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宁波天一阁博物馆要门票么

要的,30一个人
天一阁门票 学生15元 成人30元 小学生免票(没学生证也可以,需有老师带领) 70岁以上老人免费

宁波天一阁博物馆要门票么

2,天一阁博物馆的介绍

朋友介绍是比较有名的景点,所以就感受感受那里的景色。环境很好,安静,进去就像心旷神怡的浪漫,有美景欣赏嘛,心情也是蛮轻松的。到处逛逛放松一下,挺舒服,娱乐的呢,拍照也是不错的选择哦。

天一阁博物馆的介绍

3,我要做客车从杭州到宁波我的目的地是天一阁博物馆想知道宁波

坐客车到宁波南站,乘371(空调车)天一阁下(没几站,挺近的),直达。除了天一阁,还可以逛逛宁波哈,宁波前不久开的博物馆不错,可以去看看。
在 宁波博物馆 坐 160路 到 黄鹂新村(民航售票处/白鹤公园) 换乘 512路 到 天一阁

我要做客车从杭州到宁波我的目的地是天一阁博物馆想知道宁波

4,天一阁博物馆离我这有多远

1994年宁波博物馆与天一阁文保所合并,建立天一阁博物馆。该馆毗邻风光秀美的月湖,是我国现存历史最久的藏书楼,是亚洲现存最古老的图书馆,也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三大家族图.
朋友介绍是比较有名的景点,所以就感受感受那里的景色。环境很好,安静,进去就像心旷神怡的浪漫,有美景欣赏嘛,心情也是蛮轻松的。到处逛逛放松一下,挺舒服,娱乐的呢,拍照也是不错的选择哦。

5,从宁波客运站到宁波天一阁博物馆要乘什么公交车

客运中心坐504到西门口下。
1.至天一阁可乘坐宁波永盛公交空调369路至李惠利医院站,原地直接换乘宁波永平公交空调512路至天一阁站。2.至外滩可乘坐宁波永盛公交空调369路至李惠利医院站,原地直接换乘宁波永昌公交空调18路至外滩站。或者乘坐宁波永盛公交空调363路至槐树路站,沿汽车北站步行至外滩。3.至梁祝文化公园可乘坐宁波永盛公交空调363路至解放南路站,然后步行至第一医院站乘坐宁波永盛公交空调238路至终点站梁祝文化公园。4.至宁波博物馆可直接乘坐鄞州公交空调精品环线166路宁波博物馆南站。
510,宁波海关或马园社区下

6,宁波天一阁与天一阁博物馆有什么区别

天一阁博物馆是以天一阁为主体、以藏书文化为特色的专题性博物馆,占地2.6万平方米,由藏书文化区、园林休闲区、陈列展览区三大功能区组成  东明草堂  系天一阁建成之前范钦的藏书处。范钦(1506—1585),字尧卿,号东明,故题其书室为“东明草堂”,又称“一吾庐”。现东明草堂于1980年重建。    范氏故居  原系范宅的东厅,后为范氏后裔居住之处,处于高墙环绕的天一阁藏书楼之外,做到了生活区与藏书区相互隔离,是范钦为保护藏书而精心安排的。现存建筑为清道光九年(1829)重建。  宝书楼  建于明嘉靖四十五年(1566),为明兵部右侍郎范钦藏书处,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私人藏书楼。  范钦取“天一生水”之说,以水制火之意,建筑书楼,名为天一阁。楼上一通间,楼下分六间,且在阁前凿池蓄水以防火。  清康熙四年(1665),范钦曾孙范光文又在阁前叠山理水,植树筑园。园林以“福、禄、寿”作总体造型,用海礁石堆成九狮一象等景。风物清丽,格调高雅,别具江南庭院式园林特色。  天一阁藏书楼(宝书楼)  宝书楼内景    尊经阁  中国历代尊崇经学,各省、郡、县学中均建有尊经阁,用以珍藏经籍。此阁原在宁波府学内,系光绪年间重建的重檐歇山顶建筑。1935年宁波地方人士筹款维修天一阁时移建于此。  尊经阁  明州碑林  共计有碑173通,其中近90通是1935年从宁波府学、鄞县县学等处迁来。碑林中保存了自元世祖二十九年(1292)至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先后16次重修府学的碑记。还有格言、箴言、学田、学山、进士题名等碑,反映了古代官方 教育的内容、经费来源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的记载。  千晋斋  民国时期,甬上学人马廉藏有晋砖千余枚,颜其藏室曰“千晋斋”。后捐赠天一阁,天一阁特辟一室陈列,仍用其名。现汇集着宁波当地藏书家的捐赠书籍,标志着以天一阁为代表的私家藏书百川归流。  东园  位于天一阁东南,占地约6000平方米。自1959年始,平整土地,种植竹木,移迁石亭、铁牛、石虎于此,园林初具雏型。1974年将搜集的69通碑石嵌入围墙。1982年东园扩建,挖土成池,堆石为山,环园建廊,又移建清末建筑两幢,于1986年竣工并对外开放。
天一阁博物馆是以藏书文经为特色,融社会历史、艺术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该馆占地2.6万平方米,由藏书文化区、陈列展览区、园林休闲区三大功能区组成。 建于明嘉靖四十五年(1566),为明兵部右侍郎范钦藏书处,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私人藏书楼。范钦取“天一生水”之说,以水制火之意,建筑书楼,名为天一阁。楼上一通间,楼下分六间,且在阁前凿池蓄水以防火 。清康熙四年(1665),范钦曾孙范光文又在阁前叠山理水,植树筑园。园林以“福、禄、寿”作总体造型,用海礁石堆成九狮一象等景。风物清丽,格调高雅,别具江南庭院式园林特色 。 位于天一阁东南,占地约6000平方米。自1959年始,平整土地,种植竹木,移迁石亭、铁牛、石虎于此,园林初具雏型。1974年将搜集的69通碑石嵌入围墙。1982年东园扩建,挖土成池,堆石为山,环园建廊,又移建清末建筑两幢,于1986年竣工并对外开放。

