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药怎么煎药

现在提倡每副药要先煎煮之前,用凉水先浸泡半个小时到1个小时,让这些药材充分润透,特别是有根茎类或者比较坚硬的成分,需要先拿水润透,再上火煎煮。提前浸泡、一般不用时间太长,泡半个小时到1个小时就足够了。泡好以后,中药上火要煎煮,一般是大火烧开转成小火,一般中药一副药煎两遍,每遍半个小时就可以。第一遍煎完半个小时把药汤滤出来,倒出来以后再加凉水、再上火,大火烧开、转小火记时间,第二遍可以是半个小时,也可以时间稍微短一点,20-25分钟也可以了,然后把两边的药汤混合到一起。 这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是补益的药、滋补的药,东西比较多、补身体的药比较多,可以煮的时间适当的长一点,比如煮个40分钟也可以。如果是治疗外感疾病,感冒这一类的疾病的时候,煎煮的时间就要短,一般煮个1刻钟到20分钟就可以,因为煎煮的时间太长,治疗感冒的成分都挥发了,疗效反而会有损失。而且煎药的时候一定注意,不要用金属、不要用铁、铝,药罐最好是用砂锅或者陶瓷也可以,也可以用搪瓷或者用不锈钢,不能直接用铁的和铝煎药。

中药怎么煎药

2,请问中药怎么熬谢谢

1.煎药最忌“自来水”很多人熬药会接自来水直接煎用,这种方法并不是很好。我们一般建议,煎煮中药时要选择蒸馏水或纯净水,放凉后的白开水也可以。如果一定要用自来水,可以适当加热去除其中的氯后再使用。2.开盖关盖因药而异一些挥发性药材如果敞开熬,有效成分就会随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药效也将大打折扣。这些挥发性药材多是辛散解表或芳香化湿类的药物,如薄荷、苏叶、藿香等等,煎煮时间不宜过久。同样,一些补益类的药物,如人参、鹿茸、西洋参等,需要在容器内用小火慢煎久熬,才能使有效成分充分煎煮出来。3.先煎后煎有讲究药物的先煎后煎非常有讲究。比如贝壳类、矿物类、骨甲类等应先煎1 0分钟后再放入其他药物。贝壳类有牡蛎粉、蛤粉等,矿物类有石膏粉、龙骨等,骨甲类有鳖甲、龟板等等。另一些药方要求某些药后煎,也就是在其他药煎1 0分钟后再放入药罐。因为这些药材久煎无效,如钩藤等;有些药材带有芳香味,久煎则降低药效,如金银花、连翘、薄荷等。此外,有些药久煎也可以减轻药的毒性,如马钱子等。煎煮这些药前,最好先把药材用温水泡40分钟,让中药泡透,以便将药中有效成分更多地煎出。大火小火有方法入罐后,有的药要久煎微火,有的药则要猛火、煎煮时间短。比如滋补药应微火久煎,泻下药、伤风感冒药用猛火、时间短。4.小心中药的“假沸”现象要特别提醒的是,很多人以为听到药壶“咕嘟咕嘟”沸腾了就是熬好了,但沙参、田七、牛膝、甘草、桔梗等药物在温度没有达到100℃时就会开始沸腾,如果此时把这些药从火上拿下来,药材中的有效成分没有充分溶解,药效就会大打折扣。5.药汁最好煎180毫升煎取的药汁多少非常关键。煎三次,一次煎180毫升左右为好。如果药汁多了,药渣里的有效成分就少了;反之如果药汁少了,药渣会把药的有效成分吸附回去,也就浪费了。当然这里讲的是正常药方,而不是特殊大方。
先用大火煎20分钟再用小火.10分钟.补药煎15一20分钟.

