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这些无为民间禁忌风俗你都知道吗

第16项你说的不对 搬家要起早 路途中天越来越亮 与水桶无关 第一样东西必须是碗筷 随礼时候好事要加半块 其中生女儿的加2毛 不好的事情要整数钱 正月给压岁钱的时候 不用红纸包的话给什么样的钱都不受限制 用红纸包的话要加半块 新亲戚必须红纸包自己独自开火做饭碗筷和锅必须父母买 新婚时被子必须女方家的 丧礼吃饭只能喊一次 非直系亲属只能去一个人 用餐完毕离开时不得与主家打招呼喜事不得动饭桌上右上角的那盘鱼 过年走亲戚也不得动那盘鱼贵宾来第一次喝酒划拳一方从大到小喊 另一方从大到小喊 期间不计输赢 完了才真正开始 第一杯酒不得一口喝完好像还听老人说过一些其他的 尽量学着点
禁忌屋里打伞,否则生秃子 我这边是不长个子

这些无为民间禁忌风俗你都知道吗

2,各民族的风俗及禁忌

  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各民族的风俗及禁忌,欢迎大家阅读!   蒙古族   蒙古族厌恶黑色,认为黑色是不祥的颜色。在饮食上,蒙古族忌食虾、蟹、鱼、海味等。   蒙古人忌讳别人(包括客人)骑着马在蒙古包门口下马和骑马闯进羊群,忌讳手持马鞭进入毡房。客人不经允许不可擅自进入包内,在蒙古包内不能随便就坐,不能蹲、不能将腿伸向西北方或炉灶。不能从主人的衣帽、被褥、枕头上跨过,不能在包房内吐痰,出包房不能踩门槛。蒙古族人还忌讳别人用烟袋、刀剪、筷子等指头部。   藏族   藏族人忌食鱼、虾、骡、马、驴、狗肉,一般不吃海味。他们不吃鸡、鸭、鹅等家禽。因为按藏族传统,食用的是偶蹄动物,视 其它 动物为恶物,而鸡鸭鹅是五爪,是奇数,因而不食用。   藏族人视佛像、佛供、寺庙中的经书、钟鼓,一般人佩戴的佛珠为圣物,不可触模。他们还忌讳在寺庙附近砍伐树木,高声 唱歌 ,钓鱼、 捕鱼 。在牧区,进室后男的坐左边,女的坐右边,忌讳混杂而坐。家门口生火、贴红布条、插树枝或门口木杆倒立,表示家里有人生病或妇女生育,忌讳他人进内。   在西藏民间,天葬是较为常见的一种丧葬形式。对于天葬,民间有许多禁忌,包括禁忌生人观看。   天葬令旅游者充满肃穆、神秘之感。好奇心和探秘感驱使,想见识一番为人之常情,但旅游者应充分认识到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重要性,不要到天葬场观看天葬。   苗族   苗族人民忌讳其它民族称他们为“苗子”,而喜欢他们的自称“蒙”。 黔东南等一带的苗族在 立春 第一次春雷响后三天之内不能出工。   湘西苗族在阴历每月初一、十五忌讳挑粪。   苗族人不喜欢吃羊肉,忌讳吃狗肉,禁止杀狗、打狗。在苗族吃糍粑,不能拍了灰再吃。和苗族人嬉闹时,不能用绳子或布带捆他们。苗族人在门口悬挂草帽或插青树叶,或者苗族人在举行婚丧祭祀等仪式时,客人不要进屋。路上遇到新婚夫妇,不能从他们中间穿过。   朝鲜族   朝鲜族不喜欢吃鸭子、羊肉、肥猪肉。朝鲜族的老人地位很高,平时老人的饮食是单独制作和用餐的,如果父子同席,儿子不能当着父亲的面吸烟或饮酒。朝鲜族忌讳敲门,进访者应呼叫主人。   维吾尔族   维吾尔族最忌讳在户外穿短裤,晚上睡觉时不能头东脚西或四肢平伸。在维吾尔族家作客,洗手时不可将沾污水的手乱甩;要待长者坐好方可就坐;吃抓饭时不要满盘子乱抓或者将抓过的肉食再放入盘内;吃剩的残骨不要乱扔,应放在自己面前的餐布上;用餐时外出不可从餐布上跨过或者从客人面前走;做客时不能当着别人的面吐痰。   满族   满族忌讳吃狗肉,不戴狗皮帽子。在满族家中做客,不能随便坐西炕。   黎族   海南船形屋,是黎族的一种传统居住房屋。您如果想去屋内参观或想体验当地民俗而住进船形屋,记住一定要尊重黎族风俗。   在船形屋内有禁忌:不得戴草笠进屋,不得在屋内吹口哨,不得在屋内扛锄头……若是人多生病,家畜不旺,据说是屋场“多阴”“鬼神占地”,便要搬家等等。   傣族   西双版纳是中国小城佛教集中之地,因此,傣族的风俗禁忌大多与佛教有关,到西双版纳旅游应该注意的有以下几点:遇上傣族群众在祭祀寨神时,千万别进寨子。不能摸小和尚的头。进寺庙参观一定要脱鞋。进了傣族群众家,千万不能窥看主人的卧室,也不能从火堂的三角架上跨过。   壮族   壮族家有 产妇时,门上悬挂草帽,外人不得入内。无论家人、客人都不能坐在门槛中间;不能扛着锄头或戴着斗笠走进家中。二月初二祭龙山帝王,不能砍伐山中树木,不能在山中大小便。壮族人给人递茶时,应双手捧杯,忌讳单手递送,夹菜时忌讳来回挑捡着吃。

