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当下的力量求概括

我们拥有珍贵的东西——当下的力量。一直都处在大脑或思维的控制之下,生活在对时间的永恒焦虑中。我们忘不掉过去,更担心未来。但实际上,我们只能活在当下,活在此时此刻,所有的一切者是在当下发生的,而过去和未来只是一个无意义的时间概念。通过向“当下”的感悟,我们才能找到真正的力量,找到获得平和与宁静的入口。
不了解
告诉我们不论什么事情都要有恒心和决心
去问度娘啊000

当下的力量求概括

2,当下的力量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阅读《当下的力量》对于你来说是一个发现之旅。在作者这位心灵导师的引导下,你会惊讶地发现,自己一直都处在大脑或思维的控制之下,生活在对时间的永恒焦虑中。我们忘不掉过去,更担心未来。但实际上,我们只能活在当下,活在此时此刻,所有的一切都是在当下发生的,而过去和未来只是一个无意义的时间概念。通过向当下的臣服,你才能找到真正的力量,找到获得平和与宁静的入口。在那里,我们能找到真正的欢乐,我们能拥抱真正的自我。
科学和人才的发展。是强国在大的力量
如果要用思维去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东西的话,就是说过去和未来仅仅是存在于思维中的幻像,而大多数的人都被这种幻像所控制,在这种幻像中寻求一种身份的认同,以为那个幻像就是你,这就是所谓的自我。当一个人的自我很强大的时候,他就会脱离当下时刻,处于一种无意识的状态中。 人在面临危险情况,生死一线的时刻,往往能完完全全进入到当下时刻,因为这时候没有时间留给思维去思考,不是生就是死。人往往会在这种情况下做出惊人的事情,能把平时看不到的潜力都发挥出来。这就是当下的能量。完完全全处于现在的时刻中。

当下的力量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3,当下的力量1000字内容提要

《当下的力量》这本书我读完的感觉就是,这是一本要静下心来,用心体会的书。他的每一句话都需要我们细细的品味,才能得到我们自己的体会,然后我们才会由这本书得到关于我们如何对待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一些想法。 同时这本书,也不是很容易理解,许多语句都是比较晦涩,比较需要我们深入理解的,但是一旦我们理解这些有点深奥的语句,对于我们的内心都是深刻的震撼。 由于我们总是习惯于理性思考、喜欢用脑子,也沉溺于过去的经验形成的小我的自我认同,还有在现实社会的压力下我们对未来的期许,所以活在当下不是那么容易。“如果没有东西可以给他们真正的成就感,那么他们还有什么可以去拼搏呢?”“事物和生活条件可以给你快乐,但它无法给你喜悦。喜悦是你内在宁静状态的关键部分。它是你的自然状态,不是努力才能获得的。” 最打动我的是第84页的内容,上面提到,现在的人总是在等待,他们等待愿望实现的那一天,以为那样自己就会幸福了,实际上他们是在拒绝当下。 对啊,我们总是推迟了自己快乐的时间!我曾经想过,当我得到某个工作我一定是最最开心的人了,那时我一定会每天很满足;我曾经想过,当我得到某个人的爱的时候,我一定要好好珍惜,那时我一定会很幸福;我曾经想过,如果我现在有了什么东西,我会多开心啊,我一定会是最知足的人,可是现在呢,因为我没有得到那个工作、没有得到那个人、没有得到那个东西,所以我现在怎么也快乐不起来,或者说我有什么理由快乐呢,那么多的愿望都没法实现。 后来,我得到了这个工作、得到了这个人、得到了这样东西,可是我一点也没有想象中的快乐和幸福,烦恼依然存在,我仍然不开心。所以我又在想了,我现在不快乐是因为我还没有得到其它的东西,如果我得到了更多的东西,那么我那时候才会幸福。 以前的我就是这个样子拒绝当下的,生活在等待中,读完这本书,我的体验是:人变得沉稳,不再那么焦躁了,不再因为后悔过去没有做好的事情而耗费情感,也不再为不可预知的未来产生焦虑、不安、害怕。这本书让我明白了活在当下的重要,让我知道下一秒的重要。我理解的当下就是接受现在的自己。我知道做到这点很难,但是我会努力去做的。

