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远哲1936年11月29日出生于台湾省新竹市,父亲是画家,张召定教授后来将李远哲1描述为工作时“在黑暗中”,什么都不管,一到哈佛大学,李远哲提出了赫希巴赫研究交叉分子束的新思路,李远哲在他领导的实验室从事研究工作,1967年,李远哲来到哈佛大学,李远哲可以说是白天黑夜。

 李远哲是何许人也

1、 李远哲是何许人也?

李远哲1936年11月29日出生于台湾省新竹市,父亲是画家。李远哲1959台湾省立大学毕业后,赴新竹清华大学攻读硕士学位。1962年,他去了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并于1965年获得博士学位。后赴哈佛大学化学系随D.Herschbach研究分子反应动力学,1968年在芝加哥大学化学系任助教,1971年任副教授,1973年任教授。1974年起,任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化学系教授,劳伦斯伯克利实验室高级主任研究员。1979年,他当选为美国国家学院院士。1980年当选台湾省中央研究院院士。1994年回到台湾省担任“中央研究院”院长。李远哲主要从事化学动力学研究,在化学动力学、动力学、分子束、光化学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1986 李远哲他因“发明交叉分子束方法使详细了解化学反应的过程成为可能,为研究化学的一个新领域——反应动力学做出了贡献”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2、 李远哲是什么时候到哈佛大学的?

1967年,李远哲来到哈佛大学。这时,赫希巴赫已经在哈佛大学教书了,李远哲在他领导的实验室从事研究工作。一到哈佛大学,李远哲提出了赫希巴赫研究交叉分子束的新思路,赫希巴赫同意了他的提议,并由此开始了他斗争史上的一场伟大战役。他只在哈佛大学工作了一年半,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他要完成“交叉分子束对撞机”的设计、加工、安装、调试乃至正式使用等一系列工作,难度可想而知。李远哲可以说是白天黑夜,他白天领导加工制作,晚上设计修改图纸,经常熬夜。张召定教授后来将李远哲 1描述为工作时“在黑暗中”,什么都不管,这个比喻很贴切,因为在美国几十年,李远哲四面无窗,做实验时不知昼夜,有时三天三夜不知日出日落。


文章TAG:李远哲  言弃  永不  黑暗  李远哲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