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4年,中华民国政府在内务部呈文中提到“拟将农历大年初一定为春节”,春节形成于古代人们选择吉日祭祀以答谢天地之神及其祖先恩情的活动中,春节是欢乐祥和的节日,是家人团聚的日子,是人们表达对幸福和自由向往的狂欢和永恒的精神支柱,春节"的概念是民国时期逐渐提出的,所以春节这个说法逐渐流传开来。

1、 春节的由来是什么

春节形成于古代人们选择吉日祭祀以答谢天地之神及其祖先恩情的活动中。早期的节日文化体现了古人崇尚自然、天人合一、谨慎追求未来、固思源的人文精神;一系列祭祀活动蕴含着深刻的礼乐文明文化内涵,春节"的概念是民国时期逐渐提出的。民国时期引入公历,农历成为农耕的标准,1914年,中华民国政府在内务部呈文中提到“拟将农历大年初一定为春节”。所以春节这个说法逐渐流传开来,春节习俗:从年底的23号(或24号)开始,人们就开始“忙年”:祭灶、扫尘、置办年货、贴出新年祝福、洗头洗澡、张灯结彩等等。所有这些活动都有一个共同的主题,那就是“辞旧迎新”,春节是欢乐祥和的节日,是家人团聚的日子,是人们表达对幸福和自由向往的狂欢和永恒的精神支柱。节前,不出门的人尽可能回家与亲人团聚,共享天伦之乐,除夕夜,全家人聚在一起吃“团圆饭”。长辈给孩子们发“压岁钱”,然后“看新年”,迎接新年的到来。


文章TAG:春节由来  春节  民国  概念  时期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