请问中药怎么熬谢谢

3,怎样熬中药

你这副中药没有什么特别注意的,正常煎熬就可。 煎前浸泡:首次煎煮(一煎)一般药物浸泡30分钟,再次煎煮(二煎)时,不用再浸泡。一煎加水量超过药物2-5厘米,二煎加水液面淹没药物即可。 煎煮次数:一般煎煮两次。一次久煎不能代替两次分煎。 煎煮火候:一般未沸前用大火(武火),沸后用小火(文火)保持微沸状态。 煎煮时间:一般药物,一煎应沸后再小火煎20-25分钟,二煎沸后再小火煎15-20分钟。煎药并非越久越好。 服用方法:把两次煎的要兑在一起,分两次温服。
砂锅里凉水浸泡半小时,水高过药面2-3cm.先文火煮开后武火煮15-30分钟,分两次饭后服.
该炒的炒一炒,该炙的炙一炙,该用酒制的用酒制一下, 如果你那些药制好了,放一块熬吧,你那些药都是根茎类比较实在的药,没有毛毛草草之类的东西,所以我认为应该熬久一点,一砂锅水熬半砂锅行了,记住先把药放锅里加水泡泡再熬,如果抓药的给你配发了煎药袋就更好了,直接放锅里,泡泡熬。熬好了喝吧。
如果按文火武火这些来煎药我想很多人现在都做不到了。平时叫病人煎药的方法告诉你,就是把药放在砂锅里不要用铁锅。没砂锅不绣钢的也行。用水泡半小时。水没药材2到3个指高就可以,大概就3到4CM。水涨后在煎15分钟就可以,再接着煎2次。把3次煎的药到在一个盆里。分成2天的喝,一天3次。书上是一天一剂早晚饭前用。但是我们这边的人都是做好多天喝,我认为2天就可以了。这样药效均匀。
如果有需要特别注意的药,在取方的时候就注明了。先将药材砂锅里凉水浸泡半小时(没过药材2指),大火烧开后立即转为文火细炖半小时,滗出药液,再加开水文火煮半小时。两次药液合并,分一日两次喝(上下午)
你抓药的时候~卖药的都应该和你说~如果你这个是医生配的·~就应该不会有冲突~基本上都是3碗水熬成一碗水

怎样熬中药

4,中药要怎么熬

是什么药,一般15分钟 不够呢。 煎前浸泡:首次煎煮(一煎)一般药物浸泡30分钟,以种子、果实为的主的药物可浸泡一小时;再次煎煮(二煎)时,不用再浸泡。一煎加水量超过药物2-5厘米,二煎加水液面淹没药物即可。 煎煮次数:一般煎煮两次。一次久煎不能代替两次分煎。 煎煮火候:一般未沸前用大火(武火),沸后用小火(文火)保持微沸状态。对于解表、芳香类药物等,宜用大火急煎,以免药性挥发,药效降低;对于滋补药,多宜小火久煎,使药物有效成分尽出。 煎煮时间:一般药物,一煎应沸后再小火煎20-25分钟,二煎沸后再小火煎15-20分钟;解表、芳香类药一煎10-15分钟,二煎10分钟;滋补药一煎30-40分钟,二煎25-30分钟。煎药并非越久越好。 特殊煎服:药包中注有“先煎”的小包药,先煎30分钟,再加入群药;注有“后下”的小包药,在群药煎好前5---10分钟投入再煎;注有“包煎”的小包药,用纱布包扎好投入药群中一起煎;注有“烊化”的小包药,用煎好的药液与“烊化”药物煎煮溶解后服用;注有“冲服”的小包药,用煎好的药汤冲服。
中医煎药很讲究的 行气的药煎10~15分钟就可以 进补的煎达长几个小时都可以 要药的分量和作用。 方法:选取适合的药褒 煎中药最好用砂锅、砂壶或搪瓷锅,忌用铁锅。砂锅受热均匀,不会使中药的有效成分起化学变化而降低药效。一剂中药是由多味药物配起来的,每味药的性能各不相同,凡注明: 1.“先煎”者要先煎15分钟,再加入其他药。 2.“后下”者要在药煎好以前5~10分钟放入。 3.“包煎”者要用布袋包好再放入锅内同煎。 4.“溶化”者则置于煎好的药液中稍加文火使其溶解。 5.“冲服”的药是用煎好的药液送服。 煎头煎药时,加冷水超过药面1~2横指,浸泡半小时,其有效成分易于煎出。用大火煎沸后,再用小火煎20~30分钟,滤渣备用。 煎二煎药时水量要少些,沸后再煎15~20分钟。 药品质地坚实者要多煎5~10分钟。 滋补药可煎煮40~60分钟。 清热解表药应少煎5~10分钟。 头煎和二煎药液的量,以共计一茶杯左右为宜,混合后分两次服用。 记住定时服药:未进食前和食后30分钟服药效果比较好,少多辛辣事物,避免影响药物的功效。 最后希望能够帮到你啦~~~~~谢谢你选用中医保守治疗 推广我国几千年悠久历史的医学
不是啊 ,如果是补药就药久一些 急火熬开后再小火熬半小时左右,倒出来放少些水再熬 这回时间可以短一些 把两回熬的药放一起 可分三次喝 也可以两次喝 没有特别的规定 这是一般的熬药 很有一些特殊的 像先煎 后下啊 处方有说明的 抓药的也会和你说的
一般煎中药开锅后不超过30分钟,超过30分钟药力就开始消失了,一般都是夏天浸泡1小时,冬天2小时以上;煎3遍,感冒药2遍即可,感冒药第3遍效力就不行了。其他的方剂一般都是煎3遍,第一遍开锅后换文火30分钟,倒出,熬第2遍,开锅后20分钟,倒出,熬第3遍,开锅后10分钟或者15分钟都可以,然后三遍药水混合一起喝,这样能是这一天的汤药的药力都是一样的。其中具体的喝法,熬药的方法等,需要问医生了。
要分病情及药性等多种因素来确定
用沙锅傲