各民族的风俗及禁忌

3,民俗生活禁忌这几点事情不能做这些你都知道吗

人类文明历史悠久,有些老辈子传下来的生活禁忌。除了鬼神之谈或者迷信,还有各个方面数不胜数的禁忌,有些是非常有道理的,这些你知道多少呢?1.住房的大门忌冲着他人的屋脊,忌冲着路口和巷子口。如有对冲的话,需要用墙遮挡。2.房间镜子不能冲着床,因为镜子属阴。最好床的侧面也不要放大镜子。3.结婚时同月内的喜事,不相互道贺。婚礼当场,与新郎新娘属相相克之人不能到场。孕妇不能到场,会冲新娘。4.婴儿的落地时辰不能让人知道。(以免有人做扣);夸婴儿的时候忌讳用“肥”“重”两个词,会损福寿。忌抱婴儿去参加白事或者去上坟。5.药渣不能留在房间内,得倒在路边,意为送病出门。去看病人也不能在下午,午后阴气过剩,对病人有妨碍。6.八字轻的人忌晚上出游,晚上有人叫你名字,不要回头,也不要答应。7.家中的照片忌挂在家中背面,只有去世的人才挂背北面。8.孕妇不能嘲笑他人的孩子缺点或者短处,会损自己孩子的福气。9.吃饭的时候,不能拿筷子敲桌子或者碗筷。筷子更是忌讳插在饭上。10.吊丧的时候忌讳说“死”字,可以用”去了“或者“老了”代替。11.产妇不能在娘家生产。

