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494年孝文帝以南征为名迁都洛阳。孝文帝决定迁都洛阳,并改元姓以示文治决心,统一需要孝文帝雄才伟略,其志在统一天下,迁都洛阳是统一天下的需要,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平城是用武之地而无法文治,孝文帝迁都洛阳,改元姓是文治需要,洛阳是东周、东汉、曹魏、西晋等的国都,位置重要,北魏迁都洛阳后,有利于北魏的统一天下战略。
1、孝文帝为啥要迁都洛阳?待在大同不好吗?
魏孝文帝雄才大略,志存高远!他之所以要将都城从平城(大同)迁往洛阳,主要有两个目的:1,北元魏迁都洛阳是为了以先进的汉文化、汉制取代相对落后的鲜卑文化、鲜卑制。如此一来,就能确保北元魏的繁荣昌盛,确保民族融合,使北方汉人从内心之中认同北元魏政权,2,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其实还有一层目的,就是想等北元魏汉化成功,人心统一以后,率军南征统一华夏。
2、假如孝文帝当年没有从平城迁都至洛阳,那么如今的大同会是怎样的景象?
历史没有如果,但是我们可以推测一下呗,当面的平城就算是北魏首都,也是很偏僻的一个所在。冬天寒冷的很,而粮食也是一个需要解决的大问题,古代运输水平低下,运一百斤到场估计五十斤不到(以运粮的距离估算)。而洛阳就不一样了,东汉时期洛阳是国都,不管是文化,经济,交通还是政治影响力来说都大幅度领先平城,加上平城的贵族势力根深蒂固,北魏孝文帝想去洛阳的决心是很大的,后果也是显而易见的。
3、北魏孝文帝为何要迁都洛阳?
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改元姓的主要原因是北魏的发展需要,文治需要,统一需要,下面讲一下个人理解。1.发展需要当时北魏的平城位置相对靠北,风沙雨雪的天气较多,自然环境恶劣,北魏早期,社会经济相对薄弱,总人口不是太多,平城做为都城还可以应付,粮食供应也比较充足。但是随着北魏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特别到孝文帝时期,平城的人口越来越多,粮食供应不足问题就凸显出来,外地运粮成本又高,
而洛阳的伊洛河与黄河交汇处,有一片不小的冲积平原,可以养活大量的人口。迁都洛阳可满足北魏发展需要,2.文治需要正如孝文帝所说“徙居平城,这里是用武之地,不能实行文治,今将移风易俗,实在难啊!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平城是用武之地而无法文治,孝文帝迁都洛阳,改元姓是文治需要。文治是一个国家或民族综合实力的体现,
在当时南北朝群雄纷争的时代,文治的国家就拥有更强的实力,就可以取得最终胜利。当时文治基础最好的地方应该在洛阳,洛阳曾作为东周、东汉、曹魏、西晋等王朝的国都,是儒学文化的中心,对于北魏而言,虽然用武力统一了北方,但统治上野蛮乏力,所谓“马上得天下,不可马上治天下”,孝文帝急需吸纳先进汉文化进行国家有效治理。
因此,孝文帝决定迁都洛阳,并改元姓以示文治决心,3.统一需要孝文帝雄才伟略,其志在统一天下,迁都洛阳是统一天下的需要。平城位置偏北,对抗北方柔然还凑合,但要以平城做为平定南方的据点,显然不行,平城距离南方过于遥远,孝文帝显然无法坐镇平城去指挥平定南方,统一天下。洛阳是东周、东汉、曹魏、西晋等的国都,位置重要,北魏迁都洛阳后,有利于北魏的统一天下战略,
4、北魏孝文帝为什么把都城从平城迁往洛阳?
为了接受汉族的先进文化,加强同黄河流域汉族大地主的联糸,巩固北魏鲜卑的统治公元494年北魏把都城迁到洛阳。北魏(公元386年一公元534年)是南北朝时期北朝建立的第一个国家,建立者是鲜卑拓跋部贵族拓跋珪,定都平城(山西大同),到孝文帝拓跋宏时已是第七代皇帝。孝文帝在冯太后的帮助下进行汉化改革,但平城位于汉文化圈边缘,鮮卑贵族势力庞大有着重重阻力,
公元494年孝文帝以南征为名迁都洛阳。孝文帝事先发布文告要调动兵马进攻南朝,有些贵族享福太久都不同意南征但胳膊拧不过大腿,既然皇帝御驾亲征只能跟随,北魏大军走到洛阳时风雨交加道路泥泞,这些贵族们跟落汤鸡似的说什么都不肯向南走了,孝文帝说好不南征可以那咱们都别回去了,就定都洛阳吧,贵族们思前想后就同意定都洛阳啦。
文章TAG:孝文帝从哪里迁都到洛阳 迁都 洛阳 孝文帝 魏孝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