当下的力量1000字内容提要

4,你究竟是谁当下的力量2读后感

曾经,有一位乞丐在路边坐了三十多年。一天,一位陌生人经过。这位乞丐机械地举起他的旧棒球帽,喃喃地说:“给点儿吧。”陌生人说:“我没有任何东西可以给你。”然后他问:“你坐着的是什么?”乞丐回答说:“什么也没有,只是一个旧箱子而已,自从我有记忆以来,我就一直坐在它上面。”陌生人问:“你曾经打开过箱子吗?”“没有。”乞丐说:“有什么用?里面什么都没有。”陌生人坚持:“打开箱子看一看。”乞丐这才试着打开箱子。这时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乞丐充满了惊奇与狂喜:箱子里装满了金子。 有时,人们不停地四处寻找成就、安全感或爱情所残余的欢乐或满足,但是他们不知道自己不仅已经拥有了所有的这些东西,而且还拥有了比这些更为珍贵的东西――自己的内在。一个人的真正财富并不是他拥有了多少物质财富,而是他真正拥有着存在的欢乐以及与它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深深的不可动摇的宁静。 哲学家笛卡尔在写下他的名言“我思,故我在”时,他自认为他已经找到了真理。实际上,他表达了一个最基本的错误:将思考视为存在并且认同于思考。那么,究竟什么才是真正的存在呢?存在是超越那些受限于生死的各种生命形式,而永在的“一个生命”。存在作为无形的、不灭的本质,它不仅超越而且还深深地植根于每一个形体之内。也就是说,作为你最深的自我和真实的本质,你可以在每个当下接触到它,别试着去掌握它的含义,别试着去理解它。只有当你的思维处于静止时,你才会领会它的真正含义。当你的思维处于静止时,你就会感觉到存在,但是从心智上我们永远无法领会它的真正含义。 是的,让你的思维处于静止并试着超越你的思维,思维对我们在这个世界上生存来说并不是最为关键的。事实上,人们80%-90%的思维不仅是重复的,而且还是无用的,而且由于思维的运作障碍和消极的本质,大部分思维都是有害的。然而我们却对思维上瘾,因为我们认同思维,从思考的内容和活动中获得自我的感觉。因为我们认为,如果我们停止思维活动,我们将不复存在。思维在本质上是一种求生的机器。攻击、防范其他的思维,收集、储藏和分析信息-----这是它所擅长的,但是这些不具有创造性。所有真正的艺术家,不管他们是否知道,都是在无思维的、内在宁静的状态下进行创作。即使最伟大的科学家都声称他们的创造性突破来自于无思维状态。对美国最著名的科学家包括爱因斯坦在内的调查令人吃惊,调查结果显示,“在那个短暂的、决定性的创造本身的过程中,思维只起到小部分的作用。”所以我们可以说,绝大部分人不具有创造性的简单原因,不是因为他们不懂得如何去使用思维,而是他们不懂得如何停止思维。身体或生命的奇迹不是通过思维来创造和得以维持的。很明显,有一种比思维更重要的智慧在起作用。 禅宗大师用顿悟来描述短暂的开悟或短暂的无思维、完全临在的状态。要感受大自然的美丽、伟大和神圣,你需要临在意识。你是否在晴朗的夜晚凝视夜空,惊叹于它绝对的寂静和不可思议的浩瀚?你是否倾听过,真正地倾听,森林中山泉的声音?或者你是否真正地倾听过寂静的夏夜鸟儿的歌唱声?当你的思维宁静时,你才会关注到这些。你必须暂时卸下你个人问题的包袱、过去的和未来的包袱,以及你知识的包袱。否则,你将会视而不见、听如未闻。你需要完全地进入当下时刻才行。 当你体验到了这些临在时刻,你可能不会意识到你是短暂地处于无思维的状态。这是因为这种状态与思维之间的间隔太窄。在思维开始活跃起来之前,你的顿悟可能只会持续几秒钟,但是它确实发生过了;否则,你就不会体验到这种美好。对于美的感知和创造,思维无能为力。只有完全处于临在状态里,那种美或神圣才会产生。 然而,你会惊讶地发现,自己一直都处在大脑或思维的控制之下,生活在对时间的永恒焦虑中。我们忘不掉过去,更担心未来。但实际上,我们只能活在当下,活在此时此刻,所有的一切都是在当下发生的,而过去和未来只是一个无意义的时间概念。通过向当下的臣服,我们才能找到真正的力量,找到获得平和与宁静的入口。 人们只认同生理和心理的形式(form),而无意识于本质的存在。又由于每一个形式(form)都是变动不定的。他们就活在恐惧里。这种恐惧造成了他们对自己、对其他人类很深的误解,也扭曲了他们对世界的知见。 宇宙如果发生震动,而导致世界末日的话,隐含生命仍会如如不动,不受丝毫的影响。《奇迹课程》里犀利地揭露了这个真理:“凡真实的必不受威胁。凡不真实的必无法存在。神的平安自在其中。” 如果你有意识地与隐含生命维持着连系,你就会珍重、会爱、会衷心地尊重外显世界,和生存于其中,以超越形式的至一生命而展现于世的每一个众生。你也会知道每一个形相终将化灭。究竟来说,世间的一切不再那么重要了。诚如耶稣说的,你已经“征服了世界。”,或者像佛陀说的“到达了彼岸。”
[你究竟是谁?--《当下的力量2》读后感]最近把《当下的力量2》从书柜里重新拿出来品读,吸收到的知识和第一次刚收到书的时候迫不及待读的不一样,你究竟是谁?--《当下的力量2》读后感。恩,心境不同,所感觉到的层次也就不同了。 我静下心,慢慢感受作者在书中想要传递给读者的信息,每读一段话,都会带给我很强烈的震撼! 深刻意识到自己矛盾的最根本原因是:“小我之我”和“真我之我”的拉锯战! 痛苦的原因是“小我之我”占领着一大片领土,“真我之我”则在痛苦的深渊里挣扎求生! 再次细细品读这本书,我的灵魂被拯救了!我才发现我才明白“当下”的意义! 推荐大家去看看这本书哦~强烈推荐!《当下的力量2》