民俗生活禁忌这几点事情不能做这些你都知道吗

4,民俗的禁忌

民俗禁忌是人们出于对某种神秘力量的畏惧、基于某些经验、观念和情感而形成的行为指向和行为方式上的自我限制。 春节禁忌也称“过年禁忌”,指十二月十六日至正月十五日一个月的禁忌。春节本来出于对“年”的禁忌。邓云乡《红楼风俗谈》(中华书局1987年版)谓“年”字,按古文的写法,是一个象形字,有头有尾 ,脚向四面伸开,像一个大壁虎。据说是一种很可怕的爬虫,一岁之中,人家不遇到它,最好了,便平安无事度过了,因此烧一堆火,弄了一些好东西大家好好吃一顿,以示庆祝,这就叫做“过年”。后来,欢庆除旧迎新的岁首,就变成现在的“新年”和“过年”。在传承过程中,春节禁忌所包含的畏惧和迷信的色彩渐为人与人之间皆大欢喜、互相爱护的情调所取。俗话说:“入哩年界(年关)禁忌多”。客家民间奉行的春节禁忌包括:禁打骂小孩;禁打碎器皿;禁讲粗话恶语。张祖基的《客家旧礼俗》谓:“初一该日特别谨慎,唔敢讲恶话骂人,也少人出门,若使在初一早晨碰到好的事情、听到好的话,就作为系一年的好兆头,作为今年会利市。所以碰到人,就互相恭贺,讲各样的好话”;忌用不吉利的字眼,如病、死、苦、贫、灾、乱、荒、杀等;初三日忌出门访友,初三各家都习惯扫倒垃圾,送出屋外空地或河边去,喊做送穷鬼。因此这日少人出门;忌用针线,尤其忌在厅堂做针线活。 客家民间有“六月六,伯劳掰伯母”之说流行,认为六月六日出生的孩子将祸及父母,故有所禁忌。中国民间旧有“忌举五月子”的说法, 《史记·孟尝君传》记云:“五月子长与户齐,将不利其父母”;《宋书·王镇恶列传》亦记:“镇恶以五月五日生,家人以俗忌,故令出继疎宗,猛(镇恶祖父)奇之,曰:此非常儿,昔孟尝君恶月生而相齐,是儿亦将兴吾门矣!故名为镇恶”。客家民间“忌举六月子”可能是从“忌举五月子”移易而来的。民间旧时还有“胎神”之说。广东兴宁罗姓编造的《通书》内“每日都写明胎神占在某处”。 客家民间的孕妇禁忌,有的同“胎神”之说有关,有的却是有益的经验。客家民间的孕妇禁忌包括:禁食羊肝、鲤鱼、狗肉、兔肉、雀肉、山羊肉、虾蟆、黄蟮等,据说这类食品将引起灾、病因包括破相如“兔唇”等);忌跨牛、马绳,据说牛马皆怀胎12月而产,孕妇跨过牛马缰绳,将引起难产;忌坐“木马”,木马即木匠工作时常用的木架,据说孕妇坐了木架,木匠盖的房子就不吉利,这里有轻视妇女的“不洁”的观念在作祟;忌孕妇并排而坐,据说这样会影响胎气。 衣服忌反着穿。反穿衣服如穿孝服,表示家中服丧事。食饭挟菜忌用筷敲击盘碗,用筷子敲击盘碗是乞丐讨吃的手法,也是逗狗猫等畜牲进食的讯号。同时忌将筷子竖插在饭菜碗上,这是祭死人的方式。住房内摆设眠床忌正对屋顶横梁。认为横梁压顶预凶,且易生恶梦。床位不可直向房门,也不宜脚朝门口睡觉,这是丧事象征。出门办事忌逢“三煞日”、“空亡时”。生了小孩不直呼生了,称“供”了或“轻”了,“产”了。老人年老了不宜直呼“老”了。“老”了是死的代名词,宜呼年岁多了或年岁高了。探病时间忌在下午、晚上和农历初一、十五日。下午谕日已过昼,晚上谕日落西天,初一、十五日是敬神祭鬼的日子。问讯病人忌直呼病字,宜问“那时不自在?”“那里不自然?”称小儿病了叫“不乖”。 死人忌逢农历初一、十一、二十一。死后七天逢七叫“撞死”,认为家中会闹“风煞”。逢七的当天,全家人和共屋的邻居都要清早离家出外“避煞”,午后才能回来忌用猪、猫无偿赠亲友。