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初一数学提纲

只要你肯动脑筋,知难而进,勇往直前,就能克服一切艰难险阻~~!

初一数学提纲

2,重庆一中初一期末考试考哪些科目

什么( ⊙ o ⊙ )啊!
语文、数学、外语、历史、政治,没了

重庆一中初一期末考试考哪些科目

3,重庆一中初一数学讲了哪些

圆面积,圆周长,位置,统计,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圆锥的体积、分数除法和乘法、百分数
教材是北师大版的,教学进度因老师和同学而定,这个没标准

重庆一中初一数学讲了哪些

4,初中各年级的数学教学大纲是什么

一年级教学主要为第一章 有理数1.1正数于负数1.2有理数1.3有理数的加减1.4有理数的乘除法1.5有理数的乘方第二章 整式的加减2.1整式2.2整式的加减第三章 一元一次方程3.1从算式到方程3.2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3.3解一元一次方程(二)----去括号于去分母3.4解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第四章 图形的初步认识 4.1多姿多彩的图形4.2直线.射线.线段4.3角

5,帮忙写一份初一下学期期中考试数学复习提纲

第一章 一元一次方程1.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化简后未知数的指数为1,未知数的系数不能为零)2.方程两边同时加上或都减去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方程的解不变。3.方程两边都乘以或者除以一个不为零的数,方程的解不变。4.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未知数的系数化为1。5.注意倒数,相反数,同类项之间的关系。还有在这章的题型。第二章 二元一次方程组 1.二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含有二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都是为1)2.二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代入消元法,加减消元法。第三章 多边形1.三角形中角的关系(1)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2)三角形的任意一个外角等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3)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与它不相邻的内角。(4)三角形的外角和为360°2.角形的分类(1) 按角分类锐角三角形:三个角都是锐角直角三角形:有一个直角,两个锐角钝角三角形:有一个钝角,两个锐角按边分类不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含等边三角形)3.三角形的三边关系(1)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2)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4.多边形的有关性质(1)n边形内角和为(n-2)*180°(2)任意多边形的外角和为360°(3)正n边形的一个外角为360°/n(4)n边形具有不稳定性(n>3)(5)三角形具有稳定性5.用正多边形铺满地板(1)用同一种正多边形可以铺满地板有:正三角形,正方形,正六边形.(2)用多种正多边形铺地板,理由像课本上那样书写.第四章 轴对称1.轴对称:把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2.两个图形中的对应点叫做关于这条直线的对称点,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两个图形关于直线对称也称为轴对称.3.轴对称图形: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就是它的对称轴.4.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线段的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5.如果一个图形关于某一条直线对称,那么连结对称点的垂直平分线不是该图形的对称轴.6.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被同一直线垂直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7.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如果它们的对应线段或延长线相交,那么交点在对称轴上.8.轴对称是两个图形,轴对称图形是一个图形.9.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都有对称轴,如果把轴对称的图形看成是一个整体,那么它就是一个轴对称图形;如果把轴对称图形沿对称轴分成两个部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第五章.统计的初步知识

