去后的空间坐标。 这样的吻合度使我们相信,深源地震一定是发生在俯冲下去的下盘板块上。 现在唯一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是什么导致了下盘板块的断裂。我们知道,下盘板块进入软流圈后,它周围并没有刚性物体与它摩擦,因而传统的摩擦——错动模型,也就是弹性回跳模型在这里无法成立。 我认为,导致下盘板块在软流圈内断裂的原因是,板块岩石的部分熔融减薄导致了板块强度降低,而构成板块的地壳物质密度小于软流圈内的地幔物质密度,导致板块俯冲时受到强大浮力,使得板块俯冲前沿有很大的向上应力(板块俯冲部分后端受俯冲边界控制,以及板块后的扩张边界推动,具备向下冲力)。 这就象我们将一块木板斜插进水中,进去的部分受到向上浮力,而我们则用力继续向斜下插,如果这个木板某个地方很脆弱,就有可能在那里断裂,断下来的部分随后将向上浮起。 因此,个人认为深源地震发生的动力学机制是,在软流圈内熔融减薄的板块在浮力作用下的断裂。

深源地震的成因


文章TAG:深源地震深源地震  地震  怎么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