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小学四年级生活中的数学知识

1、加法: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2、减法: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 3、乘法:求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计算。 4、除法:已知两个因数的积和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小数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四则运算顺序相同。 分数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四则运算顺序相同。

小学四年级生活中的数学知识

2,四年级上册数学知识

朋友你好:四年级的数学大体学的是 一.简单的统计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求平均数 二.长方体和正方体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三.约数和倍数 约数和倍数的意义 能被2.3.5整除的数 质数和合数 分解质因数 最大公约数 最小公倍数 四.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分数的意义 真分数和假分数 分数的基本性质 约分和通分 五.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六.总复习

四年级上册数学知识

3,用字母表示数的全部知识点小学四年级的

面积 S△=底×高÷2 =axh/2S长方形=长×宽 =axbS平行四边形=底×高 =axhS正方形=边长的平方 =axaS圆=πr2(r是半径) S梯形=(上底+下底) ×高÷2 =(a+b)xh/2 运算规律:A+B=B+A(A+B)+C=A+(B+C)A-(B+C)=A-B-CA-(B-C)=A-B+CAB=BA(AB)C=A(BC)A(B+C)=AB+ACA(B-C)=AB-AC(A+B)/C=A/C+B/C(A-B)/C=A/C-B/C希望你采纳
运算规律:A+B=B+A(A+B)+C=A+(B+C)A-(B+C)=A-B-CA-(B-C)=A-B+CAB=BA(AB)C=A(BC)A(B+C)=AB+ACA(B-C)=AB-AC(A+B)/C=A/C+B/C(A-B)/C=A/C-B/C公式:正方形 周长 C=4a 面积 S=a^2长方形 周长 C=2(a+b) 面积 S=ab平行四边形: S=ah三角形: S=ah/2梯形: S=(a+b)h/2

用字母表示数的全部知识点小学四年级的

4,数学小知识

8月6日 周六 今天晚上,我看见一道会迷惑人的数学题,题目:37个同学要渡河,渡口有一只能乘上5人的空小船,他们要全部渡过河,至少要使用这只小船多少次? 粗心的人往往会忽略“空小船”,就是忘了要有一个撑船,那么每次只能乘4人。这样37人减去一位撑船的同学,剩36位同学,36除以4等于9,最后一次到对岸当船夫的同学也上岸4,所以至少要走9趟。 数学日记三 8月9日 周二 傍晚,我在奥林匹克书中看到一道难题:果园里的苹果树是梨树的3倍,老王师傅每天给50棵苹果树20棵梨树施肥,几天后,梨树全部施上肥,但苹果树还剩下80棵没施肥。请问:果园里有苹果树和梨树各多少棵? 我没有被这道题吓倒,难题能激发我的兴趣。我想,苹果树是梨树的3倍,假如要使两种树同一天施完肥,老王师傅就应该每天给“20×3”棵苹果树和20棵梨树施肥。而实际他每天只给50棵苹果树施肥,差了10棵,最后共差了80棵,从这里可以得知,老王师傅已经施了8天肥。一天20棵梨树,8天就是160棵梨树,再根据第一个条件,可以知道苹果树是480棵。这就是用假设的思路来解题,因此我想,假设法实在是一种很好的解题方法。 数学日记四 8月11日 周四 今天我又遇到一道数学难题,费了好大的劲才解出来。题目是:两棵树上共有30只小鸟,乙树上先飞走4只,这时甲树飞向乙树3只,两棵树上的小鸟刚好相等。两棵树上原来各有几只小鸟? 我一看完题目,就知道这是还原问题,于是用还原问题的方法解。可验算时却发现错了。我便更加认真地重新做起来。我想,少了4只后一样多,那一半是13只,还原乙树是14只;甲树就是16只。算式为:(30—4)÷2=13(只);13—3+4=14(只);30—14=16(只)。答案为:甲树16只,乙树14只。 通过解这道题,我明白了,无论做什么题,都要细心,否则,即使掌握了解题方法,结果还会出错。6月28日 周二 今天中午,我正在做数学暑假作业。写着写着,不幸遇到了一道很难的题,我想了半天也没想出个所以然,这道题是这样的: 有一个长方体,正面和上面的两个面积的积为209平方厘米,并且长、宽、高都是质数。求它的体积。 我见了,心想:这道题还真是难啊!已知的只有两个面面积的积,要求体积还必须知道长、宽、高,而它一点也没有提示。这可怎么入手啊! 正当我急得抓耳挠腮之际,我妈妈的一个同事来了。他先教我用方程的思路去解,可是我对方程这种方法还不是很熟悉。于是,他又教我另一种方法:先列出数,再逐一排除。我们先按题目要求列出了许多数字,如:3、5、7、11等一类的质数,接着我们开始排除,然后我们发现只剩下11和19这两个数字。这时,我想:这两个数中有一个是题中长方体正面,上面公用的棱长;一个则是长方体正面,上面除以上一条外另一条 棱长(且长度都为质数)之和。于是,我开始分辩这两个数各是哪个数。 最后,我得到了结果,为374立方厘米。我的算式是:209=11×19 19=2+17 11×2×17=374(立方厘米) 后来,我又用我本学期学过的知识:分解质因数验算了这道题,结果一模一样。 解出这道题后,我心里比谁都高兴。我还明白了一个道理:数学充满了奥秘,等待着我们去探求。
勾股定理;在任何一个直角三角形中,两直角边的平方等于一条斜边的平方。求正方形的面积有两种公式;1面积等于边长乘以边长 2面积等于对角线的平方的一半
就是自己在一天内所学的数学知识,它对你的帮助,要你解决了什么样的难题
可以搞个小数学题拉 买家花了1700 邮费20在tb买了某品牌电子产品 卖家疏忽 发了2台 买家把一台1520包邮 邮费36 卖给了另一个买家 问这买家赚了还是赔了 赚多少?赔多少? 他自己说自己赔了200 因为他花了1700 有的人说他赚了1520-36 假如卖家成本价格是1400 问卖家赔了多钱解第一台赚300 第二台赔1400 那么赔1700 也有的多本来卖家可以赚300但是卖家还搭了1720的机器所以 卖家赔了300-(-1700)=2000

