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鄞州中心区到南塘河怎么走

过长丰桥就是

鄞州中心区到南塘河怎么走

2,关于南塘河

南塘河,流经广东省高州市南塘镇,故称。 南塘河又称谷河,左源出石板镇甘嶂石滩,右源出南塘镇仙坑笔架岭,于石板公歧坳圳口汇合,经南塘墟,至谷墟鲤鱼坟交汇入窦江。集雨面积123.1平方公里。
过长丰桥就是

关于南塘河

3,温州望江路上的江或者说是河是流自瓯江吗温瑞塘河流经鹿城的

望江路上的江是流自瓯江 温瑞塘河主河道古称南塘河,明清称七铺塘河,北起鹿城区小南门跃进桥,向南流经梧埏、白象、帆游、河口塘、塘下、莘塍、九里,再向西至瑞安市城关东门白岩桥,全长33.85公里,河道正常水位一般宽度为50米,河面最宽处有200多米,最狭处仅有13米

温州望江路上的江或者说是河是流自瓯江吗温瑞塘河流经鹿城的

4,温州最大的三条河是什么

温州地区是瓯江,飞云江,敖江.小河是乐清塘河.温瑞塘河.永强塘河.
楼上的你去死吧,才不是楠溪江我就知道温瑞塘河 瓯江 温瑞塘河位于瓯江以南、飞云江以北的温瑞平原,是我市境内十分重要的河道水系,分属于鹿城、瓯海、龙湾、瑞安等“三区一市”管辖。水源主要来自瞿溪、雄溪、郭溪(通称三溪)以及大罗山和集云山的山涧溪流,整个流域面积740平方公里,水面面积22平方公里,灌溉面积48.2万亩,多年平均降雨量1694.8毫米,年径流量9.13亿立方米。水系河网总长度1178.4公里,在吴淞高程5米时,相应蓄水量6500万立方米。温瑞塘河自东晋时期由人工开凿,经唐大和、会昌年间大规模疏浚,后在南宋淳熙14年由知州沈枢组织修筑,形成“八十里荷塘”,是温州山水城市特征的重要标志。温瑞塘河主河道古称南塘河,明清称七铺塘河,北起鹿城区小南门跃进桥,向南流经梧埏、白象、帆游、河口塘、塘下、莘塍、九里,再向西至瑞安市城关东门白岩桥,全长33.85公里,正常水位时河面一般宽度为50米,最宽处200多米,最窄处仅13米。温瑞塘河纵横交错的水系河道,对我市的防洪、排涝、供水、航运、灌溉、景观及生态环境保护,特别是温瑞平原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被温州人民称为“母亲河”。 1、 沿岸为狭长的平原,即温州平原。瓯江下游,水流平缓,形成许多沙洲。瓯江发源于浙江和福建交界处的洞宫山西北麓,自西南向东流入温州湾,全长376千米,流域面积1.8万平方千米,是浙江第二大河。这是第一大河。 2、 江是浙江省第四大河,温州市第二大河这是第2大河。 3、温瑞塘河是温州第3大河

