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近几年大学生就业率的数据

2001—2006应届本科毕业生人数及就业率 年分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毕业生数(万) 114 145 212 280 338 413 就业率(%) 80 80 75 73 72.6 72.6*
反正都不高,也就百分之二十,今年的低很多
2008年全国高校毕业生532万人,全国平均就业率为70%。2009年大学生就业率整体为35.6%

关于近几年大学生就业率的数据

2,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

当代大学生是很幸运的,因为他们面临的是百年以来最好的机遇,中国将在他们这一代成为富强的世界大国,因此有更广阔的天地让他们施展抱负。但在历史机遇的同时,当代大学生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每个大学生都将面对越来越快的社会发展所带来的竞争压力。竞争,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展示了社会的活力;竞争就是优胜劣汰。面对就业竞争,大学生何以应对?何以立足?唯有自身的素质和过硬的本领为你说明一切。 一、大众化教育与大众化就业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已完成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化,大众化教育必然带来大众化就业。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已经打破由国家包分配工作的观念和机制,正在建立起“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机制”。 二、转变就业观念,强化自身素质 在过去计划经济时代,大学生就业是国家计划分配,即传统意义上的“包分配”。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和就业体制的改革,大学毕业生不能再等待国家包分配,而要充分利用整个社会营造的就业市场;按市场规律办事,把个人融入其中。也就是说,面对就业形势和就业市场,大学毕业生不能“等、靠、要”,更不要指望天上会掉馅饼。要以积极态度,树立市场经济观念,不断提高自己的竞争意识和综合竞争能力。 三、求职材料与就业渠道 求职材料是个人资料的精心组合,是个人身份的有效证件,是“通往面试的护照”。每个毕业生务必秉持诚信的原则,精心打造自己的这本“护照”,以便顺利的踏上求职之路。 目前来说,获取就业信息的来源和渠道有下列几种形式: 1、利用实习机会,积极争取被实习单位录用;或在实习区域内寻找就业机会。 2、利用家庭和社会关系寻找就业机会。 3、通过政府人才市场,劳动职介中心的用人信息寻找就业机会(包括公务员招考和人才招聘会)。 4、通过教育主管部门安排的就业招聘会及相关高校内部招聘会寻找就业机会。 5、通过国家各级各类的人才招聘网及地方和教育网站的用人信息寻找就业机会。 6、通过电视,报刊等宣传媒体的招聘信息寻找就业机会。 7、直接通过高校内设的就业机构或其他有效途径寻找就业机会。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走出校门的学子都是时代的弄潮儿,愿他们在工作和社会实践中图变化、谋发展,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

3,近几年大学生就业的情况调查 谁有0812年的具体点的数据啊

只找到10年的最近一家国内调查机构推出了《2010年中国大学生就业蓝皮书》,其中,动画、法学、生物技术、生物科技与工程、数学与应用数学等十个大学本科专业因为就业困难被列为“红牌专业”。   然而,这些“就业难专业”在杭州却是热门专业。有关人才专家表示,就业的难易,也是相对的。这与地区经济分布、经济形势都有关系,因此全国的数据并不一定能对应杭州的情况。  2010届大学本科“红黄绿牌”专业排名  这份蓝皮书采用了国家统计局以及劳动就业部门的相关数据,同时还参考了近几年大学生就业的实际调查结果。蓝皮书推出了2010年红、黄、绿牌专业。  红牌专业:失业量较大,就业率持续走低,且薪资较低。2010年中国大学生红牌本科专业前10位是:动画、法学、生物技术、生物科技与工程、数学与应用数学、体育教育、生物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英语、国际经济与贸易。  黄牌专业:比红牌专业的情况稍微好一些。前八名是:美术学、艺术设计、统计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公共事业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工商管理、汉语言文学。  绿牌专业:很好理解了,薪资、就业率持续走高,且失业率较低的专业。比如地质工程、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石油工程、采矿工程、油汽储运工程、矿物加工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水文与水资源工程都属于紧缺、需求量较大的专业。  红牌专业在杭州却有前途  实际上,被列为十大最难就业的专业中,动画、生物技术、生物科技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专业有些冤枉,至少在杭州,这些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并不难,有的还算是热门专业。  在刚刚结束的第六届中国国际动漫节人才招聘会上,来自省内外的74家动漫企业 推出了2000个动漫岗位。其中列在需求排行榜首位的是中高级原画师、动画师等专项人才,这些岗位几乎占了总需求量的三成;排在需求榜前列的还有策划、编剧、导演、建模、脚本分镜、后期制作等人才。  杭州高新人才市场对高新区部分企业2010年用人需求做了一个摸底调查。参与调查的150余家企业的人才需求量比去年同期增长了近20%。其中有近80%的岗位集中在计算机、通讯和机械能源行业。  杭州高新区人才开发中心的方孟兰表示,计算机科学、动画专业在杭州的就业情况都还不错。因为软件开发是比较精尖的项目,现在高新区内的很多软件企业都需要这样的人才,因此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很受欢迎。另外,生物科技与工程、生物技术要看情况,一开始工作的话,据说很辛苦,但是有经验后,前景还是相当不错的,薪资都比较高。  理性选专业被重提  在被调查的考生中,无论是男生、女生,还是文科生、理科生,都有这样的意思:最可能首选的专业是金融学。值得注意的是,蓝皮书写道“2010届被调查的考生觉得,法学、英语、汉语言文学、会计学也是他们热衷的专业”,可意外的是,调查显示以上专业都是2007届——2009届失业人数最多的专业,所以这样看来理性选择专业显得尤为重要。  浙江省人才市场的人力资源专家汪长江说,蓝皮书中提到的一些黄牌专业杭州也存在。比如法学、英语、国际经济与贸易,这些专业在五年前需求相对较大,高考报考的人数多。但是太过泛滥了,造成了目前的就业难。而所谓的绿色专业,三五年后又将会怎样呢?汪长江认为,高校的专业设置如果存在缺陷,没有自己的特色,专业培养不精细,教学研究不深入,“绿色”专业也会变成黄色的。

