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广东省深圳的地形以为主其中也有山地地形如深圳的

丘陵 梧桐山 珠江三角洲
欧洲地形的特点是以平原为主。

广东省深圳的地形以为主其中也有山地地形如深圳的

2,深圳历史沿革的资料和深圳地理

深圳历史沿革:1.地名由来 “深圳”地名始见史籍于1410年(明永乐八年),于清朝初年建墟。 当地的方言俗称田野间的水沟为“圳”或“涌”。 深圳正因其水泽密布,村落边有一条深水沟而得名。 深圳又称鹏城。 何谓“鹏城”? 在深圳东部50多公里开外的南澳镇,有一处名叫鹏城的地方,城门象北京的德胜门,只是规模小了很多。 城墙经风雨侵蚀,一番破败景象; 城楼虽不及山海关雄壮,仍古味十足。 进入城门,只见青石板铺就的道路,两旁平房都是砖木结构,鳞次栉比,露出房檐的椽子都已腐败,看起来年代已相当久远。 当地居民称这个地方叫王母,又叫大鹏,这座城就叫鹏城。 “鹏城”由此得名。 曾几何时,有人把这个鹏城的名字安在了深圳的头上。 特别是深圳自建立特区以来,面貌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综合经济实力已经位列全国大中城市中的前列,是一座充满生机,充满美好发展前景,潜力无限的城市。 而深圳的版图正象展翅高飞的大鹏,搏击风云,遨游长空,勇往直前。 所以,鹏城也就名符其实地叫响了。 2.百越部族 ( 史前——公元前214年)考古成就表明,早在67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中期,就有土著先民繁衍生息在深圳土地上。 深圳的城市史已有1673年。 夏、商年代,深圳是百越部族远征海洋的一个驻脚点。 居殖在深圳沿海沙丘谷地区域的百姓,是百越部族的分支——“南越部族”。 他们以捕鱼、航海维生,甚少农垦。 3.秦皇设郡 (公元前214——公元331年)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于公元前214年在岭南设置了南海、桂林、象郡三郡,谪徙50万人开发。 时属南海郡的深圳,便融入了中原文化。 4.东晋建县 (公元331——1573年)深圳市最早的前身为宝安县。 宝安作为县建制始于公元331年(东晋咸和六年)。 朝廷置辖地六县的东官郡,辖地大概为今天的深圳市、东莞市和香港等范围。 郡治在宝安县(南头)。 公元590年(隋开皇十年),废东官郡,宝安县改属南海郡,县治在今深圳南头。 公元757年(唐至德二年),宝安县更名东莞县,县治迁往东莞,于南头设屯门军镇。 宋朝时期,深圳是南方海路贸椎394年(明洪武二十七年),在今深圳境内设立了东莞守御千户所及大鹏守御千户所。 公元1565年,又在南山半岛设立了南头水寨(广东6大水寨之一),为一庞大的军事机构,是“虎门之外卫,省会之屏藩”,管辖与牵制范围东至潮汕,西至上下川,南至大洋。 明朝初年,中国舰队出使南洋,开航前必到深圳赤湾天后庙祭祀祷告。 有600多年历史的南头古城,曾是广东省东南的政经重镇,也是晚清前深港澳地区的政治中心。 5.新安古城 (公元1573——1841年)深圳市的前身又曾名为新安县。 公元1573年(明万历元年),朝廷取“革故鼎新,转危为安”之意,扩建东莞守御千户基地,建立新安县,并建县治于南头,辖地包括今天的深圳市及香港区域。 经济以产盐、茶叶、香料和稻米为主。 清朝初期, *** 实行沿海省份内迁50里的“迁界”之举。 新安县三分之二土地曾一度纳入东莞县。 公元1669年(清康熙八年)复置新安县,至公元1684年(清康熙二十三年)再复原界。 