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父母如何做到无条件接纳孩子

这位知友,父母如何做到无条件接纳孩子做错事的时候。谁都有犯错的时候,你能原谅自己的,就一定可以原谅孩子;而你不能原谅自己的,也要试着原谅孩子。孩子做错了的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做呢?我们要对孩子说明你这样做是不对的,要表达清楚,是非黑白分明;但不要忘记告诉孩子,我相信你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但我也允许你做错。这时我们该怎么做?用身体来连接。因为孩子即便小,做错事的时候,他也知道自己做的是错的,我们这时要抓起他的手,说:孩子刚才你把另一个孩子打伤了,这个是错的。我们用声音、身体语言来和孩子交流。大是大非的很多事情,一定要说得清清楚楚,孩子做错事何止一次,但是他接受到的信息是,他纵然做错了一次两次三次,他也是被接纳的。孩子不能达到我们期待的时候当孩子达不到我们的期待时,我们一定会失望,但问题是,我们还能不能再接纳他?这是检验真爱的时候啊!如果,他达不到期待我们就不爱他了,他达不到期待我们就不喜欢他了,我们今天是如何恐吓、威胁他的,他将来就会如何恐吓、威胁别人。对孩子有期待,也许我们觉得是应该的,我们自以为是地认为孩子是可以的我小时候可以做到的,为什么孩子做不到?其实,我们的期待是我们自己的,孩子没必要非要满足我们的期待不可。就拿我的儿子来说吧,因为男女有别,我小时候会的东西,他不会,但我忽略了他有他会的东西,等他长大了,我才发现这些他会的东西可能会非常有用。我们作为养育孩子的父母,不可能对孩子完全没有期待,我们要努力做到的是,当孩子达不到我们的期待时,并不妨碍我们对他的喜爱:爸爸妈妈爱你,接受你做不到的时候。这才是真正的无条件的接纳。

父母如何做到无条件接纳孩子

2,如何接纳孩子的情绪

许多父母觉得现在的孩子脾气越来越坏,想哭就哭,想闹就闹,为了纠正孩子的坏脾气,常常阻止孩子表达自己的愤怒与不快。其实,孩子和父母同样有着发泄自己不快和愤怒的需要,以维持自身的情绪平衡,所以做父母的首先应当学会接纳孩子的不良情绪,使孩子在心理上得到均衡发展。有这样一个例子:小女孩养的一只心爱的小乌龟死了,她心里非常难过。这时候,爸爸过来安慰她:“别哭了,不就是一只小乌龟吗?爸爸再给你买一个。”小女孩哭得更伤心了:“我不要你再买一个,我就要原来这只!”爸爸很生气也很无奈地冲孩子嚷道:“你怎么这么不可理喻!”孩子后来的哭,不再是因为小乌龟的死,而是因为爸爸拒绝她的感觉,对她难过的心情不理解。她的精力转移到和爸爸的情绪对抗上。再来看一个例子:妈妈带儿子在院子里玩,儿子不小心摔倒,妈妈连忙跑过去安慰他:“不疼,不哭,你是个坚强的孩子。”不料,儿子非常气愤,大声嚷道:“你又不是我,你怎么知道不疼?你没摔着,你当然不疼!”妈妈当时被他问住了,心想:这个孩子这么不知好歹,关心你,你还来劲了。于是开始教训他:“疼怕什么?摔一跤有什么了不起的?”不料儿子越哭越凶,从他的哭声中,妈妈听出来,他已经不再是因为疼痛,而是因为他的感觉不被接纳和理解。这两个例子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我们是在用自己的感觉代替孩子的感觉,认为“他应该这样觉得”、“他不应该那样觉得”。有些事情虽然在成人眼里是小事,但从孩子的角度来看,这些事情可能是很重要的,最佳的支持方法莫如耐心聆听他们的感受,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内心感受,让成人能了解他们心里的想法。教导他们用言语把心事和感受表示出来,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是极有帮助的。孩子把心事吐露出来,就会觉得轻快和舒服,借这个机会调整孩子的心情,然后想办法安慰和鼓励他们。像上面第一个例子,接纳孩子情绪的爸爸会这样说:“失去一个好朋友是会很难过的。”孩子觉得被理解了,也许会说:“是啊,我每天都教它伸爪子。”爸爸说:“对,我记得你还每天带它一起出去散步。”孩子的感觉和情绪在与爸爸的对话中慢慢得到梳理,就会开始正确地面对自己难过的感觉。第二个例子中,接纳孩子情绪的妈妈会这样安慰儿子:“跌倒了,一定疼吧!要是我也许会哭鼻子的。”孩子得到安慰,这时可能会咬紧牙关说:“妈妈,放心,没事的。”这时妈妈可以及时肯定儿子:“你真是个勇敢的男子汉!”孩子同成人一样也会产生不快和愤怒的情绪,且孩子情绪的显著特点是多变性和爆发性,也就是忽而破涕为笑,忽而又转喜为怒,甚至有时倒在地上大哭大闹。如果不接纳孩子的不良情绪,就很容易造成父母与孩子间的冲突,导致孩子情绪发育异常,有时甚至会导致孩子心理发育障碍。接纳孩子的情绪,体察孩子的感受,理解孩子的想法,才有利于孩子情绪的平息,恢复其理性思考的能力。
耐心对待,包容,引导。望采纳,谢谢
当孩子有负面情绪的时候,家长一定不能急躁,可以观察一下孩子,了解孩子的想法,找出原因,帮着孩子解决问题,带着孩子走出负面情绪的影响。