5,四年级下册数学的主要知识有哪些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八册教学内容、目标及说明与建议: 1 四则运算 2 位置与方向 3 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 营养午餐 4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5 三角形 6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7 统计 8 数学广角 小管家 9 总复习 第一单元 四则运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三步式题。 2.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学会用两三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说明与建议】 1、本单元主要教学并梳理混合运算的顺序。混合运算前面学生已经学会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两步式题,并且知道小括号的作用,这里主要教学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并对所学的混合运算的顺序进行整理。主要内容有:整理同级运算的顺序(例1加减混合运算,例2乘除混合运算),教学并整理含两级运算的顺序(例3积商之和(差)的混合运算,两个商(积)之和(差)的混合运算)及含有小括号的运算顺序(例5含有小括号的三步运算试题),有关0的运算。 2、解决问题与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的梳理有机结合起来。本单元在整理混合运算顺序时,是结合解决问题进行的。目的是使学生在解决一个个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掌握分析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同时体会运算顺序规定的必要性,从而系统地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 3、将探求解题思路过程与理解运算顺序有机结合起来。本单元是让学生在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混合运算顺序规定的必要性,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因此,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生动情境,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并在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形成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先求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再求什么?又用什么方法计算?最后求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使解题的步骤与运算的顺序结合起来。当学生列出综合算式后,还要追问每步算式列出的依据及表示的实际意义,促进学生正确地概括出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4、帮助学生逐步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策略。本单元混合运算的顺序是结合解决问题进行的,其中解决问题的步骤和策略又是重点和难点之一。教学时,要注意加强数量关系的分析,在叙述解题思路时,要引导学生透过数看到量,用量的关系来描述解题思路。如,可引导学生这样描述思路“先算出每天接待多少人,再计算6天接待多少人”。不要停留在“先用987÷3,再乘6”的描述方式上。可能开始时学生不习惯,但要逐步培养这种分析方法。 第二单元 位置和方向 【教学目标】 1.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体会确定位置在生活中的应用,了解确定位置的方法。 2. 使学生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并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说明与建议】 1、本单元共安排了4个例题:例1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 例2根据方向和距离,在图上绘出物体的位置 例3体会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例4描述并绘制简单的路线图 2、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些确定位置的感性经验,并通过第一学段的学习,已经能够根据上、下、左、右、前、后和东、南、西、北等八个方向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而且通过第几行、第几列确定物体的位置已经初步认识了在平面内可以通过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本单元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学习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并描述简单的路线图。使学生进一步从方位的角度认识事物,更全面的感知和体验周围的事物,发展空间观念。 3、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了解确定位置的重要性。教材选取现实生活的素材,使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作用和价值。例如,通过“公园定向越野赛”的情境,引出如何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的知识,让学生知道确定位置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4、注意创设活动情境,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学生已经具有了从方位角度认识事物的基础,并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自主探索能力有所提高。因此,在教学时要充分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创设大量的活动情境,为学生提供探究的空间,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方式,进一步从方位的角度认识事物。在这个年级,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较强,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并且由于学生的个性差异,不同学生认识事物的方法也不尽相同,教师要鼓励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大胆地与同伴进行合作与交流。通过这样的过程,使学生学会用不同的方式探索和思考问题,不断提高自己的思维水平。
谁还记得那个年的的知识
三角形、四则运算
网上搜索将就知道了,看用什么版本。