6.县境分割 (公元1842年——1898年) 公元1842年(清道光二十四年)7月24日,中英签订不平等的《南京条约》,香港岛被英国占领。 公元1860年(清咸丰十年)1月11日,九龙半岛因《北京条约》而被迫割让给英国。 公元1898年(清光绪二十四年)4月21日,清 *** 又与英国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将新界租给英国99年。 至此,原属新安县的3076平方公里土地中,有1055.61平方公里脱离其管辖,深圳与香港从此划境分治。 7.复名宝安 (公元1913年——1979年)公元1913年(民国三年),广东省新安县复称宝安县,县治仍在南头。 8.县治迁移 (公元1938年——1953年)抗日战争时期,南头沦陷,宝安县 *** 临时迁往东莞县。 1953年,因深圳联接广九铁路,人口聚居较多,工商业兴旺,宝安县治东迁至距南头10公里外的深圳墟。 9.深圳建市 (公元1979年) 1979年3月,中央和广东省决定把宝安县改为深圳市,受广东省和惠阳地区双重领导;11月, *** 广东省委决定将深圳市改为地区一级的省辖市。 1980年5月, *** 中央和国务院正式将深圳定为中国第一个“经济特区”;8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在深圳设置经济特区。 1981年3月,深圳市升格为副省级市。 1988年11月,国务院批准深圳市在国家计划中实行单列,并赋予其相当于省一级的经济管理权限。 1992年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授予深圳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市 *** 制定地方法律和法规的权力。 建市之初辖深圳、南头、松岗、龙华、葵涌、龙岗6个区。 1979年10月,设立罗湖区。 1980年7月,分罗湖区,成立沙头角区。 1981年10月,恢复宝安县建制,辖特区外的1577平方公里。 1983年9月至1984年8月,特区内设立罗湖、上步、南头、沙头角、蛇口5个管理区。 1990年1月,撤销特区内管理区,设立福田、罗湖和南山3个区。 1993年1月,撤销宝安县,设立宝安、龙岗两区。 1997年10月,从罗湖区分出盐田区。 2004年成为一个无农村的城市。 邮政编码:518000,区号:0755。 深圳地理气候:深圳市位于广东省中南沿海地区,珠江入海口之东偏北。 东西长81.4公里,南北宽(最短处)为10.8公里,东临大鹏湾,西连珠江口,南邻香港,与九龙半岛接壤,与香港新界一河之隔,被称为“香港的后花园”。 全市总面积2020平方公里。 人口500多万,多数来自外地,因此深圳被称为“移民城市”。 深圳市的特区与非特区之间建有一条全长129.7公里的特区管理线,在进出特区的7条公路的路口分别设有边防检查站。 深圳经济特区成立于1980年,它东起大鹏湾北仔角,西到珠江口安乐村,南与香港新界紧连,北靠梧桐山、羊台山脉,总面积327.5平方千米,包括了罗湖区、福田区和南山区,是我国除海南省以外最大的经济特区。 深圳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年平均温度22.3C,最高温度38.7C,最低温度0.2C。 年平均降雨量为1924.7毫米。 常年主导风向为东南风,年平均日照数为2060小时,太阳年辐射量5225兆焦耳/平方米。 平均每年受热带气旋(台风)影响4―5次。

