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有问题,你凭什么根据认为刘禹锡《陋室铭》的开篇“山不在高”的山在河南。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我想问你,曹操《短歌行》中“山不厌高”的山在哪里,刘禹锡说的“山”,是指无论什么山,只要是山,我猜测,你是根据河南汝南县天中山上立了块石碑,上书“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1、刘禹锡的“陋室”在安徽,“山不在高”的山为何在河南?

刘禹锡的“陋室”在安徽,“山不在高”的山为何在河南

这个问题有问题,你凭什么根据认为刘禹锡《陋室铭》的开篇“山不在高”的山在河南?我猜测,你是根据河南汝南县天中山上立了块石碑,上书“山不在高,有仙则名。”,而认为就是刘禹锡说的山,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我想问你,曹操《短歌行》中“山不厌高”的山在哪里?倘若人家在他地界不高的山上立个“山不厌高”的碑,你就以为是曹操说的“山”吗?“天中山”,虽然只有3.6米高,但自古就很出名,传说是大禹治水时给命名,并且还有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亲书“天中山”的石碑,而成为游人游览的“胜境”,刘禹锡也曾游览过。

但是我认为,此山绝不是《陋室铭》开篇第一字的“山”,你看,诗人开篇就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山不在大小,只要有“仙”就会出名,水不在深浅,只要有“龙”,就有灵气。(在这里,诗人说的山就是山,水就是水,没有特指,)这很通俗的二句,就是没文化的人也能听得懂。诗人铺垫这二句后,立即就点明主题:“斯是陋室,惟我德馨,

”诗人实际是借物而喻自己,意思就是,我虽身处逆境,也得要坚守高尚情操而留芳。所以,刘禹锡说的“山”,是指无论什么山,只要是山,至于有人说是河南的天中山,那是他的“画蛇添足”。再则,刘禹锡的“陋室”在安徽的和县,这是肯定的,但是,是否是“陋室”,却有许多争议。在这里,我想说说我的观点:有着“诗豪”之美誉的中唐大诗人刘禹锡,他21岁时就与“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同榜进士及第,

在仕途上,他为官49年,70岁逝世。在为官49年间,他有三次被贬,有32年是被流放到外地做地方官的,这次到安微和州(现和县)做刺史,(注:决不是他人所说,是做司马。),是刘禹锡与柳宗元等人在参予王叔文的改革失败后被贬,刘禹锡先被贬到夔州做刺史(今四川奉节县),后又被调任到和州做刺史,这应该是升迁,为什么这样说?因为和州紧邻南京,虽江南、江北的,但只有一江之隔,和州仍属鱼米之乡,要比在夔州的生活条件好多了。

而刺史,就是当地的最高行政长官,你想哟,一个地方的最高首长,怎么可能会居住在“陋室”?虽然刘禹锡的这篇《陋室铭》是在和州写的,但是按照常理我推断,刘禹锡的居所不太可能差。有人说,是县令的刁难,这纯属是牵强附会。那么,刘禹锡为什么在和州写下了这篇《陋室铭》呢?其原因,就是我开头所说,是他在逆境中,以物言志,借“陋室”,以表达自己在人生不得意时,仍然要保持高洁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以表达他的铮铮铁骨,

2、河南哪个山最值得一去?

河南哪个山最值得一去

亲!你去过了这10座山,就可以说“观止矣!”河南多山,这出乎许多外省人的意料。他们以为河南又名“中原”,自然应该是一望无际的大平原,即使许多曾经路过河南的人也是这么认为的,因为客流量最大的京广线沿线基本只经过大平原部分,旅客从火车车窗往外看,只能看到毫无起伏、广大无垠的黄淮大平原。实际上,河南有接近一半的土地,都是山地,

这包括西北的太行山、西部的秦岭余脉(伏牛、外方、熊耳等山脉)、南部的桐柏山-大别山、中部的嵩山。而且,河南中西部的伏牛山,是非常高大雄伟的,在这些山脉中,产生了数不尽的美景。下面这10座名山,是它们中间最靓的仔,1、云台山AAAAA个人以为,云台山并不是河南最美的山,但旅游开发最成功。对游客来说,自然风光只是游玩体验的一部分,

云台山的优势在于旅游服务周到,游乐项目齐全,景点众多。严格来说,云台山并不是一个景区,而是一个景区群,云台山是太行山水的杰出代表,典型景观是震撼人心的断裂崖壁,此外,树木丛生的山谷,水流如丝的瀑布,深邃奇险的红石峡,览尽群山的茱萸峰,都有不一样的乐趣,2、老君山AAAAA位于河南洛阳南部的老君山,则是伏牛山水的代表力作。


文章TAG:河南  河南山在哪里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