5,温州有哪些塘河它有多长

全长33.85公里 温瑞塘河位于瓯江以南、飞云江以北的温瑞平原,是我市境内十分重要的河道水系,分属于鹿城、瓯海、龙湾、瑞安等“三区一市”管辖。水源主要来自瞿溪、雄溪、郭溪(通称三溪)以及大罗山和集云山的山涧溪流,整个流域面积740平方公里,水面面积22平方公里,灌溉面积48.2万亩,多年平均降雨量1694.8毫米,年径流量9.13亿立方米。水系河网总长度1178.4公里,在吴淞高程5米时,相应蓄水量6500万立方米。温瑞塘河自东晋时期由人工开凿,经唐大和、会昌年间大规模疏浚,后在南宋淳熙14年由知州沈枢组织修筑,形成“八十里荷塘”,是温州山水城市特征的重要标志。温瑞塘河主河道古称南塘河,明清称七铺塘河,北起鹿城区小南门跃进桥,向南流经梧埏、白象、帆游、河口塘、塘下、莘塍、九里,再向西至瑞安市城关东门白岩桥,全长33.85公里,正常水位时河面一般宽度为50米,最宽处200多米,最窄处仅13米。温瑞塘河纵横交错的水系河道,对我市的防洪、排涝、供水、航运、灌溉、景观及生态环境保护,特别是温瑞平原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被温州人民称为“母亲河”。 参考资料:http://www.wrth.com.cn/about/briefinfo.asp
就一条温瑞塘河。温瑞塘河是温瑞平原48.2万亩农田主要灌溉和排涝河道,也是沿河100万居民生活用水和城乡工矿企业的主要水源,更是温州至瑞安内河航运的重要水道。航运能力为20—30吨左右,河道有机动客货小轮船及驳船70艘。温瑞塘河河水流向,以帆游为界,帆游以北,水北流通瓯江;帆游以南,水南流,除部分由沿海浦沥入江外,经流在九里、瑞安壕河入飞云江。1985年眩江翻水站建成,提瓯江水入温瑞塘河,水位全面提高,河水均南流瑞安。   温瑞塘河位于瓯江以南、飞云江以北的温瑞平原,是我市境内十分重要的河道水系,分属于鹿城、瓯海、龙湾、瑞安等“三区一市”管辖。水源主要来自瞿溪、雄溪、郭溪(通称三溪)以及大罗山和集云山的山涧溪流,整个流域面积740平方公里,水面面积22平方公里,灌溉面积48.2万亩,多年平均降雨量1694.8毫米,年径流量9.13亿立方米。水系河网总长度1178.4公里,在吴淞高程5米时,相应蓄水量6500万立方米。温瑞塘河自东晋时期由人工开凿,经唐大和、会昌年间大规模疏浚,后在南宋淳熙14年由知州沈枢组织修筑,形成“八十里荷塘”,是温州山水城市特征的重要标志。温瑞塘河主河道古称南塘河,明清称七铺塘河,北起鹿城区小南门跃进桥,向南流经梧埏、白象、帆游、河口塘、塘下、莘塍、九里,再向西至瑞安市城关东门白岩桥,全长33.85公里,正常水位时河面一般宽度为50米,最宽处200多米,最窄处仅13米。温瑞塘河纵横交错的水系河道,对我市的防洪、排涝、供水、航运、灌溉、景观及生态环境保护,特别是温瑞平原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被温州人民称为“母亲河”。

