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恒温具有雄才伟略展开三次北伐是真的么

是的桓温是晋明帝的驸马,因溯江而上灭亡成汉政权而声名大奋,又三次出兵北伐(北伐前秦、羌族姚襄、前燕),战功累累。后独揽朝政十余年,操纵废立,有意夺取帝位,终因第三次北伐失败而令声望受损,受制于朝中王谢势力而未能如愿。

恒温具有雄才伟略展开三次北伐是真的么

2,树犹如此人何以堪一语出自哪里

古语“树犹如此,人何以堪”的化用。《世说新语·言语》中有记载,桓温在北伐时路过金城,见到自己早年栽种的柳树已经有十围那么粗壮,不由得感慨:“木犹如此,人何以堪!”南朝诗人庾信羁留北地作《枯树赋》,曾引此典来抒故园之思:“昔年移柳,依依江南。今看摇落,凄怆江潭。树犹如此,人何以堪。”

树犹如此人何以堪一语出自哪里

3,桓温北伐时经过的金城是哪儿

木犹如此, 人何以堪 桓公北征①,经金城,见前为琅邪②时种柳,皆已十围③,慨然曰:“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攀枝执条,泫然④流泪。 《世说新语?言语》 注释 ①桓公北征:桓公,名桓温,东晋人。北征,指北上伐燕。②琅邪:官名,指琅邪内史。③十围:围,有两种解法,一指两臂合抱,一指两手合围,此指后者。④泫然:泪水下落的样子。 译文 桓公北伐,经过金城时,看见以前他做琅邪内史时所种下的树,现在都有十围那么粗了。他感慨地说:“树尚且长得这么快,人又怎能忍受(得了岁月的消磨)呢?”把着树枝,拿着枝条,感慨地落下了眼泪。 品鉴 岁月如流水,转眼树就长得很高了。而人也就随之变老了。树十围以成材,而自己老了却功业未成。想来的确令人伤感,特别是一个想建功立业的人。
虽然我很聪明,但这么说真的难到我了

桓温北伐时经过的金城是哪儿

4,桓温北伐的故事桓温为什么要北伐结果又怎样

要不要北伐,要不要派桓温北伐,这是个问题。对桓温的请求,朝廷出于两个顾虑,没答应他。一是祖逖、庾亮他们都北伐过,最后都不了了之,他们不想再折腾了,小朝廷就小朝廷吧,好歹也是个安乐窝。二是担心桓温功勋日盛,难保心生异心,北伐只能更加增加他的军事资本和政治资本,这一点不得不防。朝廷总体上是不支持北伐的。那个王导的侄儿、书法家王羲之,就是极力反对北伐的官员之一。他反对的理由主要是:一是北伐当求万全,以占得实地,获得人口等实际利益为主,你桓温直捣河洛的主张没多少意义;二是运输的困难,十万之兵,通常须三倍人力的物资后勤,以吴越两州,难以支持长久的补给线;三是东晋的本土兵力不如北方,其将官多为士族袭承,战斗力孱弱,难以取胜。不过这次机会难得,最后,朝廷来个折中,答应北伐,但不是派你桓温,而是派一直与桓温明争暗斗的殷浩领军北上,晋穆帝企图殷浩凯旋,以封大功,既从北伐中收复一片故土,又好制衡和削弱桓温的势力。遗憾的是,殷浩是个只有虚名、没有军事才能的文人。他出兵到洛阳,被羌族人打得大败,死伤了一万多人马,连粮草武器也丢光了。朝野上下,对殷浩的质疑与不满因此陡然增多。桓温趁热打铁上了道奏章,要求朝廷把殷浩撤职办罪。晋穆帝没办法,只好把殷浩撤了职,同意桓温带兵北伐。于是,本是打击桓温的一场阴谋,反而打击了晋穆帝自己。祖逖北伐是受到后方牵制没成功,庾亮北伐因为对方太强大没成功,殷浩北伐是因为不懂军事没成功,那么桓温呢?能不能成功?在大家的一片质疑声中,桓温开始了他的三次北伐之旅。第一次北伐是在公元354年,桓温统率四万晋军,从江陵出发,攻打前秦。前秦的开国君主符健也派出五万雄兵奋力抵抗,结果被桓温的雄师打得只剩六千老弱。苻健只得退守长安,一面挖沟筑壕,严防死守,一面转移人口物资,抢收麦田。晋军乘胜追击,进驻霸上,见到晋军,关中民众前往劳军,许多老人更是疼哭失声:“没想过今天还能看到官军!”桓温本已将长安团团围住,只需假以时日便可成功,无奈军粮不济,只得抱恨而归。桓温被迫徙关中三千多户百姓一同撤返江陵。

文章TAG:桓温北伐  北伐  恒温  具有  桓温北伐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