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曹睿的出生年月

曹睿(204--239)字元仲,即魏明帝。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曹丕之子,曹操之孙 。能诗文,与曹操、曹丕并称魏之“三祖” ,文学成就不及操、丕。原有集,已散佚,后人辑有其散文二卷、乐府诗十馀首。

曹睿的出生年月

2,魏明帝曹睿曹叡 曹操最疼爱的孙子曹睿托孤司马懿断送江山百度知

曹睿这个人是谁?他是三国时期魏国的第二位皇帝,是曹操的亲孙子,曹丕的长子。曹睿又指曹叡,两个名字是同一个含义,都是指的他。和曹操、曹丕并称为魏氏三祖,那么关于曹睿的事迹有哪些呢?他最后的结局又是如何呢?下面就一起和本站来看看关于他的相关介绍和人物评价吧! 曹魏最后一位掌权者 曹睿称号魏明帝。曹叡是曹魏的最后一位掌权者(之后就被司马家族所掌控了),曹睿幼年的时候非常的聪明,在历史上也被称之为是一代明君了,在位期间多次指挥司马懿等人防御吴国、蜀国的攻击,还平顶了鲜卑族,在政治上还是颇有建树的,他在位的时候司马懿还是不管正大光明的造反的。 但是曹睿却有个致命的缺点,就是非常好色啊!年纪轻轻的就喜欢光顾那些风月场所,后宫的中也是夜夜笙歌,司马懿就知道自己的机会要来了。曹睿日夜享日以至于将自己的身体都掏空了,最后病死在了皇宫中,去世的时候才36岁!孩子也非常小,并且托孤司马家族,这不是羊入虎口吗?导致了后来司马家族的崛起,开启了曹魏皇室的动荡之路。 辩诬曹叡身世 曹叡生母甄氏原为袁绍中子袁熙妇,据《三国志》卷二《明帝纪》记载魏明帝去世时“时年三十六”。裴松之在《三国志注》中计算曹叡年龄时,认为甄氏在建安九年(204年)八月曹操攻占邺城后才被曹丕所纳,到景初三年正月初一丁亥日(239年1月22日)曹叡死时最多也只有虚岁三十五岁,不能计为三十六岁。由此如卢弼等人就认为曹叡或许是袁熙之子,陈寿在年龄上故意曲笔。 但这一推论仍与三国志本身矛盾。由《三国志·明帝纪》记载“年十五,封武德侯”与《文帝纪》延康元年五月戊寅日(220年6月21日)“封王子叡为武德侯”可以推知,魏明帝应生于建安十一年(206年1月27日至207年2月14日之间),断然不可能是袁煕之子。 画饼充饥的故事就是来自他 魏明帝曹睿曾经下令由卢毓来推举官吏,并要求不要只看候选人的名气,而要看他们的品行与能力。明帝表示,名气就像是图画的饼一样,根本无用,无法充饥。这就是“画饼充饥”的典故。 上一页 0 /3 下一页

魏明帝曹睿曹叡 曹操最疼爱的孙子曹睿托孤司马懿断送江山百度知

3,历史上魏明帝曹睿是谁的儿子

历史上魏明帝曹睿是曹丕的儿子。  魏明帝曹叡(204年-239年1月22日),字元仲,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魏文帝曹丕长子,母文昭皇后甄氏,三国时期曹魏第二位皇帝,公元226年-239年在位。曹叡能诗文,与曹操、曹丕并称魏氏“三祖”,文学成就不及曹操、曹丕。原有集,已散佚,后人辑有其散文二卷、乐府诗十余首。  曹叡二十三岁即位,在位期间指挥曹真、司马懿等人成功防御了吴、蜀的多次攻伐,并且平定鲜卑,攻灭公孙渊,颇有建树。然而统治后期,大兴土木,耽于享乐。景初二年(238年),曹叡病逝于洛阳,时年36岁,庙号烈祖,谥号明皇帝,葬于高平陵。因其临终前托孤不当,导致后来朝政动荡。
魏文帝曹丕和甄宓的儿子。
是的 魏明帝曹睿 母皇后甄氏