深圳历史沿革的资料和深圳地理

3,深圳的地理位置气候方位

这个你可以参考“百度百科-深圳”,里面有比较详细的介绍!http://baike.baidu.com/view/3329.htm

深圳的地理位置气候方位

4,广东地质小知识

1.关于广东地理知识 1、广东是我国通往东南亚、大洋洲、西亚和非洲等地区的最近出海口,所以被称为祖国的南大门。 广东省人均耕地占有量在全国30个盛市、区中排在倒数第二位,人均土地面积为0.3公顷,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43%,世界平均水平的12.5%。 广东省属热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资源十分丰富。由于地处低纬,面临广阔的海洋,因此海洋和大陆均对广东气候有非常明显的影响。 有利条件:①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水热资源丰富、配合好。②珠江三角洲地势低平、土壤肥沃,河汊纵横,既灌溉便利,也利于发展淡水养殖;森林资源丰富,树种多,人类影响小,利于发展林业生产。③农业生产历史悠久,生产水平高。 不利条件:①伏旱期气温高,降水减少,蒸发旺盛,易对水稻生产产生影响、夏秋季台风影响很大。②长江以南地区为红壤分布区,土壤酸性强,土质粘重,不利于种植业的发展 广东河流水文特征:流量大是降水丰富形成的,气温高又使河流终年不冻。汛期长,集中在夏秋两季,水量大,有明显季节性变化。形成原因与夏秋两季受东南季风和台风带来大量降水有关。 水稻的主要产地:珠江三角洲及西江、东江、北江河谷、沿海各河流的小平原。甘蔗的主要产地:珠江三角洲及粤西地区沿海小平原。 希望采纳 2.广东的地形有哪些小学生品德卷 受地壳运动、岩性、褶皱和断裂构造以及外力作用的综合影响,广东省地貌类型复杂多样,有山地、丘陵、台地和平原,其面积分别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33.7%、24.9%、14.2%和21.7%,河流和湖泊(如鉴江水系)等只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5.5%。 地势总体北高南低,北部多为山地和高丘陵,最高峰石坑崆海拔1902米,位于阳山、乳源与湖南省的交界处;南部则为平原和台地。 广东地貌(20张) 全省山脉大多与地质构造的走向一致,以北东―南西走向居多。平原以珠江三角洲平原最大,潮汕平原次之,此外还有高要、清远、杨村和惠阳等冲积平原。 3.广东省地质单位有哪些 广东省主要地质专业单位(广东省地质学会理事单位)一览表 邮编:510080 广州市东风东路751号 广东省物料实验检测中心 邮编:512026 韶关市新华南路 广东省矿产应用研究所 邮编:516008 惠州市古塘坳鹅岭南路101号 广东省地质勘查局703地质大队 邮编:524018 湛江市椹川大道南20号 广东省地质勘查局704地质大队 邮编:512023 韶关市北江路 广东省地质勘查局705地质大队 邮编:512023 韶关市工业西芙蓉二路嘉兴楼 广东省地质勘查局706地质大队 邮编:526020 肇庆市端州梅庵路9号 广东省地质勘查局719地质大队 邮编:515021 汕头市护堤路30号 广东省地质勘查局722地质大队 邮编:514089 梅州市环市路地质大厦 广东省地质勘查局723地质大队 邮编:516300 惠东县平山镇广汕路107号 广东省地质勘查局756地质大队 邮编:529000 江门市河南中沙41号 广东省地质勘查局757地质大队 邮编:524033 湛江市椹川大道北88号 广东省地质勘查局水文工程地质一大队 邮编:519000 珠海市香洲区梅华东路 广东省珠海工程勘察院 邮编:510800 广州市花都区新华镇秀全大道59号 广东省地质物探工程勘察院 邮编:518023 深圳市宝港路7号 深圳市地质勘查局 邮编:510080 广州市东风东路739号 广东省地建集团 邮编:528000 佛山市卫国路43号 广东省佛山地质局 邮编:510080 广州市东风东路739号 广东省地质科学研究所 邮编:510510 广州市沙河五仙桥 广东省工程勘察院 邮编:510510 广州市广花路石柱岭大街34号 广东省地质工程公司 邮编:510510 广州市沙河五仙桥 广东省地质勘查局探矿机械厂 邮编:510620 广州市体育东路160号 广东省国土资源厅 邮编:510620 广州市体育东路160号 广东省国土资源厅 邮编:510030 广州市豪贤路193号 广州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 邮编:517000 河源市长安路73号 河源市国土资源局 邮编:510510 广州市沙河五仙桥 广东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 邮编:510080 广州市东风东路739号 广东省地质调查院 邮编:510440 广州市白云区新市嘉禾园坛岭路200号 广州市地质调查院 邮编:510663 广州市天河东圃 广东省食品药品学校 邮编:524057 湛江市坡头区22号信箱 中海石油湛江分公司 