客家俗谚“猪来穷、狗来富、猫来带麻布”之说,带麻布是指要穿孝服,不吉利。即使对方收了狗猫也要回赠礼物才算吉利。路遇不认识的中、青年妇女问讯,忌称“大嫂”、“大婶”、“伯母”、“叔娘”之类称,宜称“大姐”或“细妹”。否则易错称得罪人。“胞衣”保密。胞衣,即婴儿胎盘,在梅州客家地区,人们十分珍视自己的“胞衣迹”(埋藏胞衣的地方),历来有对婴儿的“胞衣”保密的习俗,每当婴儿出生后,婴儿胞衣 只有当祖母的才有权处理(如果祖母不在,则由父亲处理,)一般是将胞衣埋藏于自家祖居地范围内,埋藏胞衣的地点是永远保密的。旧时紫金民间多忌讳:乌鸦叫,乌鸦为鬼马,叫了必有人死。忌黄昏鸡啼。有一更(啼)火(失火),二更(啼)贼(失窃)之说。忌母鸡打鸣。谓母鸡啼为阴阳颠倒,阴盛阳衰,主祸事,家门不吉。忌耳朵发烧。有“左耳烧财(破财)”、“右耳烧事(祸事)”,“两耳烧没点事”之说,有人耳烧时,撕纸一张,中间挖空,套于发烧之耳,谓之“戴纸枷”,说是可“避邪”。忌眼皮跳,说是“眼皮跳,有路跑”(指有事要跑路)。忌尸体入屋,认为“冷尸入屋败到笃(底)”,故身死异地者,只能停尸于屋檐下。孕妇忌看怪相听怪声,看了、听了怪相、怪声,会产怪婴。有“看猴生猴,看伯公生伯公”(指泥菩萨)之说。忌说“血”字,“血”、“黑”同音,故猪血称为猪红。做屋忌说上梁,客家话中“上、丧”谐间,故上梁称“升梁”。忌大年初三作客,大年初三为“穷鬼日”,此日有客上门,则客为“穷鬼”,主人一年不吉。 佛冈客家人虽然长期与讲白话的民系杂住,但仍然保留许多传统的禁忌:忌开口骂人“X你妈”!常因吵架时骂了“X你妈”而引起斗殴,因为这句话侮辱了人的母亲,太令人难忍。忌做客坐横头(即靠屋尾台桌那行座位),因为那一行座位要让给主家长者坐的。忌新生儿安的名与长辈同一名,特别是不能跟直属长辈同一名。揭西的客家地区,孕妇若遇亲人逝世,送葬戴孝时腰身不缚麻皮。凡办各种大小喜事或其它工作都不要见到孕妇,认为被孕妇遇着或看了会不吉利。小孩不能让孕妇抱,认为抱后小孩会多灾疾。酿洒、蒸各种糕、蒸米干,制米干粮(米干是用糯蒸熟,晒干后炒,加白糖,麦芽等制成米枋糖块:称米干。河婆、五云、上砂,下砂等乡镇,每年过春节,都有制米干糖的习俗)等,也不能让孕妇到场,认为被她看了,米干糖会松散不成块。母猪,母牛产子或啼后不满月,也不能让孕妇看到,否则,猪、牛子会多病。新娘的床沿或婴儿睡的眠床边沿,孕妇不可乱坐,坐了会引起他(她)们夫妻不和或小孩多灾疾。孕妇睡床上的被席,枕套、蚊帐等,洗时不用沸水烫,怕烫伤了“胎神”。揭西有些姓氏与某种动物的名称同音,这一姓氏的人,就会给这种动物另起一名称,以免犯讳。揭西河婆一带的姓氏虽然未满百姓,但也不下七八十姓之多。其中也有一些姓氏与某种动物或言词避讳。例如杨姓人就把“羊”称作“幼毛”,把宰羊说成是“宰幼毛”,把山羊称作“黄京”;黄姓人把黄牛称作赤牛或沙牛;马姓人就把马说成“四脚”;朱姓人就把猪叫作“肥货”……除此以外,姓温人就不说“猪瘟”“鸡瘟”;姓谢人就不喜欢人对他们说“感谢”,而应说“多谢”,因为客家话“感”与“减”同音;姓刘的人就不说“割瘤”;姓古的人就不说“打鼓”;姓壮的人就不喜欢听“装死”一词;姓罗的人也不喜欢听“烂箩”或“坏箩”等名称, 因此在与揭西人交往时,如不懂这些忌讳,就会引起误会并因此而带来不愉快。