历史上魏明帝曹睿是谁的儿子

4,魏明帝曹叡是一个怎样的人如何评价曹叡

三国时曹丕过世之后,太子曹叡继位,是为魏明帝。对于这位魏明帝,可能很多人并不熟悉,就连这个名字都是跟在“曹丕之子”的后面的。然而翻看曹叡在历史上的作为功绩,也许你会对他有所改观。当然了,人不可能没有缺点,魏明帝尽管做得比较好,缺点也总是有的。那么,该如何评价这位皇帝呢? 翻开正史典籍,会发现传统史学家对于曹叡的总体评价还是相当好的。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曹叡超乎寻常的个人魅力。 首先,曹叡的相貌非常俊美,很小的时候就一表人才,超凡脱俗。史书毫不吝惜的用“岐嶷之姿”、“天姿秀出”这些极美的词语来形容他。虽然有点口吃,不太爱说话,但性情沉稳刚毅,很有见识,善做决断。 其次,曹叡特别聪慧,具有过目不忘的惊人天赋(这一超强记忆力应该源于甄夫人的遗传,因为甄夫人从小也是以博闻强识、过目成诵而芳名远播)。史载曹叡“虽左右小臣、官簿性行,名迹所履,及其父兄子弟,一经耳目,终不遗忘。”想忽悠他?没门。 再次,曹叡知识渊博,很有才华,在诗词歌赋方面颇有造诣。虽然他的文学成就比不上曹操、曹丕,但也是当之无愧的诗人,古代的诗论家常以此三人作为诗传三代的罕见典型。 但最为史学家所赞颂的,是曹叡优礼大臣,开容善直,有君子容人之量。即便大臣犯颜极谏,曹叡也未曾予以凌虐或杀戮。这与曹操、曹丕的多疑猜忌、睚眦必报形成了鲜明对比。《三国志》的注疏中保留了不少大臣劝谏曹叡的文书,其中不少言辞激烈。即使曹叡看后非常不爽,也不打算改正过错,但他给大臣的回复都非常客气。有时实在气得不行,忍不住用死来威胁谏臣,但当其他大臣提议收捕时,曹叡却下令不得追究。当一个人拥有了说一不二的至高权力后,还能秉持这一品质,是相当难能可贵的。在唐太宗李世民霸占了史家的笔墨之前,曹叡那可是善待臣下,不杀诤臣的光辉典范。 可以想见,面对这样一个要颜有颜、要才有才,还心胸宽广脾气好的君主,大臣基本上都是真心崇敬与感佩的,朝堂上的政治氛围也很融洽。 当然,作为一个帝王,对他的评价还是要看其治国举措如何。曹叡在位期间,对外指挥曹真、司马懿等人成功防御了吴、蜀的多次进攻,其中许多关键性战略都是曹叡亲自制定拍板并取得了重大胜利。对内完善了曹魏的各项礼仪制度,平定叛乱,选拔人才,劝课农桑,使得曹魏的政权得以巩固并日渐兴盛。 而曹叡的另一功绩,是对中国传统法制的贡献。曹叡自幼就对法律非常重视,继位后,设置律博士制度,重视狱讼审理,与尚书陈群等人参酌汉律,制定了《魏律》十八篇,史称曹魏“新律”。在体例上,新律首次将规定刑罚种类和刑法原则的“具律”改为“刑名”,置于律典之首,完善了篇章结构,是古代法典编纂史上的重大进步;在内容上,“八议”制度正式进入法典并为后世沿袭;此外还删简了死刑条款,减轻了刑罚,在中国法制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因此,曹魏三朝元老刘晔将曹叡与秦始皇、汉武帝相提并论,南宋著名史学家裴松之称赞其为“一时明主”。就连敌国将领陆逊也称其“选用忠良,宽刑罚,布恩惠,薄赋省役,以悦民心”,看看这句话,是不是差不多涵盖了中国人对明君的基本期许? 当然,曹叡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耽于享乐,喜好美色。他曾经大兴土木,建造了众多恢弘壮丽的宫殿,耗费人力财力,耽误农时。尤其喜欢美人,别的帝王都是后宫佳丽三千,曹叡直接坐拥美女一万。他还下令,士女如果嫁给了吏民做妻子,一概夺回,再次配给士人,并从中简选有姿色者充入掖庭。历代好色的皇帝一大把,强夺人妻的也不少,但是这样制度性的剥夺底层民众的妻子供上层选用,还真不多见。现代史学家尤其批判这一点,比如吕思勉先生,对曹叡的核心评价就四个字:“荒霪奢侈。”(这是不是反映了古今史观的不同?) 不过总体而言,无论是个人才能还是治国功绩,曹叡的表现在历代帝王中处于中上水准,应该没有太大疑义。