5,求当下的力量读后感

《当下的力量》读后感 我们拥有珍贵的东西——当下的力量。一直都处在大脑或思维的控制之下,生活在对时间的永恒焦虑中。我们忘不掉过去,更担心未来。但实际上,我们只能活在当下,活在此时此刻,所有的一切者是在当下发生的,而过去和未来只是一个无意义的时间概念。通过向“当下”的感悟,我们才能找到真正的力量,找到获得平和与宁静的入口。 作者埃克哈特·托利,德国人。他用一种简单明了的语言传达了古代心灵导师的简单而深刻的信息:我们可以摆脱痛苦并进入内心的平和世界。 禅宗的传统里还有一个类似的问题:“若非当下,何时?”要求我们把注意力集中在当下。 当下——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把心境调整好,把每件事情做好,可以憧憬和期待未来,但不能依靠未来。可以总结和反思过去,但不能沉浸在过去。——一切者在当下发生,过去和未来只是一个无意义的时间概念。 当下——感悟过程,体验生命。有句经典的语言——人生就像一场旅行,重要的不是目的地,而是沿途的风景,以及看风景的心情。 当下——所有真正重要的事物,如美丽、真爱、创造力、喜悦、内在平安,都是超越心智而生的。我们需要做的事情就是用勇气改变可以改变的事情,用胸怀改变不能改变的事情,用智慧分辨两者的不同。 从今天起,当一个幸福的人
曾经,有一位乞丐在路边坐了三十多年。一天,一位陌生人经过。这位乞丐机械地举起他的旧棒球帽,喃喃地说:“给点儿吧。”陌生人说:“我没有任何东西可以给你。”然后他问:“你坐着的是什么?”乞丐回答说:“什么也没有,只是一个旧箱子而已,自从我有记忆以来,我就一直坐在它上面。”陌生人问:“你曾经打开过箱子吗?”“没有。”乞丐说:“有什么用?里面什么都没有。”陌生人坚持:“打开箱子看一看。”乞丐这才试着打开箱子。这时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乞丐充满了惊奇与狂喜:箱子里装满了金子。 有时,人们不停地四处寻找成就、安全感或爱情所残余的欢乐或满足,但是他们不知道自己不仅已经拥有了所有的这些东西,而且还拥有了比这些更为珍贵的东西――自己的内在。一个人的真正财富并不是他拥有了多少物质财富,而是他真正拥有着存在的欢乐以及与它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深深的不可动摇的宁静。 哲学家笛卡尔在写下他的名言“我思,故我在”时,他自认为他已经找到了真理。实际上,他表达了一个最基本的错误:将思考视为存在并且认同于思考。那么,究竟什么才是真正的存在呢?存在是超越那些受限于生死的各种生命形式,而永在的“一个生命”。存在作为无形的、不灭的本质,它不仅超越而且还深深地植根于每一个形体之内。也就是说,作为你最深的自我和真实的本质,你可以在每个当下接触到它,别试着去掌握它的含义,别试着去理解它。只有当你的思维处于静止时,你才会领会它的真正含义。当你的思维处于静止时,你就会感觉到存在,但是从心智上我们永远无法领会它的真正含义。 