6,初一数学复习提纲

数的分类及概念 实数: 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 有理数 正分数 负分数 正整数 0 负整数 整数 分数 正无理数 负无理数 “分类”的原则: 1相称(不重、不漏) 2有标准 2非负数:正实数与零的统称。│a│ (a≥0) a为一切实数) 常见的非负数有: 性质:若干个非负数的和为0,则每个非负担数均为0。 3.倒数: 性质:A.a≠1/a(a≠±1);B.1/a中,a≠0;C.0<a<1时1/a>1;a>1时,1/a<1;D.积为1。 4.相反数: 性质:A.a≠0时,a≠-a;B.a与-a在数轴上的位置;C.和为0,商为-1。 5.数轴:(“三要素”) ②作用:A.直观地比较实数的大小;B.明确体现绝对值意义;C.建立点与实数的一一对应关系。 6.奇数、偶数、质数、合数 奇数:2n-1 (n为自然数) 偶数:2n(n为自然数) 7.绝对值: 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圆点的距离称为a的绝对值。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 代数定义: 几何定义:数a的绝对值顶的几何意义是实数a在数轴上所对应的点到原点的距离。 ②│a│≥0,符号“││”是“非负数”的标志;③数a的绝对值只有一个;④处理任何类型的题目,只要其中有“││”出现,其关键一步是去掉“││”符号。 二、实数的运算 1. 运算法则(加、减、乘、除、乘方、开方) 2. 运算定律(五个—加法[乘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对加法的] 分配律) 3. 运算顺序:A.高级运算到低级运算;B.(同级运算)从“左” 到“右”(如5÷ ×5);C.(有括号时)由“小”到“中”到“大”。 三、应用举例(略) 附:典型例题 1. 已知:a、b、x在数轴上的位置如下图,求证:│x-a│+│x-b│ =b-a. 2.已知:a-b=-2且ab<0,(a≠0,b≠0),判断a、b的符号。 第二章 代数式 单项式 多项式 整式 分式样 有理式 无理式 代数式 重要概念 1.代数式与有理式 用运算符号把数或表示数的字母连结而成的式子,叫做代数式。单独 的一个数或字母也是代数式。 整式和分式统称为有理式。 2.整式和分式 含有加、减、乘、除、乘方运算的代数式叫做有理式。 没有除法运算或虽有除法运算但除式中不含有字母的有理式叫做整式。 有除法运算并且除式中含有字母的有理式叫做分式。 3.单项式与多项式 没有加减运算的整式叫做单项式。(数字与字母的积—包括单独的一个数或字母) 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 ①根据除式中有否字母,将整式和分式区别开;根据整式中有否加减运算,把单项式、多项式区分开。②进行代数式分类时,是以所给的代数式为对象,而非以变形后的代数式为对象。划分代数式类别时,是从外形来看。 4.系数与指数 区别与联系:①从位置上看;②从表示的意义上看 5.同类项及其合并 条件:①字母相同;②相同字母的指数相同 合并依据:乘法分配律 6.根式 表示方根的代数式叫做根式。 含有关于字母开方运算的代数式叫做无理式。 注意:①从外形上判断;②区别: 、 是根式,但不是无理式(是无理数)。 7.算术平方根 ⑴正数a的正的平方根( [a≥0—与“平方根”的区别]); ⑵算术平方根与绝对值 ① 联系:都是非负数, =│a│ ②区别:│a│中,a为一切实数; 中,a为非负数。 8.同类二次根式、最简二次根式、分母有理化 化为最简二次根式以后,被开方数相同的二次根式叫做同类二次根式。 满足条件:①被开方数的因数是整数,因式是整式;②被开方数中不含有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 把分母中的根号划去叫做分母有理化。 9.指数 ⑴ ( —幂,乘方运算) ① a>0时, >0;②a<0时, >0(n是偶数), <0(n是奇数) ⑵零指数: =1(a≠0) 二、运算定律、性质、法则 1.分式的加、减、乘、除、乘方、开方法则 2.分式的性质 ⑴基本性质: = (m≠0) ⑵符号法则: 5.乘法法则:⑴单×单;⑵单×多;⑶多×多。 6.乘法公式:(正、逆用) 7.除法法则:⑴单÷单;⑵多÷单。 8.因式分解:⑴定义;⑵方法:A.提公因式法;B.公式法;C.十字相乘法;D.分组分解法;E.求根公式法。 9.算术根的性质: = ; ; (a≥0,b≥0); (a≥0,b>0)(正用、逆用) 10.根式运算法则:⑴加法法则(合并同类二次根式);⑵乘、除法法则;⑶分母有理化:A. ;B. ;C. . 11.科学记数法