如何接纳孩子的情绪

3,如何无条件地接纳孩子的情绪

孩子懂啥?听他/她的?推荐您度娘一下 教孩子的学问就都明白了,试着把思想年份拉长远一些未来您是希望孩子成材,还是希望他/她来啃老,或者灾祸不断走上不归路那?
所谓接纳孩子,就是让孩子感受到你爱的是完整TA,而不只是你喜欢的他的某些局部。你愿意倾听他的内心,理解他的情绪和感受,在你面前不会担心被拒绝和排斥。  接纳是亲子关系建立的第一步。然后,才有真正的育。  接纳就是愿意了解一个真实的生命  人本主义治疗大师卡尔.罗杰斯创立了“来访者为中心”疗法,其核心的理念就是无条件地接纳来访者的情绪。  接纳就是放下自己的价值判断,只是愿意去走近一个人的内心,愿意去倾听去了解。无条件地接纳情绪,就是接纳他作为一个人所拥有的全部情绪和感受。  我们很容易把自己的观念和价值判断加诸别人身上的,这一点在父母面对孩子时尤甚。  下面是一些生活中常见的不接纳孩子情绪的情境:  情境1:  孩子:妈妈,我害怕小狗。  妈妈:小狗有什么可怕的,不怕的,我们可是男子汉啊!  情境2:  孩子:妈妈,我不想和田田玩。  妈妈:他不是你的好朋友吗,你上次不是还吵着要找他玩吗?你怎么又不想和他玩呢,他知道后该多伤心呀。  情境3:  早上起床上幼儿园:  孩子:妈妈,我不想起床,我不想上幼儿园。  妈妈:幼儿园多好呀,里面有好多小朋友和玩具。  情境4:  孩子:妈妈:我担心自己做不好这件事。  妈妈:怎么会呢,你一定可以的,你上次不是做得挺好的吗?  ......  如果放下判断,愿意去理解孩子的内心发生了什么,我们就更可能真正地去接纳孩子的情绪。我们也就更可能创造出自己的独有的育儿方法。  下面列举几种基于接纳可能的回应,并非一定有效,因为说话者的内心状态是决定语言力量最重要的因素。  情境1:  孩子:妈妈,我害怕小狗。  反应1:有趣的妈妈可以以游戏的方式回应:一边做出夸张的样子,一边说“我也好怕怕哦”。当妈妈这样反应的时候,传递的信息其实恰恰是孩子害怕小狗这种情绪是自然正常的。如果不接纳这种情绪是正常的,妈妈反倒可能很认真地想要纠正孩子的感受。  另外,妈妈夸张的反应,孩子可能的反应通常会咯咯地笑着学你,这同时可以帮助孩子释放紧张感。  反应2:如果妈妈比较难以做出这种反应,但只要内心接纳,可以自然地说:“没关系,有妈妈在,妈妈会保护你的”。  孩子的害怕没有被否定,同时得到了妈妈安全的保证。  反应3:妈妈小时候也怕小狗,后来长大后不知道什么时候慢慢地就不怕了。  接纳的反应有一个共同点:孩子的害怕被看到了,并且体验到这个情绪是自然的。  不接纳的反应,可能会让孩子得到一个二级情绪,即对自己害怕的评价和不接纳。他困扰的可能不再只是害怕本身,而变成了我为什么会害怕,并由此体验到新的负面情绪,如羞愧、内疚、丢脸等。  他可能会害怕自己害怕,这样内在的冲突和控制就萌芽了,而不只是自然的害怕小狗而已。  不被接纳的情绪会激发负向的保护策略  情绪是我们的一部分,它有信号的功能,像信使一样提示着个体内在发生着什么。如果我们否定了一个人的情绪,在体验层面上,这个人就被否定了,一个经常被否定情绪的孩子,是很难建立真正的自信的。  为了自我保护,有的孩子可能会选择回避体验自己真实的情绪,表现出他人希望自己表现的样子,比如强迫地照顾他人,不是发自内心地笑等以获得周围人的爱。强迫性地使用这种策略的孩子将来抑郁风险很高。  有的孩子则可能通过一种夸大的负面情绪、甚至报复攻击的方式,来获取关注或照顾。他像是一直向周围不断发出信息:你看我都这样了,快来爱下我吧。强迫性地使用这种策略的孩子将来有反社会型人格或精神疾病的风险。  当妈妈看到孩子胆小时,与头脑里的男子汉勇敢自信的理想小孩不一致,妈妈在这一刻是不接纳眼前这个真实而胆小的孩子的。她更多在焦虑的驱使下,想要去塑造理想小孩,于是,妈妈的反应是“不怕,小狗有什么可怕的,你可是男子汉啊!”孩子接受到的信息可能会是:妈妈不爱胆小的自己,胆小不好,我是个胆小的不可爱的孩子。  没有爱,尤其是没有妈妈的爱,对孩子而言通常意味着死亡,孩子为了重新获得爱,可能会采取两种策略:  一种是压抑自己的恐惧,不接触自己的感受,表现出妈妈希望的样子。