是的,让你的思维处于静止并试着超越你的思维,思维对我们在这个世界上生存来说并不是最为关键的。事实上,人们80%-90%的思维不仅是重复的,而且还是无用的,而且由于思维的运作障碍和消极的本质,大部分思维都是有害的。然而我们却对思维上瘾,因为我们认同思维,从思考的内容和活动中获得自我的感觉。因为我们认为,如果我们停止思维活动,我们将不复存在。思维在本质上是一种求生的机器。攻击、防范其他的思维,收集、储藏和分析信息-----这是它所擅长的,但是这些不具有创造性。所有真正的艺术家,不管他们是否知道,都是在无思维的、内在宁静的状态下进行创作。即使最伟大的科学家都声称他们的创造性突破来自于无思维状态。对美国最著名的科学家包括爱因斯坦在内的调查令人吃惊,调查结果显示,“在那个短暂的、决定性的创造本身的过程中,思维只起到小部分的作用。”所以我们可以说,绝大部分人不具有创造性的简单原因,不是因为他们不懂得如何去使用思维,而是他们不懂得如何停止思维。身体或生命的奇迹不是通过思维来创造和得以维持的。很明显,有一种比思维更重要的智慧在起作用。 禅宗大师用顿悟来描述短暂的开悟或短暂的无思维、完全临在的状态。要感受大自然的美丽、伟大和神圣,你需要临在意识。你是否在晴朗的夜晚凝视夜空,惊叹于它绝对的寂静和不可思议的浩瀚?你是否倾听过,真正地倾听,森林中山泉的声音?或者你是否真正地倾听过寂静的夏夜鸟儿的歌唱声?当你的思维宁静时,你才会关注到这些。你必须暂时卸下你个人问题的包袱、过去的和未来的包袱,以及你知识的包袱。否则,你将会视而不见、听如未闻。你需要完全地进入当下时刻才行。 当你体验到了这些临在时刻,你可能不会意识到你是短暂地处于无思维的状态。这是因为这种状态与思维之间的间隔太窄。在思维开始活跃起来之前,你的顿悟可能只会持续几秒钟,但是它确实发生过了;否则,你就不会体验到这种美好。对于美的感知和创造,思维无能为力。只有完全处于临在状态里,那种美或神圣才会产生。 然而,你会惊讶地发现,自己一直都处在大脑或思维的控制之下,生活在对时间的永恒焦虑中。我们忘不掉过去,更担心未来。但实际上,我们只能活在当下,活在此时此刻,所有的一切都是在当下发生的,而过去和未来只是一个无意义的时间概念。通过向当下的臣服,我们才能找到真正的力量,找到获得平和与宁静的入口。 人们只认同生理和心理的形式(form),而无意识于本质的存在。又由于每一个形式(form)都是变动不定的。他们就活在恐惧里。这种恐惧造成了他们对自己、对其他人类很深的误解,也扭曲了他们对世界的知见。 宇宙如果发生震动,而导致世界末日的话,隐含生命仍会如如不动,不受丝毫的影响。《奇迹课程》里犀利地揭露了这个真理:“凡真实的必不受威胁。凡不真实的必无法存在。神的平安自在其中。” 如果你有意识地与隐含生命维持着连系,你就会珍重、会爱、会衷心地尊重外显世界,和生存于其中,以超越形式的至一生命而展现于世的每一个众生。你也会知道每一个形相终将化灭。究竟来说,世间的一切不再那么重要了。诚如耶稣说的,你已经“征服了世界。”,或者像佛陀说的“到达了彼岸。”