邮编:510663 广州市天河区燕岭路89号燕侨大厦1404号 广州泰峰地质环境咨询有限公司 邮编:510630 广州市天河北路鸿翔大厦B座2505室 广州云金地数码科技公司 邮编:510060 广州市环市东路348号(东) 广州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 邮编:510075 广州市环市东路477号 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 邮编:510440 广州市白云区嘉禾地质大院 广东煤炭地质局 邮编:511515 韶关市曲江县犁市镇 广东煤炭地质局201勘探队 邮编:512143 清远市小市北江三路 广东煤炭地质局202勘探队 邮编:510034 广州市越华路116号 广东省煤炭工业总公司 邮编:514500 兴宁市城镇106号区 广东省煤炭工业总公司四望嶂留守处 矿山安全技术事物有限公司 邮编:510800 广州市花都区滨湖路1号 广东省核工业地质局 邮编:512026 韶关市63信箱 核工业290研究所 邮编:528133 佛山市三水区河口文塔西路11座 广东省核工业地质局291大队 邮编:510800 河源市18号信箱 广东省核工业地质局292大队 邮编:510800 广州市花都区花城路48号 广东省核工业地质局293大队 邮编:510800 广州市花都区滨江大道1号 广东省核力工程勘察院 邮编:512028 韶关市芙蓉北路64号 广东省核工业地质调查院 邮编:510075 广州市环市东路477号 中国石化新星石油广州公司 邮编:510275 广州市新港西路135号 中山大学地球科学系 邮编:510640 广州市五山1131信箱地化所 中科院广州地化所 邮编:510301 广州市新港西路164号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邮编:510070 广州市先烈南路81号 广东省地震局 邮编:510403 广州市机场路111号 中国建材地勘中心广东总队 邮编:510800 广州市花都区云山大道宾馆新村二栋 广东省化工地质勘察院 邮编:510170 广州市荔湾路陈家祠道48号 广东省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 邮编:510080 广州市东风东路东环路4号 广东省有色地质勘查院 邮编:512026 韶关市新华北路126号 广东省有色地质勘查局932队 邮编:526040 肇庆市明珠路26号 广东省有色地质勘查局933队 邮编:516023 惠州市小金口 广东省有色地质勘查局938队 邮编:510600 广州市东风东路846号 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 邮编:510611 广州市天寿路沾益直街19号 中水珠江规划勘测设计有限公司 邮编:510631 广州市石牌 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系 邮编:510405 广州市番禺大学城外环西路230号 广州大学地理学院 邮编:528000 佛山市江湾一路18号 佛山科技学院旅游与资源环境系 邮编:510070 广州市先烈中路100号 广州地理研究所 邮编:510060 广州市建设二马路23号 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 邮编:510230 广州市前进路157号 广州四航工程技术研究院 邮编:510631 广州市五山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 邮编:518026 深圳市福中路15号市勘察研究院 深圳市地质学会 邮编:518028 深圳市福田区上步中路深勘大厦410 深圳市勘察测绘院 邮编:518026 深圳市福田区福中。 4.广东地理差异大的地区 广东受地壳运动、岩性、褶皱和断裂构造以及外力作用的综合影响,地貌类型复杂多样,有山地、丘陵、台地和平原四种类型并存。 广东省丘陵广布,约占全省面积的三分之二,与广西丘陵合称两广丘陵。粤北为南岭,省内有罗浮、西樵、鼎湖、丹霞四大名山。 沿海有珠江三角洲和潮汕平原(韩江三角洲)。珠江水系三源西、北、东江以西江为主。 广东地跨北回归线,一般属中、南亚热带湿润季风区(雷州地区属北热带)。一月平均气温8-16度,七月平均气温28度左右,粤北山区气温略低。 年降水量1400-2000毫米。春季多梅雨,夏秋间多台风暴雨。 5.有趣的地理小知识 1 地理差异 中国北方多旱田所以以小麦为主所以北方人爱吃面食 而南方多水田所以盛产水稻 所以南方一吃稻米为主 而英国是属于海洋性气候 一年四季温暖潮湿所以盛产多汁牧草 所以以吃奶酪牛扒为主 这是地理差异带来的人们生活习惯. 2教你看上弦月还是下弦月 有一个简单的口诀是 上限月上半夜 下限月下半月 也就是 你但凡能在半夜12-00 之前看到的月亮都是上限月 上限月是什么时候升起来的呢 ? 是每天的中午12点 那我们看不见的原因你该知道了把 当然是因为太阳太亮了啊 下限月是每天半夜十二点升起来的 要是哪天你踏着黎明去上学 那你看到天边的月亮就一定是下弦月了 很浪漫的

