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感冒按摩那个穴位比较好

合谷、太阳穴、风池穴、印堂

感冒按摩那个穴位比较好

2,感冒必灸4大要穴疏风解表邪气不侵

感冒的发生,风邪或时行病毒侵袭人体,卫表失和,肺失宣将,肺卫功能失调所致。 选穴:风门 大椎 外关 足三里 操作:风门、大椎、外关、足三里,每穴位艾条悬灸10分钟,至局部皮肤潮红有温热维度。适用于风寒感冒,并有预防感冒的作用。 方义大椎为六阳之会, 纯阳主表,故凡外感六淫在表者,均可取之以疏散表邪;手太阴肺经与手阳明大肠经互为表里,取阳明经原穴合谷疏风宣肺,解表清热;阳维脉主阳系表,外关穴为手少阳经之络穴,通于阳维脉,可宣通三焦气机,疏风解表。1.针灸治疗感冒疗效较好,特别对发热、鼻塞、头痛症状的改善明显。 2.本病与某些传染性疾病的早期症状相似,必须注意加以鉴别。 3.感冒是临床常见的外感疾病,发病率较高,特别是时行感冒,多在人口稠密的地方和公共场所传播流行,因此预防本病尤为重要。针灸对预防感冒也有较好作用,经常感冒者或感冒流行期间,艾灸足三里,每日1次,每次20~30min,有增强御病能力,预防感冒的作用。 4.平时应注意保持室内通风,坚持锻炼,增强防御外邪的能力。

感冒必灸4大要穴疏风解表邪气不侵

3,感冒按哪些穴位有效

可以轻轻地点按合谷、迎香、曲池、足三里、风池、太阳等穴位,拍打大椎及腰背部的足太阳膀胱经及督脉,拿肩井,还可以用生姜水泡脚,冷了再加热水泡到微微出汗,然后马上去睡一觉,这个效果也不错。

感冒按哪些穴位有效

4,按摩什么穴位可以治感冒

比如:大椎穴,风驰,风府,太阳,合谷,列缺
可以按百会穴,风池穴,每次3分钟。
感冒了建议吃点快克这样老牌子的药物,另外辅助一些手法,早晨起床或晚上睡觉前,用双手大鱼际(拇指掌侧肌肉丰厚处)在鼻翼两旁的迎香穴处反复擦动200次可以提高免疫力的。
大椎穴,风驰,风府,太阳,合谷,列缺

5,中医中治疗感冒的穴位有那些

缓解打喷嚏,鼻塞,流鼻涕   1.迎香穴:在鼻的两端半个手指处   2.列缺穴:双手虎口自然交叉,食指接触到的位置.   3.血白穴:眼眶底下一个手指处(有个小窝的就是)   4.合谷穴:五指并拢,拇指与食指之间的肌肉最高点.   5.风池穴:后脑双侧骨下(有两个窝就是) 头痛,怕冷,肌肉酸痛   1.太阳穴:眼角外侧一个手指处(张开嘴的时候有个窝)   2.印堂穴:眉毛中间   3.攒竹穴:眉毛的内端(有个小窝)   4.百会穴:头顶中央   5.风池穴:后脑双侧骨下   6.太冲穴:脚背第一拇脚指和第二脚趾之间.咳嗽,哮喘   1.檀中穴:两个乳头中间一分种   2.天突穴:胸骨上面的窝(喉咙下有个小窝)   3.定喘穴:低头最高点骨的两侧2分钟   4.尺泽穴:肘关节窝内   5.孔最穴:前臂外侧中间(手平侧手腕和肘关节中间就是)   6.内关穴:前臂内侧正中距离手腕两个是手指处   7.列缺穴:双手虎口自然交叉,食指接触到的位置.   8.合谷穴:五指并拢,拇指与食指之间的肌肉最高点
很多,主要有肺经上的穴位