6,当下的力量读后感

[当下的力量读后感]首先,作者指出,我们人类受苦的根源是来自于我们大脑的思维(见第一章),当下的力量读后感。思维其实也不是问题,问题出在我们无法控制我们的思维,反倒成为思维的奴隶,成为自己强迫性思维的受害者。作者在演讲中曾经举过一个很形象的例子:现在是半夜三点,你在温暖的被窝中,可是你气得睡不着。引发你的怒气的人早已安然入梦,那件事情其实也已经过去了。但是你的思维却不放过你,一再地用它旧有的看事情的模式来解释那个人多对不起你,那件事会让你多危险、多丢脸、多麻烦、多……想不完的!这就是病态的思维,停止不住的大脑思考,是让我们受苦的主要原因。我们都知道ABC理论,A是引发你情绪的事件,B是你的信念,或是对事情的诠释,C就是结果,即你的负面情绪。通常,当人们不喜欢C的时候,都会去找A的碴,尤其是与创造A有关的人。所以我们每天疲于奔命,一直在处理、阻止、缓和、沟通、协调A以及与A相关的人、事、物。可是我们不知道,B是你唯一可以完全掌控和改变的因素,而且引发C的不是A,而是B。同样一件事,几家欢乐几家愁。为什么?就是对事情的诠释角度不同罢了。与其去改变外在的人事物,不如改变我们自己的内心来得省事省力。而你会发现,当你转变了内心的状态之后,环境也会随之转变,这就是所谓的境由心转 !   大脑的思维不但在日常生活中,制造我们的痛苦,我们人类最基本的存在性焦虑和永远在外在世界无法寻得满足的肇因,都来自与大脑的思维(第三章)。作者也在书中一再强调:我们远离了真实的自我,是我们受苦的元凶。他称真实的自我为本体或存在(being)。在《遇见未知的自己 》这本书中,我称之为真我,而这也是我们人类有孤离感,惶惶不可终日,始终不快乐、不满足的主要原因。为什么会失落了真实的自己呢?作者的意见是:我们的大脑,创造了一个虚假的自我——小我, 来让自己有真实感。而正因为小我是如此的不真实,所以它不停在外在的世界寻求认同,追求物质世界的满足来壮大声势。可惜我们越听从我们的小我,我们愈感到空虚和孤离。挥之不去的远离感也油然而生,因为我们远离、失落了真实的自己,也就是远离了作者所说的:本体或存在(being)。   作者还提到了一个我们受苦的肇因:痛苦之身(pain body)(见第二章)。痛苦之身是我们内在的一个能量场,它是我们过去未被合理地表达和适当地释放,而累积下来的负面情绪能量场。作者描述的痛苦之身,好像一个寄居在我们身体之中的恶魔,在它沉睡的时候,一切相安无事。可是,一旦外在的事情不顺利,或是有相关的人事物激活了它的时候,它就会苏醒。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看起来文质彬彬的人,会突然变了一个人,出现言语或肢体的暴力行为。或是有时候自己都不知道,为什么一件小事情会引起情绪上的轩然大波。这就是痛苦之身被唤醒的结果。   好了,我们有一个不能正常运作的大脑思维,常常给我们找麻烦。现在又来了一个痛苦之身,时不时的跳出来搅局。难怪我们的人生苦多于乐,而且常常身不由主。怎么办呢?作者在书中提出了好几个非常实用的方法,这些方法其实都是源自于一个最基本的理论:活在当下。当下有你所有想要的东西,当下也是你唯一拥有的东西。时间只是一种幻象,越说越玄了!其实,只要这样想,就不难明白了,读后感《当下的力量读后感》。过去已经过去,不会再回来,但是我们多少人还是活在过去之中不肯放下?未来还没有来临,你也根本不可能去掌握它。你所能拥有的,不就是当下这一刻吗?只要搞定现在这一刻,你就没有问题了。未来就算一定会来临,但是它也一定是以当下的方式出现的,不是吗?最怕的就是明明人在这里,可是脑子跑到过去了,带来了愤怒、伤心、悔恨、愧疚等情绪。或是人在此刻,脑子跑到未来,于是产生压力、焦虑、恐慌。   活在当下, 活在每一刻中,作者称之为临在(presence)(第五章)。