5,谁帮我讲解下深圳的地理位置方向气候

地理位置 深圳是中国南部海滨城市,毗邻香港。位于北回归线以南,东经113°46′至114°37′,北纬22°27′至22°52′。地处广东省南部,珠江口东岸,东临大亚湾和大鹏湾;西濒珠江口和伶仃洋;南边深圳河与香港相联;北部与东莞、惠州两城市接壤。辽阔海域连接南海及太平洋。 气候情况 深圳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温润宜人,降水丰富。常年平均气温22.4℃,无霜期为355天,平均年降雨量1933.3毫米,日照2120.5小时,适合常年开展旅游。

6,从地理知识城市规划经济发展文化传承等方面认识和了解深圳

:地理知识之地理位置,深圳市位于祖国的南疆,广东省南部,毗邻香港。东临大亚湾与惠州市相连,西至珠江口伶仃洋与中山市、珠海市相望,南至深圳河与香港毗邻,北与东莞市、惠州市接壤。深圳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多为低丘陵地,间以平缓的台地,西部沿海一带是滨海平原。之气候深圳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风清宜人,降水丰富。常年平均气温22.5℃,极端气温最高38.7℃,最低0.2℃。无霜期为355天,平均年降雨量1924.3毫米,日照2120.5小时,适合常年开展旅游。之特产盛产龙岗“三黄鸡”、南头荔枝、南山桃、石岩沙梨、金龟桔和龙华方柿等农副产品。沙井蚝是深圳的另一大特产2.3:城市规划、经济发展、通过公开展示向广大市民征询意见和建议,于一九九六年底完成了《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成果的编制工作。http://www.szplan.gov.cn/main/csgh/ztgh/ztgh/(详细的城市规划主要内容)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小渔村,发展为我国南部综合经济实力、技术创新能力、国际竞争力最强的现代化大都市。深圳的巨变,是我国改革开放30年伟大成就的一个缩影,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一个闪光点。 作为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和“示范区”,深圳发展壮大的每一步,都离不开中央的关怀和支持,更离不开坚持不懈的思想解放和始终不渝的改革创新。从“引进来”到“走出去”,从“深圳加工”、“深圳制造”到“深圳创造”,从“速度深圳”到“和谐深圳”、“效益深圳”、“绿色深圳”……围绕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深圳以敢为天下先的精神,进行了一系列大胆的实践和探索,不仅为自身经济发展注入了持久的活力,也为其他地方改革开放、科学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 改革开放以来,深圳从一个边陲小镇崛起为现代化大都市,2007年,地区生产总值达6765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658亿元,在全国大城市中分别居第四位、第三位;出口总额1685亿美元,获得国际专利2480项,均居全国各城市第一位。深圳的成功,给人以启迪。 深圳抓住经济全球化机遇,从“引进来”到“走出去” 开放是深圳的发展之源,深圳能有今天的发展局面,首先得益于在不断扩大开放中抓住机遇、用好机遇。深圳从“引进来”到“走出去”经历了4个趋势性变化。 一是以吸引港资为主到外资来源全球化。从大规模引进港资,到外资来源扩大到90多个国家和地区。 二是从“三来一补”到企业“走出去”。利用“三来一补”企业的溢出效应,培育有国际竞争力的本土企业,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从“引进来”到“走出去”。 三是从内向型联合到外向型联合。以产品加工、贸易、科技成果、资金和其他资源为纽带,通过内地、深圳、海外“三点一线”的联合模式,共建出口加工基地,携手走向国际市场,使深圳和内地的出口规模迅速扩大。 四是从利用“香港因素”到深港紧密合作。从与香港建立“前店后厂”的产业合作关系,到共建世界级大都市。 敢为天下先,积极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 上世纪80年代初,当全国还在争论计划和市场关系时,深圳就提出了“四个为主”,即建设资金以引进外资为主,经济成分以发展外资企业为主,经济运行以市场调节为主,产品销售以外销为主。率先在全国建立起市场经济的基本体系和运行机制。 深圳以推进土地有偿使用为重点,率先进行土地管理体制改革。1980年,深圳签订了第一个土地有期有偿使用协议书。1987年,深圳率先采取土地使用权公开拍卖、公开招标、协商议价等3种有偿让渡方式,允许土地使用权的转让、再转让和抵押。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公开拍卖,开创了我国国有土地商品化经营的先例。 深圳率先实行招聘录用、竞争上岗、合同用工,首开劳动力商品化的先河。同时建立起劳动力市场和人才智力市场,促进人力资源在市场中实现合理配置。 深圳率先进行外汇管理体制改革,1985年在全国率先建立外汇调剂中心。最早引进和兴办金融机构,1982年1月,深圳引进了全国第一家外资银行——南洋商业银行深圳分行。1986年兴办了深圳发展银行。最早探索发展资本市场,1990年成立深圳证券交易所,发行第一张股票,吹响了我国发展资本市场的前奏。 深圳最早推行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推进股权多元化,建立法人治理结构。最先探索建立国有资产监管体制和运营机制,建立了国资委(办)、资产经营公司、国有企业3个层次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深圳在全国较早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按大行业、大系统综合设置机构,形成了“大贸工、大交通、大文化、大城管、大农业”的管理格局,减少了协调成本,提高了行政效率。在全国率先开展了政府绩效评估试点,推行部门责任“白皮书”制度,在政府效能建设上迈出重要步伐。在全国率先开展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通过3轮改革,全市审批、核准事项减少了60%左右。 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深圳几乎从零起步,实现高新技术产业跨越式发展。1991-2007年,高新技术产业以年均超过40%的速度增长,2007年的产值达7599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54%左右。