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教学,接受教学与发现教学各有何优点与局限 应当怎样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
来源:整理 编辑:好学习 2023-07-16 09:28:08
1,接受教学与发现教学各有何优点与局限 应当怎样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
所谓的接受教学就是传统的注入式教学,老师教学生学的过程。把学生看做知识的容器,教师发挥主体作用,不利于学生的独立性和创造性的发展。发现教学是由布鲁纳提出的,他强调学生独立学习知识,发现学习的方法,这种教学方式,浪费时间。二者应该有机结合,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学习,既能发展学生的独立性,又能发挥学生的创新精神!
2,幼儿发现法的一般步骤
幼儿发现法的一般步骤: 第一步:提出要求,使学生明确发现目的。思维源于问题,疑问引发发现,应用发现教学首先需要给出“发现”的明确任务和目标。 第二步: 做出假设,使学生明确思考方向。 第三步: 创设情景,使学生面临矛盾。只有内心的“矛盾”,才可能引起学生求知探索的动力,所以在提出要求、给出假设后,需要进一步设置情境,激发学生的“矛盾”。 第四步: 指导学生根据案例,整理资料,罗列证据,发现结论,归纳总结。 第五步: 将发现的结论与事实材料结合,加深理解。学生一旦发现自己的归纳结论与“答案”一致时,会欣喜异常,若出现不一致,教师则应加以指导。 第六步: 将发现获得的知识应用于实际。这个环节是发现教学法的升华,也是一个后续的要求。 发现法指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概念和原理时,只给他们一些事实和问题,让学生积极思考,独立探究,自行发现并掌握相应的原理和结论的一种方法。
3,布鲁纳对发现教学的教学设计提出的四项原则是什么
1.对发现教学的教学设计,布鲁纳提出了四项原则:①向学生解释清楚学习情境和教材性质。②配合学生的经验,适当组织教材。教师要在研究教材和考查学生实际的基础上,根据教材内容设计一个一个的发现过程。教师要仔细设计要问的问题,排列好例子,确保参考材料和设备充足,以促进学生进行自我发现。③根据学生心理发展水平,适当安排教材难度与逻辑顺序。④材料难度要适中,以维持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材料太容易,学生缺乏成就感;材料太难,学生容易产生失败感。1,教师要把学习情境和教材性质向学生解释清楚.2,要配合学生的经验组织教材.3,要根据学生心理发展水平安排教材难度与逻辑顺序.4,确保材料难度适中,以维持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材料太容易,学生缺乏成就感;材料太难,学生容易产生失败感.(1)教师要将学习情境和教材性质向学生解释清楚。(2)要配合学生的经验,适当组织教材。(3)要根据学生心理发展水平,适当安排教材难度与逻辑顺序。(4)确保材料的难度适中,以维持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布鲁纳对发现教学的教学设计提出的四项原则:1,教师要把学习情境和教材性质向学生解释清楚.2,要配合学生的经验组织教材. 3,要根据学生心理发展水平安排教材难度与逻辑顺序.4,确保材料难度适中,以维持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材料太容易,学生缺乏成就感;材料太难,学生容易产生失败感。
4,19卢梭的发现教学论的内涵是什么
●发现教学的性质
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核心特征是确立儿童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和中心地位。由此出发,儿童的“天性”或“内在力量”就成为儿童发展的内在原因和教育活动的内在依据。卢梭所提倡的发现教学是以儿童天然的好奇心和探求本能为基础的,是遵循和提升儿童本性的教学方式。换句话说,“发现”是儿童与生俱来的冲动,而非外部强制的,发现是舒展(unfolding)儿童天性的教育。
●发现教育的目的
虽然发现教育必然伴随着知识的掌握,但卢梭认为这不是教学的目的。发现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发展儿童的理智和判断力,以形成不依附于权威的独立人格。“他一旦在他心中用权威代替了理智,他就不再运用他的理智了,他将为别人的见解所左右。”在发现教学中,由于儿童不得不自己学习,因而他所使用的是他的理智而不是别人的理智。
●发现教育的展开
在卢梭的笔下,爱弥儿通过日常的交往学习语言文字;通过观察日升日落学习天文;通过在森林中辨别方位学习地理;通过在生活中运用磁铁学习物理......
