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隋朝著名的大粮仓除长安太仓外还有什么和什么

你好!有兴洛仓,回洛仓,常平仓,黎阳仓、广通仓等。存储粮食皆在百万石以上。仅代表个人观点,不喜勿喷,谢谢。
《隋书·食货志》记载,隋文帝在开皇三年(583年)于卫州置黎阳仓、洛州置河阳仓、陕州置常平仓、华州置广通仓,这几个粮仓很重要的作用!
洛阳附近的洛口仓是当时最大的粮仓,李密就是占领了洛口仓瓦岗军实力才那么强,洛口仓有3000口粮窖,每口8000石,你算算是多少粮食,基本是中国古代之最,洛阳附近还有一个回洛仓,也很大,王世充能守住洛阳靠的就是这个粮仓,但是据说回洛仓只有300口粮窖,但是也基本可以养的活洛阳的所有人。

隋朝著名的大粮仓除长安太仓外还有什么和什么

2,隋朝粮仓大都建在什么地方

洛阳附近在隋朝政府各地都修建了许多粮仓,其中著名的有兴洛仓,回洛仓,常平仓,黎阳仓、广通仓等。存储粮食皆在百万石以上。贞观11年,监察御史马周对唐太宗李世民说:“隋家储洛口,而李密因之;西京府库,亦为国家之用,至今未尽。”隋朝已灭亡了20年,隋文帝已经死了33年,可那时的粮食布帛还未用完。1969年在洛阳发现了一座隋朝粮仓——含嘉仓遗址。面积达45万多平方米,内探出259个粮窖。其中还有一个粮窖还留有已经炭化的谷子50万斤。由此可见的隋朝的富裕与强盛。
隋朝的粮仓多建于洛阳附近的渠道上,主要是因为当时,粮食的运输方式多为漕运,建在渠道附近可以节约运输成本。 隋代先后修通四段运道:山阳渎,自山阳(今江苏淮安)引淮水达扬子(今江苏仪征县治东南)入长江;通济渠,自西苑(今河南洛阳西)引谷、洛水达黄河,又从板渚(今河南汜县治东北二十里)引黄河水通淮河,实际是利用汴水取直航道(唐代改名广济渠);永济渠,北起涿郡(今北京西南),南通黄河;江南河,自京口至余杭(今浙江杭州)。隋唐大运河纵向沟通了海河、淮河、黄河、长江与钱塘江五大水系。 隋文帝开皇三年(583)先后在河南、陕西运渠所在沿岸置黎阳、河阴、常平和广通等仓。召募运丁,运储河北、山西、山东等地粮食。灭陈后,长安粮大部由江淮输送。炀帝又置洛口、回洛仓;储粮二千六百万石。

隋朝粮仓大都建在什么地方

3,隋朝大运河中的粮仓分别是什么

1、隋朝大运河的开通促进中国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 2、大运河的开通实际上加快了从唐朝中后期开始到南宋最终完成的经济重心的南移,加快了南方的发展; 3、加强了南北交通,也有利于统治者维护南北统治; 4、在现代,隋朝大运河成为南水北调的工程的路线,加快了南水北调工程的施行; 5、隋朝大运河始建于公元605年,隋炀帝利用已有的经济实力,征发几百万人,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动用百余万民工挖通济渠,连接黄河淮河,同年又用十万民工疏通古邗沟,连接淮河长江,构成下半段。三年后,用河北民工百万余,挖永济渠,通涿郡(今北京南),构成上半段。又过两年,疏通江南河,直抵余杭(杭州)。至此,共用五百余万民工,费时六年,大运河全线贯通,全长两千七百余公里,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之一。
广通仓,位于于华阴县东北渭水南岸广通渠口,始建于隋开皇三年(公元583年),大业初改名永丰仓。为当时京师附近的重要粮仓。后世渭水南移,仓址隔在渭北,今在陕西大荔县境。 黎阳仓,位于卫州黎阳县西南大伾山麓(今河南浚县东二里大坯山北),建立于隋朝文帝时期,西濒永济渠,东临黄河,水运极为便利。 含嘉仓,位于河南省洛阳市老城北,始建于605年(隋大业元年),主要作用是盛纳京都以东州县所交租米之皇家粮仓。 回洛仓,位于今河南省洛阳市小李村,始建于隋炀帝大业年间,是隋炀帝在洛阳设置的“国家粮仓”,其主要功能是为洛阳都城内的皇室和百姓供应粮食。

隋朝大运河中的粮仓分别是什么

4,隋唐时哪些粮仓

洛阳含嘉仓 洛阳老城北隋唐故城东北部有含嘉仓,建于隋大业元年(605年),是用作盛纳京都以东州县所交租米之皇家粮仓,历经隋、唐、北宋3个王朝,沿用500余年,后来废弃。
在隋朝政府各地都修建了许多粮仓,其中著名的有兴洛仓,回洛仓,常平仓,黎阳仓、广通仓等。存储粮食皆在百万石以上。贞观11年,监察御史马周对唐太宗李世民说:“隋家储洛口,而李密因之;西京府库,亦为国家之用,至今未尽。”隋朝已灭亡了20年,隋文帝已经死了33年,可那时的粮食布帛还未用完。1969年在洛阳发现了一座隋朝粮仓——含嘉仓遗址。面积达45万多平方米,内探出259个粮窖。其中还有一个粮窖还留有已经炭化的谷子50万斤。由此可见的隋朝的富裕与强盛。 文帝时所设的仓,可分两种,即官仓和义仓。官仓的粮储,用以供养军公人员。设置官仓的目的,即是在增加关东漕运的效率;也就是把原来关东各州对京师个别直接的输粮办法,改为集中和分段运\输的办法。并在黄河沿岸设置米仓,先把关东各州的食粮集中在这些仓里,然后利用黄河及广通渠运到京师。因此时间及人力物力,都节省不少。据唐人的估计,文帝末年诸仓所存的食粮,已可供政府五六十年之用。义仓又称社仓,设置于乡间,其储粮由人民捐纳,以备饥荒时赈济灾民。百姓军人,捐出的粮食,存入当地的社仓里由「社司」专管赈目和储存等事宜。如遇某地收成不好发生饥馑之时,便以某地社仓中的储粮赈济饥民。并规定民户捐粮于社仓的标准:「上户不过一石,中户不过七斗,下户不过四斗。」义仓之设,对人民的生活来说,自是一项有力的保障。

文章TAG:黎阳仓  隋朝  著名  粮仓  黎阳仓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