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佛教中的四大皆空指的是什么

佛教中有四大种 就是四大元素 地 水 火 风 四大皆空 意思是说 四大种元素都空了 如果你不了解 空 的概念 你当学习以理解 人法无我 无明 妄想 分别 执着 人无我 你要思考 自身真正的“我”到底是否存在 是大脑么? 还是你的意识 其实都不是 没有你的存在 只不过是各种因缘的聚合罢了 我只是一个名罢了 法无我 比如我们说 “房屋” 到底什么是房屋呢 是盖房屋的砖头么? 还是房顶上的瓦片 又或者是 盖房前的图纸呢? 也都不是 房屋 只不过是 各种事物聚合一起的产物 房屋只是一个名而已 没有真常恒定的存在的 这是法无我 上面是从人法无我的角度来认识空 你有一定的概念了吗? 无明 是阻隔你见到真世界的 业障 所衍生出的是 妄想 分别 执着 这是三毒 是阻挡你见到真理的三道墙 佛家讲的修行 就是要破除 妄想分别执着 最终达到觉悟成佛的境界 那时你就会超越理论 真正见识到什么是 四大皆空 人法无我了

佛教中的四大皆空指的是什么

2,四大皆空是什么意思

对“四大皆空”的解释常见的有:1、“佛教用语,指世界上一切都是空虚的。”(《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02年5月增补本)2、“指宇宙间的一切,包括人身在内都是虚幻的。(《汉语成语大词典》河北人民出版社1987年6月版)”3、“谓世间万事皆虚,并不存在。”(《成语俗语词典》商务印书馆1992年1月版)4、“佛教用语。泛指世界上一切都是空虚的。是虚无主义的反映。”(《汉语成语分类词典》复旦大学出版社1987年8月版)笔者认为,这些解释均曲解了佛法“缘起性空”的本义,容易误导人们把“四大皆空”当作绝对的虚无,以至于有人把其作为及时行乐或消极处世的借口和依据,鉴此,本文特作如下解释。
佛教讲四大皆空,是沿用著印度固有的思想而再加以深刻化及佛教化的,因为地、水、火、风的四大元素,是宇宙物理的,比如山岳土地属于地大,海洋河川属于水大,阳光炎热属于火大,空间气流属于风大。如把它们化为人体生理的,比如毛发骨肉属于地大,血液分泌属于水大,体温属于火大,呼吸属于风大;若从四大的物性上说,坚硬属于地大,湿润属于水大,温暖属于火大,流动属于风大。但是,不论如何地分析四大,四大终属于物质界而无法概括精神界的。所以唯物论者以四大为宇宙的根源,佛教则绝不同意这样的说法。

四大皆空是什么意思

3,佛教讲究四大皆空的真正含义是什么

四大皆空,四大是指构成这个世界的四种因素,地、水、火、风。整个世界都是有此四大的因缘和合而成。缘起缘灭,诸行无常。四大皆空,是让修行人不要执着无常的生灭法,远离贪嗔痴,不着一切相,修证清净本心。
佛说一切皆空,同时即说一切因缘皆有,不但要体悟一切皆空,还要知道有因有果、有善有恶。学佛的要从离恶行善、转迷启悟的学程中去证得空性,即空即有,二谛圆融:一般人以为佛法说空,等于什么都没有,是消极是悲观,这都是由于不了解佛法所引起的误会,非彻底纠正过来不可。佛说一切皆空,有些人误会了,以为这样也空、那样也空,什么都空,什么都没有,横竖是没有,无意义,这才坏事干、好事也不做,糊糊涂涂地看破一点,生活下去就好了。其实佛法之中空的意义是有着最高的哲理,诸佛菩萨就是悟到空的真理者。空并不是什么都没有,反而是样样都有,世界是世界,人生是人生,苦是苦,乐是乐,一切都是现成的,佛法之中明显的说到有邪有正、有善有恶、有因有果,要弃邪归正、离恶向善,作善得善果,修行成佛。如果说什么都没有,那我们何必要学佛呢?既然因果、善恶、凡夫圣人样样都有,佛为什么说一切皆空?空是什么意义呢?因缘和合而成,没有实在的不变体,叫空。邪正善恶人生,这一切都不是一成不变实在的东西,皆是依因缘的关系才有,因为是从因缘而产生,所以依因缘的转化而转化,没有实体,所以叫空。
(2014·宜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接触到“众生平等”、“大慈大悲”、“四大皆空”和“口头禅”等词语,这些词语来源于佛教。
世间一切皆无常。再看看别人怎么说的。