问题不在于教他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他有爱好学问的兴趣,而且这种兴趣充分增长起来的时候,教他以研究问题的方法。毫无疑问,这是所有一切良好的教育的一个基本原则。意即“兴趣的培养”与“方法的教授”是发现教育的两个基本要素。
创设情境应当成为教师在发现教学首要考虑的事件。
○启蒙思想渗透着抽象的文学政治, 主张“用简单而基本的、从理性与自然法中汲取的法则来取代统治当代社会的复杂的传统习惯。(托克维尔)”发现教学还有着漫长的实践道路要走。
5,什么叫发现式教学策略
发现教学法亦称假设法和探究法,是指教师在学生学习概念和原理时,不是将学习的内容直接提供给学生,而是向学生提供一种问题情境,只是给学生一些事实(例)和问题,让学生积极思考,独立探究,自行发现并掌握相应的原理和结论的一种方法。它的指导思想是以学生为主体,独立实现认识过程。即在教师的启发下,使学生自觉地、主动地探索科学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及步骤;研究客观事物的属性;发现事物发展的起因和事物的内部联系,从中找出规律,形成自己的概念。教师扮演学习促进者的角色,引导学生对这种情境发问并自己收集证据,让学生从中有所发现。 发现教学法的思想渊源可上溯到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的:“产婆术”的教学方法和近代西方教育家卢梭、第斯多惠、斯宾塞等人的教学思想,然而当代各国教师广泛采用此法乃是美国教育家布鲁纳积极倡导的结果。布鲁纳提出的上述著名论断构成了发现教学法的理论依据,由此进一步衍生出发现教学法的基本宗旨。 发现式教学方法的优越性可以总结为以下五点: 第一,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智力潜力; 第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激励的内在动机; 第三,有利于学生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索的技巧; 第四.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责任心; 第五,发现学习的结果有利于学生记忆的保持。 发现式教学方法的基本教学过程可以概括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创设问题的情境,使学生在这种情境中产生矛盾,提出要求解决或必须解决的问题。 第二阶段:促使学生利用教师所提供的某些材料、所提出的问题,提出解答的假设。 第三阶段:从理论上或实践上检验自己的假设。 第四阶段:根据实验获得的一定材料或结果,在仔细评价的基础上得出结论。 教师在应用发现法进行教学时,首先要把教材划分为一个个的发现过程,制定出具体要求。关键在于恰当地确定学生独立探究、力所能及的“最近发展区”。只有教师结学生创设的问题情境最符合学生实际水平,只要跳一跳能达到的“最近发展区”时,学生的探索和智力才能就会得到发展。
6,be的用法 用发现教学法
在英语语法中,be动词意思和用法很多,一般的意思是:是,此种用法,有多种变化形式,is,am,are,was,were,being,been,to be.另外,be动词还有成为的意思。根据句子中不同的人称、数和时态,应该选择相应的be动词。一、 引导——发现教学模式的提出:1、 背景:21世纪伊始,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在我国轰轰烈烈地展开起来。这一轮基础教育改革,旨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所确定的改革目标之一是“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然而,从20世纪50年代至今很长的一段时期中,我国的生物学课堂教学与其他学科教学一样,因袭20世纪30年代的原苏联凯洛夫建立的“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即“组织教学——复习旧课——讲授新课——巩固新课——布置作业”五环节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是主动的施教者(知识的传受者、灌输者);学生是外界刺激的被动接受者、知识灌输的对象。显而易见,这种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课程改革发展的需要。要克服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必须把改革的着力点放在学生的“学”上,从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向着重“学”的教学模式转变。2、 理论基础:① 美国认知心理学家布鲁纳所倡导的发现法,又称探索法、问题教学法。指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概念和原理时,只是给他们一些事实(例)和问题,让学生积极思考、独立探究,自行发现并掌握相应的原理和结论的一种方法。它的指导思想是以学生为主体,独立实现认识过程。②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由于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在以上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的指导下,根据生物科学以实验为基础的实际情况,在教学的实践中,应用引导——发现教学模式能适应新课程理念,关注学生知识获得的过程,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二、 引导——发现教学模式的基本程序该模式的教学基本程序是:问题——假设——验证——总结提高。 1.问题 教师在创设教学条件、环境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积极思考。 2.假设 教师尽量在诱发性的问题情境中引导学生通过分析、综合、比较、类推等方法不断产生假设,并围绕假设进行推理,引导他们将已有的各种片断知识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加以改组,从中发现必然联系,逐步形成比较正确的概念。 