5,怎样熬中药

回去放到凉水里先泡,泡的时间越长越好,夏天不要超过5,6个小时,怕变质,然后用泡药的水直接熬,时间的长短需根据药物而定,一般情况在你抓药的时候药师会给你特别交代。熬第二次的时间要比第一次短,无论哪种药。煎药的容器,只要不是铜,铁,铝,其余的都可以
发挥性的后下,有先煎的,有先溶的,看什么病下什么药了
先用两碗水浸泡中药半小时,半小时后用火煮到药里水有大半碗时就可以了,这是一次。第二次也要用一碗半的水煮,也是到大半碗就煮好了,再把底一次和底二次混在一起分两次复完。煮药要用砂锅和药锅煮。
先把药泡上30分钟水面要盖过药 然后最好用砂锅或者紫砂壶文火煮 熬个半个小时再用煨,就差不多了
一、选好药锅 二、注意加水量 熬一剂药,应掌握好用水量。太多,则无端地延长药物熬时间,使一些不宜久熬的药物失效,况且药汁太多,病员也不能都喝下;大少则药物有效成分不易熬出,且易熬干。 熬药前先将药物浸泡20~30分钟,一般熬药时水面以高出药面1~2横指为宜。当然,用水的多寡也应根据药物种类来确定。一般属于滋补一类的药物熬头汁需水约300毫升,二汁约300毫升;解表药,头汁约300毫升,二汁约100毫升:一般药,头汁约200毫升,二汁约200毫升。 三、掌握火候 古人对熬药火候,有近乎于苛刻的要求。北宋自然科学家沈括曾说:“药有可以久煮,有不可以久煮者,有宜急火,有宜温火者。此煮炼之节也。”若用火过急,会使汤液沸腾外溢,造成浪费;另外,药汁也会很快熬干,药效不能充分熬取出来,且容易熬干。小火熬煮则费工费时。常采取急火熬沸,慢火熬至液成的办法。一般感冒药不宜久熬,多以急火熬取;滋补药则宜小火久熬慢煨。中医外科炼制丹药,尤其强调掌握好武火(急火、大火),文火(慢火、小火)。 四、注意时间 药物有可以久煮的,有不可以久煮的;有久煮方能熬出药效的,也有久煮反而降低药效的。因此,把握好药物的熬时间亦极为重要,它们常根据药物的质地和功用来确定。 1.滋补类药物:俗称“补药”。这类药物多系植物根茎、果实;动物的甲、角、壳等,质地坚硬厚实,难于溶解,熬药前常须捣碎,并适当延长熬药时间。一般头汁煮沸后,文火熬半小时至一小时;二汁煮沸后再熬半小时左右。个别的须焖煮数小时以上。 2.解表发汗类药物:俗称“清热解毒药”。这类药物多系植物全草或花、叶,其质地轻扬,气味辛香,富含挥发油,熬太久则易使药物的有效成分挥发逸去,降低药效。一般急火煮沸,再熬5—10分钟即可。 3.一般性药:即普通治疗药,具有多方面功能,故宜视其具体情况而定。一般煮沸后再熬半小时即可。
中药的煎法 一、煎药容器以砂锅、搪瓷器皿、不锈钢为宜,严禁用铁器。 二、中药入煎前应先用冷水浸泡20分钟左右。煎药用水量一般以浸过药面1-3厘米。 大剂量和松泡易吸水的药物可适当增加用水量。 三、煎药时间应根据药性而定,一般药为30分钟。解表药、清热药、芳香类药物不宜久煎,沸后煎15-20分钟。滋补药先用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慢煎40-60分钟。煎药时要搅拌药料2-3次。每剂中药一般煎二次,第二次煎时间可略短。 四、煎药量:儿童每剂50-100毫升。成人每剂150-200毫升。 五、特殊药物的煎煮方法: 1、“先煎药”:煮沸10-15分钟,再加入其它药同煎。 2、“后下药”:在一般药即将煎至预定量时,投入同煎5分钟即可。 3、“溶化药”:应在其它药煎至预定服药量,取药汁,微火煎煮,不断搅拌溶解即可。 4、“冲服药”:将冲服药调入煎好药汁或开水中冲服。 5、其它特殊药物按医嘱煎煮。 中药的服法: 一、每天煎一剂,每剂煎二汁,早、晚各服一汁,一般在饭后服为宜。 二、丸药一般每天服二次,服时最好将药烊开服用,便于吸收增强疗效。 未煎药需妥善保管,防止受潮、变质。