第一章 整式的运算 1、 整式: 只含“×”“÷”运算的代数式叫单项式 含“×”“÷”“+”“—”的代数式叫多项式 2、 整式的加减: (1)去括号时,括号前是“+”时,直接去括号。 (2)去括号时,括号前是“—”时,括号内符号要变号。 (3)整式加减的实质是合并同类项。 3、 同底数幂的乘法: 同底数的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 4、 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 (1)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 (2)积的乘方,等于各个底数的乘方。 5、 同底数的幂的除法: (1)同底数的幂相除,底数不变,指数相减。 (2)零指数和负整数指数:a0= 1 (a≠0) a-p =1/ap (a≠0,p为正整数) 6、 整式的乘法: (1)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把它们的系数、相同字母的幂分别相乘,其余字母连同它的指数不变,作为积的因式。 (2)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m(a+b)=ma+mb (3)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m+n)(a+b)=ma+na+mb+nb 7、 平方差公式: (1)平方差公式:(a+b)(a-b)=a2-b2 (2)两数和与这两数差的积,等于它们的平方差。 8、 完全平方公式 (1)完全平方公式:(a±b)2=a2±2ab+b2 (2)两个完全平方公式之间的关系: (a+b)2-(a-b)2=4ab 9、 整式的除法: (1)单项式相除,把系数、同底数幂分别相除后,作为商的因式,对于只在被除式里含有的字母,则连同它的指数一起作为商的一个因式。 (2)多项式除以单项式,先把这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分别除以单项式,再把所得的商相加。 第二章 并行线与相交线 1、 余角与补角: (1) 如果两个角的和是直角,那么称这两个角互为余角。 (2) 如果两个角的和是平角,那么称这两个角互为补角。 (3) 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4) 对等角相等。 2、 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 (1)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3)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3、 并行线的特征: (1)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2)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3)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4、 用标尺作线段和角: (1) 只用没有刻度的直尺和圆规作图称为标尺作图。 (2) 标尺作图时,直尺的功能是:作①直线,②线段,③射线;圆规的功能是①画图,②画弧。 5 第三章 生活中的资料 1、 认识百万分之一: 1米=106微米,1米=109纳米, 百万分之一米即1微米=10-6米,1纳米=10-9。 2、 近似数和有效数字: (1) 测量的结果都是近似的。 (2) 利用四舍五入法取一个数的近似数时,四舍五入到哪一位,就说这个近似数精确到哪一位。 (3) 对于一个近似数,从左边第一个不是0的数字数起,到精确到的数位止,所有的数字都叫做这个数的有效数字。 3、 世界新生儿图: (1) 我们知道的统计图有: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 (2) “象形统计图”的实质就是图形统计图。 第四章 概率 1、 游戏公平吗: (1) 游戏公平是指双方获胜的可能性相同,只有当双方获胜的可能性相同时,游戏才公平,否则游戏不公平。 (2) 利用数轴上0、1之间的部分表示可能性的大小。 必然发生的可能性用1表示,不可能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用0表示,不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在0~1之间。 2、 摸到红球的概率: (1) 通常用P=摸到红球可能出现的结果数/摸出一球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数 来表示摸到红球的可能性,也称为摸到红球的概率。 (2) 必然事件发生的概率为1,记作P(必然事件)=1;不可能事件发生的概率为0,记作P(不可能事件)=0;如果A为不确定事件,那么0<1. 3、 停留在黑砖上的概率: 几何概型的意义:几何事件发生的概率等于该事件所有可能所组成图形的面积除以所有可能结果所组成图形的面积。 P不确定事件=不确定事件的面积/时间总面积