6,四年级数学复习提纲

四年级数学复习提纲(第二至第六单元) 1. 1. 把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就得到一条射线,把线段的两端无限延长,就得到一条直线。线段和射线都是直线的一部分。 2. 2. 经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经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经过n点,每3点不在一条直线上三角尺,可能画n×(n-1)÷2条直线。 3. 3. 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 连接两点的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的距离。 4. 4. 从一点起画两条射线就可以组成一个角。(P17) 5. 5. 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 6. 6. 量角器就是度量角的工具。把半圆平均分成180等份,每一份所对的角就是1度的角。 注: 1.写角度时,不要忘记写上角的度量单位“度”或“°”来表示。 2.画角时,要求标出度数。 3.用三角尺画角时,要留下作图痕迹。 4.熟记两个三角尺上各个角的度数P19。 5.角的分类(会画直角、平角、周角)P22 1周角=2平角=4直角 7. 7. 量角和画角是要注意,中心对顶点三角尺 红环,零线对一边,再看另一边。 8. 8. 1小时,时针转一大格,所对的角是30度,分针转一圈,所对的角是360°。 9. 9. 方位图中有8个方向(东、西、南、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每两个方向之间的夹角是45°。 第三单元 混合运算 1. 1. 在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中,如果只含有加减法或只含有乘除法应从左往右计算;如果含有加减法和乘除法应先算乘除法船用三角尺, 再算加减法。 2. 2. 在有括号的混合运算中,应先算括号里面的。 第四单元 平行和相交 1. 1. 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其中一条直线是另一条直线的平行线。(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不平行就相交) 2. 2. 画平行线应先放三角尺,再放直尺,平移三角尺(一画,二靠,三移,四画) 3. 3. 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是另一条直线的垂线,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垂足。 4. 4. 画垂线应先放直尺,再放三角尺,平移三角尺。 5. 5. 点到直线之间垂直线段最短。 从一点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垂直线段的长度,叫做这点到这条直线的距离。 6. 6. 两条平行线之间所有的垂直线段的长度相等。 第五单元 找规律 1. 植树问题其实就是间隔问题,它不仅仅局限于植树,生活中的跨楼梯、锯木头、摆花、敲钟等问题,都可以用植树问题的思路去解答。 2. 主要公式: ⑴两端都不植树:棵数=段数-1 四年级数学复习提纲(第二至第六单元) 1. 1. 把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就得到一条射线,把线段的两端无限延长,就得到一条直线。线段和射线都是直线的一部分。 2. 2. 经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经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经过n点,每3点不在一条直线上三角尺,可能画n×(n-1)÷2条直线。 3. 3. 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 连接两点的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的距离。 4. 4. 从一点起画两条射线就可以组成一个角。(P17) 5. 5. 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 6. 