6,温州的三大河是什么

我就知道温瑞塘河 瓯江 温瑞塘河位于瓯江以南、飞云江以北的温瑞平原,是我市境内十分重要的河道水系,分属于鹿城、瓯海、龙湾、瑞安等“三区一市”管辖。水源主要来自瞿溪、雄溪、郭溪(通称三溪)以及大罗山和集云山的山涧溪流,整个流域面积740平方公里,水面面积22平方公里,灌溉面积48.2万亩,多年平均降雨量1694.8毫米,年径流量9.13亿立方米。水系河网总长度1178.4公里,在吴淞高程5米时,相应蓄水量6500万立方米。温瑞塘河自东晋时期由人工开凿,经唐大和、会昌年间大规模疏浚,后在南宋淳熙14年由知州沈枢组织修筑,形成“八十里荷塘”,是温州山水城市特征的重要标志。温瑞塘河主河道古称南塘河,明清称七铺塘河,北起鹿城区小南门跃进桥,向南流经梧埏、白象、帆游、河口塘、塘下、莘塍、九里,再向西至瑞安市城关东门白岩桥,全长33.85公里,正常水位时河面一般宽度为50米,最宽处200多米,最窄处仅13米。温瑞塘河纵横交错的水系河道,对我市的防洪、排涝、供水、航运、灌溉、景观及生态环境保护,特别是温瑞平原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被温州人民称为“母亲河”。
楼上的你去死吧,才不是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78988e69d8331333231613266楠溪江我就知道温瑞塘河 瓯江 温瑞塘河位于瓯江以南、飞云江以北的温瑞平原,是我市境内十分重要的河道水系,分属于鹿城、瓯海、龙湾、瑞安等“三区一市”管辖。水源主要来自瞿溪、雄溪、郭溪(通称三溪)以及大罗山和集云山的山涧溪流,整个流域面积740平方公里,水面面积22平方公里,灌溉面积48.2万亩,多年平均降雨量1694.8毫米,年径流量9.13亿立方米。水系河网总长度1178.4公里,在吴淞高程5米时,相应蓄水量6500万立方米。温瑞塘河自东晋时期由人工开凿,经唐大和、会昌年间大规模疏浚,后在南宋淳熙14年由知州沈枢组织修筑,形成“八十里荷塘”,是温州山水城市特征的重要标志。温瑞塘河主河道古称南塘河,明清称七铺塘河,北起鹿城区小南门跃进桥,向南流经梧埏、白象、帆游、河口塘、塘下、莘塍、九里,再向西至瑞安市城关东门白岩桥,全长33.85公里,正常水位时河面一般宽度为50米,最宽处200多米,最窄处仅13米。温瑞塘河纵横交错的水系河道,对我市的防洪、排涝、供水、航运、灌溉、景观及生态环境保护,特别是温瑞平原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被温州人民称为“母亲河”。 1、 沿岸为狭长的平原,即温州平原。瓯江下游,水流平缓,形成许多沙洲。瓯江发源于浙江和福建交界处的洞宫山西北麓,自西南向东流入温州湾,全长376千米,流域面积1.8万平方千米,是浙江第二大河。这是第一大河。 2、 江是浙江省第四大河,温州市第二大河这是第2大河。 3、温瑞塘河是温州第3大河