他可能会说:“妈妈,我是男子汉,我不怕”。然后,妈妈的焦虑就被治好了。孩子回避自己的体验和感受,踏向理想小孩的道路就开启了。妈妈幸福地塑造并等待收割。  一种是夸大自己的恐惧。我害怕,妈妈觉得不应该,她不会保护我的,我觉得处境很危险,我需要努力让妈妈看到,我是真的很怕。当我需要保护时,我不确定妈妈是否会保护我,我需要试探才能安心。他可能会哭喊并表现出更加害怕的样子:“我怕,我怕,我就是怕,妈妈,哇~。”  余下的情境不在一一分析,生活中这样的时刻俯拾皆是。当面对孩子时,我们最好能够把所学习的那些知识和既定标准全部忘掉,眼睛里只看到眼前真实的孩子。这样,做父母就会轻松许多,而不必纠结于各种你所看到、学到的不同、甚至观点相反的育儿知识。  接纳情绪不是纵容和娇惯行为,在接纳情绪的基础上,还需要自信地进行管教,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养成良好的习惯。
许多父母觉得现在的孩子脾气越来越坏,想哭就哭,想闹就闹,为了纠正孩子的坏脾气,常常阻止孩子表达自己的愤怒与不快。其实,孩子和父母同样有着发泄自己不快和愤怒的需要,以维持自身的情绪平衡,所以做父母的首先应当学会接纳孩子的不良情绪,使孩子在心理上得到均衡发展。有这样一个例子:小女孩养的一只心爱的小乌龟死了,她心里非常难过。这时候,爸爸过来安慰她:“别哭了,不就是一只小乌龟吗?爸爸再给你买一个。”小女孩哭得更伤心了:“我不要你再买一个,我就要原来这只!”爸爸很生气也很无奈地冲孩子嚷道:“你怎么这么不可理喻!”孩子后来的哭,不再是因为小乌龟的死,而是因为爸爸拒绝她的感觉,对她难过的心情不理解。她的精力转移到和爸爸的情绪对抗上。再来看一个例子:妈妈带儿子在院子里玩,儿子不小心摔倒,妈妈连忙跑过去安慰他:“不疼,不哭,你是个坚强的孩子。”不料,儿子非常气愤,大声嚷道:“你又不是我,你怎么知道不疼?你没摔着,你当然不疼!”妈妈当时被他问住了,心想:这个孩子这么不知好歹,关心你,你还来劲了。于是开始教训他:“疼怕什么?摔一跤有什么了不起的?”不料儿子越哭越凶,从他的哭声中,妈妈听出来,他已经不再是因为疼痛,而是因为他的感觉不被接纳和理解。这两个例子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我们是在用自己的感觉代替孩子的感觉,认为“他应该这样觉得”、“他不应该那样觉得”。有些事情虽然在成人眼里是小事,但从孩子的角度来看,这些事情可能是很重要的,最佳的支持方法莫如耐心聆听他们的感受,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内心感受,让成人能了解他们心里的想法。教导他们用言语把心事和感受表示出来,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是极有帮助的。孩子把心事吐露出来,就会觉得轻快和舒服,借这个机会调整孩子的心情,然后想办法安慰和鼓励他们。像上面第一个例子,接纳孩子情绪的爸爸会这样说:“失去一个好朋友是会很难过的。”孩子觉得被理解了,也许会说:“是啊,我每天都教它伸爪子。”爸爸说:“对,我记得你还每天带它一起出去散步。”孩子的感觉和情绪在与爸爸的对话中慢慢得到梳理,就会开始正确地面对自己难过的感觉。第二个例子中,接纳孩子情绪的妈妈会这样安慰儿子:“跌倒了,一定疼吧!要是我也许会哭鼻子的。”孩子得到安慰,这时可能会咬紧牙关说:“妈妈,放心,没事的。”这时妈妈可以及时肯定儿子:“你真是个勇敢的男子汉!”孩子同成人一样也会产生不快和愤怒的情绪,且孩子情绪的显著特点是多变性和爆发性,也就是忽而破涕为笑,忽而又转喜为怒,甚至有时倒在地上大哭大闹。如果不接纳孩子的不良情绪,就很容易造成父母与孩子间的冲突,导致孩子情绪发育异常,有时甚至会导致孩子心理发育障碍。接纳孩子的情绪,体察孩子的感受,理解孩子的想法,才有利于孩子情绪的平息,恢复其理性思考的能力。

如何无条件地接纳孩子的情绪


文章TAG:接纳  孩子  父母  如何  接纳孩子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