临在指的是有觉察力的安住于当下。所谓觉察力,就是观察自己脑袋里面思维的能力,作为自己喋喋不休的思想之流的观察者。临在的力量一来,你的喋喋不休就会停止。还有一个培养临在、进入当下的方法就是去观注我们的内在身体(第六章)。把注意力放在我们的内在身体的能量场上。这是什么意思呢?比如说,你可以试着把眼睛闭上,然后去感觉一下你的右手。此刻你看不到它,那么你怎么知道它存在呢?你感觉得到它吗?有没有感觉到气或是能量在你的指尖?书中有很详尽的冥想方法,教你与你的内在身体做更多的连结,这样就可以培养更多的觉察力。   作者一直强调 无意识(unconsiousness)和意识(consiousness)的差别(第四章)。他认为,所有人类的疯狂行为,都是出自于无意识,受到我们从小被制约的人生模式操控。比如说,你对一件事情的反应、看法、做法等,通常都有一定的轨迹可循,但是你不一定喜欢或赞同它们。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我们都是一个被编好了程序的计算机。所以使用书中的一些教诲,练习作者提供的一些方法,能够增加我们有意识的部分,夺回一些自主权。  有一个未显化状态(unmanifested)也是作者着墨甚多的地方(第七章)。由于作者本身很喜欢《老子》一书,所以未显化状态可以比为道,就是在天地万物成形之前就存在的混沌状态,是万物生命的源头,但是它从未诞生,也未曾消失过,而且无所不在(听起来很像存在、本体)。在它之中,没有二元对立的好坏、对错、是非、黑白。是一个一的境界。相较于外显世界(manifested),就是我们眼见的物质世界,未显化状态体现在 空、空间以及静默之中。看起来很神秘,但是,如果我们越多地接触它,我们越能感受生命的能量,也越能在外显世界中过得更好。书中详述了接触未显化状态的一些方法, 请读者好好去体会、实践。   本书第十章,谈到了臣服这个概念,可能很多人刚开始无法接受。其实臣服就是老子说的无为,蕴涵着强大的行动力和正面向上的能量。我个人最喜欢读第十章,因为不但把臣服这个观念讲得淋漓尽致,更做了很多前面章节的总结和回顾。   这本书,就像我先头说的,不能用大脑来读。在读的时候,最重要的是,从你的灵魂深处去感受那个似曾相似的感觉,去体会那个看到真理就顿悟的内在智慧,在字里行间去感受那个震撼你心灵深处的能量。它在国外刚出版的时候,曾经长期蝉联《纽约时报》心灵类畅销排行榜第一名。我自己以它的主轴精神所撰写的灵性小说《遇见未知的自己》在台湾上市不到三个月就有十几刷、两万多本的销售成绩。可见得真理是可以被认得出来的。
曾经,有一位乞丐在路边坐了三十多年。一天,一位陌生人经过。这位乞丐机械地举起他的旧棒球帽,喃喃地说:“给点儿吧。”陌生人说:“我没有任何东西可以给你。”然后他问:“你坐着的是什么?”乞丐回答说:“什么也没有,只是一个旧箱子而已,自从我有记忆以来,我就一直坐在它上面。”陌生人问:“你曾经打开过箱子吗?”“没有。”乞丐说:“有什么用?里面什么都没有。”陌生人坚持:“打开箱子看一看。”乞丐这才试着打开箱子。这时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乞丐充满了惊奇与狂喜:箱子里装满了金子。 有时,人们不停地四处寻找成就、安全感或爱情所残余的欢乐或满足,但是他们不知道自己不仅已经拥有了所有的这些东西,而且还拥有了比这些更为珍贵的东西――自己的内在。一个人的真正财富并不是他拥有了多少物质财富,而是他真正拥有着存在的欢乐以及与它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深深的不可动摇的宁静。 哲学家笛卡尔在写下他的名言“我思,故我在”时,他自认为他已经找到了真理。