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澶州之战是不是以少胜多的

本次战役,宋辽双方出动的总兵力差别不大,算不上以少胜多的典型例子。
(真是无处不在的柒指红) 中途岛海战确实是经典

澶州之战是不是以少胜多的

2,澶州之战北宋战胜了辽国为什么还要给辽送岁币

北宋所谓的“战胜”辽国,实际上只是成功地将辽军阻止在黄河北岸,并没能收复黄河以北的失地,更无法攻入辽国境内彻底击败它,双方形成一种僵持局面。此时北宋以“岁币”换取辽军北撤、归还河北州县、恢复战前边界,这种以钱财换取土地与和平的方式虽有失“面子”,但在当时形势下要想结束战争、尽可能地挽回损失,似乎并没有更好的办法。

澶州之战北宋战胜了辽国为什么还要给辽送岁币

3,澶州之战最后签订澶渊之盟大宋是不是亏了

不算亏,因为当时大宋的确损失了大量的金银,但如果继续打仗的话,那会损失更多的财力和物力。
合服务器 估计有困难,七雄争霸 就是很老的了,和这个基本一样。都没合过服务器。估计会开跨服战场
这个问题有两面性。不打仗,国泰民安,对百姓好。但是大宋要缴纳粮食哪些东西又加重了人民的生活水平

澶州之战最后签订澶渊之盟大宋是不是亏了

4,辽宋和战什么时候双方在澶州之战后签订澶州之盟

1004年1004年秋(宋真宗景德元年),辽萧太后与辽圣宗亲率大军南下,深入宋境。有的大臣主张避敌南逃,宋真宗也想南逃,因宰相寇准的力劝,才至澶州督战。宋军坚守辽军背后的城镇,又在澶州城下射杀辽将萧挞览(一作凛)。辽由于自身原因,很早就通过降辽旧将王继忠与北宋朝廷暗通关节。宋真宗也赞同议和,派曹利用前往辽营谈判,于十二月间(1005年1月)与辽订立和约,规定宋每年送给辽岁币银10万两、绢20万匹。因澶州在宋朝亦称澶渊郡,故史称“澶渊之盟”。

5,澶州之战北宋军队的主帅是谁

1004年(宋真宗景德元年),辽萧太后与辽圣宗亲率大军宋辽形势图南下,深入宋境。宋真宗想迁都南逃,因宰相寇准的劝阻,才勉强至澶州督战。宋军士气大振,大挫辽军锐气。于是,双方议和。最终议定:辽宋约为兄弟之国;双方维持旧疆,以白沟河为国界,双方各守边界;宋方每年向辽提供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称为岁币。史称“澶渊之盟”。澶渊之盟是宋朝“守内虚外”政策的必然产物,宋朝的妥协使辽国得到很多好处。但是,“澶渊之盟”后宋辽边境出现了平稳的局面~
b

6,茺州之战的详细过程

东汉献帝初平三年(192年),在曹操统一北方的战争中,东郡太守曹操在寿张(今山东东平西南)地区击败黄巾军的作战。 公元194年8月,曹操率军进攻濮阳,吕布出兵迎战,曹军不利,退兵三十里。曹操败回营中,将计就计,谎称曹操被烧伤身亡,引吕布来战。吕布果然率军杀来,被伏军团团围住,吕布死战得脱,逃回濮阳城中。 公元195年春,曹操重振旗鼓,收复兖州失地,杀死吕布战将李封、薛兰,接着进攻濮阳。吕布出城迎战,曹军许褚、典韦、夏侯、夏侯渊、李典,乐进六将共战吕布,吕布不能支,这时东郡兖州尽归曹有,朝廷正式任曹操为兖州牧。公元196年,曹操乘机将献帝接回,迁都许昌,从此,曹操在政治上取得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优势

7,澶州战争宋朝以30万换和平究竟划不划算

合算。由于失去了燕云十六州,宋军在面对辽国时没有任何地理优势。在华北大平原上,缺乏骑兵部队的宋军无法和辽国铁骑对抗,只能被动防御。而辽国人则是想打什么地方就打什么地方,想什么时候打就什么时候打。宋军只能龟缩在城里被动防御。辽国人则无所谓,打不下你的城就毁你的农田,今年打不下来明年再打,反正城在那里跑不掉。两三年内这片地区的经济就彻底被破坏了。失去粮食供应的城市也就守不住了。宋军打赢多少次防御战都没用,打输一次就丢一座城,并且可能永远夺不回来。这样的烂仗显然不符合宋朝的利益。澶州之盟,宋军大军全部调往前线,这种规模的军事行动无法长期持续,因此借机与辽国达成协议,用很少的代价保持两国和平,对宋朝是非常有利的。而且两国结为兄弟之国,从外交角度看并没有吃亏。30万的岁贡对宋朝只是毛毛雨,看看宋朝官员的俸禄就知道,不过是相当于多养了几个、最多十几个高官而已。在没有面对生死存亡的危机时,不打那些打不赢的仗,是正确的选择。与此相比,清朝就远没有宋朝这么明智。为什么鸦片战争打败了,还要打第二次鸦片战争?然后还要对11国宣战,引来八国联军?一个是30万岁币,一个是赔款4.5亿两白银或者被烧了圆明园,你还觉得澶渊之盟不值得吗?

文章TAG:澶州之战澶州之战  之战  是不是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