6. 量角器就是度量角的工具。把半圆平均分成180等份,每一份所对的角就是1度的角。 注: 1.写角度时,不要忘记写上角的度量单位“度”或“°”来表示。 2.画角时,要求标出度数。 3.用三角尺画角时,要留下作图痕迹。 4.熟记两个三角尺上各个角的度数P19。 5.角的分类(会画直角、平角、周角)P22 1周角=2平角=4直角 7. 7. 量角和画角是要注意,中心对顶点三角尺 红环,零线对一边,再看另一边。 8. 8. 1小时,时针转一大格,所对的角是30度,分针转一圈,所对的角是360°。 9. 9. 方位图中有8个方向(东、西、南、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每两个方向之间的夹角是45°。 第三单元 混合运算 1. 1. 在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中,如果只含有加减法或只含有乘除法应从左往右计算;如果含有加减法和乘除法应先算乘除法船用三角尺, 再算加减法。 2. 2. 在有括号的混合运算中,应先算括号里面的。 第四单元 平行和相交 1. 1. 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其中一条直线是另一条直线的平行线。(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不平行就相交) 2. 2. 画平行线应先放三角尺,再放直尺,平移三角尺(一画,二靠,三移,四画) 3. 3. 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是另一条直线的垂线,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垂足。 4. 4. 画垂线应先放直尺,再放三角尺,平移三角尺。 5. 5. 点到直线之间垂直线段最短。 从一点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垂直线段的长度,叫做这点到这条直线的距离。 6. 6. 两条平行线之间所有的垂直线段的长度相等。 第五单元 找规律 1. 植树问题其实就是间隔问题,它不仅仅局限于植树,生活中的跨楼梯、锯木头、摆花、敲钟等问题,都可以用植树问题的思路去解答。 2. 主要公式: ⑴两端都不植树:棵数=段数-1 ⑵两端都植树: 棵数=段数+1 ⑶封闭路线: 棵数=段数 1. 3. 两个物体间隔排列成一行,两端物体的个数比中间物体的个数多1, 排列成一圈,两种物体的个数一样多。 2. 每个间隔的长度 × 几个间隔 = 总长 第六单元 观察物体 要求:⑴能够根据实物图画出平面图。(用直尺画) ⑵能够数出摞在一起的正方体的个数。(注意隐藏的正方体) 再算加减法。 2. 2. 在有括号的混合运算中,应先算括号里面的。 第四单元 平行和相交 1. 1. 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其中一条直线是另一条直线的平行线。(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不平行就相交) 2. 2. 画平行线应先放三角尺,再放直尺,平移三角尺(一画,二靠,三移,四画) 3. 3. 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是另一条直线的垂线,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垂足。 4. 4. 画垂线应先放直尺,再放三角尺,平移三角尺 5. 5. 点到直线之间垂直线段最短。 从一点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垂直线段的长度,叫做这点到这条直线的距离。 6. 6. 两条平行线之间所有的垂直线段的长度相等。 第五单元 找规律 1. 植树问题其实就是间隔问题,它不仅仅局限于植树,生活中的跨楼梯、锯木头、摆花、敲钟等问题,都可以用植树问题的思路去解答。 2. 主要公式: ⑴两端都不植树:棵数=段数-1 ⑵两端都植树: 棵数=段数+1 ⑶封闭路线: 棵数=段数 1. 3. 两个物体间隔排列成一行,两端物体的个数比中间物体的个数多1, 排列成一圈,两种物体的个数一样多。 2. 每个间隔的长度 × 几个间隔 = 总长 第六单元 观察物体 要求:⑴能够根据实物图画出平面图。(用直尺画) ⑵能够数出摞在一起的正方体的个数。(注意隐藏的正方体) 第二单元 角