6,哪些穴位可以治疗感冒

下面几个穴位是预防感冒的。点按方法是:每天一次,每次每穴三分钟。祝你健康!!! 防止伤风感冒的“喷嚏三动作”是经络大师蔡洪光教授在长期临床实践中发现的预防感冒的推揉方法,受益者成千上万,简单易行,手到病除。这里我要强调的是“未雨绸缪”----A.打喷嚏时就做,B.想打喷嚏时也要做,C.自我感觉身体不妥当时候即做。下面给你介绍四个穴位:风府、大椎、人中(有鼻塞情况加上迎香穴)。 一 风府 具有祛风的作用,故名风府。 位置:位于后发际中央直上一横指处。 主治:发热、鼻塞、中风不语、咽喉肿痛、后头痛、半身不遂、项强、目眩。 二 大椎 可以激发人体的抵抗力,故名大椎。 位置:第七颈椎棘突下。第七颈椎为椎骨中最高大者,故名大椎。 主治:热病、头项强痛、神经衰弱、咳嗽、胸痛、呕吐、贫血等。 三 人中 具有增强大椎的作用(配素髎效果更佳),故名人中。 位置:人中沟上三分之一处(素髎在鼻背下端之鼻尖处)。 主治:中风、昏迷、休克、窒息、中暑、精神病、小儿惊风、口眼歪斜、脱肛等。 四 迎香 “迎”迎接,“香”芳香,感冒伴有鼻塞的情况加上迎香穴,故名迎香。 位置:鼻翼旁开五分,鼻唇沟内方。 主治:鼻炎、预防感冒、口眼歪斜、面痒、面肌痉挛等。 要特别强调的是:这几个穴位不需要用力去点按,一旦发现身体有反常现象,迅速用食指和中指左右推揉这几个穴位数次,争取把伤风感冒遏制在萌芽的状态。尤其是那些经常感冒或者感冒后很难好转的患者,多按照上面的穴位和方法点按几次会让你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7,感冒时按什么穴位呢

