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的元宵节始于2000年前的秦朝。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上元佳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亦是汉字文化圈的地区和海外华人的传统节日之一,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现在在我国的南方,还有宵夜的说法,就是野餐的意思,在我国的很多地方仍然保留着这种传统的习俗,在河南的南阳,信阳的新县一带每逢正月十五,仍然有耍狮子舞龙灯,踩高脚,划汉船,猜字谜热闹景象。
1、你老家的元宵节都是怎么过的?
云南:昆明我的家乡,是世人该知的,不说而美。元宵祖国几千年的传程,它是农历启端头月的月圆之夜,是一种吉利的象征,也代表万物吉祥。昆明兰兰的天空,盤弦着翻腾的七彩银花,是那升空的烟花爆竹,彩色了南天白云\b。七关八景,周边广场,食店宾厅,涛浪朝人,翻滚的龙灯狮舞遥头,猜迷放灯色彩缤纷,老少同欢云南节,红男绿女杉杉畏依!各族情民相敬如宾!千腾万繁的奢华盛市。
2、元宵节的确切来历你知道吗?
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上元佳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亦是汉字文化圈的地区和海外华人的传统节日之一,中国传统的元宵节始于2000年前的秦朝。汉文帝时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汉武帝时,“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定在正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的一切之神),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时,就已将元宵节确定为重大节日。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现在在我国的南方,还有宵夜的说法,就是野餐的意思,而正月十五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为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在中国古俗中,上元节(元宵节)中元节(盂兰盆节),下元节(水官节)合称三元,都是非常传统的重要节日,吃元宵,赏花灯,猜灯谜等,是几项重要的元宵节民间习俗。
近几年来,经济发展越来越快了,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了,人民群众的生活越来越富了,然而年味却越来越淡了,一些地方很难看到这种热闹的景象了。不过在我国的很多地方仍然保留着这种传统的习俗,在河南的南阳,信阳的新县一带每逢正月十五,仍然有耍狮子舞龙灯,踩高脚,划汉船,猜字谜热闹景象,古老民间风俗是中华文化瑰宝,希望民间习俗能继续传承下去。
3、在一些农村,过正月十五有“逐鼠”的习俗,你们有了解的么?
谢谢邀请!正月十五闹花灯、猜灯谜、吃元宵,是全国各地欢庆元宵节,大家熟知的活动,而正月十五元霄节“逐鼠”的民俗,想必对于年轻人可能还没听说过。据记载这是我国南方民间的传统活动,但在我们北方过去也有这种活动,由于参杂有迷信的成分,流传到现在己经知道的人不多了,上了年纪的老人们,现在还在有参与这个习俗,北方的“逐鼠”习俗按照我们陕西的习俗,将正月十五这天叫“老鼠结婚日”,至于这其中的来历目前还没有考究。
但十五的前一天,也就是正月十四,家家都会发面蒸一种叫做“茧儿”的老鼠馍,这种老鼠馍的形状似老鼠,馅是用红豆制成的豆沙。说是豆包子,还不如说成是个个活灵活现、憨态可掬的工艺品,尖尖的嘴、细细的尾巴、一对黑黑的眼睛,让人下不了口。这些包子蒸熟之后还不能吃,必须要等到正月十五这天祭祀之后才能开始吃,正月十五这天早上,从一锅包子中选取两个做工好、样子好的老鼠馍,给其背上插根小蜡烛,放到神龛前,点蜡焚香来祭祀。
“逐鼠”习俗的传说正月十五是“老鼠结婚日”,传说这天“年轻”的小鼠们会结合繁衍,将会生产出大量的鼠子们来与人抢食,聪明的先祖们利用鼠们顾不得采食的机会,用毒饵为馅做成包子来对其灭杀,来减少对人们的祸害。老鼠馍在我们当地叫“茧儿”,音同“减“,老人们说:蒸茧儿,没老鼠。可能也就是说老鼠减少了,糟蹋的粮食也就减少了,
在这儿将老鼠馍叫作“减”字更合适。这给女儿家送花馍、给外甥送灯笼,“茧儿”是少不了的,也让女儿家里害人的老鼠少一些,让大人孩子们能吃饱饭,正月十五还有“亮十五”的习俗正月十五的晚上,家家户户都是灯火通明,大小房间,犄角旮旯能点亮的灯全部点亮,而且在前后门口、各个窗户以及厕所猪圈都要点上蜡烛,这就是亮十五的习俗。
文章TAG:元宵节 老家 南阳 河南 河南南阳元宵节是怎么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