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说来,夏代在洛阳定都的只有太康和桀。在后来,山西的陶寺遗址,陕西的石峁遗址相继被发现,关于夏都在哪里的问题又一次成为热点,17年6月11日上午,在洛阳偃师,国家“十三五”重大文化工程——二里头遗址博物馆隆重奠基,在短短四十年的时间内,由于政局动荡,先后有十二位帝王在洛阳定都。

1、洛阳二里头遗址包括哪些遗址?

洛阳二里头遗址包括哪些遗址

二里头遗址位于河南偃师县城西南,1959年开始钻探,至1964年共进行9次发掘,文化遗存丰富,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1977年夏鼐将其命名为二里头文化。二里头遗址钻探出数十座夯土基址,其中一号宫殿基址和二号宫殿基址由殿堂,廊庑,庭院和大门组成的建筑群,二里头遗址的两座宫殿建筑均建于二里头文化第三期,布局十分相似:北部有殿堂,殿前有广阔的庭院,周围是相连的廊庑,南门是大门,组成布局严谨,主次分明的宫殿建筑群,开创我国宫殿建筑的先河。

2、洛阳二里头遗址是怎样的?

洛阳二里头遗址是怎样的

二里头遗址是经考古学与历史文献学考证的中国最早的王朝——夏朝中晚期的都城遗存,是探索夏商文明及其分界的关键性遗址,1959年,二里头遗址被发现,就此开始了二里头遗址近60年的考古发掘历程。考古队已在此初步探明了东亚大陆最早的核心都邑,发现了中国最早的城市主干道网、中国最早的双轮车辙、中国最早的“紫禁城”——二里头宫城、中国最早的中轴线布局的大型“四合院”宫室建筑群、中国最早的大型围垣官营作坊区、中国最早的青铜器和绿松石器制造作坊在华夏文明早期发展的进程中,二里头时代开创了一个新纪元,

从当年对二里头遗址进行试掘的第一铲开始,随着考古发掘工作不断推进,遗址丰富的内涵不断给世人以惊喜,在这片看似平凡的田野上,一个个“中国之最”如雨后春笋般从泥土里“冒”出来。二里头遗址分布范围为偃师市翟镇镇二里头、圪当头、四角楼和北许4个行政村,二里头遗址的中心区由宫殿区、围垣作坊区、祭祀活动区和若干贵族聚居区组成。

宫殿外围有垂直相交的大道,晚期筑有宫城,宫城东北和宫城以北,是贵族墓葬最为集中的区域。绿松石器作坊和铸铜作坊位于宫殿区以南,应为二里头都邑的官营手工业区,从二里头遗址的“中国之最”重要发现,可以窥知二里头作为王朝都邑的高度发达与复杂程度,这在中国历史上都是前所未有的。在此出土的祭祀与宫廷礼仪用青铜酒器、乐器、武器、玉器,昭示了早期王朝礼制传统的重要标志物,

据专家介绍,不算被水冲毁的地方,二里头遗址现存面积大约300万平方米,经过近60年的考古发掘,才开挖了4万多平方米,相当于1%多一点。现在和今后的发掘会更加科学、精细,尽可能采用科技手段和方法,更加注意遗址保护,以更全面获取资料信息,更全面揭示二里头遗址背后的社会历史状况,应该说,探究华夏文明的根源,不是几代人就能完成的。

2017年6月11日上午,在洛阳偃师,国家“十三五”重大文化工程——二里头遗址博物馆隆重奠基,根据方案,二里头遗址博物馆项目占地208亩,建筑面积3.1万平方米,总投资6.3亿元,计划于2019年10月建成,届时将成为全国大遗址保护、展示和利用的示范区,中国早期国家形成和发展研究展示中心、夏商周断代工程和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研究和展示基地;将有利于向公众充分揭示遗址内涵,展示深藏库房的文物,阐释早期中国形成历程,让公众更好地认知中华文明悠久历史,提升国家文化影响力,增强文化自信。

最后,列举二里头出土的几件精品文物与各位共享,【绿松石龙形器】该绿松石龙形器出土于宫殿区的3号宫殿基址的贵族墓,放置于墓主人的右臂之上,呈拥揽状,一铜铃置于龙身之上。龙身长约65厘米,巨头蜷尾,龙身曲伏有致,由2000余片各种形状的绿松石片组合而成,每片绿松石大小仅有0.2厘米至0.9厘米,厚度仅0.1厘米,

这件绿松石龙用工之巨、体量之大、制作之精之巧、用绿松石片之多,在目前所见中国早期龙形象文物中是独一无二的。有学者认为,这件绿松石龙的出土为中华民族的龙图腾找到了最直接、最正统的根源,是真正的“中国龙”,【兽面纹铜牌饰】这件文物1984年出土于二里头遗址11号墓,长约16.5厘米,宽8至12厘米,以青铜铸成主体框衬,整整齐齐地镶嵌着数百片绿松石,虽历经三千多年仍无一松动脱落,工艺精湛,保存得非常完好。


文章TAG:遗址  洛阳  二里头  夏代  包括  洛阳夏代遗址在哪里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