按百会穴位
下面几个穴位是预防感冒的。点按方法是:每天一次,每次每穴三分钟。祝你健康!!! 防止伤风感冒的“喷嚏三动作”是经络大师蔡洪光教授在长期临床实践中发现的预防感冒的推揉方法,受益者成千上万,简单易行,手到病除。这里我要强调的是“未雨绸缪”----A.打喷嚏时就做,B.想打喷嚏时也要做,C.自我感觉身体不妥当时候即做。下面给你介绍四个穴位:风府、大椎、人中(有鼻塞情况加上迎香穴)。 一 风府 具有祛风的作用,故名风府。 位置:位于后发际中央直上一横指处。 主治:发热、鼻塞、中风不语、咽喉肿痛、后头痛、半身不遂、项强、目眩。 二 大椎 可以激发人体的抵抗力,故名大椎。 位置:第七颈椎棘突下。第七颈椎为椎骨中最高大者,故名大椎。 主治:热病、头项强痛、神经衰弱、咳嗽、胸痛、呕吐、贫血等。 三 人中 具有增强大椎的作用(配素髎效果更佳),故名人中。 位置:人中沟上三分之一处(素髎在鼻背下端之鼻尖处)。 主治:中风、昏迷、休克、窒息、中暑、精神病、小儿惊风、口眼歪斜、脱肛等。 四 迎香 “迎”迎接,“香”芳香,感冒伴有鼻塞的情况加上迎香穴,故名迎香。 位置:鼻翼旁开五分,鼻唇沟内方。 主治:鼻炎、预防感冒、口眼歪斜、面痒、面肌痉挛等。 要特别强调的是:这几个穴位不需要用力去点按,一旦发现身体有反常现象,迅速用食指和中指左右推揉这几个穴位数次,争取把伤风感冒遏制在萌芽的状态。尤其是那些经常感冒或者感冒后很难好转的患者,多按照上面的穴位和方法点按几次会让你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缓解打喷嚏,鼻塞,流鼻涕1. 迎香穴:在鼻的两端半个手指处 2. 列缺穴:双手虎口自然交叉,食指接触到的位置. 3. 四白穴:眼眶底下一个手指处(有个小窝的就是) 4. 合谷穴:五指并拢,拇指与食指之间的肌肉最高点. 5. 风池穴:后脑双侧骨下 (有两个窝就是) 头痛,怕冷,肌肉酸痛1. 太阳穴:眼角外侧一个手指处(张开嘴的时候有个窝) 2. 印堂穴:眉毛中间 3. 攒竹穴:眉毛的内端(有个小窝) 4. 百会穴:头顶中央 5. 风池穴:后脑双侧骨下 6. 太冲穴:脚背 第一拇脚指和第二脚趾之间. 发烧,发热1. 大椎穴:低头 颈后最高点的下面 2. 外关穴:前臂外侧正中 距离手腕两个手指处 3. 曲池穴:胸窝的外侧(肌肉的最高点) 4. 合谷穴:五指并拢,拇指与食指之间的肌肉最高点. 5. 风池穴:后脑双侧骨下 咳嗽,哮喘1. 檀中穴:两个乳头中间 一分种 2. 天突穴:胸骨上面的窝 (喉咙下有个小窝) 3. 定喘穴:低头 最高点骨的两侧 2分钟 4. 尺泽穴:肘关节窝内 5. 孔最穴:前臂外侧中间 (手平侧 手腕和肘关节中间就是) 6. 内关穴:前臂内侧正中 距离手腕两个是手指处 7. 列缺穴:双手虎口自然交叉,食指接触到的位置. 8. 合谷穴:五指并拢,拇指与食指之间的肌肉最高点 穴位按摩治疗感冒高热1 临床资料 本组12例,男8例,女4例;年龄最大59岁,最小17岁,平均38岁;就诊时间最早2h,最迟40h,平均15.5h。均有感冒病史。经一次手法治疗后,均达快速降温的显著效果。2 按摩方法2.1 治疗原则 疏通经络,调整阴阳,快速退热。2.2 穴位及经脉 上星、印堂、鱼腰、太阳、风池、大椎、风门、斜方肌、头夹肌及带脉等。2.3 手法 揉、点按、推、拔、抖等。2.4 操作程序 (1)患者取坐位,面向术者。术者用拇指揉按上星穴和印堂穴约半分钟,接用双拇指由印堂横推至左右鱼腰穴3~4次,揉按鱼腰穴,再推向两侧太阳穴揉按约半分钟,然后经耳上推向颈后风池穴。(2)术者转向背后,双手中指或拇指揉按加点按风池穴半分钟后顺推头夹肌3~5次,提拔头夹肌中段3~5次。(3)用双手掌搓揉两侧斜方肌和背部肌肉半分钟,提拔斜方肌中段3~5次,然后用掌根或大鱼际揉大椎和双风门穴至发热感,点按大椎和风门穴。再用双拇指沿脊柱二旁从上到下推至腰部3次,提拔带脉。(4)用双手掌心贴双肩峰部,两用拇指分贴前面(相当于手厥阴心包经),余四指分贴后面(相当于手少阳三焦经),术者两手同时向下直推至腕部2次。然后术者转向正面,左手握住患者右腕,右手在患者腋窝中部提拔腋窝大筋。要达到患者手臂有麻痹感方才有效。再换右手进行。再用双手握住患者手指有节律的抖动手臂数下,而手法完毕。3 典型病例 患者,男,50岁,初诊,1993年4月3日患者因感冒出现体温升高,曾用中西药治疗,体温虽有下降,但停药后又升至 40℃,诊断为“感冒高热症”,经上述手法治疗1次,10min内体温即下降至37.5℃,继用中药调理治愈,1周后随访一切正常。4 体会 通过穴位及经脉按摩刺激,能调整脏腑功能,平衡阴阳,疏通经路,调和气血,达到快速退热的显著效果。 大椎穴为手足三阳经和督脉的会穴,古籍早有“泻大椎退热”的记载,治疗时应逆时针揉按。风门为风邪出入之门户,为风病治疗之要穴。带脉环身一周,有约束下行经脉的作用。故揉点大椎、风门,提拔斜方肌及带脉对疗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具有开窍退热,引邪出表之功效。 此手法简单易行,无副作用,便于推广应用,但手法退热后必须相应药物调理才能巩固疗效。 此手法在我地区俗称“开窍法”中的一种。通常应用于“中暑”者临床出现的头痛、腹痛、恶寒、高热及全身乏力等症。但对其他疾病并发的高热未作试治,尚有待今后进一步探讨。治疗感冒的穴位及指压法 穴位是在颈后侧称为“大椎”之处。挺直身体、颈部向前倾,在颈根处有块隆起的骨。在此隆起骨中,最接近颈部上面的骨称为第7颈椎、其下降之骨(第一胸椎)间凹洼的中心,即是称为“大椎”的穴位。 强力按压此穴位,能促进组织的发达,使身心一面作用旺盛,一面控制体内钙与磷的代谢。进而增加对滤过性病毒的抵抗力。 首先,深呼吸,在气止时用食指强力按压穴位,缓缓吐气。经6秒钟后,再慢慢的放手。 以此要领重复做10次到30次。 用这种治疗法几乎可治愈感冒,如果还未能完全复原请再试试以下的治疗方法。 从朝向大椎下的第2个凹洼(第2胸椎与第3胸椎间)的中心,左右各2厘米左右之处。此穴位称为“风门”,治疗要领同上(手无法到达请别人帮忙),连续做10次。
楼上的都抄袭,我的绝对原创。 首先,如果有点快感冒的感觉的话就先按合谷穴,位于虎口处的最高处。 如果已经感冒了就按百会穴和风池穴。百会穴我找不准,风池穴在后脑双侧骨下突起的地方!
感冒最好的治疗方法,刮风府,搓人中,刮大椎,还要刮肺经效果特别好

文章TAG:感冒  穴位  按摩  那个  治感冒的穴位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