7,以前温瑞塘河的资料

温瑞塘河是温州人的母亲河,它由早期的海塘演变而来,形成于东晋,流经千年岁月,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瓯越儿女。 早期海塘演变成塘河 温州位于强潮海岸,自人类定居在沿海平原之日起便产生了修建海塘拦阻海潮的需要。因此,温州历史上的海塘修建活动极为频繁,虽然古方志上主要记载明清的海塘修建活动,但这并不能证明温州的海塘修建开始较晚,或者早期的海塘规模较小。宋代以前的海塘未能引起后人注意的原因,在于这些海塘随着海岸线的后退,不再需要靠它们抵御潮水,逐渐演变成为仅供航行和灌溉的河流,即通常所说的“塘河”。 温州早期的海塘及由其演变而来的塘河颇多,如横河埭—沙塘、坡南塘、东塘,都是早期的海塘,后来都演变成塘河。在温州的海塘中,修建最早、长度最长的海塘,无疑要推南塘和万全塘。由它们演变而来的温瑞塘河和瑞平塘河,至今仍是温州地区最重要的可供灌溉和通航的人工河流。 今天流经温州—瑞安两个城区之间的温瑞塘河,是一条略成南北走向的河流,宋代称为南塘。南宋初,曾在瑞安任职的袁燮,记载过乾道年间(1165—1173)的南塘状况:瑞安“邑濒海,潮坏民田,筑塘以捍之,河行其中,盖永嘉、瑞安大河之支别也”;塘河外有海涂,“有势力者,围塘外涂地为田,而穴塘引河以溉”,而“塘日穿漏,则无以障海矣”(《尚书黄公行状》)。据此可见,南塘最初是作为海塘而修建的,乾道时部分塘堤仍然具有拦阻海潮的作用;南塘内侧是河流,所谓“永嘉、瑞安大河之别支”,指此河流经永嘉(今温州市城区)和瑞安之间,北南两端分别与永嘉的瓯江和瑞安的飞云江连接。 南塘的两个组成部分 塘堤与塘河是南塘的两个主要组成部分。修塘堤为了拦阻海潮,塘河则是南北向延伸的塘堤和东西向奔流的自然河流垂直相交的产物。人们出于灌溉的目的,将自然河流的水引入塘堤的内侧,海堤正好也起了拦河的作用。人们还在河水的另一侧筑上长堤,于是就形成一条可供行船、灌溉的运河。拦阻海潮的塘堤和可供灌溉、行船的塘河,共同构成南塘的两个部分。由于温瑞平原各地的成陆速度并不一致,南宋时温瑞塘河南段以东的某些地区仍然是海域,拦阻海潮仍是南塘最重要的任务,故袁燮称其为塘(南塘)而不是河(温瑞塘河)。以后,随着平原规模的扩大和大海的远去,海塘的作用消失了,两大部分只留下今日可供通航、灌溉的塘河,于是“南塘”之名隐而“温瑞塘河”之名显。 塘河两侧塘堤所用建筑材料的区别,以及塘河与自然河流大相径庭的流向,可以证明以上推测的合理。据《瑞安县地名志》,温瑞塘河东岸为叠砌陡直的石路,高2米—2.5米,西岸则是泥埭,基本建筑材料是泥土。如果塘河只是人工开挖的运河的话,河堤的建筑材料有必要做这种区分吗?今天的塘河是历史上塘河的延续和发展,答案只能是:东侧的塘堤最初是海塘,要阻拦海潮必须用坚固的石头作建筑材料,西侧的塘堤只用来束缚塘河水,不妨用泥土建筑。就河流而言,温州的瓯江、飞云江、鳌江等天然河流均发源于西部山区,自西向东流经平原注入大海,河流的流向与海岸大致垂直相交;而温瑞塘河仅在温州—瑞安之间的平原上南北流淌,流向大致与各天然河流垂直相交,而与海岸线相平行。温瑞塘河这种与天然河流完全相反的流向,除了将它解释为古人修建海塘以后形成的产物,很难有其他的解释。而且,历史文献中没有开挖温瑞塘河的任何记载,温瑞塘河长近40公里,如果是为灌溉和通航特意开挖,由于工程量不少,文献中不可能不留下记载。 南宋人徐谊关于平阳县内的海塘沙塘兴修过程的一段记载,不仅为以上关于南塘由海塘和塘河两部分所构成的推测提供了佐证,也有助于我们了解这种海塘的修建过程。南宋绍兴年间,飞云江南岸平原在地方官和乡绅的主持下,将各村落独自建的埭连接成统一的海塘沙塘,并创设陡门和其他附加设施。于是,在南岸平原,“上蓄众流,下捍潮卤,有沙塘为之城垒;潴其不足,泄其有余,有陡门为之喉襟”,形成完善的水利系统(隆庆《平阳县志·艺文》)。用以“下捍潮卤”的是海塘,用以“上蓄众流”的是塘河,而作为“潴其不足泄其有余”的“喉襟”自然是陡门。根据这条资料,我们可以想到,宋代温州沿海建设海塘时已充分考虑到拦海潮和蓄水灌溉、排泄积潦等多种功能,而这一复杂的水利系统往往是同时兴建的。