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的内容

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分为规划纲要和总体规划两个阶段。 1.风景名胜区规划纲要的任务是研究总体规划的重大原则问题,结合当地的国土规划、区域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规划极其其他相关规划,根据风景区的自然、历史、现状情况,确定发展战略布置。风景名胜区纲要的主要内容:(1) 进行风景名胜区资源调查与评价,明确风景资源价值登记,保存状况以及风景名胜区主要存在问题。(2) 分析论证风景名胜区发展条件(优势不足),确定发展战略。(3) 拟定风景名胜区发展目标,包括资源保护目标、旅游经济目标和社会发展目标。(4) 论证并原则确定风景名胜区性质、范围(包括外围保护地带)、总体布局以及资源保护、利用的原则措施。 2.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任务是根据风景名胜区规划纲要,综合研究和确定风景名胜区的性质、范围、规模、容量、功能结构、风景资源保护措施,优化风景名胜区用地布局,合理配置各项基础设施,引导风景名胜区健康、持续发展。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的内容包括:(1) 根据地形特征、行政区规划和保护要求,划定风景名胜区规划范围,包括外围保护地带。(2) 确定风景名胜区规划性质、发展目标、规模容量。(3) 分居风景名胜区功能分区,确定土地利用规划,进行风景游赏组织。(4) 确定风景名胜资源保护规划,明确保护措施与要求。(5) 确定风景名胜区天然植被抚育和绿化规划。(6) 确定风景名胜区旅游服务设施规划。(7) 确定风景名胜区基础工程规划,包括道路交通、供水、排水、典礼、电信、环保、环卫、能源、防灾等设施的发展要求与保障措施。(8) 确定风景名胜区内居民社会调控规划、经济发展引导规划。(9) 制定分期发展规划。(10) 对风景名胜区的规划管理提出措施建议。

