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我国明朝时编写的一部世界上最大的百科全书是A永乐大典B黄帝内经C

A 永乐大典 是世界上最早、篇幅最大的百科全书,
A
永乐大典绝对没问题
永乐大典 黄帝内经在战国就有了, 徐霞客游记是一部地理学的游记体著作

我国明朝时编写的一部世界上最大的百科全书是A永乐大典B黄帝内经C

2,第一部汇编古代文化典籍的书是 永乐大典 还是 尚书

永乐大典为明朝编订,太晚.应是尚书在前. 原称《书》,到汉代改称《尚书》,意为上代之书。这是我国第一部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它保存了商周特别是西周初期的一些重要史料。《尚书》相传由孔子编撰而成,但有些篇是后来儒家补充进去的。西汉初存28篇,因用汉代通行的文字隶书抄写,称《今文尚书》。另有相传在汉武帝时从孔子住宅壁中发现的《古文尚书》(现只存篇目和少量佚文)和东晋梅赜所献的伪《古文尚书》(较《今文尚书》多16篇)。现在通行的《十三经注疏》本《尚书》,就是《今文尚书》和伪《古文尚书》的和编本。

第一部汇编古代文化典籍的书是 永乐大典 还是 尚书

3,永乐大典是什么

永乐大典》   是明永乐年间编纂的一部大型类书。全书目录60卷,正文22877卷,装成11095册,这一古代文化宝库汇集了古今图书七八千种。明成祖时《永乐大典》的纂修,是我国文化史上的一件大事,如此一部规模宏大的类书,永乐帝当时未能毅然付之刊印,仅抄写一部,存于皇宫深院中。嘉靖末年虽抄写成副本,而正本却杳如黄鹤,不知踪迹。副本《永乐大典》清代收藏不善,续有遗失;近代更是被八国联军焚毁、劫掠。至今残存的嘉靖副本由于其重要的文献价值仍被学术界视为珍宝。据统计,现在嘉靖副本《永乐大典》在全球范围尚存400余册,其中223册存藏国内,国家图书馆馆藏221册。

永乐大典是什么

4,永乐大典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永乐大典》编撰于明永乐年间,初名《文献大成》,是中国的百科全书式的文献集,全书目录60卷,正文22877卷,装成11095册,约3.7亿字,这一古代文化宝库汇集了古今图书七八千种。《永乐大典》常遭浩劫,大多亡于战火,今存不到800卷。 中国古代浩瀚的文化典籍流传到今天的只有百分之一、二,其他因为自然或人为的破坏,最终在历史长河中湮灭了。古代典籍是承载古代文明和文化的“郑和宝船”,它的形态、语言和内容是一个时代历史的真实写照,能激起人们探秘寻宝的强烈冲动。   《永乐大典》就是这样的一个“宝船”,它曾经如此庞大和华丽,把中国14世纪以前的文化统统装入它的仓中。可如今,人们只能通过露在水面上的一小段桅杆来猜测这艘沉没宝船的一切了。历史上的《永乐大典》带给人们太多的惊奇和赞叹,它的毁灭也带来了同样强烈的悲伤和遗憾,留给后世许多有待探寻的谜。现在,许多人不知道《永乐大典》是一部什么书,还有许多对《永乐大典》耳熟能详的人恐怕一生也无缘见到《永乐大典》的原貌。

5,永乐大典是什么时候成书的

  《永乐大典》开始编纂是在明永乐元年(1403年)。那时,明成祖朱棣刚刚从他侄子建文帝手里夺来政权,为了表示讲修文治以笼络人心,遂命解缙等人编辑这部书。1404年编完,命名为《文献大成》。不久明成祖朱棣认为该书内容不够详备,不符修此书的原意,故而又增派太子少师姚广孝等参与,重新编修。这次参加编校、抄写的达2100多人,历时5年,于永乐六年即1408年12月14日完工,正文22877卷,凡例和目录60卷,总计近22900卷以上,装成11095册,总字数约3亿7千万字,赐名《永乐大该书为我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规模宏大的类书。采录曲集七、八千种,经、史、子、集、释、道、戏曲、平话、医卜、工技、农艺等各类著作无所不录,搜罗甚广,资料颇丰。     该书的体例是以明初官修的《洪武正韵》的韵部,依韵次编排辑录的资料。即:以单字为目,以韵系字,每单字下详注音、义,并录该字篆、隶、楷、草各种字体,然后分类辑入与该字有关即以该字起名的天文、地理、人事、名物、诗人词曲典故等各项内容。如《四库全书总目》所云:“或以一字一句分韵。或析取一篇,以篇名分韵。”“或”全录一书,以书名分韵。“大体符合凡例所说的”用韵以统字,用字以系事。“但《四库全书总目》认为它时以字句、时以篇名、时以书名分韵,“割裂庞杂、漫