6,中药应该怎么熬

中药的煎法 一、煎药容器以砂锅、搪瓷器皿、不锈钢为宜,严禁用铁器。 二、中药入煎前应先用冷水浸泡20分钟左右。煎药用水量一般以浸过药面1-3厘米。 大剂量和松泡易吸水的药物可适当增加用水量。 三、煎药时间应根据药性而定,一般药为30分钟。解表药、清热药、芳香类药物不宜久煎,沸后煎15-20分钟。滋补药先用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慢煎40-60分钟。煎药时要搅拌药料2-3次。每剂中药一般煎二次,第二次煎时间可略短。 四、煎药量:儿童每剂50-100毫升。成人每剂150-200毫升。 五、特殊药物的煎煮方法: 1、“先煎药”:煮沸10-15分钟,再加入其它药同煎。 2、“后下药”:在一般药即将煎至预定量时,投入同煎5分钟即可。 3、“溶化药”:应在其它药煎至预定服药量,取药汁,微火煎煮,不断搅拌溶解即可。 4、“冲服药”:将冲服药调入煎好药汁或开水中冲服。 5、其它特殊药物按医嘱煎煮。
最佳的是用砂锅熬,,最好不要用用铁、铝、铜之类的容器。因为会产生化学反用...减药效..常用煎药流:先用水洗下....在用水泡15-30分钟(水一定要过药材的一寸左右)..用武火煮沸..在用文火...也就是常说的"三碗煮一碗"...如果有特别要求...医生都会在方子上说明的...比如先煎”、“后下"等
搪瓷为宜。
1、煎药的用具 用砂锅、瓷锅最好,因为上火慢、凉的也慢,性质温和,惰性,不会与中药发生化学反应。玻璃次之。如果药量小或临时用一用搪瓷(完好无损的)的。各种金属锅不适用。2、煎药的火候 以中火,小火为好。每次以中火煎至沸腾,然后改为小火。小火要保持药汤翻花,但不会溢出,是小花。注意:煎糊了的药就只能浪费了,不能加水再煎了。3、煎药的时间 从药汤开算起,一般100克左右的药,有15-20分钟则可,如药量大可适当增加三、五分钟,如小可缩短一点,比如儿药有时就是20克左右,这时煎到水开后二三分钟则可。煎药时间太长,药的味道难以下咽,而且变成了过沸水,水分子集团增大,影响水分子对细胞壁的渗透性。如果是花、或叶为主的药,煎药时间应再缩短。4、泡药。 煎前应先将药泡上,而且多泡一会煎的效果更好,我一般都泡三、四小时以上,有时晚上泡上第二天早上才煎。泡药需要用凉水,热水不行,矿泉水、纯净水也可。如果当地自来水氯气味太大,可以先将水在敞口容量中中放置一会,待其挥发。煎之前水应一次加足。5、泡药的水量 如果能服得下,应该适当多加一些,不必太拘泥于大夫泡药的碗数,因为好多人觉得碗大小难掌握,其实按一碗200-250毫升算就可以。多加一点水,药泡的透、有效成份也容易溶出来,只不过喝的药汤多一些,但易于身体吸收。一般100克左右的草药,我一次服药量掌握在250-300毫升左右(相当于矿泉水半瓶),如果一天服两次就煎出600毫升左右,一天服三次就煎出900毫升。也可以这样算水量:草药吸收两倍的水,如总克数为100的草药(石质的不计)自身吸收200毫升的水(1克水等于1毫升水)。煎25分钟约蒸发掉150-200毫升水,剩下的就是喝的药汤了。所以, 总加水量(毫升)=草药总克数X2+150+300X该剂服的次数 这样用矿泉水瓶大概量一下就行了,多一点没关系。