其中,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产值4400多亿元,占全部高新技术产品产值的58%。 深圳抓住国际电子信息技术产业兴起的机遇,不失时机地选择高新技术产业为目标。顶着“三来一补”企业向周边地区迁移、工缴费大幅下降的压力,力促“三来一补”产业优化升级。正是由于确立了正确的产业发展目标,才会有今天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的产业格局。 1990年,从深圳市第一次党代会提出以“高科技产业为先导”起,历次市党代会始终如一地坚持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为目标,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推动从“深圳加工”“深圳制造”到“深圳创造”。认识与行动的高度一致和政策的连续性,是深圳高新技术产业越做越大的重要保证。 深圳市政府掌握的财政资金通过贷款贴息、贷款担保、资本金补助和奖励等方式向高新技术产业倾斜,引导越来越多的社会资金和外资投向高新技术产业。此外,在土地、厂房等资源配置上向自主创新的高新技术产业倾斜,努力营造适宜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硬环境和软环境。 深圳培育高新技术产业集群。通过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带,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基地,促进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不断完善高新技术产业链。同时,注重培育具有行业领先优势的龙头企业,通过这些企业率先发展,带动整个产业发展。近年来,一大批民营科技企业迅速成长起来,市场份额做到了所属行业的国内第一。 鼓励企业成为创新主体,努力建设创新型城市 深圳建立了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国内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为依托、官产学研资介相结合的研究开发体系,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一是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形成“四个90%以上”的格局,即:90%以上的研发机构设立在企业,90%以上的研发人员集中在企业,90%以上的研发资金来源于企业,90%以上的职务发明专利出自于企业。经过多年发展,深圳从事高技术产品研发生产的企业有3万多家,企业自主创新蔚然成风。 二是建立以风险投资和贷款担保为主的政府支持体系。1994年由政府出资成立的高新技术产业投资担保公司,专门在企业创新创业初期进行投资或提供贷款担保,为1800多家企业提供了担保服务,担保项目2000多个。1999年,深圳又成立了由政府控股的创新投资公司,专为企业的创新创业活动进行风险投资。 三是大力推动产学研结合。深圳大力加强公共研发、公共技术、公共检测、公共信息等开放平台建设,鼓励企业与国内外的高校、科研机构建立互利互惠的市场化协作关系,通过成果转让、委托开发、联合开发、共建开发机构和科技型企业实体等,开展多种形式的产学研合作。产学研的有机结合不仅为深圳培养了一批创新型人才,而且孵化出大量科技企业。 四是探索多种创新路径。“学习创新”路径。民营企业学习外资企业的技术,通过消化、创新,拥有自己的知识产权;“配套生产”路径。民营企业从简单技术和工序的组装,发展到辅件、一般零部件、主要零部件、关键零部件乃至整机的加工制造,逐步由市场“配角”成长为“主角”;“市场挤占”路径。民营企业在与外资企业的合作过程中,逐步掌控了市场销售渠道,最终挤占了外资企业的销售市场而成长壮大;“股权扩张”路径。部分加工贸易企业的中方投资者,通过购买合资企业外方股权,先实现自主设计研发(ODM),然后进一步向自有品牌(OBM)升级,最终成为内资控股的高科技企业。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深圳经济特区所以能越办越好,关键是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不懈地解放思想,始终不渝地改革创新,持之以恒地追求发展,矢志不移地坚持前进的方向。 深圳不断解放思想,敢闯敢试敢探索。深圳发展取得的成果,根源于对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理解比较深、把握比较准、行动比较自觉。正是由于掌握了解放思想这把利器,深圳才能够通过改革创新,闯出一片新天地。 深圳认准方向不动摇,一以贯之地坚持下去。从深圳经济特区建设一开始,中央就赋予了为经济体制改革探索道路的任务。在经济特区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对经济特区朝什麽方向走、怎样走,曾出现姓“社”姓“资”的争论,也出现过这样那样的干扰。在这些是是非非面前,深圳不为所动,不被干扰,坚定信念和信心,坚持按既定目标走下去。正是有了这种执着,才会有今天的成果。 深圳坚持协调发展,破解发展难题。深圳坚持协调发展的思路,提出加快社会发展,建设“和谐深圳”;转变发展模式,建设“效益深圳”;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绿色深圳”;以提高生活质量为重点,促进人均财富、居住条件、环境质量、平均受教育程度等达到新的水平;以“开拓创新、诚信守法、务实高效、团结奉献”为主题,塑造城市文化。这些富有新意的重要举措,有助于深圳破解发展难题,实现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 从经济特区始建起,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就无处不在。在把握发展方向上,深圳的重大发展战略,都是经过科学论证提出的,并通过党代会确定为指导方针。在班子建设上,以“务实、和谐、善政、廉洁”为目标,全面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在基层组织建设上,突破“单位建党”的单一模式,按照属地管理原则,积极探索“社区党建”,哪裏有党员,哪裏就有党的组织。在队伍建设上,以健全反腐保廉体系为重点,大力实施“阳光工程”,重大决策和经济事项,凡能公开的一律向社会公开,从源头上防止腐败。 当前,深圳正处于改革发展关键时期,面临新的发展机遇,也面临新的挑战。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深圳提出未来经济社会发展新的更高的目标。 春风又唤南海潮。党的十七大吹响了新一轮改革开放的号角,深圳又迎来发展的春天,深圳的明天会更好。 等等

