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北伐不能成功有二个主要原因,其一魏国人口兵力远远高于蜀国,其二魏国和蜀国一样都属于王朝上升期,在这个期间政权比较稳固,军队也有战斗力,北伐成功很难。三、诸葛亮借道荆州北伐的结果分析如果诸葛亮借道从荆州北伐,那他首先就对撞的是魏国的荆州重兵防线,诸葛亮既要防汉中防线,又要对敌魏国荆州防线,以诸葛亮的实力,从军事上分析,如果走这条路北伐,蜀国几乎是马上遭到魏国南面和西面两线攻击,很快就会灭亡。

1、诸葛亮七次北伐,到底有什么意义,蜀国是三国中力量最薄弱的吗?

诸葛亮七次北伐,到底有什么意义,蜀国是三国中力量最薄弱的吗

诸葛亮“五次北伐”,而《三国演义》发挥成“六出祁山”。诸葛武侯坚持北伐的原因是综合的:一是要宣示兴复汉室的理想,西西弗斯的坚守;二是保持对曹魏的袭扰;三是借战争弥合蜀汉政权内部矛盾,一、“兴复汉室”事业未竟,必须坚持从刘备三顾茅庐,诸葛武侯以“隆中对”谋划三分天下的战略目标,大家就都是一个创业集团的同路人了。

223年,刘备夷陵之战大败,继而又在白帝城忧愤辞世,丢下蜀汉政权这个诺大的集团,诸葛武侯作为集团战略的制定者,必须担起带领蜀汉继续走下去的重任。五次北伐,连我等凡人都知道徒劳无功,难道武侯会不明白?他当然明白,但是却不能放弃,因为其一北伐是在宣示理想,向世人尤其是蜀汉国民表示没有放弃。其二北伐也是实实在在践行理想,即便此时荆州已失、关羽张飞刘备相继死去,但是再困难也不能放弃一丝一毫的机会,

北伐是要给人兴复汉室的希望,也是给武侯自己一个希望或者交待。就如同法国文学家加缪论述西西弗斯一样,“人一定要想象西西弗斯的快乐”因为“向着高处挣扎本身足以填满一个人的心灵”,二、北伐保持了对曹魏的战略袭扰自曹丕篡位称帝,曹魏已逐渐抬升了与蜀汉的实力优势。如果蜀汉、东吴只是保存实力,结果也无非就是等死而已,

保持对曹魏的战争态势,可以起到袭扰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曹魏的发展速度或方向。同时,也可以实现以战养兵,不然军备废弛,蜀汉也会亡得很快,三、战争可以转移矛盾,弥合内部蜀汉政权的内部政治力量,一直以来都处在弥合过程中,或者说对立边缘上。虽然通过任用蜀汉本地士族,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矛盾,争取了支持,但一旦战争机器停下来,蜀汉政权这种战时体制就会把矛盾放大,难以消化。

2、如果荆州没有丢失,北伐曹魏会成功吗?刘备能不能统一三国?

如果荆州没有丢失,诸葛亮的北伐的成功的可能性很大的,正如隆中对中所说: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3、如果诸葛亮借道荆州北伐,会怎么样?

一样是失败,更不可取!因为这样蜀国会面临两线苦战,最后失败灭亡,不管如何,蜀国灭亡,大趋势是由社会发展的综合实力决定的。一、诸葛亮开始北伐蜀国的状况1、刘备东征吴国公元222年,刘备在称帝之后的第二年,为给关羽报仇和夺回荆州举兵东征东吴,结果在夷陵大败,其实按照刘备的想法也只是想对东吴的来一次兵临城下的威慑,他开始就没有大动干戈,也没有攻击东吴。

军事兵力配备也不是可以灭掉东吴的军事优势配备,只是想产生以压待变的效果,一是希望魏国有异动对东吴形成压力,二是东吴对压力有所反应,屈服让利,本来刘备起兵时东吴就请求和平解决问题,估计是没有诚意或者条件没有谈拢,刘备没有同意。终于两国在夷陵大战,刘备大败,蜀国东征只带了4万多兵力,如果要灭亡东吴,这点兵力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惩戒的可能性大。

刘备再出兵前和魏国又一次外交尝试,希望联合,魏国乐见吴蜀两国相争而渔利,没有接这个橄榄枝,因此蜀国出兵东吴,蜀国有自己的后顾之忧,肯定要在汉中做重点防御魏国的安排,肯定要重兵重点布放的。但夷陵战事却发生了逆转,东吴采取火攻,火烧刘备大营,刘备大败,4万精锐损失殆尽,最后刘备撤退进驻白帝城,病危托孤诸葛亮。


文章TAG:蜀国  三国  薄弱  北伐  荆州  三国中蜀国有荆州会怎么北伐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