近几年大学生就业的情况调查 谁有0812年的具体点的数据啊

4,大学生就业情况

今年底到明年的大学生就业面临着一个比以前更加趋紧的形势。第一,毕业生多。今年是611万,明年是659万。第二,就业空间相对紧。特别是企业需求这块,如果下滑比较厉害的话,大学生的就业岗位、就业机会相对就比过去有所减少。第三,相关的政策措施和服务体系还亟待完善。第四,我们的大学教育与市场脱节的问题,大学生的就业观念与实际就业市场不适应的问题还存在,而且成为大学生就业的一种障碍。  面对社会竞争的巨大压力,大四毕业生们应该怎么样让自己占得先机,成了时下最热门的话题。  根据劳动社会保障部科研所的数据显示:我国在“十一五”期间计划年均新增劳动力需求总量为1800万,但“十一五”期间每年新增劳动力供给为2000万,每年将出现200万富余劳动力。根据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2005中国人才报告》预计,到2010年我国专业技术人才供应总量为4000万,而需求总量为6000万。以上两项数据表明:我国劳动力总体有富余,但专业技术人才仍将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专业人才需求具体表现在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上。  第一产业缺口218万人  2010年农业科技人才需求可能达到几百万人,但相关人才供给有限。根据国务院颁布的《农业科技发展纲要(2001-2010)》数据显示,我国共有涉农院校43所,在校学生大约为9万,教学和科研人员为3.5万人,130万大中专毕业生中已有80万离开了农业。预计到2010年,第一产业人才缺口将达到218万人。  第二产业缺口1220万人  我国大学生中38%为工科类学生,但是毕业生人数还是不够,振兴我国工业还需大量的工程师,主要集中在IT、微电子、汽车、环保、系统集成、新材料、新能源与节能技术开发、条码技术、铁路高速客运技术等领域。预计到2010年,人才缺口数字巨大,将达1220万人。  第三产业人才缺口325万人  该产业将是扩大就业岗位最多的部门。一些高端涉外人才需求很大,比如涉外会计、涉外律师、涉外金融服务、同声传译、电子商务、数字媒体、物流、精算和心理咨询等行业,都需要大量人才。预计到2010年,人才缺口预计在325万人。  虽然上述缺口预计数量庞大,但是2009年毕业生总数611万人,因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就业形势非常严峻。而2010年毕业生总数将达到652万,整体形势稳中有降,即就业形势将更加严峻。原因有三:  一、因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受金融危机的影响还不能很快恢复,所以外企需求量下降;  二、国企去年为了响应国家号召已经扩招,大量透支了2010年的招聘名额,所以今年需要消化一下;  三、由于海外市场低迷,大量高层次人才从海外回流。  就业专家预测,2010届大学生的就业率估计会比2009届更加难看。  专通过调研发现,即便是最保守的估计,还是至少有40%的2009届毕业生没有找到工作,调查就业率要比官方公布的68%低不少。  据官方公布的数据显示,2009届和往届没有找到工作的大学毕业生一共有710万人。  今年650万-700万的2010应届毕业生,加上2009届300多万没有找到工作的毕业生,在2010年大学生就业年度涌入就业市场的大学毕业生人数将达到史无前例的千万人。  根据介绍,每年的10月到12月上旬都是大学毕业生最主要的招聘季,500强等知名外企和大型国企都会在10月开始进入各大高校,将金字塔尖上的学生招为己用。  在春节过后的二三月份,则是大学毕业生的另一个招聘季,中小企业是这两个月内的招聘主力,大部分能找到工作的毕业生会在这期间落实岗位。  如果2010届毕业生在春季招聘季还没有找到工作,那么他们就很难了,因为和新一届的毕业生竞争,他们基本上没有胜出的可能,对在明年3月份后还没有找到工作的毕业生感到担忧。  同样的调查发现,除了少数名校毕业生起薪基本保持不变,企业给2010届大学毕业生开出的起薪,要比2009届毕业生整体下降了5%-10%。在一些中小城市,大学生毕业生起薪还不足1000元。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们应该首先把自己的位置摆放正确,自己只是刚踏入社会的新人,需要学习的东西还很多,在为人处世上要谦虚,要对自己应聘单位有一个详细的了解,你所竞争的岗位和你的专业是否联系紧密,如果联系不紧密你就必须查找资料来弥补自己的不足。  