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踞在华南地区的第23军尚有兵力10万人,在1939年日军占领广州后不久,这支部队一度称为“华南方面军”。日军在全面侵华前,只有不到40万陆军,(华北方面军代司令官根本博)一直占领华东地区的第13军投降时有兵力20万人,司令部始终设在上海,第13军在此之前只有四个师团加若干独混旅团10余万人,之所以兵力突然增加,是因为当时日军大本营判断美军有在华东沿海登陆的企图,因此匆忙增兵所致,时任军司令官松井久太郎中将。
1、二战日军编制如何?一个方面军有多少人?为何有很强战斗力?
其实日本投降时的兵力构成基本说明了“方面军”和“军”的建制区别,当“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冈村宁次交出指挥刀时,山海关以南的侵华日军序列包括:华北方面军、第6方面军、第13军和第23军四大坨,也就是“中国派遣军”这个“总军”级单位的基本编成。(第23军司令官田中久一)华北方面军约计30万人,盘踞在华北及平津地区,下辖驻山西第1军、驻山东第12军和驻河南第43军,方面军司令官下村定大将,投降时的代理司令官是根本博中将,也是八路军等抗日武装的主要敌人,最后向第十一战区司令长官孙连仲投降,
第6方面军可能军史爱好者不太熟悉,它是为了执行“一号作战”于1944年新组建的方面军,主要负责华中和西南地区的作战,在原有的第11军(横山勇)基础上,又从关东军调来第20军司令部(坂西一良),指挥着参加长衡会战、桂柳会战和湘西会战的全部日军。(第10方面军司令官安藤利吉)所以第6方面军才是侵华日军的主力,作战序列内包含着日军几乎所有精锐部队,比如第3、第13、第116师团等甲级师团,首任方面军司令官是冈村宁次,这厮升官后由冈部直三郎大将接任,投降时有兵力35万余人,
盘踞在华南地区的第23军尚有兵力10万人,在1939年日军占领广州后不久,这支部队一度称为“华南方面军”。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广东及海南岛地区成为“中国派遣军”和“南方军”(总军级)的联系纽带,为方便指挥将其降格为第23军(因为台湾有个第10方面军),兵力也有所减少,时任军司令官田中久壹中将,(华北方面军代司令官根本博)一直占领华东地区的第13军投降时有兵力20万人,司令部始终设在上海,第13军在此之前只有四个师团加若干独混旅团10余万人,之所以兵力突然增加,是因为当时日军大本营判断美军有在华东沿海登陆的企图,因此匆忙增兵所致,时任军司令官松井久太郎中将。
了解完这四支部队的构成和来历,完全可以读懂“方面军”的建制级别和所辖兵力,日本人在全面抗日战争爆发时,战略单位只有师团和“军”的编制,比如关东军、“中国驻屯军”、“台湾军”等等,在作战中临时编组则使用“某某派遣军”的番号。随着战争规模扩大和不断扩军,才正式组建“方面军”建制,下辖两个以上的“军”,每个军再下辖两个以上的“师团”,
如按战争初期每个军辖三个师团计算(最早组建的华北方面军辖两个军,每个军三个师团),军级兵力约10万人,则方面军兵力就将达到30万人左右,比如缅甸方面军高峰时期就辖有10个师团30万人马。当然,由于所担负战略任务的不同,各方面军的兵力也不尽相同,比如战争后期在台湾组建的“第10方面军”,因为宝岛上暂无成规模的抗日武装,因此投降时只有10万余人,司令官安藤利吉大将,
(曾任第六方面军司令官冈村宁次)日寇的“军司令官”肯定是中将军衔,但“方面军”司令官可以由中将或者大将担任,这就要看方面军的战略重要性了。而“总军”的总司令官肯定由大将(有加元帅荣誉军衔的)担任,因此三级建制的差别还是比较明显的,在整个二战期间,日本共组建了20个“方面军”的数字序列番号,其中第1、第2、第3、第6、第10方面军入侵过中国(关东军升格为总军后辖有方面军),另外包括先后出现过的华北、华中、华南三个方面军番号。
2、二战时期的大日本帝国,在世界各国都有多少驻军?怎么样?
啥玩意?“大日本帝国”?在1936年到1947年之间,小日本在官方文件上使用这个“国号”,日军战败后,小日本就不敢用这个国号了。对于我们来说,无论是二战时期还是现在,我们都叫它小日本,再说日军兵力分布问题,日军在全面侵华前,只有不到40万陆军,1937年之后,日军马上增兵到100万人。等到日军战败投降时,已经发展到720万人(含海军170万人)。
文章TAG:驻军 日军 兵力 广州 各国 日军在广州兵力有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