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清明节感言

“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所以谓之清明。”清明在中国,是一个很奇特的日子:它既是节气,又是节日;它既代表着万物的生,又缅怀着故去的亡。所以,清明对中国人,真的非常重要。春天的生机中缅怀生命的逝去,爱的追思取代了死的悲伤,在芳草的清香雅致中,让爱穿越阴阳两界,成为逝者与生者的心灵交流之桥。 不是所有的缅怀都要伴随悲伤,也不是所有的缅怀,都要用泪水来作为注解。缅怀是为了铭记,铭记是为了照亮前行的路途。清明节该记住什么?它可以有淡淡的离愁,但决不是泪水浸泡过的悲伤,需要的是铭记,是铭记中感悟出的力量。它一定是鼓舞我前行的力量,它一定是超脱于生命的祝福。

清明节感言

2,清明节的感悟有哪些

清明节的感悟 清明节到了,不管走得再远,还得回来给祖先扫墓,在野草丛生的墓地前,轻轻地拔掉那些美丽的小野花和杂草,然后培上一些新土,压上纸条,献上一束鲜花,点几柱清香,揖几个礼。在默默祷告之中,突然细想,不知先人感受的我,不知道现在黄土下面安息的祖先,是否喜欢这样的打扰?后人在墓地前走动、沉默、追思、悲伤,因为后人还活着,有感觉,有思维。对无可逃避的死亡的疑惧变成了内心涌动着的对生命的敬畏和感激。 清明节给祖先扫墓,不知道哪个聪明祖先地为后人设置的窗口,让生者和死者来这里在默视中对话。喧嚣、浮躁之中的现代人暂时安静下来,来到这荒山僻岭,在细雨蒙蒙的春天,在绿草幽幽的原野上,聆听先人的声音,感悟生与死。 望着那孤寂的墓碑和土堆,想着静静卧在黄土下的亲人,一幕一幕的那些尘封的回忆,便悄然涌上心头,那些充满快乐和悲伤的日子仿佛就在昨天。这时,我不安分地猜测、评价、默问着已逝的祖先。他这一生算得上活得美丽吗?他这一生算得上活得幸福吗?他这一生算得上活得快乐吗?其实,不管怎么说,他还算是没白活! 突然之间,我是乎明白了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原来并非虚构的。记得有个哲人曾说过,如果你不明白死亡,就不明白生命是什么;又说,活着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为什么活着。其实,在无限的未来生命中,我们目前需要探索的只是活着,在活着的时候,得做一件件生前死后都将无遗憾的事,在无限的宇宙的时空之中和无限的未来之中,认真走完属于自己“活着”的那一段极其微小的人生历程。 其实,活着本来就是一种美丽。生命自从它诞生的哪一刻开始,就在与死亡做终生的搏斗。生与死,本来只是一线之隔,释迦牟尼说:生死呼吸之间,一口气不来,即成来世。有时候,生命之灯的熄灭易如拍死一只蚊子。对于很多英年早逝的人,我们除了回忆他们的聪明才智与对人类的贡献以外,更多的只是叹息:他若能多活几年就好了。其实,不是多活几年的问题,而是几秒钟的事情,比如如突发事故的发生,虽然我们在生与死之间奋斗了几十年,可是却失意于几分钟之间。 想到这里,便会觉得活着真的是一种美丽,真的是一种幸福,此时,便会觉得活着的每一分钟都是来得不容易的,在生命之旅中,我们战胜过无数次疾病、突发事故、每分钟都可能飞来的“横祸”,才有平安、健康、幸福今天。这时或许觉得有点在安慰自己,但谁又能说这不是生命的“真实”呢? 生命其实也十分简单,我们都是紧握着拳而来,撒开着手而去。刚出生时那雪白而幼嫩的小小拳头,在清洗的时候,是掰也掰不开;撒开着手而去的老人,也许是在冥冥之中告警后人,他是一点都没有带去,所以才撒开着手,于是“撒手尘寰”便成为一种永恒真理。人不可能永远地活着,生命从它诞生的那一刻起,便注定一步步地走向死亡。死亡本来就是是必然的,然而最重要的是面对死亡的态度,就是坦然地走向死亡,那就需要在生的时候,能够知道无愧于生命,能够体会到活着就是一种美丽,能够体会到珍惜生命美丽的重要。
......恩恩
把酒洒在地上,表示对死者的追忆