虽然目前尚无法得知历史上最早的海塘,包括南塘,是否一开始兴建就考虑到以上的多种功能,但可以肯定这一传统可以上溯到宋代以前的相当长的时间。其实,浙江很早就开始兴修兼具蓄淡灌溉功能的海塘,陈桥驿先生的研究表明,绍兴地区的海塘主要功能之一就是蓄淡灌溉,而绍兴零星的海塘兴建早在东汉年间即已开始(《古代鉴湖兴废与山会平原农田水利》,《地理学报》1962年第3期)。 南塘初步形成于东晋 根据徐谊的记载,我们可以想到,至少在南宋以前,温州平原的海塘建设,往往经历各村落先自行筑小土堤(埭),尔后各村再连接成较大规模的海塘这样的过程。温州沿海属山地海岸,港湾众多,沿海平原早期的成陆往往首先从一个个小港湾开始,在港湾填平以后才会出现大面积的成陆区域。宋代以前,温州沿海平原的成陆速度相当慢,成陆区域大多在各个港湾内,各村落完全可以依靠自己的力量修建较小规模的海塘“埭”。当成陆过程由港湾以内演进到港湾以外,在人口增多经济发展的背景下,才需要并可能修建较大规模的海塘。 历史文献缺乏南塘始修年代的记载,即使宋代博学广闻的温州籍大儒陈傅良,也说南塘“不知起何时”(《止斋集》卷39《温州重修南塘记》)。石岗陡门是南塘中段的主要排水口,陈傅良说元丰四年(1081)已有人作《观石岗陡门》诗(《止斋集》卷39《重修石岗陡门记》),可见南塘至少在北宋中期以前已经兴建。《嘉靖瑞安县志》卷2说石岗陡门,“自建县即有”。瑞安建县于三国吴,当时称罗阳县,有理由推测在北宋以前较早的时代南塘就已形成。 温瑞塘河南连瑞(安)平(阳)塘河,两河长达百里,唐宋时因河中盛开荷花,又有“百里芳”之称。东晋时著名书法家王羲之曾任永嘉郡(温州前身)太守,唐宋有关“百里芳”的记载往往提到王羲之。南宋《方舆胜览》卷9瑞安府(南宋后期温州改名瑞安府)“百里荷花”条引《郡志》:“自(今温州城区)百里坊至平阳屿一百里皆荷花,王羲之自南门登舟赏荷花即此也。”唐人张又新赋诗记王羲之出游:“时新游骑南徂暑,正值荷花百里开。民喜出行迎五马,全家知是使君来。”张又新生活年代距王羲之生活的东晋只有三四百年,张又新的诗可以证明《郡志》所载必有根据,据此估计南塘在东晋时已经初步形成。 (本文有删节,标题为编者所加。作者为温籍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地理学会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委员,曾任日本大阪大学、英国牛津大学、美国哈佛大学的客座研究员。) 照片除署名外均选自《温瑞塘河文化史料专辑》
  温瑞塘河于晋时初成河道。从南朝永嘉郡守谢灵运《舟向仙岩寻三皇井仙迹》及《游赤石进帆海》诗,可见他曾由此河自温州至仙岩、帆游。唐会昌间(841—846)温州太守韦庸倡疏会昌湖,导汇瞿溪、雄溪、郭溪以及桐岭、眠岗、白云、大罗、吹台诸山之水经温州城西南通瑞安境的帆游与瑞安段河道相接,直通瑞安城。北宋时,沿塘河遍植莲藕,有“八十里荷塘”之称。宋淳熙十四年(118)温州知州沈抠修浚,傍河有堤,辟绎路称“南塘驿路”。   水源主要来自瞿溪、雄溪、郭溪(通称三溪)以及大和集云山的山涧溪流,整个流域面积740平方公里,水面面积22平方公里,灌溉面积48.2万亩,多年平均降雨量1694.8毫米,年径流量9.13亿立方米。水系河网总长度1178.4公里,在吴淞高程5米时,相应蓄水量6500万立方米。温瑞塘河自东晋时期由人工开凿,经唐大和、会昌年间大规模疏浚,后在南宋淳熙14年由知州沈枢组织修筑,形成“八十里荷塘”,是温州山水城市特征的重要标志。温瑞塘河主河道古称南塘河,明清称七铺塘河,北起鹿城区小南门跃进桥,向南流经梧埏、白象、帆游、河口塘、塘下、莘塍、九里,再向西至瑞安市城关东门白岩桥,全长33.85公里,正常水位时河面一般宽度为50米,最宽处200多米,最窄处仅13米。温瑞塘河纵横交错的水系河道,对我市的防洪、排涝、供水、航运、灌溉、景观及生态环境保护,特别是温瑞平原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被温州人民称为“母亲河”。   温瑞塘河航道北起鹿城区小南门码头,南至瑞安市区东门白岩桥码头,途经鹿城区、瓯海区的梧挺、南湖、白象,在帆游(丽岙镇)进入瑞安市境后,经仙岩镇的河口塘、罗风镇的塘口、塘下镇、汀田镇、莘塍镇和上望,长33.35公里,俗称“七铺(古十里为一铺,下同)河路”。