5,中元节民俗禁忌有哪些

中元节民俗禁忌1、姓名勿直呼:晚上不要穿戴绣有自己姓名的衣物,以免元神被附身,另外最好避免连名带姓的直呼别人名字,否则一旦给好兄弟听到后,会趁机取走他的三魂六魄,同时若听到有人喊自己的名字时,也千万不要立刻回头或回应。   2、别拍肩膀:从灵学的角度来说,人的身上有三把火,分别在头及两个肩膀上,所以鬼月的时候最好不要随便拍别人的头及肩,以免熄掉他身上的火,让好兄弟有机可乘。吃饭时不可以将筷子插在饭碗之上,其形状如同香插在香炉上,会招来好兄弟来与你分享食物;   3、不可吹口哨,当心好兄弟喜欢你; 经过坟地时,口中要不断默念“对不起,打扰了!”并保持肃穆不可吹口哨,以表示对好兄弟的尊重。   4、不可去危险水域戏水,传说中“水鬼”会找人当替死鬼,以便投胎;   5、不可偷吃祭拜的祭品,与鬼争食,恐遭来厄运;   6、床头不挂风铃,因风铃会招阴;也不玩碟仙。住家门口前别种容易卡阴的榕树,另外屋子内也别乱挂风铃,不玩碟仙、不上阴庙,这样可以减少阴灵上身的可能。   7、夜晚,少去荒郊野外或偏僻的地方,八字轻的人怕会撞见好兄弟;   8、地上的零钱及红包袋,不要乱随便捡起来;不要随便捡起路边的钱,因为这些钱可能是好兄弟们的,要不然这些就是冥婚招亲用的。   9、路经丧事场所,嘴里及心里不可有不敬的念头或言语;   10、忌乱踩冥纸或乱烧冥纸;
晚上不出门,不说带“鬼”字的话题。
尽量少出门