7,急需深圳的地理环境概括

深圳地理环境 位置:东径1130 46ˊ---1140 37ˊ 北纬220 27ˊ--22052ˊ 总面积:2020平方公里 特区面积:327.5平方公里 年平均温度:22.40C 最高温度:36.60C 最低温度:1.40C 年平均降雨量:1948.4毫米 常年主导风向:东南风 年平均日照时数:2120小时 太阳年总幅射量:54.2兆焦耳/m2 深圳市地处广东省南部沿海地区.东临大鹏湾,西连珠江口,南与香港新界接壤,北靠东莞、惠州两市。 深圳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四季温和,雨量充足,日照时间长,夏秋季的台风因受到山峦阻挡,直接袭击深圳市平均每年不到一次。

8,深圳位置 地形 气候特点

  深圳地理位置  2005-12-27 15:14:29 文章来源: 深圳政府在线  深圳是中国南部海滨城市。位于北回归线以南,东经113°46′至114°37′,北纬22°27′至22°52′。地处广东省南部,珠江口东岸,东临大亚湾和大鹏湾;西濒珠江口和伶仃洋;南边深圳河与香港相联,市区距香港港岛仅45分钟车程;北部与东莞、惠州两城市接壤。辽阔海域连接南海及太平洋,多处可建深水港,水产资源丰富。  深圳地形  深圳全境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土地形态大部分为低山、平缓台地和阶地丘陵。东南部的大鹏、葵涌主要为低山;中部和西北部主要为丘陵,也有500米以上的低山突起,山间有较大片冲击平原;西南部的沙井、福永、西乡等地主要为较大片的滨海冲击平原,平原占陆地面积的22.1%。  境内母岩以花岗岩为主,东部和北部有较大面积砂页岩分布。  深圳气候  深圳市地处广东省南部沿海地区,距广州160公里,距香港、九龙35公里。东临大鹏湾,西连珠江口,南与香港新界接壤,北靠东莞、惠州两市。全市土地总面积2020平方公里。1980年设立的深圳经济特区位于市南部,东西长49公里,南北宽平均7公里,面积为327.5平方公里。  深圳属亚热带气候,年平均温度22.4C,最高温度36.6C,最低温度1.4C。年平均降雨量为1948.6毫米。常年主导风向为东南风,年平均日照数为2120小时,太阳年辐射量5404.9兆焦耳/平方米。夏秋季的台风因受山峦阻挡,直接袭击深圳市平均每年不到一次。  参考资料:http://www.sz114.com.cn

文章TAG:深圳  深圳地理  地理  地理知识  深圳地理知识大全视频  
下一篇