因为刚刚毕业的大学生们都没有任何工作经验,找一份让自己满意,又让用人单位花力气培养的工作已经基本不太符合现在的现实了。所以大学生应该先选择就业,就算自己找到的工作不能满足自己,但在工作岗位上学到的东西是学习时学不到的,就业后再择业将成为社会的发展趋势。让自己在社会的火炉中锻炼,这样经过锻炼后才能是一个真正合格的人才。  官方的统计数据已经失去了应有的意义,看着现在的大学生就业情况比农民工还要差,我们还能说些什么呢。高校在扩招,这是一个事实,大学生在不断地增加,这也是事实。我们的GDP一直都在增长,这也是事实,我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一直在增长,外汇储备世界第一,出口,进口数不胜数,诸多的事实在证明,国家是在不断地进步的,也是不断地富裕的。但是也掩盖不了另一个境况,那就是当代大学生的就业情况。想起当年的大学生是怎样工作的,国家分配工作的。现在呢,大学生打从进入大学校园的那一刻起,就要面对就业这个目标而奔波奔走了。为了应对各种就业门槛,我们大学生进了大学就开始围着各种的证件忙碌着,但是能真正地获得知识或者技能的有多少呢。有人说学生只是一个考试的工具,这话说得有点偏激,但是也不是没有理由。我不知道就业为何紧张,也不知道就业能否不再紧张,因为宏观的或者是微观的环境轮不到我们在控制,主观的或者是客观的事情我们也一直在努力着,改变着。但愿这个就业的寒冬不要持续那么久。
如何找到一份好工作.想做什么?首先问五个问题:我要去哪里?我在哪里?我有什么?我的差距在哪里?我要怎么做?.以上五个问题涵盖了目标、定位、条件、距离、计划等诸多方面,只要在以上几个关键点上加以细化和精心设计,把自身因素和社会条件做到最大程度的契合,对实施过程加以控制,并能够在现实生活中知晓趋利避害,使职业生涯规划更具有实际意义。 做好职业定位 定位是自我定位和社会定位的统一,只有在了解自己和职业的基础上才能够给自己做准确定位。 检视个人特质(一)欲望(desires)) (做事的能力)在此人生阶段 ,你究竟要什么?(二)能力(ability) 你擅长什么?(一般技术以及特别技术)(三)性格特质(气质、性质) (temperament) (气质、性质)你是什么类型的人?在何种情况下有最佳表现?(四)资产(assets) (有形与无形)你有什么比别人占优势的地方? 每个人群都需要定位,其目的是保证自己持续地发展。但是各个群体定位的重点不同:定位重点在于澄清自己有什么。过高或者过低估价自己,过于看重自己的文凭,或者看重自己的成绩,有的过于低估自己身上的潜质,所以,既需要认真地分析自己,又需要多了解社会需求,以求定位准确。在大多数情况下,正确的思路是,做你应该做的事,而不是做你喜欢做的事 找工作同做其它事情一样,也有方法和技巧。很多人找不到工作并不是因为他们没有做事的能力,而是因为他们在找工作过程中没有运用正确的方法和一定的技巧。所谓技巧,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⑴.了解自己,包括了解自己的知识、技能、性格、爱好以及身体状况等。找工作之前,你必须先对自己有全面的认识,一定得知道自己能做那方面的工作,不适合做哪方面的工作。找工作不能眼高手低,明明自己没有能力做的工作却偏要做,那结果一定是被拒之门外的。 ⑵.了解你所选择的职业和行业。了解职业岗位的工作内容、工作性质和对从业者素质的要求。可以向亲朋好友中做过相关工作的人了解有关情况,也可以向从事这方面工作的其他人请教,他们经验丰富,体会深刻,能给你提供具有指导意义的信息,他们工作过程中的失败教训,对你可以起到预防的作用,而他们的成功经验又是你可以借鉴的。 ⑶.自我推荐。在了解自己和工作的基础上,就开始求职了。求职就是寻找和得到工作的过程,通常包括获得用人的信息、争取面试、谈话、签约等环节。找工作就像推销商品一样,要让顾客买你的产品,你必须告诉对方,你的商品质量如何的高,价格怎样公道,才能吸引人们来买这种商品。同样,找工作时也要围绕着“我真正有能力做好这份工作,而我提出的要求也是十分合理的”这样一个中心来展开。一定要学会推销自己,这样别人才会认可和录用你.祝您找到称心的工作、开始美丽人生!~....

文章TAG:大学  大学生  大学生就业  学生  大学生就业数据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