7,四年级数学知识要点

总:一、亿以内数的认识1.一(个),十,百、千、万……亿都是计数单位.2.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的进率都是“10”.3.求近似数的方法叫“四舍五入”法.4.是“舍”还是“入”要看省略的尾数部分的最高位数是小于5还是大于5.5.表示物体个数的1,2,3,4,5,6,7,8,9,10,11,……都是自然数.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数.6.最小的自然数是0,没有最大的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7.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这种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二、角的度量 1.像手电简、汽车灯和太阳等射出来的光线,都可以近似地看成是射线.射线只有一个端点,可以向一端无限延伸.2.直线没有端点、可以向两端无限延伸.3.直线、射钱与线段有什么联系和区别?联系:射线、线段都是直线的一部分,线段是直线的有限部分.区别:直线无端点,长度无限,向两方无限延伸,射线只有一个端点,长度无限,向一方无限延伸,线段有两个端点,长度有限.4.直线和射线都可以无限延伸.线段可以量出长度.5.从一点引出两条直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6.角的计量单位是“度”,用符号号“°”表示.把半圆分成180等份,每一份所对的角的大小是1度,记作1°.7.锐角、钝角、直角,平角和周角之间有什么关系?直角=90度,钝角大于直角小于平角,平角=180度,周角=360度,锐角小于90度。单元概括:第一单元 亿以上数的认识 姓名: 一、亿以内数的读法:○1先读万级,再读个级。○2万级的数,要按照个级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一个“万”字。○3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中间有一个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 二、亿以内数的写法:○1先写万级,再写个级。○2哪一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哪一位上写0。○3一定要先分级再来读数或写数。 三、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1位数不同时,位数多的数大。○2位数相同时,从最高位比起,哪个数最高位上的数大,这个数就大;如果最高位上的数字相同,就比较下一位上的数字,直到比较出大小为止。 四、整万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的方法;将万位后面的4个0省略,换成一个“万”字。 五、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的方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主要是看它的省略的尾数,如果省略的尾数最高位上的数是0、1、2、3、4,就把尾数都舍去,改写成“0”,如果省略的尾数最高位上的数是5、6、7、8、9,就把尾数省略,并向前一位进1。 六、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的关键:找准尾数的最高位,如果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就看千位;如果省略千位后面的尾数,就看百位;如果省略百位后面的尾数,就看十位?? 七、表示物体个数的0、1、2、3、4、5、6、7、8、9??都是自然数,0是最小的自然数。没有最大的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八、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十,这种计数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九、亿以上数的读法与亿以内数读法相同:先分级,从最高位读起,一级一级往下读,读亿级时按照个级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一个“亿”字。 十、亿以上数的写法与亿以内的写法相同:先分级,从最高位写起,一级一级往下写,每一级的写法与个级的写法一样。 十一、读数和写数关键都是“先分级”。 十二、对整亿数的改写:直接省略亿位后面的8个0,再加上一个“亿”字。 十三、不是整亿数的用“四舍五入”法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再改写:先分级再在尾数最高位“千万位”上进行“四舍五入”,用“?”写出得数,不要忘记写“亿”字。 十四、算盘上每一档代表一个数位,记数前先要确定某一档作个位,向左依次是十位、百位、千位??。每一档的上珠代表5,下珠代表1。 十五、电子计算器操作键的功能。 符号 名称 功能 ON/C 开启键 开或消除输入的内容 OFF 关闭键 关闭 CE 消除键 只消除上一次刚输入的内容 第二单元 角的度量 一、直线、射线、线段的联系和区别 联 系 区 别 都是直的 端点个数 延长情况 长短 直线 无 可以向两端无限延长 无 射线 1 可以向一端无限延长 无 线段 2 不能向一端延长 有长短 二、从一点出发可以画无数条射线,经过一点只能画无数条直线,经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 三、量角器由中心点,0刻度线,内圈刻度,外圈刻度组成,在量角时注意:(1)量角器的中心点与角的顶点重合.(2)使量角器的内面0刻度(外面的0刻度)与角的一条边重合.(3)角的另一边指向哪,就根据内圈(外圈)刻度读数.(4)要注意从0刻度读起,做到“0对内读内,0对外读外”。 四、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长短无关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角的两边叉开越大角就越大. 五、小于900的角叫锐角,大于900而小于1800的角叫钝角. 六、1平角1800=2直角 1周角=3600=2平角=4直角 七、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 八、画指定度数的角,注意做到两重合:量角器的中心点与顶点重合;0刻度线与所画的角的一条边重合;还要看准度数,“0对内读内,0对外读外”所画的边对应的0刻度在内圈,就看内圈的刻度。 第三单元 三位数乘两位数 一、口算整数或整千数乘一位数,都可以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再在积的末尾添上相应个数的0。 