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庭坚在戎州(治所在今四川宜宾)作的《念奴娇》(断虹霁雨)以“笛”(属入声“锡”部)同“玉”、“渌”(属入声“沃”部)、“木”、“竹”(属入声“屋”部。可能是这种原因吧,既然黄庭坚都是难以逾越的高山,而黄庭坚与王献之又是不可同日而语,与其崇尚王献之,不如崇尚黄庭坚好,黄庭坚尚有机会追赶,而王献之是无法追赶的。
1、黄庭坚书法好在哪里?
黄庭坚的书法主要体现在草书上,而其草书也确实达到了张怀之后的最高层次!黄庭坚的草书取法王献之,但是,其取法也仅仅限于在章法上,其笔法上距王献之的笔法可谓差距过大,所以后世对其评价也有失偏颇,有夸大其草书成就的嫌疑。黄庭坚之后的草书大家除王铎之外,草书皆不堪!可能是这种原因吧,既然黄庭坚都是难以逾越的高山,而黄庭坚与王献之又是不可同日而语,与其崇尚王献之,不如崇尚黄庭坚好,黄庭坚尚有机会追赶,而王献之是无法追赶的!至于黄庭坚的行书,书法史也很推崇,
2、张飞在四川阆中遇刺身亡,葬在哪里了?
张飞是蜀汉皇帝刘备手下心腹大将,也是他的结义兄弟,桃园三结义的故事妇孺皆知。刘备在四川一带站稳脚跟后,张飞长期镇守阆中,官拜车骑将军领司隶校尉、巴西太守,封西乡侯,关羽遇害后,刘备起兵伐吴,命令张飞从阆中起兵,在今重庆会和出川。结果张飞醉后鞭挞军士,被部下杀害,桃园三结义张飞遇害后葬于阆中州城之东,张飞墓坐北向南,椭圆形,东西宽25米,南北长42米,封土堆高8米,冢上林木葱笼,竹木成荫。
著名文学家曾巩在《桓侯庙记》中这样写道:”阆州于蜀为巴西郡,蜀车骑将军领司隶尉西乡张侯名飞字益德,常守是州,州之东有张侯之冢,至今千有余年而庙祀不廢,每岁大旱禱雨辄应。“当地人为纪念张飞,特地在此修庙,因张飞死后追谥桓侯,故称汉桓侯祠,俗称张飞庙,还有一个说法很有意思,我曾在一篇文章中介绍过。民国时期有个日本医生叫矢原谦吉,长期在中国行医,结识了很多中国政要即名人,
这位矢原谦吉后来写过一本名为《谦庐随笔》的集子,记录了一些名人趣事,其中有一篇《桓侯庙奇遇》的文章,讲述了张飞的一段故事。长江三峡云阳有个张飞庙,矢原谦吉和朋友游三峡时顺便游玩,云阳有两座张飞庙,山下的叫张侯庙,山顶的叫桓侯庙。民间传说范疆和张达杀死张飞后,携带张飞头颅顺流而下投奔孙权,孙权为了避祸,将其扔到云阳一带。
3、北宋词人黄庭坚比起前辈及同代词人,在词的创作上有哪些新特点?
黄庭坚作为北宋后期具有多方面艺术才能和创新精神的著名文学艺术家,在他的创作生涯中,是反对“随人后”而主张“自成一家”,走着一条创变的道路,他的词虽然不及他的书法和诗歌的成就大、影响深,但同样具有新的特点。从黄庭坚现存的190余首词来看,在数量上少于苏轼(320首左右),与柳永(190余首)周邦彦(200首左右)相近,而超过北宋其他词人,
在创作风貌上,他既不同于柳永、秦观、周邦彦,又有别于苏轼,具有自己独特的风格。综观黄庭坚的词,在题材及内容上,比起苏东坡来,虽无新的突破,在艺术上,也不及东坡成就之高,即与秦观、周邦彦、柳永相比,也不如他们对婉约词风的发展所作的贡献大,但他的词又确有不少异于其前辈与同时词人的新的特点,这些特点,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3个方面:01创作了较多的通俗词黄庭坚是继柳永之后写作通俗词最多的作家。
词从民间到了文人手中,就逐渐失去了民间词的最显著的特点——通俗与直率,而代之以典雅、婉丽,正因为这样,柳永虽然“变旧声作新声”,为词的发展作出了比其同时代词人更大的贡献,但仍然遭到了同时及其后许多词人的批评与鄙弃,讥之为“词语尘下”。早在欧阳炯《花间集·序》中,所谓“庶使西园英哲,用资羽盖之欢;南国婵娟,休唱《莲舟》之引”,即已露出了以“雅俗”作为评词标准的端倪,到了北宋中期,这一标准就居于词坛的统治地位了。
文章TAG:黄庭坚 书法 四川 黄庭坚在四川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