佛教讲究四大皆空的真正含义是什么

4,四大皆空指示什么意思

四大皆空是什么含义呢? 问问推荐的网友答案四大皆空,空去那四个大呢? 不懂佛法的人,他会脱口而出地告诉你:空了酒、色、财、气,就是四大皆空嘛! 其实,这与佛教所说的四大皆空,根本是牛头不对马嘴。因为佛教所讲的四大,是指地、水、火、风的四大物质因素。 四大的观念,也不是佛教发明的,这是人类对于宇宙本体的初期探索而得的结果,在东西方的哲学思想史上,几乎有著同样的趋势。比如中国书经所记的水、火、金、木、土五行;印度古吠陀本集所说的世界形成,是基于地、水、风、火、空的五种自然因素;希腊古哲学家恩比多克里斯(Empedocles),也曾提出气、水、土、火为宇宙间不变的四大元素。 总之,不论五行也好,五大也好,四大也好,都是指的物理界的基本元素,如果仅限于此而胶著于此,那么,发展的结果,便是唯物论者,所以,这些思想,也是唯物论的先驱。 佛教讲四大皆空,是沿用著印度固有的思想而再加以深刻化及佛教化的,因为地、水、火、风的四大元素,是宇宙物理的,比如山岳土地属于地大,海洋河川属于水大,阳光炎热属于火大,空间气流属于风大。如把它们化为人体生理的,比如毛发骨肉属于地大,血液分泌属于水大,体温属于火大,呼吸属于风大;若从四大的物性上说,坚硬属于地大,湿润属于水大,温暖属于火大,流动属于风大。但是,不论如何地分析四大,四大终属于物质界而无法概括精神界的。所以唯物论者以四大为宇宙的根源,佛教则绝不同意这样的说法。 佛教所讲的四大,也有小乘与大乘的不同。从大体上说,小乘佛教所说的四大,是指造成物质现象的基本因缘,称为四大种,意思是说,地、水、火、风,是形成一切物质现象的种子,一切的物象,都是由于四大的调和分配完成;四大和谐,便会欣欣向荣,四大矛盾,便会归于毁灭,物理现象是如此,生理现象也是如此,所以佛教徒把病人生病,称为四大违和。小乘佛教观察四大种的目的,是在使人看空我们这个由四大假合而成的色身,不以色身为实在的我,不因执取色身为我而造种种生死之业,一旦把我看空,便会进入小乘的涅盘境界,不再轮回生死了。 大乘佛教所说的四大,不是指的根本元素,而是指的物态的现象,是假非实,是幻非实,对于物象的形成而言,仅是增上缘而非根本法,虽也承认四大为物象的种子,但不以为四大是物象的真实面貌;小乘佛教因为只空我而不空法,所以虽把物象看空,仍以为四大的极微质——法是实有的。不过,小乘佛教不是唯物论,而是多元论,因为佛教的空不仅空去四大,乃要空去五蕴;四大,只是五蕴中的一蕴而已。 甚么又叫做五蕴呢?那就是:色、受、想、行、识,前一属于物质界,后四属于精神界,四大,便是色蕴。 关于五蕴的内容,已非本文所能介绍,因为五蕴是个很大的题目,我们只能在此说一句:五蕴是三界之内的生死法,空去五蕴,才能超出三界的生死之外。同时,我们由于五蕴的提出,证明佛教不是只讲四大皆空,而是要进一步讲五蕴皆空的。尤其重要的,佛教的重心,并不以四大为主,而是以识蕴为主,至于受、想、行的三蕴,也是识蕴的陪衬,乃是用来显示精神界的功用之广而且大的。所以,佛教不仅不是唯物论者,倒是唯识论者。

文章TAG:四大  四大皆空  什么  什么意思  四大皆空什么意思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