5,曹睿是谁儿子

曹睿是卢宁的儿子,他爸爸卢宁喜欢苏淼好久,在某天晚上,庙和的,他爸爸卢宁和他妈妈生了他,所以他是卢宁的儿子......
曹叡魏文帝曹丕长子,母亲是甄氏。  曹魏烈祖明皇帝曹叡(204年-239年1月22日),字元仲,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魏文帝曹丕长子,母文昭皇后甄氏,三国时期曹魏第二位皇帝,公元226年-239年在位。曹叡能诗文,与曹操、曹丕并称魏氏“三祖”,文学成就不及曹操、曹丕。原有集,已散佚,后人辑有其散文二卷、乐府诗十余首。
曹睿是曹丕的儿子曹睿(204--239)字元仲,即魏明帝。曹丕之子,曹操之孙 。能诗文,与曹操、曹丕并称魏之“三祖”
曹睿是曹丕的儿子曹睿(204--239)字元仲,即魏明帝。曹丕之子,曹操之孙 。能诗文,与曹操、曹丕并称魏之“三祖” 。
曹睿(204--239)字元仲,即魏明帝。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曹丕之子,曹操之孙 .

6,魏明帝曹叡身世之谜历史上曹叡是谁的儿子

曹睿是谁的儿子?金性尧先生所著《三国谈心录》一书,首篇即是《魏明帝生父之谜》,金先生在文中引述了一个极具想象力的观点——魏明帝曹叡并非曹丕亲生。关于这个观点,现将金氏原文摘录如下:甄氏总算生下一个明帝,能为其屈死的亡母报仇,但这里却又留下一个很有兴趣的疑问,即明帝的父亲究竟是谁?后人为此而议论纷纷,因为甄氏原有前夫的,这疑问倒也不是空穴来风,而是有史为证。  据《魏志·明帝纪》所述:景初三年春正月,“帝崩于嘉福殿,时年三十六”。如果由景初三年上推三十六年,明帝的生年应是建安九年,但曹丕之纳甄氏,也在建安九年八月,甄氏怎么会生下明帝呢?如果确是曹丕所生,至早应是建安十年。裴松之就说过:“魏武以建安九年八月定邺,文帝始纳甄后,明帝应以十年生,计至此年正月,整三十四年耳。时改正朔,以故年十二月为今年正月,可强名三十五年,不得三十六也。”近人冒鹤亭先生《疚斋日记》因而说:“则明帝为袁氏血胤矣。”卢弼《三国志集解》也说:“窃谓承祚(陈寿)此文,实为曲笔,读史者逆推年月,证以甄夫人之赐死,魏明之久不得立为嗣,则元仲(曹叡之字)究为谁氏之子,可不言而喻矣。”  卢氏的意思是说,陈寿原是知道应作时年三十五的,如今偏写上“时年三十六”,这就是故意给读者以暗示:明帝是袁家种子。  冒鹤亭先生系近代著名学者,而著有《三国志集解》的卢弼,在三国学界更是享有盛誉,这二位均认为魏明帝并非曹丕亲生,而是甄氏前夫袁熙之子,其论断显然有相当的权威性。但由于这一观点并没有足够的史料来作支撑,因此不能算作盖棺定论,说到底还只是“一家之言”,金先生在文章的末尾也提到了另外的观点。  为方便读者,这里一并将相关文字摘录如下:  陆侃如《中古文学系年》,厘订诸家之说,定曹叡生年为建安十一年(公元206年),卒仍为景初三年(公元239年),年三十四。即是说,曹叡是曹丕生的。作三十六,是承祚误记,别无深意。  至于金先生究竟认同哪种观点,由于文中并未明言,后学自然也不敢臆测,从文章标题《魏明帝生父之谜》看,或许是认为这个问题难以定论,尚需存疑吧。  但经过考证后,冒、卢之说貌似有理,实则无据,有极大的臆测成分,其实只需仔细研读《三国志》相关原文及裴注,是不难得出“魏明帝曹叡确系魏文帝曹丕亲生”这个结论的。  根据《魏志·明帝纪》记载:明皇帝讳叡,字元仲,文帝太子也。生而太祖爱之,常令在左右。年十五,封武德侯,黄初二年为齐公,三年为平原王。  