3.验证 用其他类似的事例来对照检验已获得的概念的正误及其正误的程度,靠进一步的定性分析使自己有一个较明确的判断。 4.总结提高 引导学生对认识的性质及其发展的过程作出总结,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求得在后来的认识和发展中有进一步的借鉴意义。三、教学案例——蒸腾作用使水分大量散失这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三节的内容。上课前教师指导两名学生准备实验材料:带叶的枝条、装有适量清水的锥形瓶、透明塑料袋、细线。准备实验装置:①把带叶的枝条插在装有清水的锥形瓶中②把透明塑料袋套在枝条上,并在靠近瓶口处用细线把袋口扎紧,但不要连同瓶口也扎住。③把实验装置放在阳光下照射一段时间。上课时,教师首先创设情景,引入新课:我们知道,家里栽种的花草树木、农作物要经常浇水。据科学家统计:一株玉米在生长旺盛时,一天要吸收几千克水,比人一天喝的水还多,植物为什么需要这么多水呢?请两位同学上讲台来做一个演示实验,先出示实验装置,介绍课前是怎么准备的,让其他同学观察完后,说出实验现象(塑料袋壁上有很多水珠),然后提出必须解决的问题:这些水珠是从哪里来的?第二步:分析推测,作出假设。对所提的问题,学生经过思考,推测出各种答案。例如:水珠的来源有两个可能:一是来自瓶内水的蒸发,二是来自植物体内部。很显然,因为塑料袋不是在瓶口处扎紧,瓶内的水蒸汽无法进入塑料袋内,所以这个假设被否定,因此只有第二个可能。第三步:收集资料,进行验证。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这方面入手:如果刚才所做的假设成立,我再进一步提出:植物体内的水是通过什么途径,以什么形式散发到植物体外的?引导学生复习相关的知识,如根毛如何吸水、水分在植物体内运输的途径,学生通过分组讨论,复习旧知识,最后归纳总结出:土壤中的水分由根毛吸收经根部导管向上运输到茎,再通过茎中的导管运输到叶,进入叶肉细胞。教师进一步提出:水分进入叶肉细胞后,怎样散失出去呢?请同学们通过实验来观察叶片的结构。学生以同桌两人为一组进行分组实验,尝试用徒手切片的方法制作临时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然后再观察叶片的永久切片。通过观察认识了叶片的结构,知道了叶片下表皮有很多的气孔。然后引导学生联想到植物体内的水分就是通过这些气孔以气体的形式散发出去的。接着,通过阅读课本相关内容了解气孔的张开和闭合。第四步:总结提高,深化迁移。指出蒸腾作用是指水分以气体状态从体内散发到体外的过程。然后进一步提出:植物所吸收的水分有99﹪用于蒸腾作用,只有1﹪用于光合作用和其它生理过程,这是否是一种浪费呢?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蒸腾作用的意义。可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水分在植物体内运输和散失的全过程,同时与小学自然课中学过的知识、地理学科的知识相结合,通过小组讨论,总结出蒸腾作用的意义:①蒸腾作用能够带动植物体对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和向上运输。②蒸腾作用可以降低植物体的温度③蒸腾作用能够提高大气湿度,增加降水。然后,通过相关练习,实现知识的迁移。四、实施引导——发现教学模式的效果:1、 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师生处于协作的关系,通过学生积极能动地探索研究获得新知,使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如何发现现问题和如何进行信息加工,对提出假设如何推理和验证,培养了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2、 有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科学严谨的思维方式,以满足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对人类传授知识和掌握知识所提出的新的要求。3、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各种优秀品质的形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新奇、怀疑、困难、矛盾等因素引起学生的思维冲突、使他们主动地发现问题和思考问题,进而积极地解决问题,这样能使学生对所学课程本身产生兴趣,增强自主发现并解决各类实际问题的信心,并在发现知识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百折不挠的坚强毅力和勇攀科技高峰的进取意识。
文章TAG:
发现 教学 接受 优点 发现教学 应当怎样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
大家都在看
-
广东朱芳雨身价多少亿,18年的广东男篮生涯
2022-07-14
-
深圳一般公司年终奖多少,深圳的工资一般都是多少
2022-07-14
-
深圳宇翔进出口怎么样,深圳哪家进出口代理企业更好
2022-07-15
-
深圳市货拉拉一月能挣多少钱,货拉拉司机一个月能赚多少钱
2022-07-15
-
规培医生有工资是多少浙江博士,感觉医生工资基本都是过万的
2022-07-15
-
东莞怎么上初中,广东东莞哪个初中比较好
2022-07-15
-
菏泽彩礼大众化的多少,现在菏泽结婚的彩礼是多少
2022-07-15
-
潍坊分布式存储多少钱,分布式存储是什么
2022-07-15
-
广州和厦门哪里打工好,广东东莞与厦门哪个好
2022-07-15
-
汕头蔚来es6怎么样,如何评价蔚来ES6
2022-07-16
-
青岛纯蜂蜜多少钱一斤,野生纯蜂蜜200一斤贵吗
2022-07-16
-
奇骏嘉兴优惠多少钱,19年的奇骏可以优惠多少钱
2022-07-16
-
江门汽车美容行业怎么样,汽车美容行业发展前景怎么样
2022-07-16
-
你们在深圳多少钱一个月,在深圳一个人
2022-07-16
-
杭州三林工厂一月能挣多少钱,普工多少钱一个月
2022-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