7,七年级数学提纲

初一数学应知应会的知识点 代数初步知识 1. 代数式:用运算符号“+ - × ÷ …… ”连接数及表示数的字母的式子称为代数式.注意:用字母表示数有一定的限制,首先字母所取得数应保证它所在的式子有意义,其次字母所取得数还应使实际生活或生产有意义;单独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代数式. 2.列代数式的几个注意事项: (1)数与字母相乘,或字母与字母相乘通常使用“? ” 乘,或省略不写; (2)数与数相乘,仍应使用“×”乘,不用“? ”乘,也不能省略乘号; (3)数与字母相乘时,一般在结果中把数写在字母前面,如a×5应写成5a; (4)带分数与字母相乘时,要把带分数改成假分数形式,如a× 应写成 a; (5)在代数式中出现除法运算时,一般用分数线将被除式和除式联系,如3÷a写成 的形式; (6)a与b的差写作a-b,要注意字母顺序;若只说两数的差,当分别设两数为a、b时,则应分类,写做a-b和b-a . 3.几个重要的代数式:(m、n表示整数) (1)a与b的平方差是: a2-b2 ; a与b差的平方是:(a-b)2 ; (2)若a、b、c是正整数,则两位整数是: 10a+b ,则三位整数是:100a+10b+c; (3)若m、n是整数,则被5除商m余n的数是: 5m+n ;偶数是:2n ,奇数是:2n+1;三个连续整数是: n-1、n、n+1 ; (4)若b>0,则正数是:a2+b ,负数是: -a2-b ,非负数是: a2 ,非正数是:-a2 . 有理数 1.有理数: (1)凡能写成 形式的数,都是有理数.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正分数、负分数统称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注意: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a不一定是负数,+a也不一定是正数;?不是有理数; (2)有理数的分类: ① ② (3)注意:有理数中,1、0、-1是三个特殊的数,它们有自己的特性;这三个数把数轴上的数分成四个区域,这四个区域的数也有自己的特性; (4)自然数? 0和正整数;a>0 ? a是正数;a<0 ? a是负数; a≥0 ? a是正数或0 ? a是非负数;a≤ 0 ? a是负数或0 ? a是非正数. 2.数轴:数轴是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一条直线. 3.相反数: (1)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我们说其中一个是另一个的相反数;0的相反数还是0; (2)注意: a-b+c的相反数是-a+b-c;a-b的相反数是b-a;a+b的相反数是-a-b; (3)相反数的和为0 ? a+b=0 ? a、b互为相反数. 4.绝对值: (1)正数的绝对值是其本身,0的绝对值是0,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注意:绝对值的意义是数轴上表示某数的点离开原点的距离; (2) 绝对值可表示为: 或 ;绝对值的问题经常分类讨论; (3) ; ; (4) |a|是重要的非负数,即|a|≥0;注意:|a|?|b|=|a?b|, . 5.有理数比大小:(1)正数的绝对值越大,这个数越大;(2)正数永远比0大,负数永远比0小;(3)正数大于一切负数;(4)两个负数比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5)数轴上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6)大数-小数 > 0,小数-大数 < 0. 6.互为倒数: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注意:0没有倒数;若 a≠0,那么 的倒数是 ;倒数是本身的数是±1;若ab=1? a、b互为倒数;若ab=-1? a、b互为负倒数. 7. 有理数加法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3)一个数与0相加,仍得这个数. 8.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 (1)加法的交换律:a+b=b+a ;(2)加法的结合律:(a+b)+c=a+(b+c). 9.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即a-b=a+(-b). 10 有理数乘法法则: (1)两数相乘,同号为正,异号为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2)任何数同零相乘都得零; (3)几个数相乘,有一个因式为零,积为零;各个因式都不为零,积的符号由负因式的个数决定. 11 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 (1)乘法的交换律:ab=ba;(2)乘法的结合律:(ab)c=a(bc); (3)乘法的分配律:a(b+c)=ab+ac . 12.有理数除法法则: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注意:零不能做除数, . 13.有理数乘方的法则: (1)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 (2)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注意:当n为正奇数时: (-a)n=-an或(a -b)n=-(b-a)n , 当n为正偶数时: (-a)n =an 或 (a-b)n=(b-a)n . 