河床面宽30—50米,河网水面面积19.5平方公里,流域面积704平方公里,总灌溉面积48.2万亩,河水较稳定。境内干河长20.4公里,流域面积298.7平方公里,干、支河网总长455公里,水面面积4.77平方公里,蓄水量2020万立方米。   [编辑本段]塘河概况   温瑞塘河是温瑞平原48.2万亩农田主要灌溉和排涝河道,也是沿河100万居民生活用水和城乡工矿企业的主要水源,更是温州至瑞安内河航运的重要水道。航运能力为20—30吨左右,河道有机动客货小轮船及驳船70艘。温瑞塘河河水流向,以帆游为界,帆游以北,水北流通瓯江;帆游以南,水南流,除部分由沿海浦沥入江外,经流在九里、瑞安壕河入飞云江。1985年眩江翻水站建成,提瓯江水人温瑞塘河,水位全面提高,河水均南流瑞安。   温瑞塘河位于瓯江以南、飞云江以北的温瑞平原,是我市境内十分重要的河道水系,分属于鹿城、瓯海、龙湾、瑞安等“三区一市”管辖。水源主要来自瞿溪、雄溪、郭溪(通称三溪)以及大罗山和集云山的山涧溪流,整个流域面积740平方公里,水面面积22平方公里,灌溉面积48.2万亩,多年平均降雨量1694.8毫米,年径流量9.13亿立方米。水系河网总长度1178.4公里,在吴淞高程5米时,相应蓄水量6500万立方米。温瑞塘河自东晋时期由人工开凿,经唐大和、会昌年间大规模疏浚,后在南宋淳熙14年由知州沈枢组织修筑,形成“八十里荷塘”,是温州山水城市特征的重要标志。温瑞塘河主河道古称南塘河,明清称七铺塘河,北起鹿城区小南门跃进桥,向南流经梧埏、白象、帆游、河口塘、塘下、莘塍、九里,再向西至瑞安市城关东门白岩桥,全长33.85公里,正常水位时河面一般宽度为50米,最宽处200多米,最窄处仅13米。温瑞塘河纵横交错的水系河道,对我市的防洪、排涝、供水、航运、灌溉、景观及生态环境保护,特别是温瑞平原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被温州人民称为“母亲河”。   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温州经济的迅猛发展,温瑞塘河水系产生了诸多水环境问题:   一是水体污染越来越突出。由于生活、工业、农业等污水长期大量直排入河,河道水质日益恶化。据温州市环保局发布的数据,2000年温瑞塘河水质满足iv类水要求的河段长度仅占15.0%,v类及劣于v类河段占85.0%,许多河段水体发黑、发臭,失去了应有的作用。   二是河床淤积严重。由于长期缺少河床疏浚,加之流域内水土流失和沿岸垃圾、泥土入河,导致河床淤积。河床平均淤积层达0.8米,最深达2.2米,蓄水、过流能力大大降低,严重影响防洪排涝,也造成大量的内源污染。   三是填占河道现象十分普遍。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城市用地需求的增长与河道的保护产生了严重的矛盾。长期以来,城市建设以及工业园区、房地产开发等填占河道现象十分普遍。河道填埋影响了城市的防洪排涝和生态环境,同时,温州古城原有清晰的河网脉络已不复存在,江南水乡逐渐失去了生存的基础。   四是沿河自然景观遭到破坏。温瑞塘河沿岸有较多山体,是沿河风光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随着地方经济的发展,近年来对于塘河沿岸山体的人为破坏日益严重,特别是无序的采石,造成山体千疮百孔,损害了山体自然美的形象。另外,河道沿岸分布着密集的生产厂家,烟囱林立、厂房破旧、垃圾成堆、污染严重,极大地破坏了塘河自然风貌和生态环境。   五是文物古迹和历史风貌受损严重。温瑞塘河历史悠久,人类活动在两岸留下了不少遗迹,如古塔、寺庙、祠堂、教堂和民居建筑等,但多数古建筑年久失修,有些文物古迹被厂房侵占或被垃圾填塞。许多具有传统水乡风貌的民居建筑群正在被破坏性地改造和蚕食,原有的塘河历史风貌和建筑特色正在渐渐消失

文章TAG:南塘河南塘  塘河  鄞州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