清明节的感悟有哪些

3,清明节感言寄语

1.于千万人之中,遇到了你;于千万人之中,正好赶上;时间在荒漠中,没有早一步没有晚一步,惟有轻轻地问一声:又到清明时节,你在何处寄托哀思…2.向天借一片蓝,向云借一片轻,向太阳借一道光,向草借一片绿,向花借一片红,向鱼借一些自由,原来美丽真的触手可及。清明节,走走看看,心情更释怀。3.在湿漉漉的雨天,是你为我撑起一片无雨的天空。无论风雨雷电,我就是你的风衣、雨伞、避雷针,无悔的是我们相遇!4.认识你是我的错意,想着你是我的本意,爱着你是我的默意,抱着你是我的好意,不见你时真心真意,见到你时便是死心一意 !
1.于千万人之中,遇到了你;于千万人之中,正好赶上;时间在荒漠中,没有早一步没有晚一步,惟有轻轻地问一声:又到清明时节,你在何处寄托哀思…2.向天借一片蓝,向云借一片轻,向太阳借一道光,向草借一片绿,向花借一片红,向鱼借一些自由,原来美丽真的触手可及。清明节,走走看看,心情更释怀。3.在湿漉漉的雨天,是你为我撑起一片无雨的天空。无论风雨雷电,我就是你的风衣、雨伞、避雷针,无悔的是我们相遇!4.认识你是我的错意,想着你是我的本意,爱着你是我的默意,抱着你是我的好意,不见你时真心真意,见到你时便是死心一意 !
明天是清明节是个追忆和纪念的日子“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特别怀念逝者生前的音容笑貌重温与她们在一起的昔日时光,寄托对她们的思念。父母和老伴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也是我最亲爱的人,你们在天国相聚了那里没有疾病痛苦。我非常非常地怀念你们希望你们在天国过得好。
明天是清明节是个追忆和纪念的日子“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特别怀念逝者生前的音容笑貌重温与她们在一起的昔日时光,寄托对她们的思念。父母和老伴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也是我最亲爱的人,你们在天国相聚了那里没有疾病痛苦。我非常非常地怀念你们希望你们在天国过得好。
《清明祭奠之意义:慎终追远 明德归厚》 “所有人的生命里都是一部历史。” 这是莎士比亚的墓志铭上的话。望着这句话,我就在想,既然是历史就应该得到所有人的尊重。但是我无法用语言表述出我对尊重的理解,因而也就无法让别人和我一样表现出尊重之情。我们读过: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司马迁说过: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些都使我们对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这里,我要表述的是广泛的尊重与尊敬,向过去了的所有生命表示一种深切的哀思。 因为是清明节吗?也许吧。 我们知道,生命一来到这个世界,她就以肉体和精神的形态存在。我们有时不清楚我们身边每个真实的生命与其他的生命有什么不同,一个生命在她消失之前,我们几乎不能察觉到:所有人的生命里都是一部历史。 我们诵读:清明时节雨纷纷。我们体会:路上行人欲断魂。我们感怀:清明寒食谁家哭。 为什么会这样?让我们在这种感怀中,放眼去看一看。 中国古代的祭祀有很多,小到月祭,多到四时之祭,大到大规模的宗庙祭祀。即使现在,农村或逢初一或逢十五或逢节气,都要或大或小地祭祀一番。没有人能对各个地方各个民族的祭祀仪节作出准确的描述。 我们的祖先为什么重视祭祖,为什么频繁和繁缛地祭祀?孔子说:慎终追远,明德归厚。他生活的时代,卜筮迷信盛行,易经成为金科玉律,上上下下信奉鬼神。但孔子不信鬼神,所以解释说:“欲言死者有知也,恐孝子顺孙妨生以送死;欲言无知,恐不孝子孙弃不葬也。”祭祖先,是为了事活人,使活着的人道德醇厚。他关心丧葬问题,看重的是现实世界。 现在我们知道,古人的慎终追远,不忘先人,是为了增强凝聚力,以祭祀的方式唤起后人对祖先的追思和敬慕,沉淀的是一种道德、一种文化,它以国家统一和宗族团结为目的。这并非简单的死人是否有灵魂的问题,更非一个封建迷信所能全部概括。寒食节介子推的传说,端午节屈原投江的故事,都寄托了炎黄子孙崇敬先人的民族精神,这里,血脉相承,民族精神在延续。 和中国的清明节类似,日本有盂兰盆节,法国有万灵节,等等。日本很重视盂兰盆节,全国放假三天以上,人们自发地或有组织地进行祭祀活动。城里人都纷纷返回乡下,到墓地祭祖,全国都沉浸在对祖先的追思和怀念中。中国的农历七月十五民间称为鬼节,道家称为中元节,佛家称为盂兰盆节,有人考证日本的盂兰盆节即由中国传入。可是我们中国现在的城里年轻人有多少还知道这个节日?即使是清明,又有多少城里的年轻人真诚地去祭奠过呢? 有人说我们倡导的是文明祭祀,心中表示一下哀思,或在网上搞一点祭祀,革除了陈规陋俗。这当然不错。但是我们有必要看到另一方面。 许多年来,我们痛恨漫长的封建统治延误了中国近代走向现代化的进程,所以就对过去的许多文化加以排斥,总认为传统的祭祀不科学。实际上,任何国家任何形式的祭祀都没有科学可言,因为死去的人不能知道活着的人在想念他们在祭奠他们。任何国家任何形式的祭祀都是活着的人所进行的一项活动,这个活动可以让活着的人记住他们是来自相同的祖先,血管里流着相同的血。 “不学礼,无以立”,说的是不学礼就没有立足社会的依据。从中国有文献记录开始,婚、丧、祭等多保存于礼书中。礼是传统文化的核心,它所包括的范围从国家典章制度,直至个人的行为准则。虽然历经几千年,其中有不少属于封建的东西,但主线是知耻守礼,讲的是做人的准则: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食。中国自古就是礼仪之邦,人心纯朴,正如孔子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为什么能做到思无邪?因为正气在胸。何以能正气在胸?孔子又说:“大道之行也”。 当西方的情人节为我们都市里的年轻人所津津乐道的时候,当西方的圣诞节为我们都市里的高学历者所追捧的时候,甚至是当古老的祭祀成为公园里的民族风情表演时,我们是不是已忘记了什么和正在丢弃本应该属于我们自己的文化习俗? 中国的历史发展到今天,现代化正向我们大步走来,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不是封建时代所能比的。新的道德观、人生观正在取代旧的道德观、人生观,但这不等于说中国的文化传统就不需要了,更不等于说礼可以不要了。我们依然需要感谢祖先、感谢前辈们为我们打下的基础,我们需要并应该表达对他们的敬意。像法国人那样,像日本人那样,每年清明的这一天,隆重地到逝去者的墓地旁祭奠,献上一束鲜花,献上我们的礼仪,献上我们的庄严。

清明节感言寄语


文章TAG:清明  感悟  清明节  感言  清明感悟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