6,传统春节有哪些禁忌习俗

  小年,即每年农历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它是整个春节庆祝活动的开始和伏笔,其主要活动有两项:扫年和祭灶. 扫年,即扫尘,实际上就是大搞家庭环境卫生.北方人以腊月二十三为小年,称“扫房”;南方人以腊月二十四为小年,称“掸尘”.这一天家家户户黎明即起,扫房擦窗,清洗衣物,刷洗锅瓢,实施干净彻底的卫生大扫除.据《拾遗记》记载此俗可追溯到三千多年前,当时它汉先民驱疫鬼,祈安康的宗教仪式.后“尘”与 “陈”谐音,故扫尘也就是把陈旧的东西一扫而光,这既指庭院内的陈年积垢,也指旧岁中遇到的不快。   祭灶,即祭送灶神升天.古代,科技不发达,人们奉灶神为掌管家庭饮食的神明,认为灶神要在小年这天晚上到玉帝那去述职,玉帝对这家的赏罚全在灶神的汇报了.祭灶的祭品中最具民俗的是“糖瓜”,一说糖瓜是甜的,可使灶神在玉帝面前只说甜言蜜语;一说糖瓜是粘的,可以粘灶神的牙,使他的坏话出不了口.祭祀时,将供奉一年的灶神像揭下,焚化,算是送祭升天.至今民间仍有“糖瓜祭灶,新年来到”之说。   除夕 是指每年农历腊月的最后一天(今年公历二月六日),它与春节(正月初一)首尾相连。“除夕”中的“除”字是“去;易;交替”的意思,除夕的意思是“旧岁至此而除,新年明晨而始”,故此期间的活动都围绕着除旧部新,禳灾祈福为中心。 除夕的主要活动有三项:吃团圆饭,祭祀,守岁。其中最有特点的还是守岁。   守岁 俗称“熬夜”,即除夕之夜,达旦不眠。传说,远古时侯有一种凶猛的怪物叫“年”,它每到腊月的最后一天夜里出来吞食人畜,危害百姓。后来,人们发现它的弱点是怕火光,怕声音,于是人们便在除夕之夜,通宵不眠,燃起火堆,焚烧青竹,使其发出爆响,年这个怪物也就不敢出来为非作歹了。从此就留下了除夕晚上熬夜和放炮的习俗。不过,守岁还有一项重要的工作:包饺子,而且还必须包素馅的饺子,这是为了希望在新的一年里“素素净净,平安顺利”。还有人在饺子里放糖,花生等物,吃到糖者意味着生活甜蜜,吃到花生者意味着长寿。   注意,守岁还有不少禁忌,如禁扫地,过小年时,平时很难触及的角落都要打扫干净,而进入除夕至大年初一早晨,即使地面再乱也不能扫,习惯上认为那样会“破财”。再如,禁用剪刀,禁说“没有了”凡此种种,都是人们盼望吉祥的心理反映。   春节 五天   大年初一到初五是一般意义的春节的正节,各种民俗节庆活动在这五天中充分表现出来。下面我们就分几个方面来介绍。看看我国最盛大的传统节日是个什么样子,有什么沿革和掌故。   饮食习惯   春节的饮食却实很有讲究,北方民谚有“初一饺子,初二面,初三合子,初四烙饼卷鸡蛋”之说。饺子是春节的重要食品之一,除了除夕(腊月的最后一天)吃饺子外,正月初一,初五也要吃饺子,但这三天吃饺子的讲法就大不一样了。除夕吃的饺子必是素馅,取来年平安,素素净净之意,而且饺子不能一下煮完;初一吃的饺子一定是除夕(即昨晚)没煮完剩下的,取吉庆有余之意;初五吃饺子则一定要做成“花边形”,俗称“捏小人嘴”,目的是为了防止来年小人拨弄是非,图个吉利。   春节的另一种传统是年糕,年糕由糯米制成,分南北两种,北方年糕有蒸炸两种多为甜味,南方年糕除蒸炸外尚有片炒,汤煮等作法,味道也是甜咸皆有,由于年与粘谐音,高与糕谐音,故吃粘糕即包含着年年高,即人们对新的一年的期望,久而久之,粘糕也就变成了年糕。   居室部置   传统上,春节的居室布置要四贴,贴春联,贴年画,贴福字,贴窗花。   贴春联:   起源于民间为驱鬼避邪而在门两侧悬挂的桃木板,(古人认为桃木有驱邪之功效),后明太祖朱元璋统一天下,要求天下百姓于春节张贴对联歌颂天下统一国泰民安,乃有此俗。《宋史*蜀世家》记载了历史上最早的一幅春联"新年纳余庆,嘉节号新春"   贴年画:   从内容上看,多迎合广大群众的求吉庆心理,以丰收,多子,多福,多寿为题材常见的有"麻姑献寿","天女散花","麒麟送子","钟馗卫福"等。我国著名的年画产地有: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河北武强,山东潍坊等地。   贴福字:   俗称迎春贴福,是祈求新的一年丰调雨顺,人寿年丰,贴福字时还要把福字倒过来,谐音"福倒(道)了".此俗至今仍久盛不衰。   贴窗花:   窗花来布置居室,其形式通常有"窗花","门笺","墙花","灯花"等,形状不一,创作自由,其题材也十分丰富,常见的有"肥猪拱门""老鼠娶亲","连年有余".但所用材料却十分统一,大红纸配少量金铂,彩光纸,此俗在广大农村历经百代,至今不衰……   春节的团拜活动:   按传统习惯春节的团拜有一定时序,大年初一通常是邻居或自家亲戚之间相互拜年,初二出嫁子女携带夫婿回娘家拜年,初三则是姑表亲以下的子侄相互拜年,对于那些不在本地或难于见面的亲朋故旧,还可以寄送贺年片,此俗起于汉代,至清康熙年间定制,称"年贴,年片",上写节日祝词,寄送亲朋,以增进友谊。亲朋之间相互走动时,长靠对未成年而又未工作的小孩还要给压岁钱,通常压岁钱是逢五逢十,以取吉利。