中药煎药方法 煎煮前———   ●清洗   中药材是否需清洗,这是很多人的疑问。楼步青说,虽然很多中药饮片看起来表面会有些灰黑,其实在出售前都经过了加工炮制,所以煎煮之前一般无需清洗。如果实在觉得草药有些泥沙,可以用水迅速漂洗一下,但切忌浸洗,以免一些水溶性成分丢失,以及一些细小种子类的药材(如车前子等)被冲走流失。   ●浸泡   清洗步骤不能浸泡中草药,但煎煮之前,却需要有个浸泡药材的过程。   煎煮前用凉水浸泡药材约半小时,可以使水溶性成分析出在汤水中,同时也能增加汤药的浓度。冬天可以用20-30度的温水浸泡,以缩短煎煮时间,但切不可用开水浸泡,以免某些植物细胞中的蛋白质受热凝固,或是部分高分子物质形成胶体,不利于有效成分析出。   浸泡时间不宜超过1小时,特别是在夏天,浸泡时间过长会很容易引起酸败。   煎煮中———   ●用水   传统的“3碗水煮成1碗”,其实不是个科学的标准。因为不同处方的药味多少、药量大小各有不同,不同药材吸水量也有不同。如果真的有人一边煲药,一边不断把药汁倒来倒去,作为煲中药的标准,这样瞎折腾其实也不可能煲出最佳效果的中药。   应以水浸过药材面2-3cm为佳,或者用手轻轻摁住药材,水面刚好漫过手背。而不是机械地用3碗水煮药。通常一些花草类的药物吸水量较大,在浸泡半小时后水位下降,可以另加凉水至标准水位,再开始煎煮。   ●火候   一般的中药应先用武火,煮沸后改为文火。控制火候的意义在于,若火候过强,水分蒸发过快,影响有效成分的析出,亦易焦糊。   但一些治疗外感的中药,可以在煮沸之后不改文火,继续用武火煎煮15分钟左右即可。●时间   中药煎煮时间,应根据不同药物和疾病性质、有效成分溶出的难易和用药情况而定。楼步青说,沸腾后再用文火煲药的时间,一般中药,头煎应在20-25分钟,二煎15-20分钟;解表类中药,头煎10-15分钟,二煎10分钟;滋补类中药,头煎应在30-40分钟,二煎25-30分钟。   如果有“大头虾”不慎煎煮时间过长,令药汤太浓,这时可以加些白开水再煮沸,就可以避免有效成分反渗透的问题。   ●复煎   许多老人家习惯于一副中药“返煎”三四次,楼步青说,一般而言,一副中药在煎煮两次后,所含有效成分已大为降低,故以煎煮两遍为佳。但滋补类的中药,可以煎煮三次。而一些药量较大的处方,也可以煎煮三遍。   但需注意的是,如果将头煎与二煎的药液分别服用,这样未能将药效发挥至最佳。应该将头煎与二煎的药液混合,分早晚两次服用。同样,煎煮三遍的药液也相应地改为一天3次服用。   煎煮后———   ●立即滤取   药汤煎煮好,应趁热过滤倒出,不宜久置锅中。否则含胶体过多的药液,随温度下降产生胶凝,难以过滤,影响药效,同时也易造成酸败。   煎煮器———   ●瓦罐沙锅最好   最佳煎煮器当然还是传统的瓦罐、沙锅,搪瓷、不锈钢亦可,但忌用铝锅、铁锅和铜锅,以防止这些活跃性强的金属器皿与药物发生反应,影响药物疗效甚至对人体产生危害。   传统的沙锅、瓦罐以及陶瓷,不会与各种中药成分发生化学反应,而且传热均匀缓慢,煎出的汤剂质量好。不锈钢属于钝性元素,也不会容易产生化学反应,现在许多大医院的煎药器皆为不锈钢锅。但铁质煎器,虽然传热快,但不仅易氧化,化学性质也不稳定,它能与鞣质生成鞣酸铁,使汤液色泽加深,还会与黄酮类成分生成难溶性络合物。   对于微波炉加热是否会影响中药药性,目前未有定论,所以楼步青亦不推荐以微波炉加热中药。   此外,楼步青提醒,若以药煲煎煮过有毒性的外用药,应洗净后再用清水煮一次,以免毒性物质残留。   药师提醒:注意先煎、后下   中药的煎煮指示上,常会出现“先煎”、“后下”的字眼,这是什么意思?楼步青解释,“先煎”的目的通常是为了增加某些药物的溶解度或降低药物的毒性;而“后下”,则是为了减少挥发油的损耗,避免有效成分被破坏。所以应严格遵照中药师的煎药指示。  通常矿石类,如贝壳类、角甲类药物,因质地坚硬,必须先煎以助煎出其有效成分。如生石膏、石决明、龟板、鳖甲等可先打碎煎30分钟,再加入其它药材中一同煎煮;而一些有毒的药物,如乌头、附子、商陆等,必须先煎1-2小时,才能达到减毒或去毒之效。此外,某些植物药,如天竺黄、火麻仁、石斛等,也须先煎10-30分钟才能发挥效用。   后下的药物包括气味芬芳、含挥发油多的药物,如薄荷、藿香、豆蔻、砂仁、檀香以及一些不宜久煎的药物,如钩藤、杏仁、大黄等,通常应在汤剂煎好前5-10分钟入锅。