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的内容

2,旅游景区规划有什么内容要求

根据国家标准《旅游规划通则》(GB/T18971--2003)和《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50298--1999),我国景区开发需要编制景区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远景设计院现就三类规划内容和要求分别加以论述。 一、旅游景区总体规划任何一个景区开发建设前,原则上应当编制景区总体规划。景区总体规划编制以景区所在地的旅游业发展规划为依据,对景区的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帮助景区实现社会、经济、环境多重效益。(一)规划时限景区总体规划的期限一般为10-20年,同时可根据需要对景区的远景发展做出轮廓性的规划安排。对于景区的发展布局和主要建设项目,也应做出建设规划,期限一般为5年。(二)任务和作用总体规划的对象是一个具体的景区。其基本任务是综合研究旅游资源、客源市场,确定旅游地性质、环境容量及接待规模;划定旅游区的用地范围及空间发展方向;统筹安排区内各项建设用地和交通组织;合理配置各项旅游服务设施、基础设施、附属设施和管理设施;提出开发实施战略,处理好发展与建设的关系,指导旅游的合理发展。编制旅游总体规划对更好地推动和实现旅游的开发计划和发展目标,确保旅游资源的优化配置使其实现最佳利用价值,确保设计的旅游产品与实际旅游市场需求的统一性,确保旅游地与所在区域间有关的各项事业在社会、经济和环境方面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三)资料收集的内容收集的内容包括地形图、专业图以及气象、水文、地质、自然资源、历史文化、人口、行政区划、社会经济、企事业单位、交通运输、旅游设施、基础设施、土地利用和环境等方面的资料。(四)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1)综合评价旅游业发展的资源条件和基础条件。(2)全面分析市场需求,科学测定市场规模,合理确定旅游业发展目标。(3)确定旅游业发展的指导思想、规划依据和发展战略。指导思想是旅游规划的主题,是体现一定规划时段内总目标的一种设想。(4)明确景区区域、旅游产品重点开发的时间序列、土地利用的空间布局,根据需要划定缓冲区的范围,包括旅游服务设施、附属设施、基础设施和管理设施的总体布局。(5)综合平衡旅游产业要素、结构的功能组合,统筹安排资源开发与设施建设的关系,包括住宿设施、旅行社的结构、功能和布局的确定。(6)确定环境保护的原则,提出科学保护利用人文景观、自然景观的措施,包括各级保护区及影响保护地带的界线、面积的确定。(7)根据旅游业的投入产出关系和市场开发力度,确定旅游业的发展规模和速度。(8)提出实施规划的步骤、措施和方法,研究确定行业发展的目标战略。(五)总体规划的成果要求(1)文本、说明书。(2)规划主要图件(图纸比例为1/10000-1/5000):图纸主要包括景区现状图、景区总体规划图、景区(点)及旅游资源分布图、道路交通网络规划图、保护区级别规划图、分期建设规划图、各类基础设施规划布局图、旅游设施规划布局图。二、旅游景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较大型的景区可以增编景区控制性规划,小型景区可以跳过景区总体规划直接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是一个管理型的规划,其目的在于详细规定景区开发建设用地各项控制性指标和其他规划管理要求,并为景区修建性详细规划提供指导依据。(一)规划时限景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主要为景区近、中期开发建设做出安排,规划的期限一般为5—10年。(二)作用和任务景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主要为景区的规划和建设管理提供控制依据,它首先代表一种规划理念,表明景区的规划管理由终极形态走上法制化过程,表明景区的规划和开发建设是一个向着预定的规划目标不断渐进的决策程序;其次,与其下一层的景区修建性详细规划相比,后者更注重形体和视觉设计,控制性详细规划则更加强调管理和引导,所以控制性详细规划代表一种新的技术手段,是规划管理和建设开发控制的一大进步。景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主要任务:以景区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为依据,详细规定景区开发建设用地的各项控制性指标和其他规划管理要求,强化规划控制功能,并指导景区的修建性详细规划编制。(三)资料搜集的内容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除了搜集总体规划应搜集的资料外,还应包括以下基础资料:(1)旅游总体规划对本地块控制性规划的要求,相邻地段已批准的规划资料。(2)土地利用现状,用地分类应分至小类。(3)景区内人口分布现状。(4)拟规划区块内建筑的现状,包括房屋用途、产权、建筑面积、层数、建筑质量、保留建筑等。(5)景区内公共建筑、公共设施的分布。(6)景区内工程管线网分布现状。(7)景区内土地经济分析的资料,包括土地等级类型、土地级差效益、有偿使用现状、地价变化、开发方式等。(8)景区所在地区的历史文化传统、地方建筑特色、风土人情等。(四)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主要内容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主要内容主要体现在规划的控制指标体系内容上,可分为:1.控制性指标(1)用地控制指标:用地性质、用地面积、土地与建筑使用相容性。(2)环境容量控制指标: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地率、人口容量。(3)建筑形态控制指标:建筑高度,建筑问距,建筑物后退红线距离,沿路建筑高度、相邻地段建筑规定。(4)交通控制内容:外来车辆交通出入口方位、停车位,内部车辆交通出入口方位、停车位。2.引导性指标对旅游区内重点地块的建筑形式、色彩、体量、风格提出设计要求。配套设施体制:旅游区生活服务设施布置,市政公用设施、交通设施及其管理要求。(五)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成果要求(1)文本、说明书。(2)规划主要图件(图纸比例为1/2000-l/l000):用地现状图、用地规划图、地块指标控制图、道路交通及竖向规划图、工程管网规划图、地块划分图。三、旅游景区修建性详细规划景区修建性详细规划以景区总体规划或景区控制性规划为依据,对景区建设内容进行安排和布置。与景区总体规划或者控制性规划相比,修建性详细规划更加注重景区形体设计、空间布局。景区修建性详细规划将为接下来的景区建设提供直接指导和具体方案。(一)规划时限景区修建性详细规划主要为景区开发建设做出安排,规划的期限一般为3-5年。(二)任务和作用修建性详细规划以上一个层次规划为依据,将景区建设的各项物质要素在当前拟建设开发的地区进行空间布置。(三)搜集资料的内容除收集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基础资料外,还应增加控制性详细规划中有关本规划地块的要求、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等资料和各类建设工程造价等资料。(1)建设条件分析和综合技术经济论证。(2)建筑设施和绿地的空间布局、景观规划设计、布置总平面图。(3)道路系统规划设计。(4)绿地系统规划设计。(5)工程管线规划设计。(6)竖向规划设计。(7)估算工程量、拆迁量和总造价,分析投资效益等。(四)修建性详细规划的成果要求(1)文本、说明书。(2)规划主要图件(图纸比例为1/2000-1/500):区位图、规划地块现状图、规划总平面图、道路交通规划图、竖向规划图、综合管网等设施规划图、绿化景观旅游设施规划图、表达规划设计意图的透视效果图或模型。

旅游景区规划有什么内容要求


文章TAG:风景区规划风景  风景区  景区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