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河南安阳在地理位置上属于河南,但方言却不是河南话。渭南整体并入西安基本上不可能,与其说渭南,不如讨论下咸阳大西安建设,西咸新区的建设,河南与陕西交界一带之语,既不能代表河南方言,也算不上是陕西正统语言之关中话,而是豫秦晋三省交界之语,准确说是陕西关中话与河南豫西话的杂糅。

1、为什么河南安阳属于河南,但方言却不是河南话?

为什么河南安阳属于河南,但方言却不是河南话

为什么河南安阳在地理位置上属于河南,但方言却不是河南话?这两种方言我都会说,应该能很清楚的回答你。其实这个问题在我小的时候也很困惑,为什么我生活的地方每变一次,周围的人说话都不一样呢?要回答你这个问题,首先我们要先来确认一下你所说的安阳话的使用范围,安阳不大,但从西向东有三种方言,西部山区说林州话,安阳市区说安阳话,东边内黄滑县地区说中原官话,也就是你说的河南话。

这三种方言中,大家都能听懂的是内黄和滑县人说河南官话,然后听着有点费劲的是老城区说安阳话,最难听懂的是西部山区说的林州话,如果没有一点基础,那简直就是听天书,安阳话和林州话不属于河南官话,是晋语的一种,属于晋语系-邯新片,他保留了一些古汉语的词汇,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晋语在山西绝大部分以及陕西北部、河北西部、河南西北部、内蒙古河套地区等地使用,

晋语保留了古汉语的入声掉,说晋语的地区虽然口音也不完全相同,但是互相能听懂,而且发音相似。安阳话属于晋语,这个在我第一次去大同的时候深有感触,大同人说话我就觉得特别亲切,说不上来为什么,但是就是有种见老乡的感觉,应该是我们的语言发音相似、俚语相同的原因,安阳人说晋语也是有历史原因的,大部分安阳人都是从山西移民到河南的,从明朝到民国一直有山西人往河南迁徙传统。

大家都熟悉的明朝初期山西洪桐大槐树移民,就是最大规模的一次迁徙,好多安阳人都认洪桐大槐树是自己的老家,我们家也是从山西搬到来的,我父亲亲口告诉我,他爷爷那辈山西灾荒,全家从山西平顺县迁到安阳县,我自小说的就是地道晋语。安阳市区由于地处平原,交通便利,是豫北的交通要道,南来北往的人多,安阳话经过漫长岁月的洗礼,也融入了一些河南话的影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方言文化,而西部山区的林州话,由于地势险要,交通不便,环境封闭,语言上更加保留晋语的特色,

2、有人说皖跟豫交界处的安徽方言像河南话。那你举得额河南跟陕西的交界处像河南话还是陕西话呢?

有人说皖跟豫交界处的安徽方言像河南话那你举得额河南跟陕西的交界处像河南话还是陕西话呢

此主题所问之前提不严谨,因为河南话与陕西话都有各自不同的多种分支方言,河南方言之豫东与豫西话明显不同,且以开封话与郑州话为正统河南话,陕西话区别更大,分三大块:代表陕西话的关中方言(以西安、咸阳、渭南话为标志):属于西南巴蜀语系方言的陕南话:属于陕晋蒙交界一带塞北或代北之方言的陕此话。鄙人理解,应说成豫西话和关中话为妥,

河南与陕西交界一带之语,既不能代表河南方言,也算不上是陕西正统语言之关中话,而是豫秦晋三省交界之语,准确说是陕西关中话与河南豫西话的杂糅。至于三门峡话,应当是以河南豫西话为主要成分,但陕西关中话的味道又很浓,是两地过渡之语言也,三门峡虽然自古都是豫地,但“秦味““秦情““秦缘“很深厚。一是陕西地名,因位于河南三门峡之陕州区以西而得,

二是陕西关中,因东西南北四关而得名,而其东关即涵谷关,就在三门峡境内。三是秦豫交界地古称弘农,治所在今三门峡,相当长的时期内同属于一个行政管辖区,四是语言相似,风俗相近,文化相通,情感相连。这一带,今天都属于秦晋豫三省交界之经济协作区,既有组织,又有活动,每两年都坐在一起,开会商讨工作,体现在文化上,三门峡(特别是灵宝市)人唱的是山西蒲剧和关中道情和迷胡。

3、渭南有机会并入西安吗?

渭南有机会并入西安吗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来看下陕西地图,从图可以看出,渭南并入西安行政区域很难,除非一个因素就是西安升级为直辖市,但以目前来这点基本上可以忽略,因为虽然传言很多西安直辖市的消息十年前就又传说,但是基本上困难很大。那么渭南会不会部分地区并入西安?答案是很有可能,将渭南富平地区很可能将来归为西安管理,一、富平距离阎良很近随着西安行政范围不断地扩张,富平第一个可能被划分到里边。


文章TAG:河南  划给  渭南  安阳  渭南怎么划给河南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