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期间,这村那村回乡的人,个个开着车,有做工程监理的,有做设计师的,有做装修技术活的,也有做老板的,反正都与装修行当脱不了干系。人人皆知,做装修的大多是江西人,但何故呢,未必人们知晓,对于很多人说搞装修的搞设计的赚钱,但是实际上赚钱的是凤毛麟角,大多数还是和我朋友一样,30多岁,开着一辆10W的代步车,赚着饿不死活不富的收入。
1、为什么做装修的大多是江西人?
人人皆知,做装修的大多是江西人,但何故呢,未必人们知晓。透视装修市场框架,捋顺20多年装修史,或许能发现必然性和偶然性的有趣而辩证的答案,家家户户搞装修登顶庐山,方识无限风光在险峰的真面目,观腾王阁,才知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美景。然而,你在九江周围县城逛一逛,再也不怀疑做装修的大多是江西人了,在武宁县城,流行这样的说法,“上不了大学,就搞装修”。
春节期间,这村那村回乡的人,个个开着车,有做工程监理的,有做设计师的,有做装修技术活的,也有做老板的,反正都与装修行当脱不了干系,学门手艺饿不死在九江一带的江西人,自古以来,就喜欢跑江湖。也许与鄱阳湖和长江有关,江西人习惯乘船出去闯江湖,出门前总得学门手艺,或做泥工,或做木工,于是便有“尊师学艺”的风俗,
也就是说,不止今天,他们以前走南闯北就在搞装修了。称中国装饰之乡江西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历史曾出现很多传奇人物,今天不讲历史,就说一说装修的传奇人物。在武宁县城,有一条以“余工”命名的“余工路”,即装修一条街,余工何许人?他就是华浔、星艺等目前国内排列前茅的大型装饰集团的创始人余静赣。据称,在他影响和感召下,从江西武宁家乡走出了10万人在全国从事装修,
按古代武宁人说法,叫这工,或称那工,这个“工”字包含了工匠美誉意思,所以“余工”喻意对余静赣先生的尊称。中国建筑装饰协会曾经赐予武宁县牌匾“中国装饰之乡”,绝非空穴来风,江西老表抱团行很多人以为搞装修的大多是江西人,应归功于余工先生。但历史唯物论则认为,不应忽视客观环境的作用,倘若不是江西人,是其他地区的人,恐怕余工也没有那么大能耐,号召那么多人从事装修行当。
因此,两个方面客观因素决定了大多数人出去搞装修:经济环境:虽然长江、鄱阳湖、京九铁路在江西交汇,但周围有赣、鄂、皖、湘四省环绕,相对封闭,经济落后,穷则思变,加上有手艺,遂最早出来的江西人便顺理成章搞起了装修,当然余工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让他们赶上了装修经济浪潮。江西老表:自古以来,江西人在外面见到亲戚朋友,均以老表相称,反映了江西人质朴耿直的民风,
遇到什么难事,只要说声是江西老表,便有人出手帮忙,这反映江西人非常团结。表哥出去赚了钱,回家过春节,节后出门会带上表弟们共同出去赚钱,这村老表是这样,那村老表也是这样,所以一帮又一帮的老表们,渐渐地汇集成了一股人潮,涌向全国各地搞装修。共享经济的模式很多装饰公司成立没几年就夭折了,而江西人搞的装修公司却愈做愈大呢,
像华浔在全国有200多家直营分公司,一年几十亿产值,这是为什么呢?实质上它是装修共享经济模式的产物。集团出钱占大股,分公司股东占小股,那么200多家分公司就有200多个老板,你有能力做老板可占小股,没有这个能力就打工,采取多劳多得的方式。这种滚雪球式的快速发展,应归因于这种装修共享经济模式,而这种模式非常适应“江西老表”的传统文化,
2、装修行业的前景怎么样?
当然有,任何行业随时都有人退出,也有人随时等待进入,前提是你要找到这个行业的痛点。当前装修行业仿佛进入死循环,顾客不相信你,你也不信任顾客,顾客总是想着是否以假乱真,用劣质材料替换好材料,是否弄虚作假,直接就怀疑你是否骗子公司,而你总想着,我都为你想到这个地步了,还能做到那一步呢?我就接触过两个接近极端的例子,一个120平装修全包5万,赠送电视,油烟机,冰箱,鞋柜。
你可以想象,最后交工的哪怕表面看也说得过去,实际材料就不是你跑半年味就可以解决的了,至于卫生间、厨房、这些用的肯定是样品或低端货,用个一两年不出问题才怪。也有全包什么都不送,一改设计就花钱,最后反而多花了2万的,现在业主最反感电话营销,接到电话就烦你,也不相信所谓网络的广告的,那他们都在那里找装修呢?答案是在口碑里,周围朋友同事装修会积极打听,跑去看装修进度,关心装修中的问题,最终跟着同事朋友选择了同一家公司。
文章TAG:装修 江西人 广东 广东做装修行业的是哪里人比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