7,除夕有哪些传统禁忌

  民俗表示,禁忌的目的是要趋吉避凶,祈求来年的好运气。虽然在今天看来可能会觉得有点迷信,但若把“禁忌”以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来看待,其实也是独具特色、别有一番风味的。    禁忌一:“大年三十晚上忌人”。三十晚上,普通人家都要“大团圆”,出远门的亲人也要千里迢迢、迎风冒雪往家里赶,回来跟家人一起吃三十晚上的团圆饺子。这顿晚餐在南方叫“年夜饭”,北方人食面,就吃饺子,民谣说:“三十,合家欢乐吃扁食。”三十晚上,一家团圆,外面扬风飘雪,屋里灯火通明、热气腾腾。玻璃窗擦得干干净净,水珠还从玻璃上面往下滚。时不时传来阵阵鞭炮声。家家享受着天伦之乐,其乐融融。为了保证自家人欢乐的大餐,一般不愿外人突然闯入,无论外人来说话、串门以至讨债,都一样会起着干扰一个家庭内部欢乐的团圆,所以除夕之夜,对“家鞑子”之外的人都一律拒绝。  禁忌二:“出嫁女大年三十不看娘家灯”。“三十晚上,出嫁的女儿不能看娘家灯,看娘家灯会死娘家人”,这一条够厉害的,但“师出有名”。因为旧社会是以男性为主的;出嫁的女儿往往多“婆媳不和”,如果已成为“人妇”的女子(尤其是有钱有势出身的)尽往娘家跑,那婆婆家就不能保持大团圆了。为了保证婆婆家一家团聚,所以传衍了这一条民俗,目的是好的,形式是“莫须有”的。既无法律规定,又不见经传,却起了凝聚与和谐的作用。  禁忌三:“正月不剃头”。老天津,剃头匠从三十早起就干活,无论剃头打辫子,还是洗、剪男头,一直干一夜,直到初一早晨。那时剃头师傅多是宝坻人,天一亮就卷包儿回老家了,再剃头,找不到师傅了。这是督促人们,在新年前做好一切清洁卫生工作。  禁忌四:“不许摔坏东西”。年下不许摔坏东西,摔了赶紧说:“碎(岁)碎(岁)平安。”这是提醒人们过年别得意忘形,也应小心翼翼、以求吉利,是一种心理暗示、没别的意思。  除夕夜传统禁忌  俗称“年三十”、“除夕”、是上一年的最后一天。  除夕夜守岁。忌过早的睡觉。  开口说吉祥话,忌说脏话。  除夕夜不能大小便,见到阳光后再大小便。  忌打碎器物。  这一天打破碗碟杯盘,意谓着这年会有“破运”,补救方式是用红纸包起,口中念“岁岁平安”等吉祥话,并放在神案上数天,即可化解灾难。  不能留湿衣服过年!  忌遇殡丧,遇之以为不吉,象征来年大灾祸临头。  初一传统禁忌  大年初一,人们不扫地,不向外泼水,不走后门,不打骂孩子、相互祝贺新年吉祥富贵,万事如意。  忌讳去有丧事的家庭拜年。  忌迁居,糊窗户。否则认为是不吉利。  忌请医生看病,否则,象征一年到头都要生病。医生也忌讳在正月出诊,会不吉利。  避免吃稀饭,这天若吃稀饭,这一年外出会被雨淋,甚至大雨会将田土冲垮。此外,吃稀饭是贫穷的象征,初一吃稀饭,恐怕之后都得过着穷困生活。  不能更换、洗涤衣被。  忌穿坏新衣服。正月里孩子穿坏新衣服有晦气。  忌讳剃头。民间有谚云:“正月不剃头,剃头死己舅”  压岁钱不能给奇数。长辈给晚辈压岁钱,金额要是偶数,否则不吉利。  严禁洒扫与倒垃圾,会把家里的福气财运扫光光;若真要动扫帚,记得由外往内扫!  尽量不动刀剪针线,一旦有差错,会招致破败等不吉利的事;也有可能把财路剪断。  忌打碎器物。初一打破碗碟杯盘,意谓着这年会有“破运”,补救方式是用红纸包起,口中念“岁岁平安”等吉祥话,并放在神案上数天,即可化解灾难。  不能睡午觉,男人在这一天睡午觉,他的田畦就会崩坍;女人在这一天午睡,炉灶会塌陷。这亦是取古意,劝人不要懒散。  忌洗衣,因为水神生日是初一、初二,因此这二日不宜洗衣。  不可以躺在床上说恭喜,传说会导致长年卧床!  不能打人、骂人以及哭泣,以保持好兆头。  避免说出“破”、“死”、“病”、“输”、“败”等不吉利的字眼;若不慎犯忌,要以吐唾沬、说“童言无忌”等方式化解可能的不祥后果。  记得要在年前还清债务,如果已欠过年,初一到初五也不能上门讨债,否则会倒霉一整年!  不宜杀生。杀生必见血光,为不祥之兆,会引起刀灾、兵灾、血灾等灾祸发生。  出嫁的女儿初一不能回娘家,据说会让娘家破败。  忌啼哭。啼哭是“歹头彩”,兆示疾病、凶祸。  初二传统禁忌  回门时不能空手,且带给娘家的礼物,必须是双数,单数则不吉利。  祭财神忌语。旧时有登门售财神像者。不欲购者,只能回答已有,忌讳说不要。以避不祥。  初三传统禁忌  俗称“赤狗日”,不宜外出或宴客。必须早点熄灯睡觉。  初四传统禁忌  恭迎灶神回民间的日子。  灶王爷要点查户口,所以家家户户都要守在家里,准备丰富的果品,焚香点烛并施放鞭炮,以示恭迎。  初五传统禁忌  称作“破五”,因为之前的禁忌过了这天便可破除,所以也谓“初五隔开”。  这天垃圾变成了“穷气”,因此要清扫家里,将垃圾送出去,俗称“送穷出门”。  “五忙日”,禁止动土,否则可能会有灾害发生。  初六传统禁忌  初六没有任何的禁忌,属于好日子,大家不必要忌讳什么,放心的宴请朋友,或者去做客。旅游,采购,也是不错的选择。  初七传统禁忌  “人日”,传说里若这日天晴,代表人身安适;若阴雨,则疾病瘟疫生。  又称“七煞日”,许多事情都不宜在这天进行,尤其应避免外出远行。  (来源:网络)

文章TAG:民俗禁忌民俗  禁忌  这些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