7,天一阁的建筑特色

江南庭院式园林。天一阁藏书楼在防火、通风、防潮方面也独具特色。楼上的通间大致上是用于存贮图书,布置书橱,用书橱将大通间有效地划开,使整个楼上分得井井有条,楼下为六间的布局。天一阁与范氏住宅中间还有一墙相隔,用以防火。天一阁分藏书文化区、园林休闲区、陈列展览区。以宝书楼为中心的藏书文化区有东明草堂、范氏故居、尊经阁、明州碑林、千晋斋和新建藏书库;以东园为中心的园林休闲区有明池、假山、长廊、碑林、百鹅亭、凝晖堂等景点;以近代民居建筑秦氏支祠为中心的陈列展览区,包括芙蓉洲、闻氏宗祠和新建的书画馆;书画馆在秦祠西侧,有宅六栋:云在楼,博雅堂,昼锦堂,画帘堂,状元厅,南轩。文物价值:天一阁博物馆是以藏书文化为特色,融社会历史、艺术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天一阁博物馆环境幽雅,园林精美、建筑古朴,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除了藏书丰富,天一阁在防火、通风、防潮方面也独具特色。在天一阁的发展过程中,先后迁移数座有代表性的藏书楼,如尊经阁、抱经楼和水北阁等,从而由单体保护发展为群体保护,成为展示中国古代民间藏书文化最丰富的书城。还将石碑、石亭、石马、石虎和铁牛等点缀于园内,尤其是将秦氏支祠划归天一阁,扩大了天一阁的面积,延伸丰富了藏书文化的范围,为研究书法、地方史、石刻、石构建筑和浙东民居建筑提供了实物资料。
天一阁之名,取义于汉郑玄《易经注》中天一生水之说,因为火是藏书楼最大的祸患,而“天一生水”,可以以水克火, 所以取名“天一阁”。书阁是硬山顶重楼式,面阔、进深各有六间,前后有长廊相互沟通。楼前有“天一池”,引水入池,蓄水以防火。康熙四年(公元1665年),范钦的曾孙范光文又绕池叠砌假山、修亭建桥、种花植草,使整个的楼阁及其周围初具江南私家园林的风貌。楼上一大间,楼下成六间,并名为天一阁,清康熙四年(1665),范钦曾孙范光文又在阁前叠山理水,建筑园林。园林以“福、禄、寿”作总体造型,用山石堆成九狮一象等景点。风物清丽,格调高雅,别具江南庭院式园林特色。天一阁博物馆是以藏书文化为特色,融社会历史、艺术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天一阁博物馆环境幽雅,园林精美、建筑古朴,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除了藏书丰富,天一阁在防火、通风、防潮方面也独具特色。防火建藏书楼首先要考虑的就是防火问题。一次,范钦在翻阅碑帖时,看到揭傒斯书写的《龙虎山天一池记》,该帖上有“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一句,范钦从中得到启发,决定按照源自《易经·系辞》的这句话的含义建造藏书楼,并将藏书楼命名为“天一阁”。在《易经·系辞》中,把奇数一、三、五、七、九称为“天数”和“生数”,把“偶数”二、四、六、八、十称为“地数”和“成数”,在数字和五行的对应上,一、六属水,二、七属火,三、八属木,四、九属金,五、十属土。所以说“天一生水,地六成之。”范钦根据《易经·系辞》“天一生水”和五行生克中水克火的意思,在设计上独具匠心,把藏书楼建成砖木结构六开间的二层楼房,楼下六间,楼上合而为一。下层供阅览读书和收藏石刻用,上层按经、史、子、集分类列柜藏书。藏书楼在南北两面开窗,空气对流,通风防潮,东西两山墙采用封火山墙,以免邻屋火患蔓延书阁。这种下六上一的建筑格局,正是“天一生水,地六成之”的寓意。不仅如此,其房间的高低深广,以及书橱的尺寸也都暗含“六”数。在建楼时,范钦还在楼前开凿一方水池,名为“天一池”。水池其实是消防池,环植竹木,池水经暗沟与藏书楼旁边的月湖连通,如遇意外,便能引水灭火。这样建造的藏书楼,从物质和心理两个方面都满足了防火的需要。

文章TAG:天一阁博物馆天一  天一阁  天一阁博物馆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