熬中药的讲究 中医中药在治病保健方面有其独特的疗效,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许多人(特别是年轻人)面对大包小包的中草药,不知如何煎服为好。现就此谈一些煎服中药的知识。 要选好煎熬中药的容器。煎熬中药最好是沙锅,陶瓷瓦罐(铝制 品、搪瓷器也可用),忌用铁器。因为陶瓷化学性质稳定,在药物水煎复杂的化学应中,不会“干扰”药物的合成与分解,导致影响药效。而我们常用的铁锅容器在药物煎煮过程中,极易同中药内所含的鞣酸质、甙类等成份起反应,造成药物的疗效降低或失效,以至发生反作用,所以不宜使用。 要掌握正确的煎煮法。药物入锅后,先用凉水浸泡半小时,使药 的有效成份易煎出。放水量要注意,一般放水要高出药面少许,治水肿病的药宜少放水;小孩药要少放水,发汗药可多放水。放水要一次放足,不可中途加凉水,切不可用沸水煮药,以免药物表面蛋白质变性,而影响有效成份析出。煎中草药时,为了使药煎透,最好是加盖煎。尤其是含有挥发性成份的中草药,如薄荷、苏叶、藿香、佩兰等,更要盖好盖,并要在短时间内煎好,以减少有效成份的挥发;有些贵重药物,如人参、鹿茸等也要盖住,并要用文火细煎。煎药要掌握好火候。一般未沸前用急火,沸后用文火。如解表发汗的药,猛火煮沸3~5分即可;熟地、山萸之类补益药则宜用文火煎,煮沸后再煎20分钟左右。此外,绒毛类药物及散剂煎煮时宜做成布包入锅,以减少绒毛对喉的刺激。对于抓的特殊药物,先煎、后煎、冲服、包煎等,都要遵医嘱。 要掌握服用方法。中草药有“冷服”、“热服”之说,服药时间 也有讲究。解表药一般宜温服,为了达到发汗的目的;祛寒药也宜热服;解毒药、止咳药、清热药则应冷服;滋补药宜空腹温服,易于消化吸收,但量不宜太多;安神药在睡前半小时,以加强药物作用;脾胃虚弱者宜饭后服药,对胃肠有较强刺激的药物更应饭后服;泻下药须空腹时服,而不宜于夜间服用,大便通畅后则应停药;糖尿病人口渴时服,不拘时间;驱虫药早晚空腹时服,利于驱虫;口腔咽喉病人宜含药,充分发挥药物局部作用;呕吐病宜少量多次饮药,减轻胃的负担,或先服姜汁少许,以降逆止呕;小孩及体弱患者,药量宜少;妇女孕期服药更要谨慎。中药不宜用茶水和乳汁送服,因茶叶、乳汁易和某些药物发生化学作用,降低药效。 首先一定不要不锈钢或铁锅熬中药。因中药中含有多种生物碱以及各类生物化学物质,尤其在加热条件下,会与不锈钢或铁发生多种化学反应,或使药物失效,甚至产生一定毒性 *中药的煎煮是有一定要求的,具体有:①每次将一剂中药饮片材料放入煲内,加入清水,观察加水能否浸满药面,不足时可稍加水量。②一般浸泡半小时使中药饮片的有效成分易于煎出(如赶时间,此步骤可略去)。③先用猛火煎至充分沸腾1-3分钟。然后收至小火,煎20-30分钟使之成一碗,用消毒纱布或咖啡格滤渣倒入杯内,温热服用。④一次将药物煎好后,可以将首剂和再煎的药物混匀,以便药效均衡。 *最后一定注意服用的时间,应当仔细询问医生,记在纸上。平时多吃些润肠食物

文章TAG:熬药  中药怎么煎药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