二、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先用两位数个位上的数去乘三位数,得数的末位与两位数的个位对齐,再用两位数十位上的数去乘三位数得数末位和两位数的十位对齐,然后把两次乘的结果加起来。 三、因数末尾有0的简便算法: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两个因数末尾一共有几个0,则在积的末尾添写几个0。 四、速度是指单位时间内所走的路程。其表示方法是所行路程/时间单位。如:120千米/时,50米/分,计算方法是用路程÷时间=速度。 五、路程=时间×速度 速度=路程÷时间 时间=路程÷速度 六、积的变化规律:两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积也乘(或除以)几(0除外)。乘法估算必须符合两个要求:一是接近准确值(符合实际);二是计算方便。 七、乘法估算通常情况下是按照“四舍五入”法来估算,即把两个因数看成是整十、整百或几百几十的数;但有时也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分析,如估钱够不够要往大估。 第四单元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1、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它们的关系叫做互相平行。如果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垂足。 2、平行线的要点有:(1)在同一平面;(2)永不相交;(3)两条直线。 3、平行线的基本性质:(1)经过直线外一点有并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2)与一条直线距离相等的平行线可以画两条,如与已知直线相距5厘米的平行线有上和下各一条。(3)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与另一条直线平行,哪么这两条直线也一定互相平行。 4、垂线的基本性质:(1)经过直线外一点,有并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2)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所有线段中,与直线垂直的线段最短;(3)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 与另一条直线垂直,哪么这两条直线一定互相平行。 5、两条直线在同一平面内的关系有:(1)平行:不相交的两条直线;(2)相交:相交成直角就是垂直。 6、用三角板和直尺来画平行线的方法:○1放三角尺,○2靠直尺,○3沿着直尺边推三角尺,○4画平行线。(总结为一放、二靠、三推、四画) 7、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 8、平行四边形的特征:(1)两组对边平行且相等;(2)四个内角的和等于360度;(3)相对的角相等;(4)相邻的角互补。梯形的特征:(1)只有一组对边平行但不相等;(2)四个内角的和也等于360度;(3)最少有一个锐角和一个钝角。 9、平行四边形具有不稳定性,也就是说长方形可以拉成平形四边形,平行四边形可以变成长方形。长方形拉成平行四边形后,周长不变,高变小,面积会变小。 10、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高都有无数条。 11、平行四边形和梯形高的画法,相当于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梯形的高只能从相互平行的两条边中任一边上的一点向它的对边画垂线,而不能在梯形的腰上画高。 12、从平行四边形一条边上的任意一点,到对边引一条垂线,这点到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平行四边形的高,垂足所在的边叫做平行四边形的底。两腰相等的梯形叫做等腰梯形。 13、从组合图形中数平行四边形或梯形的个数,也要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来数,先给每个最小的图标出序号,然后一个个的数,两个两个数,再三个三个数??以此类推。 14、所有的四边形的内角和都等于360度。三角形的内角和都等于180度。 第五单元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16、除数是两位数的口算除法,可以用想乘法算除法和表内除法计算的方法进行口算。 17、除法估算一般是把算式中不上整十的数用“四舍五入”法估算成整十数,再进行口算。 18、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要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如果前两位不够商1,就看前三位数,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的上面,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19、如果除数是一个接近整十数两位数,就用“四舍五入”法把除数看作与它接近整十数的两位数的笔算除法,既可以按照“四舍五入”法试商,也可以把除数看作和它接近的几十五,再利用一位数乘法直接确定商。 20、判定商是几位数,先看被除数与除数的前几位(取决于除数是几位数), 如果除数是两位数,就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 注意:每一步商的位置要正确,每求出一位商,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21、当除数不变时商与被除数变化正好相同。(0除外) 当被除数不变时,商与除数的变化正好相反。(0除外) 当除数与被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时,商不变。 22、总数量=每份数×份数 每份数=总数量÷份数 份数=总数量÷每份数 23、总价=单价×数量 单价=总价÷数量 数量=竞价÷单价 24、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商=(被除数-余数)÷除数 除数=(被除数-余数)÷商 25、除数不接近整十数时可看作个位是5的数来试商。 15×2=30 15×3=45 15×4=60 15×5=75 15×6=90 15×7=105 15×8=120 15×9=135 25×2=50 25×3=75 25×4=100 25×5=125
有没有四年级下册的知识点
350

文章TAG:四年级数学知识点四年  四年级  年级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