如果假设曹叡于景初三年正月丁亥驾崩时确实是三十六岁,经过反推之后将会得出如下年表:  建安八年(公元203年)  曹叡一岁 为甄氏所生  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 曹叡十五岁 封为武德侯  黄初二年(公元221年)  曹叡十九岁 封为齐公  黄初三年(公元222年)  曹叡二十岁 封为平原王  景初三年(公元239年)  曹叡三十六岁 驾崩 不妨再参照一下《魏志·文帝纪》中关于曹叡受爵的相关记载:(延康元年)五月戊寅,天子命王追尊皇祖太尉曰太王,夫人丁氏曰太王后,封王子叡为武德侯。  曹丕继位魏王后改建安二十五年为延康元年,这年十一月他逼汉献帝禅位,并改元黄初,因此,建安二十五年、延康元年、黄初元年事实上是同一年,即:曹叡被封为武德侯是在黄初元年(公元220年),这一年曹叡十五岁。  而按曹叡三十六岁驾崩所推出的年表却显示他是在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被封为武德侯的,与《魏志·文帝纪》中的记载整整差了三年。难道《魏志·文帝纪》弄错了?  建安二十二年时,曹操身为魏王,尚未辞世,王太子曹丕除了官拜五官中郎将以外,并没有受爵,连曹丕尚无爵禄,那他的儿子曹叡被封作武德侯显然是不大可能的事情。 相反,如果到了延康元年,曹丕继位魏王,假天子之名追尊先祖,同时将自己的儿子封侯则是顺理成章的事情,《魏志·文帝纪》的相关记载应该是准确无误的。  按照《魏志·文帝纪》的记载推算,曹叡应生于建安十年五月至建安十一年五月之间(黄初元年五月封其为武德侯时,已有十五岁,则其生辰必在建安十一年五月前),即使取极限值计算,甄氏怀孕的时间最早也要在建安九年七月,而在这一年五月,曹操已经围攻邺城,此时袁煕远在幽州。  至此,不难得出结论,曹叡驾崩时年三十六的说法,是绝难成立的,更遑论什么曹叡系袁氏之后了。  尽管魏明帝曹叡的身世已不再成谜。但还是留下了一个问题——为什么《魏志·明帝纪》会将曹叡驾崩时的年龄记作三十六岁呢?难道陈寿做错了一道这么简单的算术题?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有必要提及一下陆侃如先生的观点。  金先生在其文末提及的陆侃如先生,是著名的国学大家,所谓“厘订诸家之说”,尽管不知道陆先生是如何个厘订法,但定曹叡生年为建安十一年,很有可能也是依《魏志·文帝纪》的记载来作的推算。只是,陆先生将曹叡辞世年龄算作三十四岁,尚有值得商榷之处。  因为曹叡虽然卒于景初三年,但具体时间却是这一年的正月丁亥,如果曹叡生于建安十一而且其生日不是在正月的话,那么从建安十一开始推算,他驾崩时应当只有三十三岁,需要明确一下的是,这个三十三岁是指三十三虚岁,也就是将他在建安十一年出生时算作一岁,如果换算成公历的话,这时的曹叡其实只有三十二周岁,还没有满三十三周岁。(事实上,由于曹叡曾经在景初元年,根据有司的奏呈“以为魏得地统,宜以建丑之月为正”,将这一年的三月改为四月,曹叡死后,继位的曹芳又将历法改了回去,因此,他驾崩的那个月,如果按先前的历法算,其实应该是十二月。)  因此,在计算曹叡生卒年时,是不宜将景初三年也算作一岁的,陆侃如先生算作三十四岁,显然是将公元239年也计算在内了。如果不算公元239年,曹叡驾崩时当是三十三岁。  如果曹叡果然生于建安十一年二月至五月间的话,那么再作一个大胆的推测:因为“三”字第一笔为一横,误看作“一点”是极有可能的,第二笔为与“六”字第二笔同,而第三笔又是一横,误看作“两点”也是有可能的。即,所谓的“年三十六”很有可能乃是“年三十三”之讹,古人将“三十三”误抄成“三十六”,这或许才是造成曹叡身世成疑的真正原因。
期待看到有用的回答!

文章TAG:魏明帝曹睿魏明帝  出生  出生年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