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人为什么有这么多老板,就是靠的亲帮亲,友帮友,一人带动一大帮,人与人之间信任度高,而湖北人缺乏的正是这一点,这也是湖北占据了中原地理优势而经济不怎么样的原因所在。湖北人又不是一个人,我是东北人,也没接触过湖北人,即便接触过,也不能从一个人的印象来概括所有湖北人,不管是哪里,好人都是绝大多数,但是坏人也肯定会有,东北人也不例外,很多人仅从接触过的个别东北人来概括所有东北人一样有失偏颇,所以我必须亲自去湖北,亲身体验湖北的风土民情,才能留下比较真实的印象,道听途说的“印象”都不能当真。
1、湖南人和湖北人怎么区分?
我本人是湖南人,我来谈谈湖北人和湖南人的共同点和不同点。湖南和湖北同属一个楚,同饮一江水,同在一湖旁,互相称兄弟、半个老乡,都属于楚文化的分支,但其实彼此之间各方面差别都非常大,湖北人较圆滑,精明,会做生意。湖南人性格刚强,固执比较自大,说得不好听就是有点夹生,但性耿直,就算打不过也要打,有狠劲,吃得苦,霸得蛮,
湖北人要精些,碰到强敌会转弯,“天上九头鸟,地上湖北佬”就是这个意思。湖北和湖南人性情都比较急爆,爱吃辣好斗狠,湖南人吃的是干辣,不爱喝汤。湖北人特爱喝汤,面食多一些,湖南人相对说,更好面子,爱享受就算穷得只有10块钱也要穿得很体面。而湖北人比较爱赚钱,精打细算,湖南人不爱多说多话,说一不二,湖北人爱侃,说得多做得少。
总的来说湖南人性格比较冷,现实,狠些,湖北人较波辣,有包容性,柔和一点,也有些让人难以琢磨,湖南人刀刚火辣的性格特征十分鲜明,湖南人能说会道,语言丰富得像个杂货铺,向来有“湖南地出金,十里不同音”的说法。自宋以降,中国的经济政治文化重心南移,湖南也历经几次大的移民,他们与先秦湘楚先民们一起,历经楚文化的激荡以及中原文化等的洗练,创造出了湖湘文化,
宋代中国四大书院,湖南就独占其二(长沙岳麓书院、衡阳石鼓书院)。自此,湖湘教育逐渐居于中国前列,风气愈盛,至近代湖南人创造了“中兴将相,什九湖湘”、“半部中国近代史由湘人写就”、“湖南人材半国中”、“无湘不成军”等的盛况,湖南骡子精神:吃得苦,霸得蛮,舍得死,不服降。湖北人渊源于黄河长江流域之中华正统,
鼎盛于春秋战国之楚。衰弱于始皇帝的征服,湖北的湖泊数量为中国之最。所以,湖北人爱吃鱼,尤以鲳鱼为名。“十年淹九水”的湖北,以水为盛,湖北人以水为邻,与水抗争,在治水中也有了“水”的性格。水之浩浩淼淼,水之坦坦荡荡,水之浪漫灵动或静谧闲适,水之知进识退,水之汹涌澎湃,以至水之桀骜不驯,无不在湖北人身上烙下深深的印记,
楚人所自豪的在于他们的先古之楚文化。略逊于中原,却略高于南蛮,楚人赖以骄傲的祖宗之一庄王曾说自己“三年不飞,飞将冲天;三年不鸣,鸣将惊人”,说明了湖北人之狂妄自负心态。在文化上,湖北、湖南都属于楚文化的分支,其后世文人都是继承与发扬了祖先屈原的特色与优势,只是双方在接受屈原的风格时侧重各有不同了,湖北人追求的是瑰丽、内蕴、审美、精致、曲折、平和、迎合,即更追求艺术性,其实是发展了屈原学生宋玉的那个方向;而湖南人讲究的是质朴、尖锐、大气、悲壮、高亢、粗犷、直接,即更强调思想性,才是屈原文化精髓的主干,
时至,只有湖南人才会走屈原的道路:因为爱国,因为内心里的那份理想,绝对不会屈从权贵,宁可投江而逝(前278年,屈原在湖南汨罗江畔绝望自沉;两千多年后,1898年,家乡离此地不远的湖南浏阳人谭嗣同,在北京参与戊戌变法失败了,别人都知道逃走,他却甘愿为国而等死)。而湖北人则走的是宋玉的路:不会像他的老师屈原那么傻,而是高高兴兴站到权贵的一边,从而名利俱得,
2、东北人如何看待湖北人?
这个问题没有意义!湖北人又不是一个人,我是东北人,也没接触过湖北人,即便接触过,也不能从一个人的印象来概括所有湖北人,不管是哪里,好人都是绝大多数,但是坏人也肯定会有,东北人也不例外,很多人仅从接触过的个别东北人来概括所有东北人一样有失偏颇,所以我必须亲自去湖北,亲身体验湖北的风土民情,才能留下比较真实的印象,道听途说的“印象”都不能当真。
文章TAG:湖北 湖南人 区分 湖北人怎么这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