6,永乐大典的内容包括了什么

永乐大典》汇集了上自先秦、下迄明初的八千余种古书典籍,除了著名的经史子集,还有哲学、文学、历史、地理、宗教、医卜等各类著作,包罗万象,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部百科全书,它比著名的《不列颠百科全书》成书年代早了300多年。 《永乐大典》内容包括诗文、戏曲、僧、道、医药、工艺等方方面面,其中,《永乐大典》还收录了许多后世已经残缺或佚失的珍贵书籍,如《薛仁贵征辽事略》、宋本《水经注》等,其所征引的材料,都是完整地抄录原文,因而许多宝贵的文献能保存其原貌,人们称《永乐大典》为“辑佚明初以前珍本秘籍的宝库”。 《永乐大典》的编排方式非常科学,有点类似于今天字典的拼音检字法,只是当时依据的是明朝的《洪武正韵》。其体例是“用韵以统字,用字以系事”,也就是说,每个韵目下有很多单字,每个单字下分列与之相关的天文、地理、人事、名物以及诗文词曲等各方面的内容。 在书的前面,用不同的字体演绎一个“门”字,端庄的楷书、狂放的草书、秀美的隶书,尽显汉字的魅力。这册书引用古书66种,插图46幅,它记载了中国古代不同等级的门,如白虎门、玄武门等,以及门的结构、类别、式样和奇闻逸事,丰富多彩。 《永乐大典》于永乐六年编修完成,被收藏于南京的文渊阁。永乐十九年,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也将《永乐大典》带到了京城,收藏在皇宫内的文渊阁。 《永乐大典》不仅篇幅巨大,收集广泛,而且缮写工整,书中的文字全部用毛笔以楷书写成,每半页八行,大字占一行,小字抄成双行,每行28个字;《永乐大典》中还有许多精致的插图,山川地形都以白描手法绘制图形,形态逼真,书为硬裱书面,由粗黄布包着,典雅庄重,被中外专家学者誉为有史以来世界上罕见的珍品。

7,永乐大典是一本什么样的书

《永乐大典》 是中国前现代最大的一部大型百科全书,按照中国传统的学科类别进行分类。 全书正文 22,877 卷 (章节),序论和目录 60 卷,共装订成 11095 册,总字数约 3.7 亿字。 《永乐大典》收录各种古代典籍至约八千篇,上至先秦,下达明初,包括以下领域的名家典籍:天文学、地理、人事、著名物体、阴阳学说、佛教与道教、工艺品等等。 除了篇幅巨大,收集广泛之外, 《永乐大典》 缮写工整,插图精致,使其成为手抄本中一部真正的葵宝。 随着明朝的衰落,该著作亦渐渐被遗忘。 众多副本在明清时代不幸丢失,部分残本星散于世界各地。 目前约有 400 册散落在 8 个国家的 30 多个单位手中。 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有 221 册,几乎占世界所藏份额的一半,是其最大的藏家。
是我国古代编纂的一部大型类书,
是明永乐年间编纂的一部大型类书。全书目录60卷,正文22877卷,装成11095册,这一古代文化宝库汇集了古今图书七八千种。明成祖时《永乐大典》的纂修,是我国文化史上的一件大事,如此一部规模宏大的类书,永乐帝当时未能毅然付之刊印,仅抄写一部,存于皇宫深院中。嘉靖末年虽抄写成副本,而正本却杳如黄鹤,不知踪迹。副本《永乐大典》清代收藏不善,续有遗失;近代更是被八国联军焚毁、劫掠。至今残存的嘉靖副本由于其重要的文献价值仍被学术界视为珍宝。据统计,现在嘉靖副本《永乐大典》在全球范围尚存400余册,其中223册存藏国内,国家图书馆馆藏221册。 [编辑本段]简介  《永乐大典》初名《文献大成》。明永乐元年(1403年)七月,明成祖朱棣命解缙、姚广孝、王景、邹辑等人纂修大型类书,永乐二年(1404年)十一月编成《文献大成》。   《永乐大典》是我国古代编纂的一部大型类书,收录入《永乐大典》的图书均未删未改,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是中国古代最大的百科全书。   《永乐大典》收录古代重要典籍至七八千种之多,上至先秦,下达明初,这在当时真可以说是“包括宇宙之广大,统会古今之异同”。宋元以前的佚文秘典,多得藉以保存流传。收录的内容包括:经、史、子、集、释庄、道经、戏剧、平话、工技、农艺、医卜、文学等,无所不包。所辑录书籍,一字不易,悉照原著整部、整篇、或整段分别编入,这就更加提高了保存资料的文献价值。全书体例“用韵以统字,用字以系事”,检索非常方便。   《永乐大典》是我国古代编纂的一部大型类书,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全书正文22877卷,凡例和目录60卷,装成11095册,总字数约3.7亿字。书中保存了我国上自先秦,宋元以后的佚文秘典,下迄明初的各种典籍资料达8000余种,是中国古代最大的百科全书。  解缙(1369-1415年),字大绅,江西吉水人。明著名作家。   姚广孝(1335~1418),法名道衍,字斯道,自号逃虚子。苏州人。元末明初政治家、高僧。  王景(1337-1412)字景彰,号常斋,元末明初松阳县人  邹辑(1337—1412)字景彰,号常斋,元末明初松阳县人,著名作家。
相当于现在的百科全书

文章TAG:永乐大典是什么书永乐大典  大典  是什么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