实际上,他表达了一个最基本的错误:将思考视为存在并且认同于思考。那么,究竟什么才是真正的存在呢?存在是超越那些受限于生死的各种生命形式,而永在的“一个生命”。存在作为无形的、不灭的本质,它不仅超越而且还深深地植根于每一个形体之内。也就是说,作为你最深的自我和真实的本质,你可以在每个当下接触到它,别试着去掌握它的含义,别试着去理解它。只有当你的思维处于静止时,你才会领会它的真正含义。当你的思维处于静止时,你就会感觉到存在,但是从心智上我们永远无法领会它的真正含义。 是的,让你的思维处于静止并试着超越你的思维,思维对我们在这个世界上生存来说并不是最为关键的。事实上,人们80%-90%的思维不仅是重复的,而且还是无用的,而且由于思维的运作障碍和消极的本质,大部分思维都是有害的。然而我们却对思维上瘾,因为我们认同思维,从思考的内容和活动中获得自我的感觉。因为我们认为,如果我们停止思维活动,我们将不复存在。思维在本质上是一种求生的机器。攻击、防范其他的思维,收集、储藏和分析信息-----这是它所擅长的,但是这些不具有创造性。所有真正的艺术家,不管他们是否知道,都是在无思维的、内在宁静的状态下进行创作。即使最伟大的科学家都声称他们的创造性突破来自于无思维状态。对美国最著名的科学家包括爱因斯坦在内的调查令人吃惊,调查结果显示,“在那个短暂的、决定性的创造本身的过程中,思维只起到小部分的作用。”所以我们可以说,绝大部分人不具有创造性的简单原因,不是因为他们不懂得如何去使用思维,而是他们不懂得如何停止思维。身体或生命的奇迹不是通过思维来创造和得以维持的。很明显,有一种比思维更重要的智慧在起作用。 禅宗大师用顿悟来描述短暂的开悟或短暂的无思维、完全临在的状态。要感受大自然的美丽、伟大和神圣,你需要临在意识。你是否在晴朗的夜晚凝视夜空,惊叹于它绝对的寂静和不可思议的浩瀚?你是否倾听过,真正地倾听,森林中山泉的声音?或者你是否真正地倾听过寂静的夏夜鸟儿的歌唱声?当你的思维宁静时,你才会关注到这些。你必须暂时卸下你个人问题的包袱、过去的和未来的包袱,以及你知识的包袱。否则,你将会视而不见、听如未闻。你需要完全地进入当下时刻才行。 当你体验到了这些临在时刻,你可能不会意识到你是短暂地处于无思维的状态。这是因为这种状态与思维之间的间隔太窄。在思维开始活跃起来之前,你的顿悟可能只会持续几秒钟,但是它确实发生过了;否则,你就不会体验到这种美好。对于美的感知和创造,思维无能为力。只有完全处于临在状态里,那种美或神圣才会产生。 然而,你会惊讶地发现,自己一直都处在大脑或思维的控制之下,生活在对时间的永恒焦虑中。我们忘不掉过去,更担心未来。但实际上,我们只能活在当下,活在此时此刻,所有的一切都是在当下发生的,而过去和未来只是一个无意义的时间概念。通过向当下的臣服,我们才能找到真正的力量,找到获得平和与宁静的入口。 人们只认同生理和心理的形式(form),而无意识于本质的存在。又由于每一个形式(form)都是变动不定的。他们就活在恐惧里。这种恐惧造成了他们对自己、对其他人类很深的误解,也扭曲了他们对世界的知见。 宇宙如果发生震动,而导致世界末日的话,隐含生命仍会如如不动,不受丝毫的影响。《奇迹课程》里犀利地揭露了这个真理:“凡真实的必不受威胁。凡不真实的必无法存在。神的平安自在其中。” 如果你有意识地与隐含生命维持着连系,你就会珍重、会爱、会衷心地尊重外显世界,和生存于其中,以超越形式的至一生命而展现于世的每一个众生。你也会知道每一个形相终将化灭。究竟来说,世间的一切不再那么重要了。诚如耶稣说的,你已经“征服了世界。”,或者像佛陀说的“到达了彼岸。”

文章TAG:当下的力量读后感  当下的力量求概括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