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十大元帅之首的朱德元帅,他也是“湖广填四川”时期的移民,在其《回忆我的母亲》一文中提到其祖籍为广东韶关,客家人,在“湖广填四川”时移民四川南充市仪陇县马鞍场。“湖广填四川”肯定是真的啊,至于眉山市是我国哪个省的人移民,还真不好因为移民的时候都是分散移民,四川主要是湖南和湖北的移民最多,所以叫“湖广填四川”。

1、湖广填四川是不是真的,眉山市的人是我国哪个省的人移民过来的?

湖广填四川是不是真的,眉山市的人是我国哪个省的人移民过来的

“湖广填四川”肯定是真的啊,至于眉山市是我国哪个省的人移民,还真不好说,因为移民的时候都是分散移民,四川主要是湖南和湖北的移民最多,所以叫“湖广填四川”。在此科普一下,也许很多人以为“湖广填四川”中的“湖广”指的是湖南湖北广东广西,其实清朝时期的“湖广”指的是“湖南和湖北”不含广东和广西,明清时期湖南和湖北属于“湖广行省”简称“湖广省”,当时的湖南和湖北有湖广总督,而广东和广西有两广总督,两者还是有差别的。

所以,大家不要搞错了,此外,“湖广填四川”的主要移民大多是湖南和湖北两省的人口。当然也有其它周边省份的人口,比如云南、贵州、广西、江西等省的少部分人,以前我也回答过这个问题,有网友说从族谱上看到自己是广东客家人,说明四川也有广东的移民。比如十大元帅之首的朱德元帅,他也是“湖广填四川”时期的移民,在其《回忆我的母亲》一文中提到其祖籍为广东韶关,客家人,在“湖广填四川”时移民四川南充市仪陇县马鞍场,

2、大家都知道:湖广填四川,那么四川还有多少古蜀国的后裔?

大家都知道:湖广填四川,那么四川还有多少古蜀国的后裔

四川没有多少古蜀人的后裔了,反而越南更多。事实上,这乃是秦灭巴蜀引发的连锁反应,古蜀人一路南逃,最后竟成了越南人的祖先,事情是这样的。秦灭巴蜀之后,封原开明氏蜀王为蜀侯,以及羁縻,但到了秦昭襄王二十二年(前285年),末代蜀侯蜀侯绾因被疑谋反而被秦人所诛杀,此后蜀地不再置侯,完全归于秦国所委派的蜀守及其下属管理统治之下,

但蜀侯绾还不是史见其名的最后一位开明氏王族成员,最后一位开明氏的君长,是安阳王泮,不过依越南人编的《大越史记全书》,此人出道时已经是在周赧王五十八年(前257年),恐怕其人为人已经是蜀侯绾的子辈或孙辈,绝非如昔人所言是末代蜀王卢子霸王之子弟。他(或者是他的先辈)大约是沿着后来秦人所开的“五尺道”的前身,南下到滇池地区,可能又被滇池地区的庄蹻滇国势力所驱逐,又不得不沿着红河继续南下,最终到了今天越南河内附近的红河平原地区,消灭了当地的土著小国文郎国,建立了“瓯雒国”政权,

3、有人说湖广填四川,那四川话是从湖广地区方言转化来的吗?有何依据?

有人说湖广填四川,那四川话是从湖广地区方言转化来的吗有何依据

说四川话是从湖广地区的方言转化而来,并不完全正确,因为现代四川话的形成,绝不仅仅是源自“湖广填川”,而是建立在长期、多次中原移民、同化的基础之上。常言道“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四川盆地因为深处我国西南,且盆地四周被高山环绕包围,所以历史上长期不属于中原文明的影响范围,这一点从三星堆文明与中原文明的区别就能看出,

那以此类推,四川盆地内的语言体系,肯定也应该像山西“晋语”那般自成一系。但现实情况却并非如此,当前四川话的格局非但没有独成一系,反而非常接近于普通话,这一点我们从很多四川方言版影视配音、恶搞视频,在全国各地播放基本都能听懂就能看出,形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大部分历史学者认为,与历史上四川境内发生的数次大规模人口迁入有关。

第一次人口迁徙是战国时期,战国时期发生了著名的秦灭巴蜀之战,秦国灭蜀之后为了能将蜀地变成进攻楚国的粮草基地,先是将“古巴蜀人”驱赶到了南越一带,然后将大量中原人迁入到川蜀地区,而与中原人口一起到来的就是北方文化以及中原方言,这次事件,通常被看作是北方方言第一次影响川蜀。第二次人口迁徙,发生在三国两晋时期,

三国时期,随着刘备从荆州入主川蜀,不仅带来了大量士兵以及文武百官,更是有很多平民也随之迁入了蜀地,史书描述有“十万之众”,这再一次促进了川蜀与中原方言的融合。这一时期的川蜀方言,基本已经与中原地区极为贴近相似了,为后期四川方言形成再次夯实了基础,第三次人口迁徙是唐朝,中晚唐时期,随着国力日渐走向衰弱,安史之乱、黄巢起义相继爆发。


文章TAG:湖广  四川  姓氏  湖广填四川姓氏任属于哪里人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