14.乘方的定义: (1)求相同因式积的运算,叫做乘方; (2)乘方中,相同的因式叫做底数,相同因式的个数叫做指数,乘方的结果叫做幂; (3)a2是重要的非负数,即a2≥0;若a2+|b|=0 ? a=0,b=0; (4)据规律 底数的小数点移动一位,平方数的小数点移动二位. 15.科学记数法:把一个大于10的数记成a×10n的形式,其中a是整数数位只有一位的数,这种记数法叫科学记数法. 16.近似数的精确位:一个近似数,四舍五入到那一位,就说这个近似数的精确到那一位. 17.有效数字:从左边第一个不为零的数字起,到精确的位数止,所有数字,都叫这个近似数的有效数字. 18.混合运算法则:先乘方,后乘除,最后加减;注意:怎样算简单,怎样算准确,是数学计算的最重要的原则. 19.特殊值法:是用符合题目要求的数代入,并验证题设成立而进行猜想的一种方法,但不能用于证明. 整式的加减 1.单项式:在代数式中,若只含有乘法(包括乘方)运算。或虽含有除法运算,但除式中不含字母的一类代数式叫单项式. 2.单项式的系数与次数:单项式中不为零的数字因数,叫单项式的数字系数,简称单项式的系数;系数不为零时,单项式中所有字母指数的和,叫单项式的次数. 3.多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多项式. 4.多项式的项数与次数:多项式中所含单项式的个数就是多项式的项数,每个单项式叫多项式的项;多项式里,次数最高项的次数叫多项式的次数;注意:(若a、b、c、p、q是常数)ax2+bx+c和x2+px+q是常见的两个二次三项式. 5.整式:凡不含有除法运算,或虽含有除法运算但除式中不含字母的代数式叫整式. 整式分类为: . 6.同类项: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单项式是同类项. 7.合并同类项法则:系数相加,字母与字母的指数不变. 8.去(添)括号法则:去(添)括号时,若括号前边是“+”号,括号里的各项都不变号;若括号前边是“-”号,括号里的各项都要变号. 9.整式的加减:整式的加减,实际上是在去括号的基础上,把多项式的同类项合并. 10.多项式的升幂和降幂排列:把一个多项式的各项按某个字母的指数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排列起来,叫做按这个字母的升幂排列(或降幂排列).注意:多项式计算的最后结果一般应该进行升幂(或降幂)排列. 一元一次方程 1.等式与等量:用“=”号连接而成的式子叫等式.注意:“等量就能代入”! 2.等式的性质: 等式性质1: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等式性质2:等式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为零的数,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3.方程:含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 4.方程的解:使等式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方程的解;注意:“方程的解就能代入”! 5.移项:改变符号后,把方程的项从一边移到另一边叫移项.移项的依据是等式性质1. 6.一元一次方程: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1,并且含未知数项的系数不是零的整式方程是一元一次方程. 7.一元一次方程的标准形式: ax+b=0(x是未知数,a、b是已知数,且a≠0). 8.一元一次方程的最简形式: ax=b(x是未知数,a、b是已知数,且a≠0). 9.一元一次方程解法的一般步骤: 整理方程 …… 去分母 …… 去括号 …… 移项 …… 合并同类项 …… 系数化为1 …… (检验方程的解). 10.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 (1)读题分析法:………… 多用于“和,差,倍,分问题” 仔细读题,找出表示相等关系的关键字,例如:“大,小,多,少,是,共,合,为,完成,增加,减少,配套-----”,利用这些关键字列出文字等式,并且据题意设出未知数,最后利用题目中的量与量的关系填入代数式,得到方程. (2)画图分析法: ………… 多用于“行程问题” 利用图形分析数学问题是数形结合思想在数学中的体现,仔细读题,依照题意画出有关图形,使图形各部分具有特定的含义,通过图形找相等关系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从而取得布列方程的依据,最后利用量与量之间的关系(可把未知数看做已知量),填入有关的代数式是获得方程的基础. 11.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常用公式: (1)行程问题: 距离=速度?时间 ; (2)工程问题: 工作量=工效?工时 ; (3)比率问题: 部分=全体?比率 ; (4)顺逆流问题: 顺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逆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5)商品价格问题: 售价=定价?折? ,利润=售价-成本, ; (6)周长、面积、体积问题:C圆=2πR,S圆=πR2,C长方形=2(a+b),S长方形=ab, C正方形=4a, S正方形=a2,S环形=π(R2-r2),V长方体=abc ,V正方体=a3,V圆柱=πR2h ,V圆锥= πR2h.

文章TAG:重庆市开县初一数学考纲重庆  重庆市  开县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