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不问青红皂白就杀人,而且杀了不少人,被长沙当地的老百姓送了一个外号“曾剃头”。”八个多月的时间,杀两百余人,基本上每天杀一人,“曾剃头”的名号,果然名不虚传,曾国藩自咸丰三年正月在长沙设审案局至八月二十七日,在长沙呆了近八个多月的时间,在此期间其审案局共“剃头”多少呢。

1、晚清名臣曾国藩,被称作“曾剃头”,他杀了多少贫苦百姓?

晚清名臣曾国藩,被称作“曾剃头”,他杀了多少贫苦百姓

曾国藩(1811年-1872年),字伯涵,号涤生,清朝湖南长沙府湘乡白杨坪人,近代晚清政治家、军事家、理学家、文学家,与胡林翼并称“曾胡”。曾国藩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四大名臣”,官至武英殿大学士、两江总督,同治年间封一等毅勇侯,又授世袭罔替,谥文正,1852年,太平军攻入湖南,气势如虹。

曾国藩因母亲去世,回原籍守制,这期间接圣旨前往长沙,协助湖南巡抚张亮基成立团练一事,操练团勇为保地方平安,防止太平军对湖南的践踏。为此,曾国藩在长沙设立审案局,以雷霆手段对付湖南各地的会匪,防止匪人与太平军勾结,在此期间,曾国藩以皇上授予的生杀大权,更以乱世用重典为由,施行高压政策,在当地大开杀戒,其“曾剃头”的恶名,就由此而来。

曾国藩自咸丰三年正月在长沙设审案局至八月二十七日,在长沙呆了近八个多月的时间,在此期间其审案局共“剃头”多少呢?据曾写给时任湖广总督吴文鎔的信中透露:“今练或择人而举,团则宜遍地兴办,总以清查本境土匪,以绝勾引为先务。遂设一审案局,与湘人约:凡捆送会匪、教匪、抢犯来者,立予正法,前后杀戮二百余人,强半皆绅耆擒拿。

国藩因博武健之名,而地方颇收安静之效,”八个多月的时间,杀两百余人,基本上每天杀一人,“曾剃头”的名号,果然名不虚传。这里面冤杀的有多少,可能大半以上吧,说是设立的审案局,但“凡捆送会匪、教匪、抢犯来者,立予正法”,这些被捆绑送来的,根本就不经调查、不经审判,更毋庸上报朝廷,被就地正法,造成了不知多少冤假错案,令人发指。

曾心狠手辣,还体现在刻意制造冤案、滥杀无辜上,当时一位叫林明光的秀才,因被人诬告通匪,事先也未按规定通报省学政褫夺其功名,就被曾国藩杀戮,另有民初作家柴萼在《梵天庐丛录》记载一日曾国藩路遇卖桃商贩与顾客因付费问题争吵,后证实为卖桃商贩说谎,曾立即下令将其斩杀,引得街市大哗,民众恐慌。后来曾国藩带兵与太平军鏖战,其弟曾国荃攻克安庆时,一日之内屠杀万余名战俘,其中参杂大量平民,曾国荃怕报应,写信给曾国藩,曾在家书中竟然鼓励:“自以杀贼为志,何必以多杀为悔,

”后攻破南京城,其幕僚赵烈文在《能静居日记》详细记载:“沿街死尸十之九皆老者。其幼孩未满二三岁者亦斫戮以为戏,匍匐道上,妇女四十岁以下者一人俱无,老者无不负伤,或十余刀,数十刀”通过这样的描述,我们可以看出当时屠杀普通百姓的场面是多么的惨烈。可见曾国藩就是一个视普通百姓为草芥的刽子手,一个封建专制下的嗜血狂魔,

曾虽然读过圣贤书,推崇孔孟之道,一生奉行程朱理学,但其所作所为与孔孟背道而驰。后人吹捧其戒色欲、成大事,更是欺世谎言,其压抑生理欲望,不过是为了追求更大的权力欲望,活脱脱一个“伪君子”,出书立传,不过是用孔孟来装扮自己,曾一生患有严重的牛皮癣,临终前更是精神失常,这算是对其一生嗜血的报应吧。就这样一个人还被今人视为“圣贤”,享有“千古完人”的美誉,简直就是一个笑话,

2、曾国藩为什么被称为“曾剃头”?

曾国藩的曾剃头并不是因为屠杀太平天国运动的起义军而得来的,是他同时代的湖南长沙老乡们送给他的绰号,而且是1854年2月与太平军正式作战之前得到的。不过在于太平天国交战中“曾剃头”这个绰号确实名副其实,曾国藩开挂的人生,1838年,曾国藩中进士,成了军机大臣穆彰阿的门生,在此后的十年中,曾国藩深得道光皇帝的赏识,到1848年,他经过七次的升迁,成为了朝廷的二品大员。


文章TAG:剃头  称作  南京  曾剃头在南京杀了多少人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